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又是一个中秋月,亲朋好友来家串门走访,侄儿外甥孝顺前来看望,家里少不了象征中秋佳节的月饼。什么贡品、特致、至尊、经典,什么五仁、蛋黄、豆沙、肉松应有尽有。吉祥如意的名称和高大上的装潢,更让人享受到满满的节日祝福。</p> <p class="ql-block"> 守着各式各样的月饼,一家人倒是没有多少胃口,孩子不能多吃甜,老人高糖不能咽,一个节日过去也吃不了几个月饼。十几盒月饼,都拿着串出了门。</p><p class="ql-block"> 时下的中秋月饼它象征团圆的意义远远大于了它的食用价值。仲秋佳节,因为有了月饼,给这个团圆节日增加了仪式感,如果没有月饼,这个节日的气氛就会大大逊色。</p> <p class="ql-block"> 看到那一盒盒新颖别致的月饼,自然追忆起童年月饼的滋味,挑选几个咬上一口,总也找不到当年那股香甜可口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些年的中秋,人们既没有举杯邀明月的雅兴,也没有月是故乡明的情怀。这个时节正是忙秋的时候,人们难得有点清闲。孩子们放一个多月秋假,为生产队收获庄稼随大人起早贪黑。我们姐妹兄弟在忙活秋收的假期里,一进入八月,就眼瞅着月牙一天天变圆,当月圆之时,八月十五中秋节就到了,之所以盼望这个节日,是因为一年到头,只有在这个节日里才可以吃到半个月饼。</p><p class="ql-block"> 八月初,供销社里就开始卖月饼了,每个两毛钱,母亲买回六个月饼,再去集市买几个苹果,这就等于做好过节的准备了。</p> <p class="ql-block"> 姐妹弟兄们看到外表油光泛黄,里边包着冰糖、花生、芝麻、彩色丝条的月饼,尽管垂涎三尺,但谁也捞不着吃一口,那是母亲用来派用场的。</p><p class="ql-block"> 中秋佳节是走亲访友的节日,母亲早就盘算好了走访的人家。最先让我去看姥姥、姨妈,篮子里放上月饼苹果,外加两包饼干,老人留下我拿去的月饼,回来时再给我多放上一对月饼。看完姥姥姨妈,再让我拿着一对月饼两个苹果,分时段去看望近亲老人和友好的街坊邻居。礼尚往来,人情往复。过一天半晌,街坊邻居就会拿着几乎同等的礼物来我家走访。月饼的式样是一样的,供销社卖的就一个品种的五仁月饼。所不同的是,苹果的颜色和我家送出去的不一个模样了。</p><p class="ql-block"> 街坊邻居亲朋好友拿来的礼物,母亲再搭配一下指使我送给其他人家。这样一来,母亲用六个月饼八个苹果,串换着走访了十几家亲朋好友。可别小看了这看似有点俗气寒酸的交往,它可以用来增加人缘和谐街坊,对维护邻里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很快八月十五这天到了,串完门儿,家里还是那几个月饼苹果。忙活了一天的老人在晚饭后,给我们每人半个月饼,我们嘬着小口慢慢品尝月饼的味道,享受着着中秋的甜蜜。</p><p class="ql-block"> 在月光下吃着月饼,父亲抽着自制的卷烟给我们讲述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说故事。他说:当年朱元璋要夺天下,发动老百姓一起杀鞑子(元军)。适逢中秋节将至,人们为了同时下手,在中秋节互赠的月饼里面夹着纸条,上面写着“八月十五杀鞑子”,约定在八月十五那天大家一起杀元军推翻了元朝,从而朱元璋夺了天下。父亲还说:人们还用这个故事打比方说“八月十五杀鞑子齐了心”,用来比方人心齐。</p><p class="ql-block"> 忙碌的中秋月里,半个五仁月饼,一个古老传说,伴我度过了少小时光。回想往事,一轮冷月是那么的洁白无暇,半个月饼是那么的香甜可口。真巴不得时光倒转,再回到那清纯无邪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 今年的中秋节晚饭,为了表达仪式感,孩子做了几个菜,摆上月饼,一家人坐在在桌前拍照,饭后孙子拉着我的手去看月亮。学校布置写中秋节的作文,中秋节里,月亮和月饼是不可缺少的元素。</p><p class="ql-block"> 这个中秋,不知道孙子是否找到了月光的灵感,是不是尝出了月饼的味道,将来他们是否能记得月饼的故事,我不得而知。反正在我的感觉里,天上的月亮还是那么圆,而月饼却没有了我儿时的甜。</p><p class="ql-block"> 一轮明月见证了世事沧桑巨变,半个月饼尝出了世道不同滋味。现如今,月饼不再是童话里的奢侈品,将来人们可能品不出它的是什么味道,它的存在作为一个节日符号或许还能延续下去。</p> 月饼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