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年来,随着群文阅读研究的深入,语文教师亟需从课堂实践层面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让群文阅读落地生根。为了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群文阅读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对群文选材组文能力和备课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9月22日上午,全校语文教师相聚,开展“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统编教材群文阅读教学”语文教研活动,活动由校教务处主任桂亚斌老师和语文教研组长黄莹莹老师主持。</p> 一、观摩优质课 <p class="ql-block"> 活动伊始,观看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丁嫄媛老师教授的“走进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优质课。教授的是三年级学生,议题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特点及作用探究。寓言故事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个鲜明荒诞的故事,更是劝诫他人、证明观点的利器,是古代先贤智慧的结晶。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熟悉与对寓言本质的陌生所形成的矛盾冲突,正是本议题的价值所在。课堂上学生通过阅读群文《守株待兔》《南辕北辙》《亡羊补牢》,归纳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通过阅读这三篇寓言的出处,发现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作用,从而对“寓言”这种文体产生新的认识。</p>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p class="ql-block">1.通过群文阅读,初步探究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p><p class="ql-block">2.通过群文阅读,初步探究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作用。</p> (二)教学过程 <p class="ql-block">教学环节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p><p class="ql-block">师生活动</p><p class="ql-block">● 学生概括《守株待兔》《南辕北辙》《亡羊补牢》的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设计意图</p><p class="ql-block">●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三篇寓言故事,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p> <p class="ql-block">教学环节二:群文阅读,探究特点</p><p class="ql-block">师生活动</p><p class="ql-block">● 小组合作学习:阅读三篇寓言故事,将其相同点写在卡片上。</p><p class="ql-block">● 学生凭借卡片,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p><p class="ql-block">● 本环节小结。</p><p class="ql-block">设计意图</p><p class="ql-block">● 学生阅读这三篇故事,会发现其相同之处,如篇幅短小、历史悠久、以人物为主人公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在阅读思考中,亦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归纳能力。</p> <p class="ql-block">教学环节三:群文阅读,探究作用</p><p class="ql-block">师生活动</p><p class="ql-block">● 小组合作学习:阅读三篇寓言故事的出处,交流自己的发现。</p><p class="ql-block">●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p><p class="ql-block">● 本环节小结。</p><p class="ql-block">设计意图</p><p class="ql-block">● 学生阅读这三篇文章的出处,会发现寓言故事是古人为了劝说他人而创作出来的,不仅有趣,更加有用。</p> <p class="ql-block">教学环节四:拓展延伸</p><p class="ql-block">师生活动</p><p class="ql-block">● 师生简要交流外国寓言故事。</p><p class="ql-block">设计意图</p><p class="ql-block">● 激发学生探究外国寓言故事的愿望,为后续的外国寓言探究、中外寓言故事比较研究做铺垫。</p> 二、观课感悟 <p class="ql-block"> 观课结束后,老师们分成低、中、高年级组围绕着丁嫄媛老师的优质课讨论交流,最后把感受体会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p> 感悟一 <p class="ql-block"> 群文阅读材料为学生的深入学习搭建了脚手架。在课内外阅读中,学生已经接触了很多寓言故事,针对学情,教师采用“由表及里渐入靶心”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了两组群文阅读材料,一组是三篇经典寓言故事,一组是这三篇寓言的来源,这些学习材料犹如火箭的助推燃料,不断为学生助力,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对寓言的认知从少到多,从模糊到清晰,从表象到实质,从繁杂到凝练。</p> 感悟二 <p class="ql-block"> 问题开放性强,促进学生个性思考。本课只有两个中心问题,一是三篇寓言故事有什么共同之处?二是读过第二份群文阅读材料,你有了什么新发现?问题的开放性如此之强,使得课程内容的设定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当堂生成,教师不做内容上的规定,只在一些关键点上点拨提升,促使学生自己搭建知识框架,展现独特的个性思考。</p> <p class="ql-block"> 整场活动紧凑而又不乏思维的碰撞,老师们在交流中共享彼此的经验见解和成果。相信本场活动能有效助力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善,从而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策划:教务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审核:桂亚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编辑:林 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图片:谭丽华 林 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