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公园,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景区内主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海拔575米。早在元、明、清时期皇家就在香山营建离宫别院,每逢夏秋时节皇帝都要到此狩猎纳凉。咸丰十年(1860年)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先后两次被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焚毁,1956年开辟为人民公园。 香山公园有香山寺、洪光寺、双清别墅等著名旅游景点。 已记不清第一次登香山是什么时候了,手中存有的最早一张香炉峰照片是2006年12月刚买第一部单反相机索尼A100后去香山时拍摄的。那时的大石头还比较小,所标的海拔高度还是557米。 退休后加快了登香山的频率。只要在北京,几乎每周一次,每次登顶后都要留下一张香炉峰大石头的照片,截至2018年2月,已有131张,其中有人像的寥寥无几,这是2010年5月15日第一次留下的与香炉峰石碑的合影。 2011年9月4日,两个多月没见,大石头长高了,香山海拔高度也更新为575米并保留至今。 <p class="ql-block"> 2018年2月3日,已近七旬的我每周一次的登香山终止了。</p> 今年2月,当我完成皇家园林系列片“故宫,古建之巅,城中之城(皇家园林之七)后,为搜集皇家园林香山的图片资料,我几次到香山。2月20日当我再次徒步登上香炉峰,已时隔三年,心中倍感亲切,请人帮忙,合影留念。 与已完成的七部京城皇家园林相比,香山公园的文字写作与编排是最难的,不仅因为它是山林景观与皇家园林的完美结合,也不仅在于它是皇家园林与红色印记的相互融合,而是纠结在对静宜园28景和红色印记8处之间关系的处理、静宜园28景与其他皇家建筑关系的处理以及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关系的处理,是将这一切都融入在游览香山的三条主线中,还是淡化游览路线描写,另寻思路。<div> 今年上半年我六去香山很大的精力放在了寻找从未去过的28景中。28景那是国人挥之不去的痛,与圆明园一样,它毁于1860年的英法联军和1900年的八国联军,所有的景观荡然无存仅剩一堆残垣断壁。最后我决定了还是在美篇结构中将静宜园28景、红色印记8处单独列出,最终形成了静宜园28景、红色印记8处、其他主要景观、大美香山四大板块的结构。</div> <h1><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一)寻觅静宜园28景</b></h1><h3><b> </b>静宜园是清代的一座以山地为基址而建成的行宫御苑。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在前朝所建香山寺基础上,就香山寺及其附近建成“香山行宫”。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又加以扩建,翌年竣工,改名“静宜园”。乾隆皇帝曾两次在静宜园为圣母皇太后祝寿,并赐三班九老宴游香山。</h3><h3> 静宜园内经乾隆皇帝命名题署的有28处,人称“二十八景”,包括有:(1)勤政殿(2)丽瞩楼(3)绿云舫(4)虚朗斋(5)璎珞岩(6)翠微亭(7)青未了(8)驯鹿坡(9)蟾蜍峰(10)栖云楼(11)知乐濠(12)香山寺(13)听法松(14)来青轩(15)唳霜皋(16)香岩室(17)霞标蹬(18)玉乳泉(19)绚秋林(20)雨香馆(21)晞阳阿(22)芙蓉坪(23)香雾窟(24)栖月崖(25)重翠庵(26)玉华蚰(27)森玉笏(28)隔云钟。</h3><div> 静宜园28景目前能见到的全部是后来恢复修葺复建的,其中不少的尚未对外开放,还有几处已难见踪影,只有遗址的一片残痕。</div> <b>(1)勤政殿</b><div> 勤政殿是香山公园最具皇家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首。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是清代皇帝在静宜园驻跸期间,处理朝政和接见王宫大臣的场所,咸丰十年(1860年) 勤政殿被英法联军焚毁,仅存殿基。2002年在原址上进行复建,殿外牌匾为乾隆皇帝御笔题写。</div> 勤政殿内景 <b>(2)丽瞩楼</b><div> 丽瞩楼位于勤政殿之西,为二层硬山楼宇,每层五间。原有丽瞩楼、清寄轩、日夕佳亭、横秀馆、后照殿等建筑群,乾隆御制《丽瞩楼》诗序曰:“勤政殿依山为屏,取径于屏之南,折而东,平冈数百步,缭以周垣,奥室数楹颜曰静寄。缘石磴左右上,华表桀峙,岑楼隐峰,审曲面势,时惟朝阳,因山为基,斯楼最其胜处。”1860年,丽瞩楼被英法联军焚毁,仅存遗址。</div> <b>(3)绿云舫</b><div> 绿云舫,位于丽瞩楼西南,因香山独擅山林之胜,而缺乏大面积水景,为弥补缺憾,乾隆仿承德避暑山庄“云帆月舫”景观建造“绿云舫”,给人以陆处入室如在舟中之感。咸丰十年(1860),绿云舫被英法联军焚毁。民国时期,香山慈幼院在其遗址基础上修建了图书馆,俗称"小白楼"。中共中央在香山时期,小白楼作为中宣部的图书馆。</div> <b>(4)虚朗斋</b><div> 虚朗斋位于丽瞩楼南,原为康熙行宫,乾隆建静宜园时将此处改为中宫,其东门“涧碧溪清”为康熙皇帝御题,乾隆皇帝游览香山常驻跸于此,其四方各设宫门,斋宇周围有画禅室、学古堂、郁兰堂、伫芳楼等建筑群及曲水流觞景观。虚朗斋为乾隆皇帝住宿之所,其意为“虚静则明朗”之含义。据《日下旧闻考》记载,虚朗斋环廊嵌静宜园二十八景诗石刻。</div>1860年中宫被英法联军焚毁。中华民国年间香山慈幼院建学校和家庭部,1979年拆除旧建筑新建香山饭店。 <b>(5)璎珞岩</b><div> 璎珞岩位于静翠湖西南,始建于明代,是一处人工叠成的石山,有泉水流下,俗称"小瀑布"。上边建有小亭,匾书"清音",亭后敞厅匾书康熙题名"绿筠深处"。 1860年被焚毁。1984年香山公园对景区的建筑、水池、水系、假山、蹬道进行了修建整理。</div><div> “清音”亭</div> 复建的“绿筠深处”为敞厅,北侧竹林茂密,十分应景。 <b>(6)翠微亭</b><h3> 翠微亭位于璎珞岩东南不远处,静翠湖南侧。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因此地处于古树,绿荫,沟壑,山岩之间,故有"翠微"之称,此处可览四时之胜,特别以入夏为最妙。1860年被毁,1991年复建,又移杏树,再现明代春现杏花之景。乾隆皇帝曾在此亲笔御题“翠微亭”诗一首。</h3> 初夏的静翠湖,其前身为静宜园时的“带水屏山”,位于中宫东侧,原为一庭院,始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由对瀑、山阳一曲精庐、得一书屋、净凉亭、琢情之阁、怀风楼等建筑组成。1860年被毁,1958年辟为静翠湖,1991年复建对瀑亭。 <b>(7)青未了</b><h3><b> </b>青未了位于香山静翠湖东,山脊之上。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为五间四面环廊的歇山式殿阁,殿外檐悬有乾隆御书“青未了”匾额。在此极目,群峰苍翠,岱色无垠,颇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乾隆皇帝取杜甫《望岳》中“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为此景命名。1 8 6 O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基址保存完好,2015年修复。</h3> 青未了为一清幽之所,罕有人至,我上百次来香山从未光临过此处。今年上半年两度到此,都是为了寻找青未了和驯鹿坡,第二次更是单为寻找驯鹿坡。<div> 站在青未了厅中远眺,可遥望香炉峰。对面为香山寺,俯视下方,可见绿色欲滴的静翠湖。东望,可见玉泉山、万寿山等。</div> <b>(8)驯鹿坡</b><div> 因乾隆皇帝十分热衷于养鹿与驯鹿,当年东三省常以驯鹿作为贡品供奉给乾隆皇帝,这些驯鹿被圈养在香山和承德避暑山庄两处地方。静宜园青未了西南方向的山坡,就是放养驯鹿的场所,乾隆将其命名为驯鹿坡,定为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但现在驯鹿坡没有留下任何痕迹。</div> <b>(9)蟾蜍峰</b><div> 蟾蜍峰位于欢喜园南墙外一山峰的山腰处(从双清别墅东侧看云起亭台阶下的石板路向南上山西行几分钟。),山腰处凸出两块巨石,状如蟾蜍,金、元、明代均有记载,谓之“蛤蟆”石。大清朝乾隆帝在欢喜园殿堂卷棚廊下饮茶观景,看到院外南侧峭壁上的“蛤蟆”,张嘴鼓肚,随命名为“蟾蜍峰”,成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div><div> (本图片由网上下载)</div> 虽两次去寻找蟾蜍峰,第一次连地点都没有找到,6月5日第二次虽跟着导航找到了欢喜园后门围墙外的蟾蜍峰准确位置,但已被铁丝网拦住上不去,并且树木遮挡看不见,只好继续前行去了蟾蜍峰上面山顶的流憩亭后无功而返。 流憩亭,远观香山寺的好地方(6月5日二次寻找蟾蜍峰时所拍)。 欢喜园前门,背后山坡上的亭子即流憩亭。 (10)栖云楼<div> 栖云楼遗址位于香山寺东南半山坡上,即双清别墅。原为乾隆十年(1745)所建松坞云庄,是一处淡雅幽静的庭院,即双清。院内二道清泉,常年流水不息,一股流向知乐濠,一股流向静翠湖,此即“双清”二字之缘由。“双清”刻于松坞云庄西南角石壁上,为清高宗御笔。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后由香山慈幼院创办人熊希龄辟为私人宅邸。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进驻香山后,双清别墅为毛泽东同志的办公和居住地。</div> 六角红亭 栖云楼秋色 <b>(11)知乐濠</b><div> 知乐濠是香山寺前的方形放生池,正中架有一座单孔石桥。南面的山涧湍急回旋,注入池内后趋于平缓。里面鱼儿浮游,如行空中,自得其乐。于是乾隆引濠梁之辩的典故将其题名为知乐濠。</div> <b>(12)香山寺</b><div> 香山寺即香山永安寺,原址坐落于香山公园南麓,依山而建,正面东向,建筑面积约2900平方米,具有“前街、中寺、后苑”的独特风格。其前部有买卖街;中部寺院依山叠落,有接引佛殿、天王殿、圆灵应现殿;后苑有眼界宽厅、水月空明殿、薝卜香林阁、青霞寄逸楼等园林建筑。<br></div><div> 香山寺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一千多年前的盛唐时期,它“创自李唐,沿于辽金”。清乾隆年间香山建起静宜园后,永安寺被列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乾隆赐名“香山大永安禅寺”。该寺堪称中国古典禅寺与山地园林的完璧之作,其历史、艺术、美学、人文价值在国内罕见。</div> 1860年,香山寺被英法联军焚毁,仅留下建筑台基和乾隆御笔的娑罗树碑、石屏等遗迹,2013年-2017年复建。<br><div> 香林阁</div> 圆灵应现殿(大雄宝殿) 青霞寄逸楼 站在流憩亭上拍摄的香山寺 <b>(13)听法松</b><div> 香山寺正殿门外古松高耸百尺,自殿中视之状若偏袒阶下,好似在探向殿内听老佛师说法。相传在东晋有位高僧讲经时因讲得义理明澈,竟使顽石感化,点头称是。乾隆为与古代顽石闻经点头故事相比美,命奇松为听法松。</div> 天王殿前听法松 <b>(14)来青轩</b><div> 来青轩位于香山寺北侧,古香古色。原为五间硬山式建筑,清康熙帝在轩内题“普照乾坤”匾联,乾隆曾多次游幸此地,重题“来青轩”匾额;其后有二层歇山琉璃建筑“观音阁”,1860年被焚毁。</div> 中华民国年间建成近现代建筑样式,曾用作旅馆、慈幼院学生宿舍,1949年3月中共中央迁驻香山时,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四位书记曾在此办公居住。 <b>(15)唳霜皋</b><div> 唳霜皋位于香山寺西北,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原为六方亭。在此常可听到山间鸟鸣与佛寺鼓声相呼应。每当霜天月夜,群鹤长鸣,别具情趣。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民国时期在原址建了一座六柱圆亭,亭前有剑石,名曰“白松亭”,四周长有数十株巨大白皮松,松皮洁白如雪,亭也以松为名。2020年按原貌在圆亭下方复建唳霜皋。</div> 民国时期在原址修建的“白松亭”,位于新建的唳霜皋上方。 (16)香岩室<div> 香岩室位于香山寺西部的洪光寺内,该寺建于明成化年间,清乾隆十一年(1746)建静宜园时改建,寺内建筑主要包括香岩室(五间抱厦三间歇山式楼阁)、毗卢圆殿(重檐硫璃建筑)、观音殿等。香岩室被列为静宜园28景之一。乾隆有“寺据层岩室号香”说明香岩室名称来历。 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仅存遗址。民国年间改建为私人别墅。</div><div> 我两次寻找香岩室,只在一个院落紧闭的门前见到一块标牌,上书“洪光寺”,里面提到了香岩室。</div> <h3><b>(17)霞标蹬</b><div> 霞标蹬,位于香山十八盘下。始建于清乾隆(公元1745年),原为“九曲十八盘”蹬道间的三间敞亭,在此可观霞起,乾隆帝有诗“踏蹬看霞起”句,故名霞标蹬。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仅存遗址。2019年12月修复完成。</div></h3> 今年3月27日,沿十八盘步道见到霞标磴,看来修复时间不久。 <b>(18)玉乳泉</b><div> 玉乳泉在霞标蹬西面的一条山道旁,附近三方石潭,皆为乾隆年间人工开凿,山泉流汇其中,不溢不竭,乾隆命名为“玉乳泉”。原有建筑在1860年被焚毁,但泉水依旧。公园管理处于2011年恢复景观,引水凿池,“玉乳泉”盛景重现。</div><div> 沿玉乳泉轩亭下行,一方亭翼然,名“致佳”。致佳亭旁还留有一段清代石渠,当年泉水由石槽流入潭中,石槽是用青石凿刻,为清代遗存。</div> 致佳亭 引水石渠 <b>(19)绚秋林</b><h3> 绚秋林位于香山公园“玉乳泉”西南侧,原建筑为重檐方亭,平面呈十字。这里树木种类繁多,深秋季节丹黄朱翠,颜色各异,朝阳初照及夕阳返映之下,景色分外绮丽。乾隆御制《绚秋林》诗序中曰:“山中之树,嘉者有松、有桧、有槐、有榆、最大者有银杏、有枫,深秋霜老,丹黄朱翠,幻色炫采。朝旭初射,夕阳返照,绮缬不足拟其丽,巧匠设色不能穷其工。”</h3><div> 绚秋林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之手,仅留殿基和乾隆镌题的“叠翠”等石刻。目前四面出轩的单檐十字歇山式方亭于2015年修复。</div> 绚秋林内彩画 <b>(20)雨香馆</b><div> 雨香馆坐落在绚秋林西侧山坳中,四周有围墙,南侧和西侧是两道山沟。此处无论晴雨朝暮都各具特色,惟雨景最奇。雨来之时,苔草花木芬芳馥郁,故名雨香馆。</div><div> 雨香馆原建筑由雨香馆宫门、翠微山房殿、洒兰书屋殿、林天石海殿、揽秀亭等组成。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之手,民国时期曾被私人改建别墅,2015年香山公园按原貌复建,再现胜景。</div> 修复后的雨香馆是28景中非常值得一游的景点,可惜我2月份去时大门紧闭,也没见有任何说明,不知是疫情缘故还是其他原因。 <b>(21)晞阳阿</b><div> 晞阳阿在香雾窟(平台)的南面偏西一点。晞阳阿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原建筑由晞阳阿、观音阁、延月亭和朝阳洞等组成。朝阳洞为一石穴,传说乾隆发现后命人清理,还曾在此静坐。晞阳阿出自屈原《九歌》之诗句:“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原建筑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2016年复建完成。</div><div> 十年登香山,基本是重复一条路。东门进,经勤政殿、来秋亭、问松轩、玉华寺、多景亭、平台,后沿偏北的那条路奔“卖红叶处”,最后经观景台去香炉峰。返程则由重阳阁到“卖红叶处”后走新建的水泥栈道经梅石到延月亭,最后到平台后回东门,从未关注过晞阳阿。</div><div> 其实,在过了多景亭继续向西的岔道口,不走十八盘去平台而走左手方向过了栖月崖就来到晞阳阿。只是这里与与修复后的静宜园28景中的不少景点一样也是大门紧闭。</div> <div> 今年我为寻找28景七次来香山中曾三次到这里,前两次都未能入内只见到了观音殿、延月亭和晞阳阿的局部(图中大门右侧建筑),更不知朝阳洞在何处。在本美篇创作即要收官之际我最后一次(今年9月18日)又来到这里,在观音阁上向人打听朝阳洞在哪里时,恰巧此人就是晞阳阿的保安,他见我如此虔诚便带我从观音阁下到院内并入晞阳阿,图中正面的建筑即晞阳阿。</div> 晞阳阿之西用铁栅栏挡住的洞子就是朝阳洞,朝阳洞上部为观音阁,左侧石崖上有乾隆御笔。 乾隆帝曾制诗十首咏晞阳阿,其中八首镌刻於朝阳洞四周石壁之上,静宜园二十八景中乾隆虽然都有御诗颂之,独赞晞阳阿之诗镌刻石壁最多,可見乾隆帝对晞阳阿情有独钟。 观音阁额为“淨界慈云”,为乾隆御赐。 观音阁上远眺八角观景亭,那是秋天观赏红叶最佳处。 <br> 出了观音阁继续上行即可见到延月亭。 <b>(22)芙蓉坪</b><div> 位于玉华岫东北侧山腰的一座三间楼阁。与西山晴雪处于同一高度,这里茂林修驻,清幽宁静,又处半山腰,放眼南望,群山好似莲花。暑天凉爽,四周丛林密茂,院内种有青竹,环境幽静。乾隆有"翘首眺青莲"的诗句,故名芙蓉坪。</div> 楼东石壁上镌刻乾隆御题“芙蓉坪”及诗文。 <h3></h3><h3><b>(23)香雾窟</b></h3><h3> 香雾窟,俗称平台,是攀登鬼见愁的主线必经之路和登山途中休息的好地方,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是二十八景中地理位置最高的一景。因位居半山,此处绿荫掩映,清静优雅,草木芳香弥漫,故被称做香雾窟,意为芳香密布的静室。香雾窟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2003年,公园按照原貌在原址上进行复建后,正式对游客开放。</h3> 香雾窟由三座院落和一个观景台组成,建筑以垣坊、城关封闭为苑,内建游廊、殿宇、楼亭,精巧别致,是一组风格独特的建筑。 第三重小院院门 香雾窟主殿堂为“游目天表”殿。面阔七楹,外檐“游目天表"匾为嘉庆皇帝御笔,内额“香雾窟’’及“静室"匾对为乾隆皇帝钦题。殿内陈设原有宝座、屏风、鸾翔宫扇、琴桌、包厢床及书格。此殿是乾隆、嘉庆、道光皇帝游山小憩之所,兼作为办公、接见臣工之用。 <b>(24)栖月崖</b><div> 栖月崖,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由乐此山川佳、得趣书屋、倚吟殿等建筑组成。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民国时期,改建私人别墅,并更名“栖月山庄”。1986年,对部分建筑进行修复。几次到此,均没见开门。<br></div> <b>(25)重翠庵</b><div> 重翠庵位于栖月崖北,建于乾隆十一年(1746)。重翠庵原有配殿一座三间,方亭一座,院东侧有龙王庙及寿康泉。乾隆以此处“岚青树碧,烟浮翠重”命名。1860年被八国联军焚毁,民国时期,天津实业家庄乐峰在遗址上改建为别墅,建有四处房屋,方亭一座。2015年香山公园按原貌复建,再现盛景。<br></div> 龙王庙与康寿泉 <b>(26)玉华蚰</b><div> 位于香山中麓,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1999年,公园按照原貌在原址上进行复建后正式对游客开放。玉华岫是一处精巧别致的园中之园,是小憩、品茶的好地方。由于此处视野开阔,是香山公园观赏红叶的最佳处之一。包括玉华寺,玉华岫,皋涂精舍,邀月榭,绮望亭,溢芳轩等建筑。<br></div><div> 玉华寺山门,即玉华岫上行门,玉华寺还有一个下行门(从山上下来的门),称为后门。</div> 邀月榭 玉华岫西边天王殿对面的石墙有几个可保温的岩洞,称为桂花洞,用作花窖,冬时将桂树入洞避寒,春时出洞置向阳处。乾隆多次在初秋时节到玉华寺寻桂,留下“玉华早桂”、“玉华寺咏桂树”等诗篇。岩洞上方,攀登多层高台后可达悬挂“溢芳轩茶园”黄旗的溢芳轩。溢芳轩为游人登高观景、品茶提供了歇息之处。 玉华岫 <b>(27)森玉笏</b><div> 位于香山公园西南部,一处高大石壁在山谷间兀然耸立,当年乾隆看它像古代朝臣手中的笏版,故命名为森玉笏。 景区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主要有超然堂、旷览台、碧峰馆、胜亭等建筑组成,1860年被焚毁,修复后至今未开放。 </div> 我今年两次到森玉笏,上图森玉笏前门为第一次所拍,此图是第二次来到后门,依然是大门紧闭,只得在站在院外高处勉强拍摄。 <b>(28)隔云钟</b><div> 隔云钟始建于清代。由于地势较高,时有雾起,每当夜幕初降或星辰乍隐时,在此聆听卧佛寺、宝胜寺、法海寺、大觉寺等古刹钟声,悠扬断续,此起彼伏,仿佛相互呼应,颇具静中之趣,故名隔云钟。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仅存亭基。1994年,按原貌复建,再现胜景。<br></div> <h1><b>(二)探访香山红色印记</b></h1><h3> 香山革命旧址位于香山公园内,由双清别墅、来青轩等中共中央在香山的8处革命旧址组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的指挥部,是筹备召开新政协、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见证地。</h3><h3> 我曾不止一次到访双清别墅,瞻仰毛泽东主席指挥渡江战役,并写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脍炙人口不朽诗篇的革命圣地。今年为完成香山美篇的创作,又先后几次探访双清别墅和其他几处革命旧址。</h3> <b>(1)双清别墅(静宜园28景)</b><div> 双清别墅即静宜园28景之栖云楼所在地,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进驻北平后,双清别墅为毛泽东同志的办公和居住地。双清别墅是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第一站,曾是中共中央的指挥中心。见证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历程。</div> “毛泽东同志在香山”展览 毛泽东办公会客的地方。 展览大屏风上毛泽东手书“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2)来青轩(静宜园28景)</b><div>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进驻香山后,这里为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办公居住地。</div> 他们和毛泽东一起指挥了渡江战役,会见各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和爱国人士,筹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完成了扭转中国命运,决定中国前途的重大事件。这是当年中共中央叱咤风云的领袖们战斗过的地方。 <b>(3)双清别墅东侧平房(中央警卫处)</b><div> 双清别墅东侧平房为清代静宜园上鹿园。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进驻香山后,此处为中央警卫处和司机班办公居住地。</div> 平房空地上,停放着一辆吉普车。这辆吉普车与1949年3月25日毛主席在西苑机场阅兵时乘坐的威利斯吉普车同款。 <b>(4)小白楼(中共中央宣传部图书室)(28景)</b><div> 小白楼原为清代静宜园28景之一绿云舫,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后由香山慈幼院在旧址上修建图书馆。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进驻香山后,此处为中共中央图书馆,归中共中央宣传部管辖,1951年改称“中共中央宣传部图书馆”。</div> <b>(5)思亲舍(中央宣传部)</b><div><b> </b>思亲舍原为香山慈幼院返校校友住房。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进驻香山后,此处为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居住地。</div> 从拱形门进入,右手边依次排列着九间房,最靠里一间是原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曾居住的房间,副部长徐特立、秘书长丁华分别居住在第二间和第三间。 <b>(6)多云亭(中央宣传部办公地)</b><div> 多云亭原为清代静宜园内景观之一,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后由香山慈幼院在旧址上修建。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进驻香山后,此处为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地。<b><br></b></div><div> 亭内装有透明门窗,几排方形桌椅整齐排列,桌上摆放着办公用品及白色大瓷杯。这些家具多按照当年的样式复原、购置,主要为红色调,与多云亭整体色调一致。</div> <b>(7)丽嘱楼(静宜园28景)中央专用电话局</b><div><b> </b>丽瞩楼位于勤政殿之西,为二层硬山楼宇,每层五间。院内原有丽瞩楼、清寄轩、日夕佳、横秀馆、后照殿等建筑群。清寄轩为乾隆皇帝之圣母皇太后浏览香山时的寝宫,1860年被焚毁,仅存遗址。中华民国时期香山慈幼院在丽瞩楼建化学实验室;1949年中共中央由西柏坡迁至香山,此地为中央专用电话局。</div> <b>(8)镇南房、镇芳楼(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处)</b><div><b> </b> 镇芳楼原为香山慈幼院董事会、院务会办公地,镇南房原为香山慈幼院男校教室,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进驻香山后,此处为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处办公居住地。</div> <h1><b>(三)其他主要景点</b><br></h1><h3> 静宜园28景虽然体现了香山之美,但并不是香山的全部,只是乾隆皇帝命名题署的28处。除此以外,致远斋、见心斋、昭庙、眼镜湖、西山晴雪等美景都是非常值得游览观赏的。</h3> (1)<b>致远斋</b><div> 致远斋与勤政殿、虚朗斋、丽瞩楼同为静宜园皇家宫殿区,由致远斋、韵琴斋、听雪轩和围廊组成。其名取自“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2014年启动修复,2015年对公众开放。</div> 致远斋主体建筑 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在位60年,曾80余次来到香山,在致远斋驻留时间长达253天。<div> 致远斋殿堂中部为乾隆宝座,堂中立柱的对联是:静宜园中资政处, 驻兹清晓所必临;致远拒为玩山景,九州四海在一心。</div> 座落在致远斋西侧的韵琴斋,在斋前叠石理水,以石比作琴,以泉比作琴弦。 听雪轩在韵琴斋南,为赏雪佳处。今年2月中旬我第一次去时,湖中的冰还没有化,湖面还有残雪。 <b>(2)诏庙</b><div> 诏庙全称宗镜大昭之庙,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乾隆皇帝为接待前来祝寿的西藏班禅六世而建此庙,故世人称之为班禅行宫。</div> 诏庙1860、1900年先后两次遭到英法联军焚毁,残存无几,只留下红墙、琉璃牌坊和琉璃塔等遗迹。2010年,昭庙修缮工程启动,国家拨巨资修葺香山琉璃万寿塔并复建附属建筑。 2012年9月底,香山昭庙修缮(一、二期)工程完工,向游客开放庙前、白台等部分景区。庙外周边、白台都已开放,红台暂不开放。 <b>(3)眼镜湖</b><div> 眼镜湖位于香山公园北门内,两泓平静的湖水由一座白石拱桥相联,形似眼镜,故名。从见心斋沿林荫道而下,行不多久,即可听到潺潺的水声;再往前行,可见两个圆形小湖由一座单孔小石桥相联结,构成一幅“眼镜”图形。</div> 湖东南有"佳日亭"一座,建于1992年,为十字重檐,苏式彩画。山花芳草在沟壑石缝和小溪池水旁争奇斗艳,古柏苍松、老槐垂柳交汇成一片清荫。 眼镜湖北侧依山叠石砌成石洞,形成水帘洞景区,为拍照佳景之一。 <b>(4)见心斋</b><div> 见心斋在香山公园北门内西侧,毗邻眼镜湖。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年),清嘉庆年间重修(1796),是座颇具江南风情的庭院。 清代,乾隆曾在此读书和赐宴群臣。嘉庆帝曾在轩内题七律一首,其中四名道:“虚檐流水息尘襟,静觉澄明妙悟深;山鸟自啼花自落,循环无已见天心。”</div> 见心斋是一座环形庭院式建筑,造型别致,环境清静,为香山著名的园中之园。院内有半圆开水池。池水清澈,游鱼可数。沿水池东、南、北三面建有半圆形回廊,连接着正面三间水榭。 <div> 由于见心斋院落不在香山登山主要道路上,一般游客很少知晓。来香山,大多是为观赏红叶胜景或平日攀爬香炉主峰。远路客人半日游程,来去匆匆,难以顾及,或根本就难以发现。我虽曾上百次到香山,到见心斋也只有今年2月15日和6月5日的两次,如果不是因为寻觅静宜园28景,此生真可能错过如此美景。</div> <b>(5)香山公园游览索道</b><div> 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条大型客运索道,采用单线循环式吊椅,于1982年正式运行。游览索道全长1400米,高差431米,单程运行18分钟。游览索道采用双线供电,安全可靠。视野开阔,可以饱览香山全景。</div><div> 2006年9月购买索尼N1数码卡片机后和夫人一起游香山曾坐缆车登鬼见愁,那是唯一的一次乘坐索道上山。</div> <b>(6)烟菲蔚秀</b><br> 位于香山玉华岫北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原建筑正殿三间,外檐向南挂乾隆亲题“烟霏蔚秀”匾。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931年在原址上改为私人别墅,因紧邻玉华岫景区,又称玉华三院。正殿东有游廊连接一六角亭,院子西侧有朝房5间,南部有过街楼连接玉华岫。建筑群于2015年10月修复完成。 <br> 烟菲蔚秀是我十年登鬼见愁之必经之路,感觉远超静宜园28景之中的许多景点,不知乾隆为何没有为其赋诗题字,能未进入28景之列。 烟霏蔚秀与玉华岫链接的过街楼<br> <b>(7)西山晴雪</b><div> 西山晴雪是燕京八景之一,主要泛指西山雪景,香山是太行山余脉典型的山峰,故乾隆把西山晴雪碑立在香山山腰。</div><div> 西山晴雪碑不在我十年登鬼见愁的主路上,故我仅去过两次。第一次是2010年元月9日雪后的一天早上,那时还没有加盖玻璃保护框架,游人能够近距离欣赏,还是有一种自然之感的感觉。</div> 今年3月6日早上,时隔15年之后我再次来到西山晴雪,碑已被玻璃罩保护起来,站在碑前很难看清碑文。 <b>(8)香炉峰</b><div> 香炉峰俗称鬼见愁,在香山公园西部。香山的主峰,海拔575米 ,顶峰有两块巨大的乳峰石,形如香炉,故名。在峰顶能饱览香山全景。<br></div><div> 香炉峰上主要有重阳阁、踏云亭、观景台等景点。</div> <b>重阳阁</b>,是香炉峰顶的一组建筑,意在九九重阳登高瞩望京城。建于1983年4月,分为上、下两层。站在重阳阁的观景台可俯瞰京城,十年登香炉峰中我曾有幸在重阳阁上观赏过香山云海。 <b> 踏云亭</b>,位于香炉峰顶北侧山包上,1992年3月修缮索道上站时,为改善景区环境所建,1993年11月完工。<br> 踏云亭因秋雨后,春雨前缕缕云丝穿行亭内外,犹如踏云一般而得名。 远观踏云亭 香炉峰观景台 站在观景台瞭望西山 <h1><b>(四)大美香山</b></h1><div><b> </b> 香山的美,是人文景观与自然山水完美结合之美,是皇家园林与红色印记相互融合之美。</div><div> 香山的美,美在四季。春夏秋冬,季季皆景。</div> <h1><b style="font-size: 17px;">(1)春</b><br></h1><div><b> </b> 香山的春天<b>,</b>山花烂漫,春色满园。</div><div> 春到静翠湖(2021.3.27)</div> 勤政殿(2021.3.27) 对瀑亭春色(2021.3.27) 知乐濠北侧的小红屋(2021.3.27) 桃花绽放喜迎春(2021.3.27) 登山之路(2017.3.25) 从双清别墅去静翠湖的小路(2021.3.27) 玉华岫院内白玉兰(2017.3.25) 香炉峰桃花盛开(2017.3.25) 云雾香山(2013.4.5) <b>(2)夏</b><br> 香山公园的夏天绿树成荫,清爽宜人。<div> 眼镜湖碧水荡漾(2021.6.5)</div> <br><div> 西山夏日郁郁葱葱(2008.6.1)</div> 勤政殿绿荫底下好乘凉(2016.8.10) 香雾窟牌楼(2008.6.1) 香山松(2008.6.1) 香山之巅(2017.7.16) 鬼见愁夏日(2017.7.16) 静翠湖初夏(2021.6.5) 香山寺绿茵环绕(2021.6.5) <b>(3)秋</b><div> 香山寒秋红叶飘丹,层林浸染。</div><div> 勤政殿前枫叶红了(2011.10.22)</div> 香山寺银杏(2020.10.29) 眼镜湖初秋(2020.10.29) 西山秋色层林浸染(2013.10.19) 香山寺秋色(2020.10.29) 踏云亭(2013.10.19) 佳日亭秋意正浓(2020.10.29) 双清别墅倒影(2020.10.29) <b>(4)冬</b><div> 冬日香山,银妆素裹,分外妖娆。</div><div> 雪后香山(2015.12.27)</div> 勤政殿雪景如画(2011.2.13) 严冬晴日美景(2016.1.10) 香炉峰冬日(2014.12.7) 冬日香炉峰祈福(2015.1.17) 雪后登香炉峰之路(2015.12.27) 踏云亭银装素裹(2015.12.27) 香山雾凇(2013.1.13) 香炉峰雾凇(2013.1.13) 冬日里的一抹红色( 2018.2.3) <h3></h3><h1><b>多余的话:</b></h1> 十年爬香山期间,有幸遇到过两次云海,一次是秋天,还 有一次是春天。虽说不上壮观,但也实属不易。考虑再三,还是决定作为收尾记录于此。<br> 第一次是2010年9月19日,拍摄时间分别为:<h3> 2010年9月19日8:37</h3> 2010年9月19日 9:28 2010年9月19日9:38 第二次是2013年4月5日,拍摄时间分别为:<div> 2013年4月5日9:04<br></div> 2013年4月5日9:21 2013年4月5日9:28 <h3><b>附:香山公园游览图</b></h3> 谢谢观看!<div> 部分文字(静宜园28景大部分文字)源于网络,在此一并致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