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09年10月30日,中国海军第四批护航编队由东海舰队“马鞍山”号、“温州”号两艘国产新型导弹护卫舰和第三批护航编队中的“千岛湖”号综合补给舰,及两架舰载直升机、数十名特战队员组成,从浙江舟山某军港起航,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第三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随后的近4个月时间里,编队舰载直升机105天(次)担负二等战斗值班,9次转入一等战斗值班,紧急起飞6次,驱赶可疑目标5批。在远离祖国万里之遥的亚丁湾、索马里护航过程中,针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却屡屡创造奇迹,而创造奇迹的主要经历者,就是我们27期战友张示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他是安徽马鞍山人,前往亚丁湾护航又是乘载在“马鞍山”舰上,可见他与马鞍山的缘分之深,他的家乡情结更可见一斑。安徽省电视台曾在《安徽人在三亚》栏目对他进行过专访。在我专程前往马鞍山参加战友小范围聚会遇到他的时候,他好几次和我提到他曾经经历的“紧急起飞!”《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12频道》都曾经对他在亚丁湾护航期间密集的“紧急起飞”进行过追踪报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10年1月29日上午,示亮所在机组突然接到了护航编队指挥员下达的紧急命令。被护“康盛口”号商船一名船员眼部受伤,生命垂危,亟待护航舰上的医护人员前去救助。当时,海上风高浪急小艇根本靠不上去,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舰载直升机上,只有直升机飞过去,才有一丝可能、一线希望。其实,作为护航编队中的护航机组成员,示亮和战友们并不是第一次接到这样的紧急命令,但这次编队指挥员下达的命令与以往却有着很大的不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命令下达后,编队指挥员强调:“要科学飞行,确保人、装绝对安全,确保船员得到及时救治!”紧接着又补充一句:“能不能飞你自己决定!”这看似随意却又透着尊重的一句话,体现了指挥员的高明之处,他知道示亮一定会作出正确的决定!而示亮也非常明白:这是编队指挥员对我的信任!由此,这次命令的特殊和不同让他的内心感到了巨大的压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是冒死前进,还是知难而退?他能否带领机组脱离险境?这一系列问题考验他的不仅仅是精湛的技术,关键是需要他做出理智而大胆的决定。当时,示亮看了船之后,没有盲目的立即表态,而是又返回头缓缓通过后甲板,有着多年飞行经验的张示亮,通过目测就已经发现这条船的结构异常复杂,不利于直升机的起降。最后,他拿起了望远镜,仔细观察不远处的“康盛口”号。当示亮仔细观察完“康盛口”号之后,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瞬间明白了,他要做出一个重要的抉择!原来“康盛口”号商船上,矗立着一个巨型钻井平台,而供直升机起降的简易平台前有商船驾驶室,后有3个高达100米的钢铁高架,四周有桅杆、天线和栏杆,从前方后方均无法降落,唯一方法是侧向平移降落。在每秒12米的阵风中,侧向钻进近百米高的钢架“心脏”中,其危险程度不言而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聊起这段特殊的经历时,示亮自己也说:“当时用一个字来表达,就是一个‘难’字。因为那个条件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气象标准,也就是说飞行过程中不能有半点闪失,如果出现半点闪失,其结果就是机毁人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示亮是这样描述那天的观感的:在“康盛口”号商船上面,矗立着的巨型钻井平台,上面有一个直径仅为十几米的简易直升机起降平台,整个商船只有此处可供直升机起降,如果钻井平台正常安放在海平面上,那么它的平台可以用于直升机起降,但现在这个钻井平台处在运输过程中,是动态的,而它的结构也已经有了变化,本来若是安装好的时候三根大柱子是在水下的,现在是在运输过程中,这三根柱子就树起立到平台的三个边上来了,而这个简易平台前面就是商船的驾驶室,后面则是高高耸起的三根高达100米的平台钻井钢架,四周还有桅杆、天线和栏杆,从“康盛口”号上传来的船体数据显示,直升机如果冒险起飞,只能从2号钢架与驾驶室之间的缺口进入,就像是一个“U”形的口袋一样。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飞机进去后,如果把握不准很容易撞到平台前面和两侧的障碍物上,直升机的旋翼,比飞机的机身要宽很多,旋翼如果打到了高大障碍物那就是机毁人亡。不仅如此,由于“康盛口”号船身巨大,行驶起来有着巨大的惯性,飞机自身的速度加上商船行驶的速度,且当天的海况又风大浪急,这些无疑给飞机起降带来了更高的难度。业内人士都知道,远洋巨轮在深海航行时,如果要停驶必须经过燃料更换等繁琐的程序,因此在短时间内,“康盛口”号无法停止前进,而且如果停驶还将影响整个护航编队前进的行程。几乎所有的数据都表明,直升飞机降落在简易停机坪上存在着极大的危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就在示亮认真观察现场、作出判断的时候,“康盛口”号传来船员伤势加重的消息,示亮毅然决定:起飞!直升机很快飞到“康盛口”号的上空,就在示亮准备驾机从钢柱和轮船驾驶舱的缺口中钻进去的时候,突然海面上又刮起了一阵大风,如果侧风太大,飞机进入界面之后修正不及时,很容易侧翻或者往进入方向移动过远,就可能撞到护栏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示亮对我说:“当时,大约也就在10秒钟左右的时间,要判断船上甲板的降落点位置、判断风向,同时还要操纵飞机,方向、高度、速度、位置都在这10余秒时间内准确判断出来。”到底是降落还是返航?如果冒险降落,稍有不慎后果将不堪设想,但此时返航,那么“康盛口”号上船员的生命也危在旦夕,抢救受伤的船员,本身就是军人的职责,面对困境,绝不能退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风没有减弱的迹象,说到底,此时最关键的就是心理素质,很快示亮就稳定了自己的情绪,通过迅速判断,他认为凭借自己的技术,在“康盛口”号上降落风险不大,关键是把握好自己的心理。于是,他一点点的向窄小的平台靠近。侧飞、平移、下滑、消速,20米、15米、10米……徐徐下降高度,直升机在距离甲板8米的上空稳稳悬停,示亮再次做好着舰前的最后调整。在场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当机轮稳稳地着落在行进中的平台上,“康盛口”号上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走下直升机时,汗水是顺着示亮的飞行帽往下淌。30分钟后,手术成功,受伤船员化险为夷,受伤的眼睛终于保住了。就这样,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了,示亮再次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示亮正是凭借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心理素质,出色的完成了很多次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这样超强的心理素质又和他平时训练、点滴积累密不可分,夜间海上低空飞行和着舰训练,对于每个飞行员来说,都是生理心理的双重磨练。示亮对我说到:“这是人的一个生理的缺陷,夜间、海上、低空,人基本上没有什么高度感,打个比方,我现在海上高度是200米,你看看外面的景色,我飞机下降到100米,我再让你看外面的景色,你是没有感觉的,就是没有高度感。”甲板面积很小,军舰还随着海浪摇摆,直升机着舰时的方位、速度和高度必须准确,稍有不慎就可能撞到舰艇,也可能滑落甲板,掉入大海。据有关资料显示,外军曾在夜间进行直升机着舰时,损毁过近百架直升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为了提高队员们的技术水平,锤炼过硬的心理素质,在亚丁湾护航的间隙,示亮还特意组织了多次无预令情况下的战斗等级快速转进、拂晓和夜间飞行、空中滑降等一系列演练,有效地提高了各飞行要素的协同配合,全面锤炼了复杂气象条件下和陌生环境中飞行员的心理素质、飞行技术。为了缩短起飞准备时间,他们还改进和优化了直升机的操作步骤,大幅度缩短了直升机战斗部署的等级转进时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和示亮正说着他护航期间“紧急起飞”的话题时,他则插空给我说起了护航中遇到的另一段令他颇有感慨的经历:因为那次的飞行对他也是一次挑战!“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在亚丁湾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外国舰队的尊重,他们希望能和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在如何有效护航方面进行交流。意大利海军副司令古梅罗少将就是其中之一,他真诚地向我护航编队指挥官表达了希望上舰访问的良好意愿。但是,当我方把舰艇相关情况报给意大利海军时,则出现了意外。原来意大利海军舰载直升机觉得我们的舰体不适宜他们的飞机降落,而且这又是第一次降落在我方舰艇上,万一技术上稍有闪失,他们担心有可能会出现危险,经过双方协商,最后决定由我驾驶飞机前往意大利“堪特纳”舰将古梅罗将军接来。没想到,这个决定正合我意。我感觉我们有必要与外军的同行多交流,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我们能够从中学到什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因此,全然陌生的降落环境,丝毫没有影响到他,没有任何犹豫就接受了任务。他首先想到的不是险情,而是能够在交流中学到什么。示亮感慨道:“他们的甲板指挥员指挥的相当好,他就用手势指挥,我完全看他的手势指挥,包括我的起飞、降落全是靠他的手势指挥的。”在众人的注视下,示亮驾驶着直升机稳稳地落在了“堪特纳”舰的甲板上,“这也是我们第一次有国外一个将军乘坐我们直升机,我们经过认真准备,圆满地完成了这次任务。古梅罗将军下飞机前还伸出他的大拇指,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手势,表示非常满意。而且还给我们的飞行员敬了一个礼,当时我心里非常兴奋,一个国外的将军能够给我们飞行员敬个礼,我感到非常的自豪。因为这也可以看到我们中国的军舰、特别是我们海军航空兵,能够得到国外的同行、国外军方的肯定,我们的确感到自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次护航,短短四个月,经历多多,感慨多多。亚丁湾的海天之间,留下了示亮浓墨重彩的航迹......2009年11月,一艘商船2名船员被海盗射伤,直升机搭载医护人员紧急起飞;2010年1月,一艘商船2名船员被高温重油烫伤,并发感染、破溃,另一名船员手部严重烫伤,直升机搭载医护人员紧急起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示亮告诉我,他的心里始终有着一个特别的声音在告诫他、提示他,或者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示亮内心的警醒和独白:“祖国和人民给了我们钢铁的翅膀,我们随时准备出发!”</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