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母校(四)杨陵的农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right;">文.刘根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杨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世纪80年代末,杨陵已是驰名中外的农科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城是外地人的称呼,周边人都叫杨陵镇。初到杨陵,10大单位,仅看名称就需仰视,冠以中国科学院、水利部、农业部、林业部、陕西省等的单位,既有5家科研单位,也有什么研究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有的研究设施国际领先。山因仙灵,地因人名。穿行单位之中的有穿白大挂、夹公文包,搞克隆、著书立说的,也有戴草帽、挎黄书包,种庄稼、逮虫捕蝶的,就连种小麦、为庄稼治病的,也是“国宝”级科学家,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见。2所大学、3所中专学校,大学一所于右任、杨虎城创设,一所叶剑英题写校名,教授来去匆匆,大学生风度翩翩;中专学校也历史悠久,全国闻名,其中的教师术有专攻、学有专长,农民称“红苕专家”“肥料专家”“养鸡专家”“配种一把手”等等,学生能文能武,遍布全国。杨陵经常有外国人来开会、讲学,各种肤色的留学生成群结伴。杨陵培养了名人,办成了名事,声名也国际传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际间杨陵的通讯地址是中国武功,杨陵的火车站也叫武功站。因此,外地人习惯称这里的单位为武功农学院、武功农校等。武功是县,因周武王灭商之功而得名,杨陵是武功的下辖乡镇,因隋文帝杨坚泰陵而得名。后设县级区,脱离武功辖治,杨陵才独立于文书刊报,杨陵的火车站“武功站”改为“杨陵镇站”,直至1997年设杨凌示范区,辖县级杨陵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陵镇是杨陵低调务实的时代。那时的杨陵鲜有“城”之工商和贸易,如必须有,代表则是木器家具厂、蜂窝煤厂和菜市场,驰名产品则是西农酸奶、农校香槟、植物所野刺梨,但“中国农科城”的名号在全国、乃至国际农业科研教育界都是响当当的。镇则名副其实,一条公路、一条铁路和2条灌溉渠东西向穿镇而过,两条街道,不足一公里,没有红绿灯,没有十字路(均为丁字路口),十大单位的大车、小车屈指可数,自行车是教师、科研人员的重要交通工具,凡行一里外可见庄稼地。但邮电局出售的《杨陵十大建筑》名信片增强了市民的自信,每到周末便各单位访友,不小心会惊喜发现十大建筑之一。村边地头的老农,都能讲一套作物新品种的识别技术和自家田间庭院新品种的故事。那时交通和信息不便,杨陵的大学生都有受人之托,往家乡“倒腾”粮、菜、果、畜种苗的往事。那时追求又红又专,杨陵的科研成果和专家劳模层出不穷,让学生引以为豪,也是心中的明星和榜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凌示范区是杨陵的“高光”时代。名称高大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据说有讲究,融合了专家和领导的智慧);定位“三区三高”,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区,新时代乡村振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高层领导关注,那几年党和国家领导人经常来视察、讲话;活动层次高,一年展会相连,农高会、果村苗木交易会、药交会、杨马(杨凌马拉松)比赛等;高端发展,引进高端开发商和教育机构,不断提高群众消费和生活水平。杨凌示范区展会多、活动多,上电视媒体见光频率就高,知名度就高。农科城升级示范区,杨凌进入了新时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农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7年,我中考457分,成了可以“翻秦岭”上学的学生。录取通知书收到,陕西省农业学校植物保护专业,报到地点杨陵镇火车站,学校和专业还算“顺眼”,父亲听说上农校能当公社干部,也很是欢喜。表哥和大哥背上被褥和一个桐木箱,乘汽车、换火车送我来到第二故乡--杨陵、农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朴、有历史感。一座青砖、拱窗楼,一排排坡沿、灰瓦平房,浓荫地成行又粗又高的大树。水泥路并不多,大花园里杂草和玫瑰一同成长。在我眼里,学校很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几周之后,熟悉了农校。校门面东,门前是人流不息的西农路。学校由4大块组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学区,有5幢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单身教工楼、学生宿舍楼,楼间干道连道,道边是密不透风、半米来高的冬青篱笆墙,水杉、梧桐、杨、槐、柏挺拔成行,花园美化,各类植物上吊缀一说明纲目科属及习性的木牌。15排平房由南向北依次整齐排列,每排15间,每5排间一主道相隔,每间南一门一窗、北一窗,每排青砖院墙,留圆门相通,院内整齐一排参天白杨、或桑树、或柿树,白杨径达两人合抱。台阶教室、礼堂、食堂、操场、医务室点式布局。南端临西农路设兽医院,里面拴着附近农民牵来看病的黑白花奶牛、或是黄牛、奶山羊,春天一批一批孵化出售鸡仔和新城疫疫苗,许多学生放假前在这里为老家亲戚预定良种仔猪。传说奶牛“配种一把手”就在这里上班,引得好奇的路人在门缝偷窥。兽医院北邻是浓重马粪味的红薯育苗场,那个一腔南方口音的“红苕专家”,培育了5、6个新品种,栽种红薯有4句顺口溜,红薯甘甜无丝,产量巨大。“红苕专家”的大红薯参加了“赛宝会”,他到北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院生活区与教学区中间一渠相隔,三桥相通。中间一桥通职工生活区,有楼、小院、开水房;东边一桥通招待所,2层苏式青砖小楼,厚墙阔梯,圆窗尖顶,招待所连廊西边是餐厅,也是职工食堂;西边一桥通北大片,北大片南边是小麦、红薯、玉米等试验田,往北有病虫观测圃、食品饮料厂、桑园、灌溉井房、水塔、工具房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跨过西农路,斜北对面是新农区东院,是西农和农校的教师家属院。有点象欧式风格的小院,一院两户,圆拱门,坡檐房,前设厨卫,后有一厅2室。院内可植树藤,种苗菜,南瓜爬墙,丝瓜吊蔓,有的葡萄成串,有的柿子如穗。藤下养鸡,鸡粪壮苗,苗产瓜果,庭院经济、生态农业、立体种养、循环经济也许就是这时的灵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操场西北角地下通道穿越公路,通往校部农场。校部农场北边是养猪场、养鸡场、办公区和晾晒场,场边停放着耕作、收获、运输农机具,南边是桃、杏、梨园,一片空地可种麦、玉米、大豆,这也是农学、畜牧、农机等专业的实训场(厂)。距学校30公里,有一个豆村教学试验农场,面积600多亩,据说有教室、有宿舍,有果园、有鱼塘、有养猪场,有先进的加代育种室,有进口的康拜因(小麦联合收割机)、大马力拖拉机,以繁育良种为主,学生很高兴轮流去驻场教学、实习、生产劳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校园地下是四通八达的防空洞,教学楼、操场和食堂边各有一个装有栅栏木门的入口,年久弃用,已经禁止人员进入。不经意的草丛、花坛边就是防空洞的通风孔。建于1934年的学校,栉风沐雨,不知发生了多少可圈可点、可歌可泣的往事,无以记述,沉没烟海,但学校的建筑、树木和师生的记忆一直在传承、诉说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农校生活是校友们久久回忆、津津乐道的话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专学生不交学费,每月30多斤主食,28元副食(男女生不同,其中副食分助学金直接发放,奖学金按表现评定等级发放),一般男生不够吃、女生用不完,关系好的男女生可相互资助。资助你情我愿,但绝不允许借机谈恋爱,否则老师会“约谈”批评,如明目张胆明知故犯,则是违反纪律,要受处分的,偶有触碰纪律和道德“高压线”而因此被开除学籍,抱憾终生的。也有经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违纪学生迷途知返,改邪归正,等到毕业后才比翼双飞、修成正果,对老师网开一面,感恩戴德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互助的需要,各学校都流行“乡党会”。杨陵大学生乡党会一般以县为单位,既有5个学校共同组建的大会,也有以各校为单位的分会,是离乡远行学子的自发性松散式互助组织。乡党会设会长、副会长等领导职位,一般每学期集中活动一次,主要任务是接纳新乡党、介绍老乡党、总结报告工作、交流指导学习生活、集群体之力为大家排忧解难等。周末是窜(陕北话音译,意为走动、探望)乡党的最佳时间,校内、校际互窜,邻县、地区间互窜,搭顺车八竿子打不着的互窜。良好的互动,学生的交往圈不断扩大,形成了涟漪效应,大家都成了熟人。许多人在这种方式中受益终身,有的建立了兄弟般的情谊,有的找到了终身托付的伴侣,有的遇到了人生导师,有的解决了长期困扰的难题。乡党会让我认识了许多朋友,特别是解决了寒假购买回陕南汽车票和在杨陵挤上火车的难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末晚上演电影,丰富学生业余生活。这是对大学生的优待,学校有专门的经费支持,文化部门有充分的优秀片源保证。农校操场,两个电线杆上撑起银幕,同学们从教室搬出凳子,关系相好的坐在一起,也有以此招待乡党的。有经济意识的小贩,在路灯下卖花生、瓜子,报纸卷成锥形筒,瓜子2毛一小筒,3毛一大筒,花生更贵一些,收入不菲。周边农村的大人小孩,拖家带口早早聚集,周末的校园更显热闹。观众也是“演员”,看电影者也在学电影、“演电影”,男女同学跳舞、拉手、“压马路”,脸红心跳的动作都是从电影上学习并开始实践的。一次次电影,操场落下一地壳皮和报纸,同学们受到了教育、加深了友情,有的男女同学从资助关系、朋友关系、乡党关系提升了亲密程度,在学生时代留下了美好、甜蜜的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农校是国家重点中专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名校因有名师,许多老师是成果丰硕、著述等身的行业专家和全国教材的主编、参编者,有的技术成果是国、省首创(推)的。受国家、省政府表彰、授予称号的教师几十余,更有一批批默默奉献、甘为人梯的儒子牛。如果学校有品格、精神,那这些教师当之无愧是学校品格、精神的代表人物和灵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生是学校的血脉和生命。那时,学生不到700名,教师近300名,教与学都是水乳交融、轻松和谐的。学生鲜有翘课、考试作弊、补考之类,这是耻辱和自责的“羞先人”的事,也是老师及其不能容忍的现象。专业学习4年,一切有很成熟的方案、计划、大纲,老师只需要一心一意教好学生,招生、毕业生分配都有计划,按部就班,老师会课后辅导、让优秀学生“多吃多占”,很少有教学中“偷工减料”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生和老师都要实践,那些场、厂、实验地,种收的粮、果,张嘴的猪、鸡,施肥、治病,都是老师和学生侍弄,各个专业都有传统的、固定的、长期的实践劳动教学项目,我们学习了技术,收获了产品,水果、鸡蛋、红薯、酸奶、蛋糕等各专业学生都可享受,学生灶发券吃馒头、豆腐、猪肉,但蚕桑、养蜂、烟草专业的成果都本专业发补助了,他们也确实没黑没白的辛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工资不高,没有拿课题、争项目的压力,也没有课时费、绩效津贴,但乐业安居,授技教书育人,下乡蹲点,结交农民朋友。学生学业细密,娱乐不多,但衣食无忧,心无旁骛,只要不出枝节,毕业一个“铁饭碗”水到渠成。学生延续了老师的血脉,老师因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自豪,有的优秀学生留校做老师,培养更加优秀的学生。循环往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名校、名师培养的优秀学生、培育的优良品种,共同让学校的精神之树常青、生命之花常开。 (2021年9月2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