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年前,徒步黄旗岭的时候留下了两个遗憾。一个是深山峡谷中的瀑布可望而不可及,另一个是古道“十八拐”上名为“石墩桥”的古廊桥破烂不堪,担心在某一天就坍塌了。8月,周宁旅游协会叶会长说这座桥已经维修好,甚是欢喜,产生了要再去看看的念头</p><p class="ql-block"> 廊桥,在山高路远,涧深水长的周宁实在是太常见了。在每个村与村之间,在通往外界的古道上,遇水驾桥是必须的。廊桥不仅承载了渡河、歇息、交流、祭祀等功能,还同时承载着乡土人的思绪和寄托。在交通日益发达的今天,大多建在深山峡谷的廊桥已经失去了他的实用价值,因行人罕至而日渐破败。但还是许多乡民的精神寄托,是先人留下的一份很难估量的精神财富。我们对古廊桥的修复即是对文化遗产的传承被保护,也是对周宁这片土地这个他特殊文化符号的留存。</p><p class="ql-block"> 黄旗岭“石墩桥”又叫“高墩桥”,是一座木梁廊桥,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有近300年的历史。他巧妙的利用到河中间的一个大石头,垒木为墩,贯通南北。大概是因此被称为“石墩桥”吧。和常见的木拱廊桥相比,他降低了造桥难度,也更显牢靠。</p><p class="ql-block"> 中秋前夕,有朋友约去黄旗岭探瀑布,欣然答应。在莆田突然爆发的疫情,阻拦了我们去看世界的脚步,却阻拦不了我们拥抱山水的心。心心念的黄旗岭就可以心想事成了。巧合的是和上一次徒步黄旗岭正好四周年。车到黄旗岭,直奔廊桥而去,看着修葺一新的廊桥,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再也不用为原来千疮百孔的廊桥担心了。听说,周宁县内的古廊桥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复,有机会一定都要去看看。</p> 这两张是四年前廊桥的照片,桥面已是千疮百孔。 这是修缮后的廊桥。 这是四年前在公路边拍的瀑布,从此心心念的都是他。 去黄旗岭瀑布其实没有路,是群友周文劈荆斩刺,跋山涉水完成了探路。这次,我们是跟着他的脚步而去。到瀑布的路途并不长,在河谷的山崖上我们穿过丛林,下到河谷,源溪而上,水浅处、涉水而过;水深处、攀岩而行。行进约三公里。伴随着轰鸣声瀑布突兀在眼前,绝壁上,飞瀑宛如一条白色玉带,倒泻于巨石之间。然而,首先惊艳到我的并不是瀑布,而是清澈透底的河床。溪水潺潺,小心翼翼的踏入溪流,顿觉清流洗涤了心尘;弯下腰,撒起水花,似乎撒去了万千包袱,有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黄旗岭瀑布为三叠瀑,第三级瀑布宽约10余米,高约20米,飞流直下,激流翻腾,珠玑四溅;下有深潭,碧波荡漾。中间有巨石耸立,挡住了第二级瀑布的身影。 废弃的炭窑遗址,在深山老林里总是会遇到。 第一级瀑布也只露半边。为了窥视全貌,我们继续攀岩穿林,在悬崖边游走。借助绳索我们终于到了第一级瀑布。第一级瀑布更为壮观,瀑宽目测约40米,高约20米。或许是因为水面更为宽阔,第一级瀑布略显温柔,瀑布从近在咫尺处,直泻而下,飞溅的水珠如珍珠散落,晶莹透亮;珠花进发,又如巨龙吐沫,如云漫雾绕。瀑布下也更为平坦,醉心与这美景,大家以千姿百态的妖娆与这天造的美景合影。 返程时再去近距离看一眼这座独特的“石墩桥”的墩。 人这一生,来来去去,数十载光阴,蓦然回首,有欢笑,有泪水,有忧伤,也有遗憾。有的转眼即逝,如烟散去;有的念念不忘,梦牵魂萦。只要梦想没有放弃,弥补的机会就会在下一秒出现。探寻黄旗岭瀑布的过程略显艰辛,但当站立在瀑布下,任由水花扑面的时候,那欢喜填满心间,一切的努力和汗水都是值得的。也许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依然会有遗憾,还会有许多遗憾无法弥补,但至少这一刻我是满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