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 智慧先行

梦醒时分

<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领导、教育同仁们:</p><p class="ql-block"> 大家下午好,金风送爽秋收日,硕果累累话丰收。很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站在这里与和我一样干着同一份工作、拥有着同样一个梦想的大家一起交流,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且行且思 智慧先行》。</p><p class="ql-block"> 从2001年毕业到现在,在教育工作岗位上摸爬滚打了二十年的我,除了生儿子那两年没带班,其余时间一直担任的是班主任工作,肩挑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么长时间来,说经验谈不上,只是也和在座的大家一样且行且思,下面就将我的思考与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文化引领塑人品</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显性的生动、活泼富有人文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师生心情愉快;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创新。但我认为,班级中的隐性文化教育则更为重要。加强“立体化”的班级文化建设,就能把自己的教育思想渗透于整个班级环境,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比如在学习语文书的第四单元“生活的启示”时,我就利用这个时间让学生走进丛书里面,从中寻找自己的心灵鸡汤,然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集中交流,比如有的学生讲到读了李雪峰的《生命的林子》后的启示:“一个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颗大树不能远离森林。”并言简意赅地讲出了集体的重要性。趁此机会,我便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正如有人曾说:一个人独自行走,会走得很快,但很多人结伴而行,才能走得更远。相比走得快,我更希望走得远。因此,我们一定要热爱集体。孩子们听了似乎似懂非懂,但可喜的是当我看到前几天班内的小磊数学书丢了,急得团团转,当我让同学们试着为他找找时,却在第二天的早上看到了惊喜的一幕:他的桌子上同时放着三本数学书!还没等我明白过来,就有孩子们直呼:“这本是我姐用过的”、“这本是家里空放着的”、“我还有一本”。可见,这“心灵鸡汤”温度刚刚好。的确如此,孩子们生活在这个大集体中,人人都是主人,人人都有主人翁的精神,团结一致,便是学风。也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让学生感觉到什么是责任,什么叫一个群体,什么叫集体荣誉感。再比如在开学初,针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思想散漫、出现很大惰性的问题,我便利用班会时间把前段时间在网上流传很火的湖北随州二中王桂兰校长的那篇题为《不读书、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的文章读给孩子们听,并特别强调了文中那几句意义深远的语句,比如“怕吃苦。苦一辈子;不怕苦,苦一阵子”,“人生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吃苦十年,精彩几十年;要么安逸十年,吃苦几十年。”并问孩子们,你们会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呢?最后,我还把这篇文章的点睛之笔“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写在黑板上,希望他们奋力拼搏。不负年华、不负自己。虽然我知道短短的三十分钟,对孩子们的教育不会那么立竿见影,但是,久而久之,这样的熏陶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的。就拿我们班那段时间参加汉字听写的那几位同学来说,他们的吃苦精神真得有时让人感动,在平时的练习中,有时老师都觉得累了,说中途休息会儿,他们竟还说“不累”,就在参加比赛那天,当抽签知道我们的比赛在下午时,同时抽到下午的几个队要么出去吃饭了,要么回家了,而我们班的几个孩子竟坚持要看完早上的比赛,说中午没时间不吃饭也行。最后,导致那天早上的午饭就在会场吃的。可他们从来没有半句怨言。我想,或许这就和我平时对他们的吃苦教育分不开。真的,后来我越来越觉得,有的时候,学生身上就有班主任的影子。老师的一言一行的的确确在影响着我们的学生。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我利用班会让孩子们漫谈自己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我告诉孩子们 “诚着,天之道也,诚之着,人之道也”的内涵,我通过事例让孩子们领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髓,甚至我在读完《追风筝的人》后还利用朗读时间,该他们讲了故事的大意,并把自己的读后感《值得追》读给学生听,然后告诉孩子们: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那只风筝,无论是大还是小,无论是精彩还是卑微,都值得追。此外,我还教育学生不要锱铢必较,要温文儒雅,有气场、有胆识,懂得责任与尊严,学会给予,学会在付出的过程中寻找快乐。 </p><p class="ql-block"> 二、 提供土壤促成长 </p><p class="ql-block"> 当班主任这么多年来,由刚开始的心浮气躁,到现在的坦然面对。的确是一个让人成长和进步的历程。但我更追求的是如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因为我知道: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豆子也长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瓜果也不行的话,撒一些荞麦种子一定能开花。因为一块地,总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终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是啊,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育孩子不正是这样吗?作为教师,我得提醒自己,慢一点儿,慢慢来。教育我们的学生,就像成长,就像花开,需要时间,慢慢来,不要急。再说,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就拿上一届我们班众所周知的田亮来说,他是一个除了学不进去,其他方面一点就通的孩子。爱劳动、识眼色、懂交往。所以针对他的这些优点,我就安排他为我们班的常务理事,我告诉其他孩子,除了学习,碰到其他困难就找他。于是,孩子们就多了一名小帮手,检查卫生、负责领笔、扫帚,给班内笔里面灌水等,不用我安排,尽可以放心,他总能做得妥妥帖帖。且丝毫没有因为自己的成绩差而自卑,反倒每天都挺乐观的样子。可见,对于这些孩子,给点儿阳光,他就灿烂。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不吝啬自己的表扬,给予他们信任,给他们提供适合自己成长的土壤。最让我感动的是在本学期的中期考试中,他说“李老师,本来我今天要回老家,但你的语文我一定来考”,当时听了他的话我非常感动,尽管我知道他一定会拉分,而且会狠狠地拉,但那份热情足以温暖我,那鲜红的9分足以令我感动。可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只要我们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的看着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于是,着急的心情淡定了,恨铁不成钢的委屈没有了,而有的是恒久的信念和满满的期待,有的是坚韧地相信和满怀的执着。 </p><p class="ql-block"> 三、家校联手齐用力。</p><p class="ql-block"> 作为班主任,我们的教育管理需要进步,需要成长。可作为孩子的家长,他们的教育方式有时也需要我们善意的提醒。就拿上一级我们班那个叫华小雨的学生身上发生的那件事说起吧。那是中期考试前的一次语文课上,我几次看到我他把手伸向膝盖,摸过来摸过去,起初,我并没有留意,直到我怒气冲冲地问他怎么了时,他的一句回答竟让我半天没缓过神来……他是我班的一名名副其实的调皮学生,从小学一年级教他开始,他没有一节课不做小动作,不是把本子撕下一大堆,就是用塑料胶布把同桌的头发捆住了,有时甚至把碳素笔的黑墨水吹得到处都是,染脏了衣服不说,作业本都是脏兮兮的。这不,语文课上,他又用塑料胶布缠住了两位邻桌的桌子,挡着不让其他同学出来上讲台听写词语。当听到同学们的告状后,我心想:我的课堂上就这样,其他课还了得?必须得好好教训教训他,以便“杀鸡儆猴”。于是,我生气地径直走向他,狠狠地说了他一顿,没想到他仍然嬉皮笑脸,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情促使我忍无可忍,让他打电话请家长来。约摸半个小时后,他的妈妈来了,还没等其母亲开口,我就开始一连串的连珠似的罗列他的“罪状”——家庭作业书写零乱,成绩老是提不上去,课堂捣乱,做恶作剧……我的一番没完没了的“苦诉”几乎没给他妈妈任何机会表达他的看法。最后因为怕耽误其他学生上课,这次“请家长”便草草收场。时隔一周多,每天的匆匆忙忙便让许多的事情渐渐淡忘,对于这件事情我早已忘得九霄云外,直到一天早上的语文课上,我看到他不住地摸着自己的膝盖,我才疑惑地问他:“你怎么了,为什么老是摸膝盖?”只听他吞吞吐吐地回答:“膝盖疼!”“又下课到处疯跑碰了?”我没好气地问。“不是,妈妈让我跪搓板跪的。”他依然疼得龇牙咧嘴。“什么,都跪多长时间了?”我赶忙问。“上次你请过家长后到现在。”他不好意思地回答。 顿时,我的心底像打翻了五味瓶。之后便是深深的自责。那一刻,我的面前仿佛看到了一个可怜巴巴跪着的孩子,竟然是因为我!这和我平时还教导他们“男儿膝下有黄金”不就互相矛盾了吗?唉,都是“告状”惹的祸。看来,每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背后必定有一位问题家长,无奈地,那天我又把他家长请来,这一次,我们的谈话是语重心长的,我的表达是善意提醒的。知道她最后肯定地说“以后再也不会了”为止。这也让我明白,面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请家长不一定能很好地解决,反之可能会适得其反,我们可以适当地惩罚学生,但也一定要建立在维护其尊严的基础上。</p><p class="ql-block"> 四、自我管理更和谐</p><p class="ql-block"> 在班集体的管理中,大大小小的事总是让我们忙的焦头烂额,不可开交。如果我们斤斤计较孩子们的不良表现,整天愁眉苦脸,那是很不值得的;如果我们每天瞅着孩子们的错误横加指责,专断独行,那是很不科学的。所以,即使是为了自己,也应该抓大放小,学会适当的“视而不见”。记得一次学校要开家长会,让各班打扫好卫生,我们班也是如此。所以一放学,我就忙着带领班内的一部分孩子们投入到紧张的劳动之中,直到班内无一死角,到处干净之后,才安心准备回家。也就是在这时,我才发现,班内的多部分学生还在校园里站着,原来是被留下来了。校领导正派一名学生过来叫我过去管理呢!起初我很是生气,为他们的不懂事,为他们的不分场合,但当我走进他们时,我的心平静了下来。因为我看到了他们无助的眼神,看到了他们等待回家的希望,更看到了他们对我的信任。“刚才大声吵了吗?我不相信,来,试着走,老师倒想认一认那个大声吵的孩子。”我只是很平静地说了这么一句,路队便开始走了,没想却走得那么悄无声息,走得那么安静至极。第二天早上,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没有批评他们一句,而是检讨了自己的失职,我对他们说:“是老师耽误大家的回家时间了,是因为老师下来的迟,导致你们吵声大被留下了,昨天的事不怪大家,但是,为了我们共同记住这份不光彩,今天我们就写篇日记《被留下来的路队》,好吗?”这样的自我批评,孩子们听着舒服,这样的作业,孩子们没有拒绝的理由。同时也暗暗地对他们做了小小的“惩罚”。</p><p class="ql-block"> 五、班级日记叫法好</p><p class="ql-block"> 总之,班主任朋友们,和大家的教育智慧比起来,我的体会可能微不足道,我做的也远远不够。但我深知,一个学生对于我们这个班来说,仅仅是八十八分之一,可对于每位家长来说,就是他们的百分之百。所以,正如早上贺海霞老师所说,要做到不放弃每个孩子。最后很高兴能和大家这一群实干加巧干、志同道合且充满正能量的班主任朋友们一起,奔跑在教育管理的理想之路上,回头有一路的故事,低头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远方、、、、、、我愿向大家多学习,勤请教,争取不负众望、让学校满意、让家长放心,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p><p class="ql-block">一个合格的班主任没有一定之规,只有风格不同,我们需要借鉴成功的经验,更需要打造自己的风格。最后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能留下一些让学生以后值得怀念的事情和故事。</p> <p class="ql-block">本学期,我所任的是六年级四班的班主任。作为长期从事班级管理的我来说,总觉得班级管理得如棋局,局局要有新意。特别是由于时代的发展,学生年龄的成长,孩子们的个性差异体现越为明显,再加上一个班学生多达89人,更对作为班主任的我来说,是一个战略性的挑战。那么,如何让班级和谐健康地发展,如何给予每一个学生最适合的教育?本学期,我的私人订制——班级日记算是帮了我一个大忙。刚开学的前几周,我还一直沿用上学期的分组管理办法,即把全班同学分为22组,每组四人,由组长负责每天组内学生的在校各项表现,每个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做事积极,学习认真。一周下来利用班会评比一次。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得分奖励,对于表现差的学生适时批评,并扣除本组分数。从中评出表现好的学生可以直接参加“校园之星评选”。或许是孩子们对“分数”的理解远远超过了分数本身的价值,上学期的这种管理办法还挺管用。没想到,这学期,当我“故伎重演”后,孩子们似乎摸清了我的“套路”,普遍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甚至还有的学生直接说出“得分没用”,渐渐地,他们也不害怕扣分了,尤其是那几个特别好动的学生更是体现出了烦躁的情绪,课堂捣乱,严重影响周边同学的课堂听课效果。其中一个捣蛋鬼还嘲笑其他同学说:“要分数有什么用”?渐渐地,这种“短效机制”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那么,该如何尽快找到一种新的管理机制,既具有威慑力,又不至于让学生难堪,且让学生心服口服?带着这样的思考,我翻开了《只为做良师》这本书,没想,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不经意的阅读却给我的班级管理支了招,让我从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里面介绍道:对于犯错的学生,应该给足她们自我反思的空间和时间,而写班级日记便可实现这个目的。于是,我把自己的想法马上和班内的孩子们商量,问他们对于犯错的学生,不打骂,不批评,只需静静写一篇班级日记,且日记一定要写出自己犯错的原因,当时的想法和今后的打算,这种方式可接受否?没想到,以前的“保证书”“检讨书”如今换汤不换药,美其名曰变为了“班级日记”,学生竟能欣然接受!很快,班内便把班级日记这种温柔的“惩罚”进行了推广与实验。 实行“变法”的第一天,班里的张洋同学与同桌之间发上了争执,写了足足两页的自我反思,之后两人重归于好了。这样不仅化他人管理为自我管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而且还空出了我管理他们的时间;第二天,高毅康同学课堂没认真听讲,为自己量身定做了“喜人”的班级日记。渐渐地,班级日记由起先的一天几篇,变为了有时一天也没有了,也就是学生的犯错率大大减少了。多数孩子害怕班级日记上出现自己的“劣迹”,那么,是不是班级日记就此结束了呢?于是,我又开始号召班内孩子寻找班级每日的好人好事,寻找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于是,一些喜欢表达的孩子便自觉加入了写班级日记的行列:“都是迟到惹的祸”“吾爱五班”“说说我的近况”……再后来,班里多数孩子能团结一致,互相包容,彼此促进,班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亮色。看来,教育是一门走心的艺术,只有放下惩戒,用心揣摩,智慧管理。学生才会有所为,也有所不为。</p><p class="ql-block">分组评比、榜样树立、班干部建设、捆绑式评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