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战友赴蒙50周年(24团上海战友聚会)

秋舞夕阳

<p class="ql-block">策划/组织:朱伟民 刘国平 等</p><p class="ql-block">摄像/摄影: 天地 秋舞夕阳</p><p class="ql-block">文字撰稿:朱伟民 刘国平</p><p class="ql-block">活动地点:金山中洪大院酒店</p><p class="ql-block">活动时间:2021/09.19</p> 今天是我们上海宝山战友赴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50周年纪念日, 我们大家来到这里欢聚一堂,重温峥嵘岁月,再续战友之情,共同纪念那段终生难忘的日子。 1971年9月,我们上海市宝山县各校有300多名中学生赴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寓兵于农。 <p class="ql-block">从上世纪60年代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狂潮已经过去整整半个多世纪了。那场“运动”曾波及到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家庭。</p> 但就每个知青个体而言,那段刀劈斧砍,挥之不去的经历,早已深深印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头。以致影响着我们此后几十年的价值观、人生观。这也是我们这次相聚“中洪”,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的初衷。 离开上海奔赴内蒙那时我们还只是个十七八岁,心智不全,懵懵懂懂正直青春年少城市学生。蓦然回首远去了风华正茂,迎来了双鬓染霜,时光一去不复返,往事只能去回味。 <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都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都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p> 忆往昔,在乌海的那些日日夜夜,我们有收获,也有遗憾。 再回首,在连队的那些朝朝暮暮,我们有温馨,也有苦涩。 那段经历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 五十年前作为垦荒者的我们从上海汇聚在内蒙乌海,是曾注定我们前世有缘,今生的相遇。 我们在生产建设兵团的艰苦岁月,患难与共,千锤百炼铸就了我们战友间的一份特殊情谊。 那些永不磨灭的印迹历历在目,刻骨铭心,难以忘怀。可谓是相遇不易,倍加珍惜,无限牵挂始终如一,岁月回眸初心依旧! 忘不了,那清香四溢的苞米查,钢丝面,那是我们生命的主食, 忘不了,那寡淡无味的葫芦汤,山药蛋,那是我们豪华的盛宴。 但我们还是忘不了,春耕时分,我们肩拉背挑,播下一年的希望, 忘不了,秋收季节,我们割地打场,收获一年的辛劳。 那时,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土地!懂得了啥才是农民! 那时,我们饱尝了生活的困苦,历练了人生的磨难! 那时,劳作的辛苦锤炼了我们的筋骨, 那时,饥饿的忍耐磨练了我们的毅志。 在那里,我们流汗又流泪,我们奉献了青春年华。 在那里,我们感悟了生命真谛,找到了人生坐标。 今天我们明白了生存原来是这等的苟且, 今天我们知道了尊严原来是如此的卑微。 然而今天我们淡漠了那些无奈和遗憾, 然而现在我们记住的是这收获与喜悦。 这就是我们情操的净化与升华!这就是兵团战友的情愫和责任! 今天是我们上海战友赴蒙五十周年聚会庆典,细细回味和感慨“人生如梦,弹指一挥间”,转眼间从青春的朝阳已步入暮年的夕阳,我们每位都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回首青春,内心感慨,浮想联翩,就像是发生在昨天。岁月如梭,光阴荏苒。可谓是沧桑巨变情未变,岁月无情人有情。光阴已逝,但留下的是我们彼此之间纯真(的)战友情谊,并希望它天长地久,源远流长。 <p class="ql-block">这场波澜壮阔的上山下乡运动已经过去了五十年,当年的我们也都从容貌如花的姑娘,血气方刚小伙变成了步履蹒跚的花甲之人。“知青”一代人用鲜血凝结的名字,一个时代标志性的产物永远载入史册。</p><p class="ql-block"> ____________以上文字有刘国平战友书写</p> 今天,我们和全国1700多万知青一道纪念上山下乡50周年,并不是要纪念那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而是缅怀我们远逝的青春,追忆我们撒下的汗水,怀念苦恼人的笑声。我们要用纪念来告慰自己,告慰后人,让知青的名字公正地载入国家记忆的史册。 知青,是一个共和国不能忘却的响亮名字。知青,是祖国一代青年人的集体名片。五十年前,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当年我们年龄不过都是十七八岁,最小的才十六岁。 从未离开过父母,从未离开过城市,也从未独立生活过。对塞外、对边疆、我们一无所知。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响应领袖的号召,义无反顾地奔赴海勃湾。 在老石旦、在黄白茨、在王园地我们和老兵一起战风沙,斗严寒,晴天一身汗,雨天二脚泥。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我们忍着饥饿,冒着严寒,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坚不可摧的钢铁战士。 正是因为有了那段刻骨铭心的切肤之痛,在过来的几十年里,我们明白了许多人生的道理。苦难使我们逐渐变得坚强,耐劳是我们坚毅不屈的品格。 特殊的经历,铸就了我们敢于面对人生中遇到任何困难和挫折。在我们的人生历程里,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所向披靡。 回顾历史,历历在目。今天大家聚集在“上海中洪大酒店”不为别的,只为来见一见曾经睡在一条炕上的你,来看一看二顿饭下的他(她)。 老了!时光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容颜。但彼此都清楚地记得年轻时的模样。印象中的你依然那么英俊,还是那么美丽。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尽管就整体来说,当年的知青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值得欣慰的是一批当年知青的杰出代表走上了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 正在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前行。我们以他们为骄傲,也以自己曾经是知青而自豪! 我们坚信,在他们的带领下,第二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也一定会如期实现,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战友们!我们这一辈是为国分忧的一代“知青”,是改革开放的坚实基础。世界美丽,是因为有了风霜雨雪,多了酷暑严寒。 人生美丽,是因为走过春夏秋冬,饱受酸甜苦辣。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重身体,好好活着,享受生活,开心过好每一天!<br><br> 我希望今天在坐的老战友们年年有今朝,岁岁报平安!最后我要感谢大家今天来这里相会!特别感谢几位外地战友不远千里来上海和我们团聚!谢谢你们!谢谢大家!谢谢曾经一条战壕里的兄弟姊妹!<div>————————以上文字有朱伟民战友书写</div> 五十年后的今天,战友们有幸再一次汇聚这里共庆赴蒙纪念活动。共同回忆那段难忘艰苦岁月,叙述过去曾经同甘共苦、朝夕相处兄弟姐妹之情,回顾那段青春年华奉献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