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浦江之首

良知

2016年6月,笔者曾用20多天的时间,对宝山吴淞口至松江米市渡之间的80多公里黄浦江及两岸进行过一次走马观花般的“考察”,当时对黄浦江上的10座大桥、沿江16座公园以及滨江通道绿地、文博馆、科创园区和历史建筑群等几乎都走了个遍,拍摄了800多张照片,收集整理了一些资料,事后,我还专们制作了一部长达1个多小时的3集视频《浦江影记》。 5年后的今天,我又一次来到了黄浦江之首“考察”,这是一次对2016年“考察”未尽的继续,那年由于松江米市渡一带正在修建江堤和新建松南郊野公园,沿江公路封闭,故米市渡至“浦江之首”之间约10公里的浦江上游段未来得及“考察”,这次算完成夙愿。 “浦江源头”,究竟在哪里?目前有三种说法:一说源头在青浦区朱家角镇淀峰的淀山湖,我们通常说黄浦江全长113.4公里,指的就是从这里起始至宝山区的吴淞口;二说源头应该是太湖,因为淀山湖属太湖流域;三说黄浦江的源头应该在400多公里外的浙江安吉龙王山,据近年考证,太湖的源头就在这里,故浙江安吉龙王山也应是黄浦江的源头,不久之前已有人在龙王山水潭边竖起了一块巨石,上面刻有汪道涵题写的“黄浦江之源”五个大字。 今天我游览的“浦江之首”,位于松江石湖荡镇东夏村境内,是来自淀山湖的斜塘(又叫“拦路港”)和浙江的圆泄泾(又叫“红旗塘”)两股水的汇集之处,在这里形成一块三角洲形状的宝地,两股水汇集一起形成后的江段就是横潦泾,横潦泾至米市渡还有约10公里,米市渡向东一直到宝山吴淞口80多公里就叫黄浦江。横潦泾成为黄浦江上游的干流段,形成了黄浦江在上海区域的源头,她孕育了现代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此处三角形的宝地现已建成“浦江之首公园”, 2002年始,上海松江区委区政府在此处原有分水龙王庙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浦江之首”的文化内涵,进行全面规划建设,在公园内又先后建成了“浦江首幡”牌坊、水文化展示馆、龙王庙航标、镇水龙王等标志性建筑。 越过“浦江首幡”牌坊,就进入了浦江之首公园。浦江之首景区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总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 “疏流利运”宝塔 地上部分为“疏流利运”宝塔和“春申堂”,地面上的龙王庙航标是公园标志性景观建筑,该航标,是指示上海至苏州、湖州与杭州的分叉航道的重要标志。 “疏流利运”宝塔颇具气势 宝塔背面镌刻由上海市收藏协会执行会长陈鹏举先生撰写的“浦江之首赋” 这是淀山湖方向过来的斜塘,又叫“拦路港” 这是浙江方向过来的圆泄泾,又叫“红旗塘” 斜塘和圆泄泾,两股水汇集后形成的大江——横潦泾,这是黄浦江在上海市域最上游的干流段。 由斜塘和圆泄泾,在此汇集形成一块独特的三角洲,即为现在的“浦江之首公园”,从空中鸟瞰就如一艘巨轮之首,该巨轮正以磅礴之势向大上海、长江、大海驶去。<div> 此处独特秀美的风光,已成为松江境内极具吸引力的黄浦江上游新景区!</div> 浦江之首景区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这是地上部分的宏伟建筑——“春申堂”,这是为纪念“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所建。正中堂名匾额“春申堂”,左侧匾额“永志初澜”,右侧匾额“承恩浩波”,包括两边的楹联,所书所记都是春申君黄歇在这里治理疏通河道、开辟黄浦江,建万古功勋之事。<div> 为纪念春申君,黄浦江曾用名“黄歇浦”、“春申江”,正说明黄浦江是有渊源的。</div> “春申堂”建筑宏伟,盛唐风格。 春申堂 春申堂 春申堂 春申堂 地下部分为“水文化展示馆”,内展示有关水文化的相关资料与展品,共设四个部分,分别为“水之源”、“水之脉”、“水之治”和“水之兴”,讲述古代上海因吴淞江而逐渐繁荣,近代上海因黄浦江而名贯中外。。 “水文化展示馆”不仅是松江区“四史”教育基地,也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浦江科普教育基地。“水文化展示馆”现正在布展,目前暂时不开放。 浦江之首公园布局为江南园林架构, 公园内有申源湖,湖中筑有栈道、曲桥、石拱桥和石门;曲径通幽,小桥流水,碧波荡漾,神秘惬意;石门雕刻精美,颇具古韵,公园小巧玲珑。 这是公园大门外新建的一个景点——“石湖荡”火车站和一列四节车厢的火车。在《谍战深海之惊蛰》影片中出现的一个“石湖荡”火车站名,这不是虚构的,据铭牌介绍,早在1908年,上海松江石湖荡镇就曾建有一个火车中转站“石湖荡站”,现予以复原,重现历史,很有意义。 有人对浦江之首评述为五静:安静、清净、干净、纯净、心静,就如世外桃源,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当然,我又很担心,不久这里是否又会变成人山人海的景区......<div> 今游浦江之首,终于园了多年的梦,完成了吴淞口至浦江之首之间95公里的“考察”(只能说是走马观花)。<div> 浦江之水,奔流不息,将永续说不完的故事!<br>(良知 2021.09.21)</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