<p class="ql-block">《金瓶梅》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古典小说的分水岭——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名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民国知名画家胡也佛最有名的作品,是抗战胜利前夕创作的《金瓶梅秘戏图》,据说画了三十张,传为上海某银行行长以一两黄金三幅画的价格相邀。</p> <p class="ql-block">正是这最为著名的《金瓶梅秘戏图》,为他后来的人生种下了祸根。1952年上海公安局北站分局通知其上缴春宫画原件,今后不得再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为什么画春宫画?因为贫穷,因为生计?!</p> <p class="ql-block">胡也佛(1908—1980)浙江余姚人。本名国华,后改名为丁文、若佛,字大空,号谷华,自署十卉庐主,浙江余姚人。上海新华艺术专业毕业,曾任上海商务印书局编辑、国民书局经理。工书画,学宗仇十洲,擅作仕女,间写宋元一路山水,隽逸过人。</p> <p class="ql-block">胡也佛10岁时出嗣给叔父,但没过多久,叔父去世了。叔母是个知书达礼,颇有眼光和魅力的女子。她变卖田产,用自家的17间临街房子创办义学,自任校长。胡也佛14岁时,叔母亲自将他送到宁波一所中学读书。两年后,叔母病逝。</p> <p class="ql-block">中学毕业后,18岁的胡也佛入上海美专学画,后转入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为了学画,他卖掉了叔父母留下的一点家产,并为白俄老师在法国总会画壁画贴补生活,但还是无法维持生活,最后一学期不得已中途辍学,蒙校方赠给毕业文凭,算作应届毕业生。</p> <p class="ql-block">1927年,19岁的胡也佛考入南京国民政府总政治部,担任上尉宣传员。翌年任蔡公时的少校副官。因觉得自己喜欢艺术,不适合从政,于1929年辞去公职,后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美术编辑部任高级职员,与潘思同、张令涛主编《儿童画报》。此时开始启用胡若佛笔名。1933年25岁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绘画工作。</p> <p class="ql-block">抗战前,商务印书馆停办《儿童画报》,与张令涛一起被辞退。从此走上了坎坷的生活道路,先后经营过照相馆、糖果食品店、儿童读物书店、连环画出版社。均开业不到一年便相继亏损倒闭。抗战初期,胡也佛还在世界舆地学社绘制地图挂图。同时,以胡也佛的笔名开始在他的“大空堂”里创作国画。</p> <p class="ql-block">就在这时,他的妻子染上肺痨,这在当时算作绝症,其医药费、营养费开销极大。胡也佛恨自己不是一个医生,他认为如果自己是医生,既可给家里人医病,也可以在任何时候都不会饿死。这个世道,画得最好,也值不了几个钱。所以他不准子女学画,学画没出息,学医才能养家糊口。</p> <p class="ql-block">在兵荒马乱的岁月,画画与其它手艺人一样,能勉强维持全家温饱,已是一种奢望。《金瓶梅秘戏图》正是他生活最困顿的时候,不得已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他悄悄治了一方印:“宁天下人负我”。然后,他接受了来自上海长江银行经理周叶华先生的邀请,开始创作《金瓶梅》系列的小黄画。画价为一两黄金三张,当时,黄金是硬通货。</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春宫画,大多粗制滥造。但是,即使是画春宫画,胡也佛的态度也不一样。一张要画两个月,他的春宫画不仅是春宫画,而且也是一幅民俗画,人物和布景及其考究,栩栩如生再现了明代晚期的生活图景。</p> <p class="ql-block">他眼高手不低,画中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本都非常细致,对人物的线条更是勾勒细密,游丝的工笔绝活在不足一平方尺的画面上,细致准确的描绘了百件物品,堪称一绝。</p> <p class="ql-block">胡也佛的山水行情虽不走俏,但他的工笔仕女却很快在国画界享有盛名。1906年出生,1980年去世,胡也佛一生所画的仕女图最出名,都说是仇十洲(仇英)第二,张大千也自认画不出胡也佛笔下仕女的那股媚韵。</p> <p class="ql-block">他的人物学的是明代仇十洲笔法,终于以一手“铁线游丝”的绝活而独领风骚。据说,胡也佛为了画好仕女,苦练线条。他练线条的方法是画各种各样的圆:正圆、椭圆、弧线,不但要求一气呵成,而且笔笔均匀有力。因此,胡也佛的线条功夫,至今仍是海内一绝。</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胡也佛与宁波籍画家张令涛长期合作,人称“黄金搭档”,创作了大量连环画。他俩以熟练流畅的传统技法,精心刻画的人物造型,华丽多彩的画面,独树一帜的画风,在中国连环画创作史上享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胡也佛与张令涛既是老友,又同住一幢楼里,合作十余年,情同手足,成为一对全能又多产的连环画家。特别是古装人物画,信手拈来,神情兼备。</p> <p class="ql-block">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妖魔神灵,市井平民,他们无所不能。一般是张起稿,胡勾线。综观这一时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古典系列套书,几乎都有他俩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在津美版几十册的《聊斋》系列中,胡也佛与张令涛合作的《辛十四娘》、《小谢》、《娇娜》是公认画得最好的作品之一。他俩的代表作还有朝花版的《红楼二尤》、《女娲补天》、津美版《双生赶船》、人美版的《杨家将》(其中五册)等,其它还有《班超》、《梁红玉击鼓讨金》、《夏完淳》等。</p> <p class="ql-block">1956年,胡也佛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国画编辑。一度改名胡丁文。1958年及以后参与筹建“朵云轩”,并负责木版水印总设计,进入朵云轩水印木刻社任构描组长。开始接触大量古画真迹,绘画进入了新境界。</p> <p class="ql-block">在创作中,贯穿“眼高手低发展到眼高手不低”的思想。对一山、一石、一草、一木等均要求一丝不苟,绘人物时更是要求细腻。书法练习也从不停止,主要临摹宋徽宗“瘦金体”及唐代“怀素自叙帖”。</p> <p class="ql-block">1968年从朵云轩退休后仍坚持每日作画、练字的习惯。以临石涛的山水为主。“文革”后成份改还为“自由职业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胡也佛初以临摹为主,山水、花鸟、虫草、人物都画,但缺少创意,市面冷清。</p> <p class="ql-block">正在窘迫之际,有个汪姓画商却看中胡也佛的山水画,长期订购他的山水中堂。胡也佛的山水学的是北宋马远、夏圭的风格,属精工细活,一天一幅六尺中堂,基本上每天从早晨四点画到晚上十点才能完成。</p> <p class="ql-block">他自嘲自己的生活为“鸟叫到鬼叫”,工作之艰辛,可想而知。这几乎成了胡也佛每日生活的常态,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亦如此。</p> <p class="ql-block">1980年,胡也佛患上肺癌,去世之前,他仍旧创作,只因手抖,不能写字,于是只盖印章。画得不满意的画,都被他扔到废纸篓里,他坚持不肯自称画家,而定论自己为一个“画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他岂止是一个画匠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