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传染病预防科普小知识

林夕

<p class="ql-block">  秋季是许多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气温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加大,且幼儿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等原因,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容易趁机而入、侵袭幼儿机体。很容易引起新冠肺炎、流感、手足口、流行性出血热、感染性腹泻及秋季其他呼吸道传染病,若室内空气流通不好,再加上幼儿卫生意识不强,很容易发生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为有效预防秋季传染病的发生,进一步增强教师、幼儿及家长对传染病的防控能力,西安航天城第二幼儿园保健部为大家介绍几种秋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流行性感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p><p class="ql-block">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幼儿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易发生。</p><p class="ql-block">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如打喷嚏、咳嗽等,还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幼儿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p><p class="ql-block">  主要症状: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流涕等症状。</p><p class="ql-block">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尽量少去人流密集的地方,去人多场所时做好防护措施,平时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行季节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发病人群需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48小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手足口病</p> <p class="ql-block"> 手足口病也被称为“手足口综合征”,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p><p class="ql-block">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p><p class="ql-block">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玩具、餐具、洗漱用品、贴身用物等都可引起感染。还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引用被病毒污染的水及食物亦可感染。</p><p class="ql-block">  主要症状: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疱疹和全身发热为主要特征。重症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急性迟缓性麻痹等。</p><p class="ql-block">  预防措施:吃充分加工煮熟的食物、喝开水、做好教室及家庭卫生消毒工作,如幼儿的毛巾、口杯、玩具、衣物都应彻底消毒。勤洗手、勤晒太阳、勤剪指甲,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发病患儿至少隔离至痊愈后一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感染性腹泻</p> <p class="ql-block">秋季外出秋游人群居多,聚餐等活动也相应增加,若进食不卫生,很容易发生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引起的感染性腹泻。</p><p class="ql-block">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幼儿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易发生。</p><p class="ql-block">  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传播。</p><p class="ql-block">  主要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出现发热、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p><p class="ql-block">  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脏手接触口腔、鼻子等,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生冷不洁的食物,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开,出现类似感染性腹泻症状时不得忽视,及时就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疱疹性咽峡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主要症状:潜伏期3~10天,以发热、咽痛、咽峡部粘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传染性很强,传播快,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感染1~7岁儿童,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p><p class="ql-block">传播途径:以粪、口、接触、短距离空气飞沫传播,易感人群:多见于3~10岁儿童,常发于夏秋季</p><p class="ql-block">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主要症状:潜伏期3~10天,以发热、咽痛、咽峡部粘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传染性很强,传播快,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感染1~7岁儿童,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p><p class="ql-block">传播途径:以粪、口、接触、短距离空气飞沫传播,易感人群:多见于3~10岁儿童,常发于夏秋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流行性腮腺炎</p> <p class="ql-block">简称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自限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流行性腮腺炎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特征性表现,中医名称为“痄腮”,“民间取之谐音”还称为“炸腮”。</p><p class="ql-block">主要症状: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前驱期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肌肉酸痛、头痛、食欲缺乏、全身不适、畏寒发热等症状,1~2天后出现腮腺肿痛,体温达38~40C,1~3天肿胀达到高峰,4~5天后逐渐消退,症状的轻重个体差异较大, 一般成人症状比儿童重。潜伏期14-28天日,患者在腮腺炎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温馨提示</p><p class="ql-block">1、要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新鲜, 阳光充足,要勤晒被褥和换衣裳,少带小孩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加强食品卫生,注意餐具消毒等等。</p><p class="ql-block">2、保证幼儿充足睡眠,既有利于小儿生长发育,又可增强免疫力。</p><p class="ql-block">3、让孩子到室外活动,能得到日光照射,吸进新鲜空气增强幼儿造血及免疫功能。</p><p class="ql-block">4、要按计划及时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小孩子常见传染病。</p><p class="ql-block">5、日常膳食中,除吃适量鱼、肉、鸡、蛋外,应多吃些乳、豆制品、蔬菜和水果。</p>

传播

幼儿

传染病

疱疹

易感

人群

发热

咽峡炎

急性

主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