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初秋的阳光温馨恬静,初秋的微风和煦温柔。在这样的日子,我们阳矿一行四人,有幸在连校长的安排下,安局长的带领下,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新教材与高校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这场研讨会中,我们有幸通过赵春林教授介绍,系统、科学的认识了一个新词汇——高效阅读。明白了海量阅读的新样态。也有幸聆听了如崔云宏等几位优秀老师的示范课。又为我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准确,更易操作的思路,真是不虚此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以下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一些理解和体会。</b></p> 专家讲座 赵春林教授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首先十八日上午,我们就有幸聆听了赵春林教授的讲座《小学高效阅读理解理论与实践》。赵老师风趣幽默,又有学识,很快就吸引了我们会场所有人的注意力,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一直在研究,一直在探索的老师。他的高效阅读也一直在与时俱进,从2004年他开始研究高效速读,到现在改成高效阅读。虽只有一字之差,确实为课程改革而生。通过他的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他的高效阅读已经是中国高效阅读教育第一品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讲座的一开始,赵春林教授用一句话,点明了高效阅读的重要性,“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读书万卷,高效阅读高效学习高效人生”。对于小学生而言,什么是高效阅读呢?其实有两个方面可以看出:1、读得快。2、记得住(能复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即将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知道,对于阅读的要求是:多读书,快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语文能力,真的是“读”占鳌头,得阅读者得天下。赵教授的高效阅读,正好解决了孩子们读书时间短,读书没效果的难题。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赵教授指出了语文阅读教学存在四个误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速度形成自然而然(无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能力积累依靠积累(局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3、中药理论长期效应(无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4、大语文教育感悟论(宽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其实,我们或多或少都走进过这些误区,快速阅读其实三年级就可以开始,但我们总是到了五年级的时候有了要求才去做,这无形中,其实已经晚了很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学高效阅读的教学体系,是科学而有章法的,它包括:1快速记忆与背诵,2高效速读,3高效精读,4高效解读。对于高效阅读的模块训练,也是科学而且系统的,它包括:眼脑意识,注意意识,程序意识,速度意识,习惯意识。每一种意识,都有科学有效的训练,都有明确的目的,如:眼脑机能的训练,是要克服不良阅读习惯,阅读时注意力没有高度集中,视读广度过窄,用千篇一律的方法读所有材料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对于阅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赵教授都给了我们明确的解决方案:1阅读方法(技术)2阅读规律(系统)3阅读评估(检测)4阅读管理(调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赵春林教授一个半小时的高强度输出,让我们真正的了解了什么是高效阅读,小学高效的着力点又在哪里,他在讲座中,算了一笔阅读账如果孩子们能达到每分钟阅读速度为300字,一天20分钟,那一年300天算,那一年可阅读300万字,和我们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小学阶段阅读145万字相比较这样的阅读方式真是太有效率,相信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也是成数倍增长的,这是我们老师需要努力做到的,这是我们老师可以为孩子做到的,从小为孩子培养高效阅读能力,真的是给孩子们漫长的学习生涯中一份最珍贵的礼物🎁!</span></p> 杨淑娟校长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杨淑娟校长是晋中市太古区明星小学的教学副校长,她气质优雅,温柔恬静,在19号下午向我们娓娓道来她的讲座《海量阅读的新样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讲座的一开始,杨校长为我们举出了几个中考试题。现在的中考题,不论是语文,还是其他理科学科,他们的考试范围都包罗万象,如果你将科目掩盖住,很难发现这道题到底考的是语文?化学?或者是政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其实是由于我们山西省的考试试题对于学科的整合是走在全国最前端的。是想通过考试来改变老师们的教学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考促教。让老师们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改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整体上分析中、高考试题,他们有四大特点:一,注重民族文化。二、关注名著欣赏。三、阅读量大。四、写作量大。从中高考试题的特点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让阅读习惯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前后第一个重要的习惯,并且必须一直持续下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杨淑娟校长为我们介绍了他们太谷区的关于阅读的一些主要的做法,一共有5点。一、理念先行。二、团队引领。三、专家把脉。四、行动跟进。五、总结提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们的理念,我觉得和我们的主题阅读教学理念不谋而合。都是对教学方式进行转变,有效地取舍整合教学内容,力求一课一得,只用二分之一时间学习教材,剩下的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杨校长强调课堂要做到三不要:一,不要面面俱到。二,不要全面开花。三,不要平均用力。和主题阅读一样,要向内容分析式的语文说再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除了理念与主题阅读不谋而合,就连行动跟进,也与主题阅读非常相似。杨老师说,在学习教材的时候要注意一课一得,得得相连。要从这一课看这一单元,从这一篇看这一组这一类型,这与我们的大单元教学法非常相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她讲解的过程中,我总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但当我听到三阶课程的时候,我有了一种耳目一新之感,她提到了塔基课程,塔身课程,塔尖课程。塔基课程就是我们的教材,课本。而塔身课程却有了系统的必读系列书籍和选读系列书籍。例如,系列丛书,经典诵读和海读成语。选读系列又有小古文,道德经,部编版文言背诵书。塔尖课程,也有必读和选读书目,这要求的就是孩子们整本书的阅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样系统的阅读书目是我们所没有的,如果我们的孩子也有这样一系列的系统的书籍,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会让孩子们在阅读书籍方面少走一些弯路,提高阅读效率。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我会为孩子们系统的整理一下,这一学期他们需要读的书籍有哪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随后,杨校长又为我们介绍了五大常规课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单元预习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二,精读引领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三,组文连读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四,拓展阅读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五,主题习作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样的常规课型又让我感觉非常亲切。其实和我们主题阅读的七大课型,有很多重复相似的地方。但我们有一个读写联动课,让我觉得更好,我认为小学语文,除了大量、海量阅读之外,写也是十分必要的。书面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孩子们必须要掌握的一项语文技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输入才能有输出,大量的读并不够,现在孩子们需要的是大量的积累。小学高年级的孩子,一定要具备赏和评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具备不单是五六年级要做的事,而是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就应该夯实基础。</span></p> 专家级示范课 崔云宏老师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我第二次现场听崔云宏老师的示范课,上学期崔老师的《两茎灯草》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知道教语文就是要教方法,教情怀。这一次他的《王戎不取道旁李》又给我带来巨大的震撼和受益终身的教学理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戎”字开始解课题,让孩子们了解戎这个武器,再出示很多和戎有关的词,让孩子们去猜测意思,一身戎装、戎马生涯、投笔从戎、兵戎相见。让“戎”字反复出现,让孩子们和它见面。在导入的最后,用一句话与戎字呼应,勇敢是学习的第一武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朗读文本的环节中,孩子们一开始不愿意站起来朗读,崔老师用你愿意合唱还是独唱?鼓励孩子们,告诉孩子们,学习是挑战,是攀登,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勇敢的挑战自己,在他的鼓励下,孩子们一次比一次朗读的好,一次比一次积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理解诗意的环节中,通过多子折枝的“折”,与折颈而死的“折”对比,了解压弯了和断了的区别,通过感受多子折枝,引导出成语“果实累累”,进一步引导出古诗“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环环相扣,又层层递进。讲解“走”字,通过“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中的“走”,“走马观花”中的“走”,“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中的“走”,多次出现。想让孩子们认识一个字,就要在多个句子中反复和它见面,认识它的多种样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理解诗意之后,崔老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怎样证明这个知识确定是你的?1.你能做给别人看。2.你能讲给别人听,教给别人。让孩子们,讲这个故事,加入想象讲这个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给我最震撼的就是这节课的最后,我们大多数老师都会问:你为什么会佩服王戎?学生们总结出:会思考,会观察,理智分析。老师再最后一总结,我们要向他学习等等,可能这堂课就结束了。但崔老师的最后,他提了一个假设:假设李子是甜的,而且李在道旁,还多子折枝,这是为什么呢?孩子做了很多的假设,回答了很多。最后崔老师总结,因为我们有文化,因为我们守规矩,所以,我们能约束自己,人家王戎不摘是聪明,我们不摘是素质。一下就把课堂上升了一个高度,让我深刻感受到,语文不仅仅是教知识,不仅仅是教技能,我们更应该在课堂上穿越语文,从语文教育走向人的关怀。一堂好课,一定会让孩子们的生命有一个好的,积极向上的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最后崔老师送给我们三句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语文课就是要通过情境、任务、话题、活动,让孩子在积极地语言实践活动中,在真实的语言运用过程中去学语文,用语文,慢慢理解语文,慢慢让语文成为他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我们当下的语文,今后的语文更多的要关注人,孩子的生命是不是在今天这堂课上获得更好的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3.这也是我感悟最深的就是这一句:学生好才是真的好,为了孩子的今天、明天、后天。只有我们在课堂上让今天的学生在昨天的基础上有了变化,在明天的发展中有了后劲,我们的教育才找到了最终的秭归!</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何其有幸,我们有这样有情怀的前辈指点迷津;何其有幸,我们有这样全力支持我们事业的领导班子;何其有幸,我拥有这样勤奋上进的同仁们一起加油!我们还很年轻,我们一直在路上,为了孩子们的今天、明天、后天,我们要奋勇前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