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可可托海3号矿脉,门票80元,包括观光车费,9点入园,我们来的早一点儿,就在门口附近拍照。</p> <p class="ql-block">保出口为国分忧</p><p class="ql-block">1960年,我国与苏联交恶,按照协议,我国应于1965前偿还朝鲜战争时向苏联的所有贷款及利息共计52.9亿元。当时我国建国仅十年有余,工业尚在起步阶段,所以只能用粮食等农副产品来偿还。</p> <p class="ql-block">还债期间正逢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上下饿死了成干上万人,再用保命的粮食来还债无疑是加剧了三年经济困难,可谓是雪上加霜 上世纪六十年代顾战三号矿脉全国进入了自新中国成立后前所未有的极端困难时期。紧急关头,中央研究决定,以苏联急需的稀有矿产品来抵债。</p> <p class="ql-block">1960年8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全党大搞对外贸易收购和出口运动的紧急指示》。可可托海矿区随即展开了“保出口大会战”当时可可托海的粮食可供给也很有限,职工一天只能喝六碗糊糊,领导干部一天只能喝四碗糊糊,面对自然灾害和国家危难,可可托海矿保出口大会战 区的职工纷纷表示:我们要勒紧裤腰带,增产量、保出口、为国分忧!在3号脉保出口会战的工地上,可可托海各族职工冒着零下40几度的极寒,齐心协力战胜严寒,战胜饥饿、战胜艰苦落后的生产条件,以马拉爬犁、毛驴背驮、人背肩抗的方式将矿石一袋袋的运了出去,到1964年提前两年就还清了苏联外债。可可托海的矿石为我国偿还苏联外债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举措间接挽救了很多中国人的性命,同时也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三号矿脉无愧于“功勋矿坑、英雄矿坑”的称号。1965年5月11日,《人民日报》自豪地宣布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外债”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1955年1月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决定创建中国原子能事业。为国防保密需要,可可托海从中国地图上彻底消失。新疆厂矿以“1”字打头,可可托海有了一个特殊的代号:“111矿”。</p> <p class="ql-block">助推“两弹一星”为国争光</p><p class="ql-block">面对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核威胁和核讹诈,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人洞察国际风云变幻,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1958年毛泽东主席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原子弹、氢弹、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完全可能。”</p> <p class="ql-block">我国在当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p><p class="ql-block">10月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1967年6月17日成功爆破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升空,《东方红》乐曲响彻苍穹。</p> <p class="ql-block">第一枚导弹有可可托海的稀有金属;第一颗原子弹有可可托海的稀有金属;第一颗氢弹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已运转46年有可可托海的稀有金属;第一颗卫星也有可可托海的稀有金属。</p> <p class="ql-block">可可托海各族职工群众在艰苦的生产生活环境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为两弹一星的研发提供了所需的稀有金属产品,为“两弹一星”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两弹一星试验结束后,国防科委给可可托海寄来了感谢信,赞扬可可托海在偿还苏联外债和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方面做出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助力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联合试验</p><p class="ql-block">1959年10月1日,赫鲁晓夫访华,中国国家政府向他提出对中国核潜艇研制提供技术支持。赫鲁晓夫傲慢地回应:核潜艇技术复杂,花钱又非常多,你们中国搞不出来,只要我们苏联有了,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在苏联的刺激下,毛泽东发出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豪言壮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使我国成为继美、苏、英、法四国后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71年4月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进行联合试验,第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向艇上反应堆装填核燃料。</p> <p class="ql-block">国防科工委通过相关部关向可可托海矿务局要求调运8吨钽铌(03#)矿石,矿务局接到指令后立即做出动员,开展了03#大会战,为了我国国防事业的需要,各族职工识大局、讲奉献,圆满完成党和国家交予的神圣使命,交付了8吨钽铌矿石的任务。这是可可托海矿山工人继“两弹一星”之后为新中国国防军事工业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奠定稀有金属工业基础</p><p class="ql-block">新中国工业体系建立之初,一个异军突起的方阵倍受世人关注,它就是新疆可可托海稀有金属工业的崛起。可可托海三号脉蕴藏的稀有金属无论从其矿物的代表性、稀缺性、还是特殊性都是其它同类矿山无法比拟的,矿山开拓者在短短二十年时间就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稀有金属工业体系,引领了新中国稀有金属工业的前进方向,它的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历史贡献是可以 3号脉需天采场开采初期用创造奇迹来表述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的创业发展从新中国建立之初至今的六十多年间,几经风雨,历经沧桑,从超大型稀有金属伟昌岩脉的认定,到新中国第一个稀有金属露天矿床的开采;从“88—59”稀有金属选矿试验厂崭露头角,到新中国第一座日产75e吨稀有金属机械化综合选矿厂独占鳌头;从抗严寒、斗风雪,“为国分忧”偿还外债保出口,到聚力“两弹一星”、“为国争光”做贡献;从”推广稀有、大搞有色”自我加压、快速发展,到“五年三大步”明珠璀璨、光耀天山南北,奠定了新中国稀有金属工业的基础,它是新疆有色金属事业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可可托海地下深水电站</p><p class="ql-block">共和国水电史上的奇迹</p><p class="ql-block">可可托海矿区建设初期,为解决电力紧张的状况,苏联专家曾提出在额尔齐斯河修建大型水电站的建议(矿区位于额尔齐斯河峡谷上游十七公里可可托海盆地,额尔齐斯峡谷内、河谷地形狭窄河道坡度很大、峡谷入口处盆地为天然库址地形,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水力发电地址)。1955年,海子口水电站由国家计委正式确定列入矿区发展计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55年6月开始进行踏勘选址,1958年开工 地下水电站建成建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建一师第五团负责施工。1964年4月工五团撤走,随后由可可托海工程公司承担水电站建设和设备安装工程。1966年底,地下深水电站基本建成。1967年2月第一台发电机组发电。1973年10月,矿务局与工程公司合并成立会战指挥部,一起打以大坝建设为主的“大会战”,王从义任会战指挥部总指挥。1976年4台(2台4500千瓦、2台5000千瓦)发电机组全部建成,总装机容量1.9万千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可可托海地下深水电站建于地下136米处,又有地下3层的机房和车间,共有约200米深,从开始勘探到全部机组投入使用,耗时二十年,是由数干名建设者用青春、汗水、甚至生命在坚硬的石山之下“掏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如今,在290米深的水轮机旁的水泥墙面上还可以看到当建设者们写下的文字:“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及“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毛主席语录”等标语,激励着在此工作的后人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地下深水电站已安全平稳运行半个世纪,经受住了多次地震和洪水考验,创造了共和国水电史上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阿依果孜矿洞位于可可托海国家矿山公园景区三号矿脉南500米处,于1949年被当地矿工阿依果斯.沙里木发现,因此这个矿洞以他的名字命名。矿洞内主要含绿柱石、铌—钽(锰)矿及锂辉石、云母、石英石等有用的矿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51年,中苏金属公司阿山矿管处在阿依果孜矿脉进行地质勘探和采矿工作。一直到1957年,阿依果孜矿洞进行坑探,1958—1959年进行钻探。采矿工作全部是人工用榔头、钢钎、十字镐、铁锨等,辅以小型机械设备(柴油机、压气机、铁风钻、铁矿车)对阿依果孜进行坑道开采,形成如隧道一般的矿洞。</p> <p class="ql-block">到1964、1965年,三号矿脉逐步转入露天采矿,阿依果孜矿脉及其它矿脉才停止开采。1971年4月1971年03号大会战时,可可托海矿务局对阿依果孜矿洞进行了复采,当时是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进行联合试验时艇上反应堆装填核燃料需要钽铌矿石,而这8吨钽铌矿石大部分就采自于阿依果孜矿洞。1974年阿依果孜矿洞完全关闭。 </p> <p class="ql-block">阿依果孜矿洞长约800米。洞内寒气逼人,温度接近5℃左右。巷道两边和上下不时有许多或错综、或交叉、或相通、或大小不一的硐室出现,有如地下迷宫一般充满着神秘色彩。巷道岩壁上清晰可见凿岩痕迹,矿洞内矿脉层次分明,时见细碎的云母群簇拥成的“云母巢”,还有晶莹闪烁的有如银河般的“石英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尘封半个世纪的阿依果孜矿洞开启探秘之旅,再现当年矿工采矿挖宝的艰辛历程,重现昔日的神秘与神奇,成为可可托海特色工业旅游及红色旅游的又一沸点。</p> <p class="ql-block">住在桦林苑200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