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父亲信仰摩门教,并患有躁郁症,思想古怪,他不让孩子上学,认为这是政府对公民的洗脑;不让家人去医院看病,哪怕面临生命危险,因为他相信药是一种特殊的毒药,会慢慢腐蚀人的身体;他拒绝接受政府捐助,认为这是政府在拉拢人;他坚信世界末日将要来临,不断地囤积食物、枪支弹药,为想象中的世界末日做准备。母亲极其顺从丈夫,哥哥经常使用暴力。用一句话概括,她生活在一个与文明世界相隔绝的原始状态。这就是本书作者塔拉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有一本书能被称为“结满疮疤的愈疗”之作的话,那一定是《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p><p class="ql-block">这本书一经上市,便立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全美销量破百万册。</p><p class="ql-block">作者塔拉·韦斯特弗用平淡的笔触,真实地刻画了自己那由废铜烂铁铸成的童年。</p> <p class="ql-block">塔拉曾自卑、崩溃、自我怀疑,内心里像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直到她逃离大山,接受教育,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打开另一个世界,人生从此开了挂。在这本书中,我们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关于家庭、关于教育、关于成长……</p><p class="ql-block">难怪就连比尔盖茨阅读后都忍不住评价:“这是一个惊人的、真正鼓舞人心的故事,每个人都会喜欢,它甚至比你听说的还要好。”</p> <p class="ql-block">感悟一:原生家庭决定你的起点,但不是终点。</p><p class="ql-block"> 在爱达荷州里,有无数座不起眼的垃圾废料场,塔拉的家,就在其中的一座。从记事起,塔拉和哥哥姐姐就像“野人”一样,整日在山上游荡。</p><p class="ql-block"> 在父亲影响下,他们坚信世界末日会来临,认为小便没尿在手上就不用洗手、想去读书就是被洗脑、女孩穿着暴露就是放荡、危险来临时天使会守护在身边。哥哥肖恩还有严重的暴力倾向。他会将塔拉拖进卫生间,把她的头按进马桶里几分钟后才让她出来,又或是将她的手指和手掌卷成螺旋状,直到塔拉大声喊叫:“我错了”才罢休。最让塔拉难过的是,母亲明明知道她所受的所有委屈,却因性格懦弱,选择无视与沉默。父亲的专制、哥哥的暴力、母亲的隐忍,这让塔拉即使长大成人后也依然活在深深的恐惧中。她不知道怎么与人相处,总会下意识地向他人道歉,甚至会因自己有着不同于男人构造的身体而自卑、惊慌。而塔拉越是拼命想要逃离,越是被它牢牢捆住手脚,终其一生都活在它的影响之下。</p><p class="ql-block"> 哪怕你不愿意承认,每个人最终的宿命,逃不开原生家庭。可原生家庭虽然是你的来路,却不是最终归途。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可以决定自己的人生到底该怎么活。只要你愿意,原生家庭欠你的,统统都能靠自己赢回来。</p> <p class="ql-block">感悟二、努力奋斗改变人生</p><p class="ql-block"> 塔拉的求学之路可谓坎坷。虽然通过帮父亲工作的间隙偷偷自学,考入杨百翰大学,但是入学前薄弱的知识储备让她的学习十分吃力。面对代数教授关于退学和转学的劝告,塔拉并没有退缩,通过高强度的学习,在最后的期末考试中,交出了完美的满分答卷。</p><p class="ql-block">她意识到:这就是证据,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影响到自己。</p><p class="ql-block">第一次申请竞争异常激烈的剑桥大学硕士留学项目时,塔拉失败了。但在克里博士的帮助下,塔拉依然坚守了对学业的追求,获得赴剑桥读书的机会。后来塔拉又成功申请到了哈佛大学访学奖学金和剑桥大学的历史学博士。</p><p class="ql-block">塔拉试图与家人沟通哥哥肖恩对自己和姐姐的成长带来的伤害,但这却使她成为了企图挑拨家人对立的“背叛者”和“异类”。精神崩溃的塔拉开始痴迷电视剧以消磨时光,逃避学习与生活。长时间的放纵让她的博士学位岌岌可危,经过心理咨询与自我调整,塔拉重新全身心投入论文研究,顺利完成写作和答辩,成为了韦斯特弗博士。这时,距离她初次踏进杨百翰大学的教室已有十年之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十年间,她颓废过、妥协过、失败过、迷茫过,凭借努力奋斗和坚韧品格让一个从大山“垃圾堆”里爬出来的无知女孩,取得了常人惊叹的成就。求学期间,塔拉在坚持和放弃之间难以抉择。抉择的背后,她也在不断地成长与迭代,鼓足勇气与原生家庭切断了联系,全身心努力融入这个新的世界、新的环境,开启幸福的生活。在7个孩子中,除了接受过真正教育、为人生奋斗的塔拉、理查德和泰勒,其他兄妹都在经济上依赖着父母,也从未走出过大山,依然被原生家庭的固执、封建所笼罩着。</p> <p class="ql-block">可见,真正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幸福不单单指物质的丰富,还包括精神的富足。俗话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奋斗往往伴随着艰辛,而艰辛的过程恰恰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认识自我。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新时代青年的那些话: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也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不懈的奋斗让更多的人勇敢地飞往属于自己的山,找到清晰的坐标,塑造最理想的自己。</p><p class="ql-block">《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所描述的故事真实又深刻,也塑造了一个善良、坚韧、勤奋又勇敢的塔拉形象,让人倍受鼓舞。</p> <p class="ql-block">感悟三、教育带给生命无限可能</p><p class="ql-block"> 童年时的塔拉也曾向往过正常孩子上学读书的生活,但是每当她向父亲表达这样的想法时,父亲从不会流露出一丝一毫准许的可能性。父亲一贯认为,“大学就是给那些太过蠢笨,在第一轮学不会的人额外开设的学校”“人不可能靠书本和废纸为生”“上帝的知识永远高于人类的知识”。</p><p class="ql-block">虽然母亲曾有一段时间对教育持理想主义态度,认为把孩子们留在家里能获得比其他孩子更好的教育,但是孩子们往往只是关注书籍中精美的插画,对于其中的知识毫无兴趣,这样的走马观花并不是真正的教育。归根结底,孩子们并不明白什么才是教育的意义。</p><p class="ql-block">哥哥泰勒一直鼓励塔拉走出大山,去接受正常的教育。泰勒天生结巴,安静认真,喜欢读书、分类和整理。泰勒为了进入大学学习选择“背叛”家庭——离家出走。接触教育后的泰勒,就像是指引塔拉走出大山的一束光。他曾对塔拉说:“是时候离开了,塔拉,你待得越久,离开的可能性就越小。对你来说,这是最糟糕的地方,去我去的地方,去上大学,外面有一个世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泰勒的鼓励下,塔拉从零开始自学,通过了大学入学考试,进入杨百翰大学学习,这也是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逃离大山。</p><p class="ql-block">进入杨百翰大学后,起初塔拉难以适应校园生活,明亮喧嚣的氛围与自己之前被父亲灌输的观念格格不入。在老师、朋友的帮助下,塔拉渐渐融入校园生活,但始终怀有背叛原本家庭和信仰的负罪感。在克里博士的鼓励下,塔拉获得了前往剑桥大学研读哲学硕士的机会,后来又争取到留校读历史学博士的资格,期间她还赴哈佛大学访学。</p><p class="ql-block">塔拉本以为依靠自身努力逃离了故乡的山峰,能够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也希望自己能原谅父母和同胞兄弟,所以她多次选择重回山里的家,可一旦回到旧的环境,就像是进入了没有出路的迷宫。最终她勇敢地切断了与原生家庭的联系,获得重生。这正是因为“教育”让她和家人之间产生了观念的差异,教育也成为了在她破茧成蝶的路上最强大有力的武器。</p> <p class="ql-block">塔拉在书中写道,</p><p class="ql-block">“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全新的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p><p class="ql-block">塔拉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提到:</p><p class="ql-block">“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你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他们应该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p><p class="ql-block">可以看出,塔拉所认为的教育并不是单纯地学习知识,而是一个自我发现、了解并激发真实想法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捧读此书,感慨良多,作者对家庭,对奋斗,对教育的感悟让我们陷入沉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