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人间好时节,中秋佳月最端圆。农历8月15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在学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下,各级部分别开展了以中秋节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div>初一级部——以“中秋节起源”为主题的实践活动;</div><div>初二级部——“我来做中秋美食”劳动教育活动;</div><div>初三级部——“朗诵中秋诗词或故事”活动;</div><div>初四级部——“中秋家宴—让我们吃得更科学”。</div><div>各级部提前部署,根据不同年级特点设置不同的活动主题,为这个中秋佳节增添了不一样的活动气氛,让每一位学生的中秋佳节过得更加丰富多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孩子们的累累硕果吧!</div><div><b>画“中秋节起源”——初一综合实践主题活动</b><br><div><div>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课堂上,语文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个个传统又充满趣味的中秋传说。通过这些动人的传说故事,同学们既了解了中秋节的起源和习俗,又感受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美德。<br> 课后,同学们将有关中秋节的起源搜集整理下来,绘制成一幅幅别具特色的手抄报。同学们的手抄报异常精美、各个板块划分明确,优美的语言跃然纸上。</div></div></div><div> 不少同学都能将中秋的元素巧妙的融入手抄报中,有的同学画了的玉兔,那娇态可人的玉兔仿佛就要跃出纸面;<br></div> 有的同学画了嫦娥,那美丽动人的嫦娥仙子仿佛就要奔向明月; <div>还有的同学画了桂花树,那栩栩如生的桂花树仿佛散发着扑鼻芳香。<br></div> <b>做“中秋节美食”——初二级部劳动教育主题</b> 初二级部调动全体同学积极参与活动,利用假期时间完成月饼或其它与中秋节有关的面点制作。同学们开动脑筋,创意泉涌,做出了各式各样的面点,并在过程中收获了与家人之间浓厚的情谊,为这个中秋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月饼是中秋节比比可少的食物,在同学们的巧手下,颗颗月饼垂涎欲滴 不仅如此,同学们还创新思维,做玉兔庆团圆 一只只憨态可掬的兔子真是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孩子们不仅自己参与,更号召家长们一起,一家人在做食物的过程中更增进了情谊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体会劳动中的乐趣。 做美食的过程,让孩子们找到了做中秋美食的乐趣和幸福 美食让家人之间的情感更加贴近 <b>“漫步古诗苑”——初三级部中秋节主题活动</b> <span style="color: inherit;">恰逢中秋,让我们诗情画意绘古诗</span><div><br><div> 初三孩子们在在中秋来临之际,踏上诗词之旅,穿行在诗里词间,留连于亭台之上,徜徉于山水之间,听金戈铁马,看江山如画,悟美丽忧愁,,今天让我们走进溢满华彩的诗词世界,领略古代诗词大师留给我们的丰厚精神财富!<br> 优秀古典诗歌其独特魅力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一首意境深远的古诗,往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的诗意广阔辽源,清新优雅,意境深远;有的诗鸟语花香,生机勃勃,春色盎然,意境浑厚。现在,让我们走进一个美术世界,欣赏古诗的美。<br></div></div> “但愿人长久,干里共婵娟”是苏轼的心愿,也是干百年来,无法相聚之人的共同心愿。 看到朝气蓬勃的孩子们,我想到了“江山代有才人出,我想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看到你们,我还想到了“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オ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华诗词文化博大精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徜徉于此。让诗词唱响于每一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日子! <b>“中秋家宴—让我们吃得更科学”——初四中秋主题活动</b> 生活是学校课程之外的重要课程和教材,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参加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同学们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还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的实践能力。<div> 初四级部确定的主题是“中秋家宴—让我们吃得更科学。”从化学学科的角度分析中秋家宴,将学科知识与实践活动完美结合,让学生的中秋家宴更加健康、科学。</div> 同学们利用课堂学习中了解到的知识,精心设计中秋家宴食谱,使其在色香味俱全的前提下还能满足人体正常的生理需求。 他们认真分析各个菜品中所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等,还结合健康饮食金字塔中各类食物的科学比例来诠释自己的中秋家宴。 听他们的介绍,简直如同打开了教科书一般,不疾不缓的娓娓道来。流利解说的背后,能反映出同学们课堂学习中的扎实劲儿,我们要为他们点赞!加油! 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把课本中学到的“化学与人体健康”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还在继续,相信孩子们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中秋节实践活动收获更多,在实践中培养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审美水平,在经历中加强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在体验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带给我们更加丰富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