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九月的轻风,像一个神奇的丹青妙手,泼墨出一帧多彩的图画:紫红的葡萄美若玛瑙,黄橙橙的柿子高挂树梢,金黄的玉米咧着嘴笑,洁白的棉花仰面欢歌,火红的枫叶沉醉了九月。</p><p class="ql-block"> 伴着九月丰收的画面,迎着九月的清风我们等来了在大单元教学指引下的新教材培训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上午八点二十开始活动,先由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吴玲玲老师主持,和参会学习的老师们介绍了活动的主题和活动具体安排。</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是授田英才学园祁金香老师执教的《地球的表面》,祁老师的课,基于大单元教学,与前后内容建立关联,体现了教科版教材的连贯性,及概念建构的进阶。教学活动设计遵循了教材内容的编写逻辑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优质问题为引领,创设情境指导学生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在科学探究中建构科学概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嵌入式评价设计更是亮点,学生在上课前了解了评价项目及标准,学习活动后对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价,以评价为引领,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来自滨城区第四小学的王迪老师执教的《地球的结构》,王老师从上一课的推测聚焦本课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阅读资料、观看视频、制作模型等活动一步步揭开地球的神秘面纱,在整个课堂活动中立足于学生的前认知,深入贯彻大单元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推动学生对地球相关知识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是尹集小学周艳龄老师执教的《用水计量时间》,周老师这节课由谈话引入通过探索一观察水流的速度,使学生初步感知水流的速度是均匀的,然后展开探究活动,首先感受到用流水确实可以测量时间!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探究活动三连续测量积聚100、150毫升水各需要多少时间?从而认识到流水的速度会随水位高低不同而发生变化,激发学生去思考解决水流速度不恒定的难题。整节课的处理紧紧围绕学生来展开,从问题的发现一一问题的展开一结论的得出,一气呵成。</p> <p class="ql-block"> 三节课后,由吴老师主持了评课的环节,首先是梁才的杨建军老师针对周艳玲老师的课在教学环节方面给出了建议,接着是三河湖杨建波校长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点评,最后王老师从教学方法和实验技巧给出了了更详细的建议,并且亲身示范,教给我们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p> <p class="ql-block"> 下午第一节课是清怡小学的孙明倩老师执教的《我们的身体》,在课堂上孙老师紧紧把握大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承上启下,从原有认知基础上延伸出新的课堂,顺应学生认知规律,继续探索人体和健康。精心指导学生掌握体质测试方法,引导学生反思体质出现状况的原因,继而引导学生探讨影响青少年生长变化的因素有哪些。环节环环相扣,条理清晰,过渡自然,引发学生深刻的思考,制定了个人健康计划。作为单元起始课,覆盖单元内容,延伸课堂思考,为后续单元学习开了好头。</p> <p class="ql-block">下午第二节课是第二实验小学的张萌萌老师执教的《身体的运动》,张老师本课在本单元中处于健康生活的第一个分支身体的运动,课本设置了两个探索活动,活动环环相扣,学生由猜测到感知再到真知,真正探索了骨,关节和肌肉是如何相互配合完成运动的。学生在探索中思维得到发展,很好的展现了深度学习。模型的制作非常新颖,很好的展现了骨、关节和肌肉协调合作。</p> <p class="ql-block"> 几节课结束后执教教师分别从大单元备课背景下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说课,也对课堂表现和目标达成上进行了反思。</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环节是吴玲玲老师结合磨课过程和今天的课堂展示给老师们深入的讲解了接下来老师们如何进行大单元备课。</p> <p class="ql-block"> 最后环节王老师首先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借助《健康与生活》和《计量时间》这一单元对大单元教学分别从活动背景下怎么理解大单元教学、课堂教学现状的目标确定、课堂教学进行了讲解,最重要老师们明白大单元教学是什么和如何展开。再次是对全区实验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p> <p class="ql-block"> 一天的活动,在大单元指引下课堂展示和理论的讲解帮助老师们更好的理解大单元教学如何开展。最后王老师后给出了期望,新的理念,新的起点,让我们开启全新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图片:张秀青</p><p class="ql-block">文字:张秀青</p><p class="ql-block">审核:王小琦 吴玲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