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塞鸿秋.秋分》,【福建】林鸿坦

美伦居士林鸿坦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中吕.塞鸿秋.秋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福建】林鸿坦</b></p><p class="ql-block">荷残绿减露花淡,月高竹瘦鸟雀旋。湖浅鱼肥菊影盼,云绕山峦声声唤。迎风桂香飘,举目枫叶绽,明秋依旧金光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23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诗词2021年9月123日入选《中国诗歌网》、《经典老唱片》、《国学生活》、《读书369》、《西风东韵》、《元旭文化》、《经典音乐》、《器乐好声音》、《读文摘精选》、《无锡闲话》、《典故里的中国》、《爰上经典文学艺术》、《经典流行好音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中吕.塞鸿秋.秋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作词:林鸿坦</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作曲:陈元绍</b></p><p class="ql-block">荷残绿减露花淡,月高竹瘦鸟雀旋。湖浅鱼肥菊影盼,云绕山峦声声唤。迎风桂香飘,举目枫叶绽,明秋依旧金光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词刋发2021/9/23《中国诗歌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词作者简介】:林鸿坦,词曲作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香港当代文学艺术协会理事,香港诗人联盟永久会员、《石路花语》微刋总编。现居福州。</p> <p class="ql-block">[曲作者简介]:陈元绍,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丽江边屯文化研究会理事、签约作曲家。创作各类歌曲600余首,代表作:《有你有爱》、《父亲的背影》、《逆行的身影》、《我的家乡叫永胜》、《点把点的他留人》、《一群小蜜蜂》、《京杭大运河》、《雪山红梅》等。为庄晓湳小朋友量身打造少儿歌曲MV专辑《新时代的美少年》由云南音像出版社出版。创作的歌曲在《中国乐坛》、《儿童音乐》、《音乐生活报》、《民族音乐》、《丽江日报》、《边屯文化》、《永胜文艺》等国家、省、市、县杂志及报刊发表。歌曲《有你有爱》荣登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我的家乡叫永胜》荣登中央电视台三套《民歌中国》并被载入《永胜县志》、《逆行的身影》在中央音乐学院征歌获铜奖。QQ音乐、原创音乐基地收录百余首。许多歌曲在腾讯视频、优酷视频及丽江、永胜电视台、电台播出,广为流传。</p> <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23日,农历八月十七,我们迎来了秋分时节。</p><p class="ql-block">诗云:“屋头明月上,此夕又秋分”,赏完明月,秋分又缤纷而至。</p><p class="ql-block">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此时全球昼夜等长,无极昼、极夜现象。</p><p class="ql-block">在民间,有着“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的说法,秋分起,气候逐渐变凉,此时正式入秋,空气也开始变得干燥起来。</p><p class="ql-block">“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p><p class="ql-block">9月23日3时21分,迎来“秋分”节气。</p><p class="ql-block">此时节,</p><p class="ql-block">西风吹,衫袖冷,桂树婆娑桂香飘。</p><p class="ql-block">古人认为,一年四季变换,寒暑交替,</p><p class="ql-block">是因为天地间有着阴阳二气。</p><p class="ql-block">秋分这一天,</p><p class="ql-block">正是阴阳交接,分割寒暑的日子。</p><p class="ql-block">“分”就是半,</p><p class="ql-block">“秋分”就是秋季90天中的中分点。</p><p class="ql-block">“秋分”时,</p><p class="ql-block">阳光几乎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p><p class="ql-block">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p><p class="ql-block">与 “春分”过后昼长夜短、天气渐热相反,</p><p class="ql-block">“秋分”过后,昼短夜长、凉意日浓。</p><p class="ql-block">因此,公众要注意保暖,及时添秋衣。</p><p class="ql-block">秋分时节,果香万里,稻谷满仓。</p><p class="ql-block">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农事的传统,</p><p class="ql-block">且看这幅“万亩登丰”,</p><p class="ql-block">小桥流水,牧童短笛,</p><p class="ql-block">粮田秋收,一派和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代,人们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p><p class="ql-block">雷始收声丨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已旺,所以不再打雷了。</p><p class="ql-block">蛰虫坯户丨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p><p class="ql-block">水始涸丨秋分之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降雨量减少,所以湖泊与河流中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便开始干涸。</p> <p class="ql-block">秋 分习 俗</p><p class="ql-block">立鸡蛋:成功与否有讲究</p><p class="ql-block">“秋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很多人在做“立蛋”试验。选择一个身量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竖放在桌上,失败者虽然多,成功者也不少。为什么春分或秋分这天鸡蛋容易竖起来?有人认为,春分、秋分是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子,地球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鸡蛋较容易立。也有人说,春秋分时节天气晴朗,人的心情舒畅、思维敏捷,动作也利索,有利于立蛋成功。</p><p class="ql-block">有专家称,鸡蛋确实是可以竖立的,且并不仅限于春分、秋分时节。立蛋成功的关键在蛋壳上面。鸡蛋表面高低不平,有许多突起的“小山”。根据三点构成一个三角形以及三点决定一个平面的原理,只要找到3个“小山”和由这3个“小山”构成的三角形,鸡蛋就容易竖立起来了。另外,最好选择生下四五天的鸡蛋,因为此时鸡蛋的蛋黄下沉,鸡蛋重心下降,最有利于立蛋。</p> <p class="ql-block">吃秋菜:秋汤灌脏利养生</p><p class="ql-block">在岭南地区,昔日流行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p> <p class="ql-block">野苋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癌作用。炒野苋菜具有情热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强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润肤美容,适用于痢疾、目赤、雀盲、乳痈、痔疮等病症。实际上,岭南习俗所谓的“秋汤”和现在中医学提倡的秋天滋补是一致的,只不过岭南习俗更加典型,有点土生土长的味道,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罢了。南京流行吃“桂花鸭”,用普通的盐水鸭,以桂花卤入味。“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上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p> <p class="ql-block">粘雀嘴:放些汤圆保收成</p><p class="ql-block">秋分这一天农民按习俗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10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意思是希望避免雀子来破坏庄稼。用汤圆将麻雀的嘴粘住,当然只是农民的想象和美好愿望,不过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汤圆的黏性比较大,不易消化,不宜多食。</p><p class="ql-block">汤圆多以糯米为主原料,和其他一些配料制成,糯米性温,味甘,所加配料亦往往是高糖分、高热量之物,在春寒季节少量食用有助于补充身体热能,补虚调血、升阳健脾。但糯米黏滞、难消化,多食容易导致食滞。搭配葱、蒜等辛味食物,可以平衡汤圆的滞缓效果。</p> <p class="ql-block">秋分期间,一些地方还有挨家送秋牛图的习俗。所谓秋牛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p> <p class="ql-block">秋分养生</p><p class="ql-block">保持神志安宁: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们的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这时人们要学会自我调整,可在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之日登高远眺,呼吸新鲜空气,也可多去户外游走,尽享秋日的金色阳光。</p><p class="ql-block">防止燥邪入侵: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p><p class="ql-block">宜早睡早起:秋季昼夜温差大,易邪气入体,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秋日清晨气温低,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增减衣服。在锻炼时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应等身体发热后,方可脱下外衣。尤其是老年人外出运动更要注意早晚温差,以免受凉。</p><p class="ql-block">多食酸味果蔬:在饮食摄养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辣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日,國曆9月23日,天文學之北半球秋季即自是日始。此時我國長江流域及其北方諸多地區,初秋之淡雅漸漸換上深秋之斑斕,大部分地區之雨季已結束,秋高氣爽風和日麗,碧空萬里丹桂飄香,正是蟹肥菊黃之時。</p><p class="ql-block">秋分日,江淮地區民眾最希望下雨,俗謂若是晴天恐將發生旱情,民諺曰「秋分天晴必久旱」。廣西部分地區亦有秋分日祈盼下雨之俗;民諺「秋分夜冷天氣旱」指秋分日夜間寒冷意味將發生旱情,如此將危害農作物發育生長。華北平原之秋分時節,忌諱颳東風,民諺曰:「秋分東風來年旱。」意味次年之收成不樂觀。</p><p class="ql-block">民間又有秋分日忌諱電閃雷鳴,諺云:「秋分只怕雷電閃,多來米價貴如何。」據說秋分日若遇電閃雷鳴,隨後之氣侯恐影響秋季莊稼之正常生長,導致農作物減產,故稻米價格高漲,使得民眾生活更加不易……</p> <p class="ql-block">浙江杭州等地,俗謂夏曆八月十八日為潮神之生日,亦稱「潮頭生日」,屆期有祭潮神、弄潮、觀潮之俗。傳說杭州錢塘江大潮因伍子胥憤恨吳王夫差將其殺害,鼓動江水為波濤而來。故民間奉伍子胥為「潮神」,立廟享祀。潮神廟初見於吳越,後傳至揚州,再廣布至湖南、湖北、安徽、閩粵諸省,均有潮神廟之建立。潮神除伍子胥之外另有十二潮神、蕭公爺爺等,皆不如伍子胥有名。錢塘江潮以八月十八日最大,故以此為潮神誕。張春華《滬城歲事衢歌》:「八月間江潮旺張,舟行者宜慎。俗謂以十八日為潮頭生日。」</p> <p class="ql-block">夏曆八月中旬,杭州等地一些舟子與泅兒或駕舟或泅水,更有持彩旗、舉花傘泅水之活動,俗稱「弄潮」或「弄濤」,亦有官府適逢其時操練水軍,其間士庶人等洶湧前來觀潮。《武林舊事》:「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編按,傳統大月十六日、小月十五日稱「望」,「望」後一日為「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髮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潮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之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溼,以此誇能。而豪民貴宦,爭賞銀彩。」蘇軾&lt;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 其四&gt;:「吳兒生長狎濤淵,冒利輕生不自憐。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原注:是時新有旨禁弄潮)。」宋人王應麟《通鑑地理通釋·浙江》注:「每年八月十八日,數百里士女共觀,舟人漁子溯濤觸浪,謂之弄濤。」</p> <p class="ql-block">觀潮之俗漢代即有記載,枚乘&lt;七發&gt;:「將以八月之望,於諸侯遠方交遊兄弟,並往觀濤乎廣陵(揚州)之曲江。」《南齊書·州郡志》亦記有揚州此俗。後代觀潮盛舉以杭州錢塘江為最吳自牧《夢粱錄》:「臨安風俗……每歲八月內,潮怒勝於常時。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觀者,至十六日、十八日傾城而出,車馬紛紛。十八日最為繁盛,二十日則舟稀矣。十八日蓋因帥座出郊,教習節制水軍,自廟子頭直至六和塔,家家樓屋盡為貴戚、內侍等賃作看位觀潮。」又,明人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郡人觀潮,自八月十一日為始,至十八日最盛,蓋因宋時以是日教閱水軍,故傾城往看,至今猶以十八日為名,非謂江潮特大於是日也。是日,郡守以牲醴致祭於潮神,而郡人士女雲集,僦倩幕邊。羅綺塞途,上下十餘里間,地無寸隙。伺潮上海門,則泅兒數十,執彩旗,樹畫傘,踏浪翻濤,騰躍百變,以誇材能。豪民富客,爭賞財物。其時,優人百戲,擊球關撲,漁鼓彈詞,聲音鼎沸,蓋人但藉看潮為名,往往隨意酣樂耳。」田汝成之敘述,當能更好解釋為何傳統以八月十八日為弄潮觀潮最盛之日。</p> <p class="ql-block">秋分四大“名补”</p><p class="ql-block">一、百合蒸南瓜</p><p class="ql-block">选用一块南瓜,适量的鲜百合,还有一小把枸杞,将南瓜切块装盘,放上百合,最后放在开水上蒸20分钟即可。</p> <p class="ql-block">二、红薯</p><p class="ql-block">立秋后,是红薯正当成熟的季节,红薯不仅健康又美味,还有着“长寿食品”的美誉。</p><p class="ql-block">在广西西部的长寿之乡,长寿老人共有的一个特征便是每日食红薯。</p><p class="ql-block">红薯不仅是理想的减肥食品,更是对于治疗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p><p class="ql-block">| 红薯糯米糍 |</p><p class="ql-block">秋分后,可做一些红薯糯米滋让全家人共同食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大枣</p><p class="ql-block">大枣不仅有着美容养颜的功效,还是一款治病的良药,食用大枣可以帮助我们健脾益气。</p><p class="ql-block">中医中会常用大枣来治疗气血不足,失眠等症状。</p><p class="ql-block">不过大枣虽好,切记不能多食,尤其是对于内有湿热者,多食的话会出现胃胀、口渴等症状。</p><p class="ql-block">| 大枣花生玉米面发糕 |</p><p class="ql-block">秋分后,可用红枣做一些大枣花生玉米面发糕,既营养又美味。</p> <p class="ql-block">四、枸杞</p><p class="ql-block">枸杞的营养价值极高,与胡萝卜一样对我们的眼睛很好,枸杞有着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p><p class="ql-block">另外,将枸杞根煎煮后引用,可以很好的帮助降血压。</p><p class="ql-block">| 枸杞牛奶花卷 |</p><p class="ql-block">秋分当天,可为全家蒸一些枸杞牛奶花卷,不仅美味,还能提高我们身体的免疫力。</p> <p class="ql-block">秋分养生,两大平衡“秘诀”</p><p class="ql-block">秋分意味着已经正式进入到了秋季,在这个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养生要注重阴阳平衡的规律,要使我们的机体保持“阴平阳秘。”</p><p class="ql-block">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人体的阴阳平衡,切记不可出现偏颇。</p><p class="ql-block">一、饮食宜阴平阳秘,忌辛辣油腻</p><p class="ql-block">人体的饮食也得遵循阴阳平衡,一般来说会有宜和忌,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有着不同的宜忌。</p><p class="ql-block">老年人还有发育中的儿童,都不宜过分进补,清淡饮食为佳,不可辛辣油腻。</p><p class="ql-block">二、养生重阴阳平衡</p><p class="ql-block">进入秋季,会产生秋燥的现象,秋风袭来,还会有凉燥的现象。</p><p class="ql-block">为了防止这些情况,得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我们的免疫力。</p><p class="ql-block">最重要的,秋分对于艾灸一定要重视起来,比如说督脉,包括我们的肺瑜、大肠瑜、肾瑜、大椎。</p> <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秋分是养肾的最佳时机,而在中医看来,睡觉对于补肾效果极佳。</p><p class="ql-block">这个姿势有利于肾阳气的补充,肾阳气相当重要,相当于是命门的真火。</p><p class="ql-block">生命力是否旺盛,重点就在于命门的阳气是否充足。</p><p class="ql-block">睡觉时用此招式,补肾效果非常明显。</p> <p class="ql-block">混元卧是还阳卧的再次升级版本,脚心相对,手指交叉重叠放在头顶上,手心则对着头顶百合。</p><p class="ql-block">以上这两种自身,都有着锻炼肾经和肝经的作用,大家不妨一试。</p><p class="ql-block">正所谓肾气足则百病消,大家一定要抓好秋分这个时节,好好调养自己的身体。</p> <p class="ql-block">古人认为,一年四季变换,寒暑交替,是因为天地间有着阴阳二气。秋分这一天,正是阴阳交接,分割寒暑的日子。秋分的“分”是“半”的意思,秋天刚好过了一半。过了秋分,就不打雷了,小虫子也钻进了泥土,开始筑自己冬眠的窝。天地改由太阴星君月神掌管。所以秋分之夜,要祭月。</p><p class="ql-block">秋分之夜,在院子里月光最好的地方,供上香案,案上摆上瓜果和月饼。月饼形式多样,口味不一。</p><p class="ql-block">祭品摆好之后,在香炉里点好香,对月跪拜。“羞花闭月”,是人们对美貌女子的形容。所以女孩子在拜月之时,都希望有一片云彩会从月亮的面前飘过,证明自己的美丽。但是月亮不能躲在云层里太久,太久了,上了年纪的人就会惊慌,认为是天狗吃了月亮,不祥。他们会拿了铜锣边走边使劲地敲打,来惊吓天狗,让它吐出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拜月之后,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开始分吃月饼。家中几人,就把月饼切成几份,要是有人远在外地,未能赶回,也要给他留上一份。边吃月饼边听老人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灵药,身子轻了,慢慢地飞了起来……</p><p class="ql-block">“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孩子们对月宫里多愁寂寞的嫦娥没有太多兴趣,倒是对那只捣药的玉兔十分喜欢。因为他们手里都有一只照玉兔的样子,用泥做成的“兔儿爷”。“兔儿爷”,长着两只长耳朵,粉白的脸,戴着金盔,身披战袍,左手拿着盛药的臼,右手拿着捣药的杵,背上插着小旗,胯下骑着老虎,威风凛凛。</p> <p class="ql-block">故事讲到深夜,大人们终于要睡了。可是祭品却不能收回,要一直摆放在院子里,直到月亮消失。然而这是危险的,因为四周潜伏着许多的顽童,他们就等着大人们睡去,好偷去桌上的月饼。于是,皎皎月光下,孩子们毫无睡意,拎着"兔儿灯",在一家一家的门前游荡着。一不小心,就听到大声的呼喊与杂沓的脚步——又是哪一个得手了。</p><p class="ql-block">这一晚,大部分孩子都有收获。他们会带着自己的战利品喜悦地进入梦乡。事实上,第二天一早,妈妈就会按照月饼上不同的记号,笑容可掬地送还。</p> <p class="ql-block">在母亲送还月饼的同时,对方会回赠桂花糕、桂花栗子,或者桂花糖芋艿。秋分桂花开。《清嘉录》上说:秋分节开者曰早桂,寒露节开者曰晚桂。人们喜欢桂花的味道,几乎在秋分时的每一种食品中,都掺进了桂花。据说香桂的种子,就来自月宫那棵五百丈高的桂树。所以人们用摘得“桂冠”,表示获得了第一;用“折桂”比喻考试得中。林黛玉听说贾宝玉要上学了,就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p><p class="ql-block">秋分食桂花,又是一种含蓄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秋分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节气。首先,它具有天文学上的意义。秋分与春分、夏至、冬至一起,是每年中四个重要的地球公转节点,也是昼夜时长转化的节点。</p><p class="ql-block">其次,秋分正逢丰收季。我们曾在夏末秋初说过“稻花香里说丰年”,而此时大面积开镰割稻,正是应验丰年的时候。2018年起,我国设立“农民丰收节”,就在秋分这一天。再者,秋分的时点在农历八月中旬,与中秋节总是前后脚到。秋分也好,中秋也好,都是最典型的秋日。</p> <p class="ql-block">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秋分时节的典型物候,当属桂花。</p><p class="ql-block">桂花是一种原产中国的物种。在古代,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木犀。事实上,植物学上的分类,桂花就是木犀科木犀属下的一个物种。你知道桂花的“桂”字是怎么来的么?请仔细观察木犀科植物的叶子,它的叶脉就呈现出一个“圭”字形状,中国人再给它加上一个“木”旁,就成了“桂”。</p><p class="ql-block">原生桂花,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长江流域和岭南都有产。中国盛产桂花的地方不少,还有不少地方以“桂”来命名,譬如桂林(位于广西)、桂阳(位于湖南)、桂平(位于广西)。长三角一带的桂花也相当有名堂,南京、苏州、上海的桂花都不错。至于古诗词里的“桂花第一城”,我认为当属杭州:</p><p class="ql-block">忆江南</p><p class="ql-block">唐 白居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江南忆,最忆是杭州。</p><p class="ql-block">山寺月中寻桂子,</p><p class="ql-block">郡亭枕上看潮头。</p><p class="ql-block">何日更重游?</p><p class="ql-block">白居易曾经在江南的杭州、苏州当过刺史,写过一组三篇非常知名的《忆江南》,这是其中的第二首。一个尽职的地方官应该是什么样子?就应该竭尽全力做这个地方的“代言人”和“形象大使”。白居易这个“代言人”,当得相当卖力、十分称职。</p><p class="ql-block">“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白居易明白无误告诉你,农历八月的杭州,就看两样东西:山里的桂花,钱塘的潮水。当年杭州有一座天竺寺,据白居易自己注解说,这座山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月亮中有桂树,桂花就从月亮上坠落,这个美丽的传说,阐释了什么叫“天花乱坠”。</p><p class="ql-block">秋高气爽的季节里,如果你来到杭州,可以到杭州西湖边上走一走,或者骑上一辆公共自行车,沁人心脾的桂花香会让你知道,为什么这里叫做“人间天堂”。西湖边的桂花固然很好,最妙的景致还是在山中。杭州山里面有一个地方叫“满陇”,那里有著名的“满陇桂雨”,光看这个名字,你就能想象到“天花乱坠”的样子。</p><p class="ql-block">杭州桂花的出名,还有很多唐诗宋词来加持。在白居易之前,初唐诗人宋之问就曾在《灵隐寺》一诗中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可见,天外来桂的传说想相当久远。</p><p class="ql-block">而到了宋朝,柳永在词作《望海潮》里依然大书特书,“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后来宋金对峙时期,金主完颜亮看到这首词,特别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描述,遂起了南侵之意。这也许就是桂子无罪,“怀璧其罪”吧。</p><p class="ql-block">事实上,包括杭州在内,长三角一带的人们不仅懂得赏桂花,还懂得吃桂花。桂花糕、桂花酒、桂花糖藕和桂花藕粉,你,要不要来一点儿?</p> <p class="ql-block">看来看去能几大,如何着得许多香?</p><p class="ql-block">我们接着看唐诗宋词里的桂花:</p><p class="ql-block">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p><p class="ql-block">唐 王建</p><p class="ql-block">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p><p class="ql-block">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p><p class="ql-block">诗人王建,曾经在初夏季节,写出过“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的诗句;到了金秋时节,又写出了“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这样一句好诗。可见,他是一位合格的“探花郎”。</p> <p class="ql-block">你发现没有,不论四季如何转换,王建的目光始终聚焦在一个地方——中庭。中庭是中式建筑的标配。一个可能并不大的四合院落,勾心斗角(这个词的本意是形容建筑)的檐廊,包围着一块“留白”的空地,这就是“中庭”。中庭四角的常绿灌木是栀子,中央是镂空砖砌的四方围栏,种着一颗常绿小乔木——桂树。</p><p class="ql-block">八月仲秋,月明星稀,暗香浮动。寒露暗降,不觉间沾湿了衣物,也沾湿了细细小小的桂花。桂树上的黑色老鸦,一动不动,在月光下就像一个剪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讲了那么久的桂花,你曾经好好观察过桂花的样子吗?你知道桂花花朵开几瓣吗?未必。让诗人杨万里告诉我们:</p><p class="ql-block">凝露堂木犀二首</p><p class="ql-block">宋 杨万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梦骑白凤上青宫,径度银河入月宫。</p><p class="ql-block">身在广寒香世界,觉来帘外木犀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雪花四出剪鹅黄,金粟千麸糁露囊。</p><p class="ql-block">看来看去能几大,如何着得许多香?</p><p class="ql-block">凝露堂是杨万里的书斋。而凝露,正是秋天的象征。</p><p class="ql-block">“身在广寒香世界,觉来帘外木犀风”,前面讲过,木犀就是桂花。“雪花四出剪鹅黄”,原来桂花是四瓣儿的啊。</p><p class="ql-block">“雪花”“鹅黄”,都是桂花的颜色,现代园艺专家已经总结好了,秋桂主要分三大品种:银桂,白色;金桂,黄色;丹桂,红色。“金粟千麸糁露囊”,金粟,是古人经常用来形容桂花的词儿,形容它花朵儿小,就像一颗颗金黄色的粟米,或者许多聚拢在一起的金黄色麦麸。</p> <p class="ql-block">“看来看去能几大,如何着得许多香?”这句话特别可爱,好像一个三岁小孩在问话:“多大的花儿呢,怎么就这么香?”</p><p class="ql-block">说到这里,再告诉你一个冷知识:桂花的果实,长约2厘米,状如小芒果,相当可爱。如果你在桂花谢后的秋冬季节再仔细观察,就能发现这个秘密。</p><p class="ql-block">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桂花,我们欣赏的不止是它的形色,更是它的气质和韵味。</p><p class="ql-block">唐朝著名诗人张九龄曾写过一组《感遇》,其第一首就是后人编纂的《唐诗三百首》之开篇:</p><p class="ql-block">感遇十二首·其一</p><p class="ql-block">唐 张九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p><p class="ql-block">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p><p class="ql-block">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p><p class="ql-block">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p><p class="ql-block">春日的兰花何其繁茂,秋日的桂花多么高洁!因为你们的存在,春秋两季多么美好!兰花和桂花的花朵,并不盛大夺目,但是它们清雅素净、幽香宜人。这样的花朵,只有你清心静心,如同隐士一般,才能悠然体味。春兰和秋桂,它们总在自己应当开放的季节绽放,不为谁等待,也不为谁停留,更不为了取悦谁,做好了自己,就是最圆满的自己。</p><p class="ql-block">读这首诗,我们需要了解张九龄这个人和他当时的处境。张九龄不仅是著名诗人,更是唐玄宗时期的一代名相。而在此时,唐开元二十五年,他因为耿直不阿,被贬为荆州长史。诗人以兰桂自喻,正是为了表明高洁的操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讲完唐人笔下的桂花,我们依旧来讲宋人笔下的桂花:</p><p class="ql-block">鹧鸪天·桂花</p><p class="ql-block">宋 李清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p><p class="ql-block">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p><p class="ql-block">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p><p class="ql-block">“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这把桂花的品性说到了根子上。桂花,没有“浅碧深红”的颜色,没有浓烈扑鼻的芳香,初看其貌不扬,久处宜人芬芳,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第二眼美女”?</p><p class="ql-block">“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你们不是不美丽,你们不是不芳香,但是,在李清照眼里,只有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p> <p class="ql-block">秋分,天高,云淡,气净,风轻,是一个浪漫的节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太阳在秋分这一天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的24 小时昼夜均分,昼夜各12 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仲秋时节,秋高气爽,一树树的黄叶随风摇曳,给这个开阔的季节增添了许多的诗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残暑终,昼夜平。草木染黄,雁字横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此时的乡间,梨柿荸荠,百果收仓。满树石榴一夕熟,山间野柿一朝红。雨后须添件暮夏小装,一场风满院会铺桂,月下可访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秋分时节,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正是美好宜人的时节。</p> <p class="ql-block">你发现没,傍晚到来的时间变早了,天变高了,云变远了,人间清景。《梦梁录》记载:“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p><p class="ql-block">今年中秋与秋分仅隔一天,光阴里阴阳各守一半,秋色各分一半。生活里忙碌着最后的秋收,又准备着回归只有一粥一饭的生息。</p> <p class="ql-block">一半收纳过去,一半期待静美,看什么好呢?</p><p class="ql-block">一半固本培元,一半休养生息,吃什么好呢?</p><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把四时养生列为单独的篇章,称“四气调神大论篇”。人的饮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无非顺应四时。</p><p class="ql-block">三秋恰半,我们只需做一个顺时的人,一个顺时的吃货。</p> <p class="ql-block">吃三秋</p><p class="ql-block">汪曾祺说:“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并非是馋嘴,而是深有渊源。</p><p class="ql-block">夏季是恶季,秋老虎是恶虎,天气酷热潮湿,汗水涔涔,消耗心力就罢了,也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这个秋天,我们可以大口吃肉,补偿一下损失,补回一些斤两,谓“贴秋膘”。</p><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更有记:“五畜为益。”肉虽不如五谷必须吃,但有了肉,人更加鲜活。</p> <p class="ql-block">吃羊肉 </p><p class="ql-block">羊上了膘,温补肝阳</p><p class="ql-block">《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提到:“羊肉温补肝阳,滋补木中生气,以助升达。”大概阴历的八九月,羊上了膘,肥了,人便可以去“贴”了。</p><p class="ql-block">将切得薄薄的羊肉放到架上烤,再“一边大口地吃肉,一边喝白酒,满屋子都是烤炙的肉香,能使人增加三分胃口。”汪曾祺有言。这对苦夏又苦秋老虎的中国人来说,大口吃肉,温补气血,无疑是顶满足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吃肥蟹 </p><p class="ql-block">滋补肾阴,不失当令</p><p class="ql-block">秋风起蟹脚痒,临海临湖的人们已使出浑身解数,或抹猪油清蒸,或椒盐炒制,或生腌蟹,掰开蟹壳,吃完了膏黄蟹肉,再咂摸出那腿里的小肉,吃得一丝不挂,人们才肯罢休。</p><p class="ql-block">蟹性寒,但因为肾属水喜温润,水中蟹可滋补肾阴。在岭南喜放一点紫苏,温中散寒,解虾蟹之毒。在江南,则喜配黄酒。在可以温养出众多反季食物的当下,蟹却一直维持着秋凉才能吃到的习惯,不时不食,不失当令。</p> <p class="ql-block">吃乌鸡 </p><p class="ql-block">清肺润肺,白食养生</p><p class="ql-block">中国的饮食文化中有一顺口溜:“秋吃白,冬吃黑。”秋属金,金色白,白对应五脏之肺,秋吃白,可以清肺润肺。在浙江一些地方人们采买“十样白”煨乌骨鸡,白芍、白芨、白茯苓、白莲子。</p><p class="ql-block">白茯苓健脾燥湿,白芍敛阴养肝血,甘草益气健脾。鸡是白肉,与普通鸡是热性不同,《本草纲目》中说:“乌鸡甘平。”平白食物,没有大辛大热的美食来得刺激,但对身体温和。</p> <p class="ql-block">喝三秋</p><p class="ql-block">露水降下来后,人就犯了秋燥。润秋燥,并非多喝水就能解决根本问题,要把水转换成体内的津液。大自然的公道此时也能体现出来,缺水缺津液,时节就长出了许多润泽的食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喝藕汤 </p><p class="ql-block">地上灵根,健脾开胃</p><p class="ql-block">《庄子》有句话:“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食物中能量最强的往往是秋天长成果实与根茎,比如莲藕。</p><p class="ql-block">莲藕被李时珍称为“灵根”,味甘,是生津的佳品。生吃可以清热润肺;也可以选几块略微肥腴的排骨,炖在一起,汤色白里有着淡淡的绯红,一碗盛上,撒几粒葱花下去,多喝几口,胃口能变好。煮熟的莲藕,性子由凉变温,易健脾开胃,有好的胃口,才能好好吃饭,好好滋养。</p> <p class="ql-block">喝甘露 </p><p class="ql-block">去秋燥,生津液</p><p class="ql-block">北京的秋天,气温高,而湿度低,人们容易燥热,“躁气当令,易伤津液。”梨成于秋,清代医学家王孟英将梨,称为“天生甘露果”,梨汁为甘露汤。</p><p class="ql-block">老北京人便将梨、银耳、枸杞、红枣、冰糖,一起小火慢慢熬成羹,谓小吊梨汤,咕噜咕噜多喝几口,对肺有滋润的作用,谓“润秋燥”,同时也可以把津液收在身体里。</p> <p class="ql-block">喝糖水 </p><p class="ql-block">润可生精,降火消烦</p><p class="ql-block">龙眼又叫“桂圆”。《玉楸药解》里说它:“甘能益脾,润可生精,滋肝木而清风燥,降心火而消热烦。”</p><p class="ql-block">吃法好简单,剥开果皮,弹丸大小的白色果肉露出,去核吃肉,细细嚼成,可以生津。或者加入芡实,和润肺的百合,煮成桂圆糖水,香甜,又补水去燥,降火消烦。</p> <p class="ql-block">养三秋</p><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有言:“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仲秋后,人身体的阳气也收得快了,秋天的运动不宜激烈,以免阳气外散,做一些休闲运动就好。</p><p class="ql-block">宜吐纳 〉</p><p class="ql-block">小小活动,疏解身体</p><p class="ql-block">《遵生八笺》里八月中的健身动作是这样的:“盘足而坐,两手掩耳,左右反侧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p><p class="ql-block">①时间大概是每日清晨,吃早饭之前。</p><p class="ql-block">②盘腿而坐,两只手掩住耳朵,各向左向右把上半身转到极限,拉伸身体,各做15次。</p><p class="ql-block">③然后上下牙齿相叩36次,吐故纳新,把分泌的唾液咽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套叫十二月坐功图。我们在夏天心急火燎地过来,快节奏地忙碌了好久,也需要及时修养,不必做多迅猛的运动,小小活动,呼吸吐纳,疏解身体的疲累也许就足够。</p> <p class="ql-block">宜静坐 </p><p class="ql-block">静静做自己</p><p class="ql-block">我们总是被手机所累,被信息所烦,处理各种的事情,唯独没有处理自己,且不如给自己一个时间,什么都不做,只静坐。</p><p class="ql-block">静坐之法,就像这个时节一样,到了这里便开始内敛生息,它不需要特殊的安排,行到水穷,坐看云起,平平常常到了一个地方,就静静进入自己的时间。</p><p class="ql-block">也可以像郁达夫那样“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感觉秋意。”</p> <p class="ql-block">宜寄情 </p><p class="ql-block">让心情空空如也</p><p class="ql-block">中国养生学中提到:“一切药物补元,器玩娱志,心有所寄,庶不外驰,亦清凈之本也。”</p><p class="ql-block">秋也,愁也,一个容易引发悲伤情绪的季节。古人认为,这时候我们要学会外放,把情绪放出来,去赏红,赏桂,看秋波,踏秋山,把所思所虑,寄出去,心里空空,身体才会轻松。</p> <p class="ql-block">过了中秋,幸又秋分,对生活在南方的物道君而言,真是舒了好大一口气,秋老虎在此刻终于不张牙舞爪,有了丝丝凉爽。</p><p class="ql-block">一场秋雨,驱散了最后一丝暑气,光阴里不再有夏的喧哗膨胀,不再有秋老虎的心急火燎,秋水平了,云疏了,天清了,一切放佛都淡了、静了。</p><p class="ql-block">愿你我,不再只埋头于匆忙的生活,回到一饭一粥的平淡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