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记忆---中秋节

寒江渔火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中秋节是二十四节气的“秋分”时节,也称“祭月节”。祭月,是一种古老的习俗,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们对“月神”的一种崇拜。后来,经历法融合,中秋节由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农历八月十五,成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八月十五月正圆,远在他乡的游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先生在中秋节创作的诗句正寄托了对家乡和亲人无限的思念之情。同时,中秋节也包含了对丰收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有这些,都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小时候,农村的生活还比较困难。但是,人们对中秋节的吃还是毫不吝啬的。各家各户除了有必备的月饼、丰糕和水果,还会有自制的“酥皮”。记忆中的中秋节除了祭月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吃到许多好吃的,再就是那忙忙碌碌的秋收。</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一)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中秋节祭月的习俗由来已久,人们对月亮充满了神秘感,并赋予它生命,特别对中秋节的月亮更是充满了敬畏和向往。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小时候,一到中秋节,满月初升,人们会在院子里按下贡桌,点了香火,摆 上月饼、丰糕、酥皮和时令的水果,敬天祭月。不管孩子们有多馋,都必须在敬天祭月之后才可以分享期盼已久的美食。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月妈妈,纺棉花,挣了钱,买甜瓜,你一口,我一口,奶奶咬着孩子手,孩儿呀孩儿,你别嚎......”这是很小的时候,大人教给我们的儿歌。上学后又陆续得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和玉兔捣药的神话故事,还有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情画意。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那一轮皎洁无暇的明月呀!寄托了多少儿时的懵懂和成长的惆怅,包含了多少个童话般的梦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二)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村里在八月十五有个家家都吃羊肉的习俗,一般是几家合伙杀一只羊,叫“劈jue子”。即便是手头十分吃紧,有极少数杀不起羊的,也会割上几斤猪肉代替一下。后来才知道,这个习俗仅在我们周围十几个乡镇的范围内盛行,当时为这事还庆幸了许久。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每年八月十五早上,总会被山羊可怜兮兮的叫声扰醒,大街上到处充满了血腥味和羊肉的膻味,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高兴的忙这忙那,栓羊腿、剥羊皮、翻肠子.....家北的河边上,仨一团俩一伙,到处都是洗羊肠子的人。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收羊皮喽———”,街头收羊皮的小贩扯开嗓子吆喝,那声音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太阳爬上东南山时,一切突然平静下来了。洗过羊肠子的河水肥的流油,鱼儿开始享受它们节日的盛宴。收羊皮的小贩也不见了踪影,大街上起先的那些味道被袅袅的炊烟夹杂着四溢的肉香所代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月饼和丰糕是中秋节的传统美食,更是节日里走亲访友的必需品。当时,各家经济都不很宽裕,一般都是“出门”押回来后,孩子们才可以尝上一点,其它的都要等到八月十五祭月后才能跟家人一起分享。一家人围坐到一起,先拿一块丰糕和月饼递到奶奶手里,然后是父亲、母亲和孩子们每人拿一块,就着皎洁的月光一同品尝。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大人们一起谈论着今年的收成,孩子们则相互对比着月饼和丰糕的味道,看谁吃到的“青红丝”多。此时,奶奶会特别注意八月十五的天气,每年这个时候,总会听到她老人家念叨来念叨去的那句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日,必定来年雪打灯盏,雨淋秋千。”......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月饼和丰糕是从集市上买来的成品,孩子们不可能多吃。各家在节前一般都会自己动手,制作一种叫“酥皮”的食品,可以让孩子们打打馋虫。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酥皮”其实就是一种自制的月饼,用油和面,擀成薄皮,层层铺在“花模子”里;然后放上用炒熟的芝麻、花生面儿、拌了红糖和油面的馅包起来,放在鏊子上烙熟。吃起来又香又甜,层层掉渣、酥脆,甚至比集市上卖的月饼都好吃。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直到如今,母亲每年都会亲自烙了分给我们吃。母亲得到了奶奶的真传,她烙的“酥皮”的口味是普通月饼所比不了的。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四)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八月十五左右,当季的水果主要以苹果、石榴、大枣和梨为主。当时的北方农村,像桔子、香蕉等现在看来最平常不过的热带水果几乎没有,反季节的东西更是少见。人们习惯了随着季节的变迁,下来什么吃什么。除了苹果树庭院里极少有栽的,其它像石榴、大枣、杏、樱桃、梨、葡萄、柿子等都有在庭院里栽种。每到成熟的季节,婶子大娘、街坊邻居的相互送过去尝尝。有句老话说:“七月里核桃,八月里梨,九月里柿子滥赶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小时候院子里曾经有棵不大的梨树,在我的记忆里,好像奶奶总是不怎么待见它,说是吃了梨对孩子的肠胃不好。调皮得我平时总喜欢拿个小斧头在院子里到处学砍柴,最终那棵梨树被我当柴火砍倒了,回想起来都有些后悔。不过,奶奶从来都没有埋怨我的意思。现在想来,可能主要是她老人家不喜欢“梨”字的谐音吧,因为我从来都没看到将梨摆在中秋节的供桌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五)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中秋节前后,正是庄稼收获的季节。俗话说:“三春不如一秋忙”。从这个季节开始,掰玉米、割豆子、收谷子、刨花生、种小麦、切瓜干......这些农活会一直延续到入冬。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看来,这一顿羊肉可不是白吃的,需要铆足了力气来干活。借助这团圆的机会,全家可以商量一下今年秋收、秋种事宜。对于庄稼人来说,八月十五可是个忙节。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期间,学校里会择机安排3--4周的秋假,一是老师需要回家收秋,另外学生也得回家帮大人干活。小孩子干活没有长劲,每每坐下来想偷懒,母亲总会有一句话等着我们:“秋头子里坐一坐,石头腊月里忍顿饿”。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年复一年,数不尽的“阴晴圆缺”和“悲欢离合”,出生、长大、老去......一切都在延续,谁也不可能阻挡;祭月、吃羊肉、品月饼、分丰糕的习俗依旧,只是现在的人们早已失去了对它原有的向往与期待;母亲的“酥皮”烙的越来越地道,可惜我们谁也没有能够hold住岁月的流淌,只能把那慈爱有加的“奶奶的味道”拱手让给我们的孩子们!</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