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通信兵的故事

铁甲骑兵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毛泽东与通信兵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曾有情 张 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人民通信兵的发展始终牵挂着人民领袖毛泽东的心。回想通信兵成长的风雨历程,毛泽东的名字总是一盏光明之灯,一盆温暖之火,照耀着一个年轻的技术兵种跨越艰难困苦,穿过枪林弹雨,一路好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一部半电台起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通信是战争的生命线。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从加强各革命根据地间的联系、加强中央对各路红军的指挥出发,亲自抓我军无线电通信的创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0年12月30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岗战役中所向披靡,全歼国民党第18师,活捉敌师长张辉瓒,并缴获了一批无线电通信器材,俘虏了部分电台工作人员。然而,多系农民出身的红军战士,并不认识这些无线电设备,大都被当成一批废铜烂铁痛痛快快地捣了个粉碎,唯有一台收报机在他们的仇焰恨火中幸免于难,打扫战场的部队发现后,送到了红军总部。总部如获至宝,赶紧报告毛泽东。总前委书记、红军总政委毛泽东在惊呼“好得很”之后,又痛心怒斥破坏无线电通信器材的行为:“简直是乱弹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1年1月1日10时,毛泽东总政委、朱德总司令在宁都大沽的南林山向红一方面军发出了进攻谭道源师的命令。命令中特别强调:“须注意收集敌人无线电台,不准破坏;并须认真清理敌人无线电机务人员,给予优待,量才留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朱、毛的命令很快见效。龙岗战役胜利之后72小时,又捷报频传,我军在东韶歼灭了敌人第50师谭道源部,并缴获了一部完好无损的15瓦无线电台。两次战役共获战利品一部半电台,并俘获6名电报人员。毛泽东闻讯大悦,风趣地说:“好啊,国民党给红军送来了无线电通信的种子,这份礼不轻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借”来了种子,就得及时耕种。在指挥第一次反“围剿”的紧张忙碌之中,毛泽东和朱德然决定接见从张辉瓒手下俘获的报务员王诤和见习生刘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红军的大首长要接见两位很不起眼的俘虏,规格着实不低,红军的欢迎仪式也过于隆重了些,让刚脱下国民党军装才三天的王诤、刘寅受宠若惊。1月3日下午,在江西小布龚氏祠堂宽大正屋里,王诤和刘寅见到了毛委员和朱总司令。毛泽东用宽厚的大手与他们热情相握,和蔼地说:“好,好,欢迎你们,欢迎你们当红军。”毛委员亲切地询问了二人的经历后,又说:“无线电还是个新技术,你们学了这一门很有用,也很难得。现在你们参加了红军,就要把你们的这些技术用来为工人、农民服务。你们要好好地为建立红军的无线电通信努力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朱总司令也笑容可掬地说:“希望你们把红军的无线电通信搞起来。凡是白军有的,咱们红军也一定会有。将来,全国人民要翻身解放,无产阶级要夺取天下,到那时,这件事(通信工作)还得归你们去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和朱德的殷切期望和高度信赖,如一股暖流流遍这两位红军新兵的全身,令他们感动得眼角发潮。接见是一次动员,更是一种点化,王诤、刘寅觉得心里亮堂,精神振奋,干劲倍增。十几年后,无产阶级终于夺取了天下,当王诤、刘寅昂首阔步走进北平,去接管北平乃至全国的电信事业时,回想这次历史性的接见,更加深刻地领悟了人民领袖对人民革命事业的深谋远虑。当初人民领袖那点石成金的话语,永久铭刻在他们心里,指引着他们为我军通信建设鞠躬尽瘁、功勋卓著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b>左起:王诤、王子纲、刘寅</b></p> <p class="ql-block">  1931年1月中旬,朱、毛首长签发命令,成立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支无线电大队,创建了第一部红色电台,共百余人的弱小规模,掀开了红军统帅用电波指挥革命的崭新一页。毛泽东点将王诤任大队长。这既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用人的气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月28日,无线电大队成立半个月,朱、毛又签发了“调学员学习无线电”的命令,要求各部队选调优秀青年红军到电信训练班学习无线电技术,以使各军团、各军都逐步建立电台,让全军置于电波的神奇天网之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期电信训练班正式开课。毛委员和朱总司令数次亲临现场看望学员,并为学员们上政治课。有一次,毛委员来到电台和战士拉家常,问学员:“小鬼,懂不懂得通信工作的重要性?”学员吱吱唔唔答不上来。他语重心长地讲道:“做任何工作都应该知道他的重要性。你们是革命的千里眼、顺风耳嘛,红军缺少了电台,就好比缺了块鲁班石一样。知不知道鲁班石的故事呀?”学员们还是连连摇头。毛委员绘声绘色地说:“从前有一条河隔断了南北交通,不少能工巧匠前来修桥,开山取石修栏砌拱,可在桥的脊柔处因缺少一块特殊的石头而难坏了能工巧匠们。经过四处打听,八方寻找,终于碰上一个白发老翁,献了一块奇石,七角八棱,搬来一试却天衣无缝。从此,南北贯通,车来人住。后来人们才知道,那位老翁原来是鲁班的化身。‘鲁班石’便代代传颂。”毛委员讲完故事,又启发道:“红军今后要大发展,这里要点火种,那里也要点火种,一块块分割的革命根据地,要靠你们从空中架起的一座座桥梁连接起来。大家想想,你们不是红军的‘鲁班石’吗?”从此,红军通信兵们常以“要做革命的‘鲁班石’”来激励自己,他们说:“在革命队伍里,我们个个都姓‘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毛泽东要亲自保管电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1年7月,敌人分兵三路“长驱直入”、“分进合击”,对中央苏区展开了第三次“围剿”,妄图将红军生呑活食。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声东击西,要从敌人间隙如同尖刀穿插出去。转移途中,毛泽东最牵挂的就是电台。他多次过问电台的安全,关心电台的保密问题,强调要“做到滴水不漏”。他找到电台政委伍云甫询问:“电台缺了什么就不能工作?”伍云甫回答:“真空管。”毛泽东说:“转移时,这宝贝由我亲自保管。”他一见真空管才知道这是个易碎的零件,便犯了犹豫,生怕碰坏了这珍贵的电台“心脏”。想了想,他又问:“电台还缺了什么就不能工作?”伍云甫告诉他:“电健”。毛泽东便说“那好。真空管我怕不会伺候,就把电健给我保管吧。”伍云甫说:“您有多少大事要操心啊,这些小事交给我们!就行了。”毛泽东正色道:“这事不小,电台离开电健就不能工作,红军总司令部离开电台又怎能调兵遣将去粉碎敌人的包围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指挥千军万马的红军统帅,在率领主力部队穿过敌人的层层封锁时,身边却带着小小的电健!这个电健如同胜利的开关,毛泽东牢牢地攥在手里,终于顺利冲出重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长征途中的一个晚上,红军电台随总司令部雨夜行军。天像一个巨大的锅底反扣在人们头上。眼前漆黑一片,脚下泥泞遍布,头上雨帘如织,电台运输排的战士肩挑上百斤重的电台、发电机等设备,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步步艰难,一个战士跌倒了爬起来,另一个战士又摔了下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突然,夜空中亮起了一盏马灯,大家举目一望,原来是毛委员在前方山崖边为通信战士掌灯引路。灯光给人以力量和勇气,战士们的脚步顿时变得稳健轻快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红军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毛泽东、朱德总是对电台人员以特殊关照。他们下令给电台技术人员以技术津贴、夜餐、行军时骑马等高规格的优待。抄电报的纸张奇缺,毛泽东就把烟盒纸积攒起来,派人送来当抄报纸。朱、毛首长还亲自安排自己的夫人康克清和贺子珍学习无线电知识,参与无线电工作,充分体现了他们对通信工作的重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红军初抵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冬,将士衣衫单薄,难抗奇寒,便采取“精神御寒法”,在通信战士口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大雪纷飞北国寒,同志们身上没有棉。精神抖擞不怕冷,说要战胜大自然。”嘴上说不冷,可身上一个劲地感到寒,晚上钻进厚厚的麦秸草窝里,冻得身子缩成一团。战士们风趣地说:“这叫通宵当‘团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把“团长”们的景况看在眼中,记在心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红军第15军团军团长徐海东和政委程子华来向毛主席请示作战任务。毛主席说“先交给你们一个重要任务:电台的干部没有大衣,你们设法给他们每人做一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天后,电台的干部们穿上了里复呢的暖和漂亮的大衣,一天傍晚,毛泽东散步来到电台,身上刚刚“武装”起来的报务主任曹丹辉感激地说:“主席,你都没有大衣,我们却穿上了这么好的棉大衣,真不好意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爽朗地说:“你们值夜班辛苦,工作需要嘛。”</p> <p class="ql-block"><b>红军无线电队部分人员合影</b></p> <p class="ql-block">  天气渐渐暖和了,电台干部们虽然脱下了大衣,身上却总是留着那一份厚重的脱不掉的大衣深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脱帽礼——领袖的道歉方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2年的整风运动轰轰烈烈,三局因知识分子多,不少人在“抢救”运动中遭受了不白之冤。尽管后来中央及时纠正偏差,进行了深入的甄别善后工作,但仍有不少同志思想包袱放不下,又背不动,忧虑重重。王诤局长找到毛主席的秘书叶子龙,希望趁春节时三局给毛主席拜年之机,请毛主席出面给大家讲讲话。毛泽东一听,爽快答应:“好啊,我早就想和三局的同志交交心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三拂晓,雪停天晴。三局除了各电台、总机值班人员外,其余人员迎着雪后的朝阳走向枣园。王诤带队,秧歌队开路,热热闹闹的队伍在枣园崖畔下的场坪上驻足,围成一个大圆圈,等候毛泽东伟岸的身影光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从远处窑洞走出来,头戴灰色棉帽,身穿灰色棉制服,健步走到场中央。他环顾一下四周,大声说:“三局的同志今天到这里给我拜年,现在我先给同志们拜年,你们辛苦了!祝贺你们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全场掌声雷动。毛泽东挥舞有力的大手,配合着他浓重的湖南口音,先从通信工作讲起:“我们的事业是从小到大的。开始我们没有无线电,王诤同志过来了,我们就有了电台。王诤同志是红军无线电的开山鼻祖。现在三局得到了很大发展,我们每天看到前方的电报和材料,都是从你们那里来的。如果离开你们三局,中央委员会在窑洞里就没事可做了。没有无线电怎么指挥啊!你们的工作很重要,你们做这样的无名英雄,很光荣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番高度评价之后,毛泽东将话锋一转,切入“抢救”运动:“抢救运动是把敌人的力量估计过大,把自己的カ量估计小了,搞得草木皆兵,‘特务如麻’,伤害了许多好同志。好在这是一场夜间演习,用的不是真枪实弹,而是石灰包。夜间看不清楚,一时分不清敌我,打在身上留下了几个石灰印。天亮了一看,原来打的是自己人,打错了,这时候,把石灰印拍掉,给你敬个礼,赔个不是:‘同志,我打错你了!’就算过去了。”毛泽东停了停,语调变得沉重起来,诚挚地说:“这个错误不在哪个单位的领导,责任由中央来负。同志们,我在这里给那些受了委屈的同志行个脱帽礼,向大家赔礼道歉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言毕,毛泽东摘下棉帽握在手中,目光饱含真诚地环顾大家,高大的身躯向同志们弯下去,恭恭敬敬地向大家行了个鞠躬礼。此时,那些受了冤枉的同志双眼潮湿,热泪止不住地流了出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的声音再度响起:“现在我把帽子拿下来了,赔了不是,敬了礼。那么,受委屈的同志你怎么办呢?你应该把手伸出来,握一握手。如果你老是把手背在背后,我的帽子就只好老拿在手里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诙谐风趣的语言在人群中激起了层层会心的笑浪。此刻一股寒风袭来,卷起地上的尘土雪粉向人们撒去。毛泽东蓬松的头发在冷风中翻卷,许多同志不约而同地说:“请主席把帽子戴上吧!”这是一种理解、明白事理的默契。随着情绪归于轻松,毛泽东戴上了帽子左手叉腰,右手打着手势,讲话仍在继续:“许多被戴错帽子的同志,最后证明没有什么问题,是经过锻炼考验的好干部。所有这些同志,你手中有理,理在你手里,你手里拿着东西叫做理。所以,就要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轻装上阵。大敌当前,日本鬼子包围我们,胡宗南进攻我们,我们不能背着包袱跟敌人拼。因为背着包袱手脚就不灵便,跟敌人对打就打不赢;反过来,如果把包袱放下来,那就动作灵活,能使出全身武艺,就会打胜仗……”</p> <p class="ql-block"><b>1937年7月5日,红二方面军无线电大队人员在陕北合影</b></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形象生动的比喻,深入浅出的道理,如和煦的春风,融化了枣园坡上的冰雪,扫去了积压在人们心头的阴云。那些受了委屈的同志思想豁然开朗。场坪上沸腾起来了,秧歌扭出轻捷的步履,旱船划出轻松的心情,高跷踩出超然的境界,唢呐吹出振奋的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枣园的气氛变得炽热,人们的心变得炽热。毛泽东望着热闹的场面,宽厚的大手带着早春的气息向大家挥动致意,富于激情地说:“未来是我们大家的,为了最后的胜利,同志们团结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不仅为通信事业的发展英明指航,而且为通信兵的思想准确号脉,使一个年轻的技术兵种稳步走向成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责任编辑:沁 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