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高高的江堤上,孤零零的有一间草屋,草屋没有门,靠江面的一面土墙上有一个小方洞,透过这方洞正好可看到江面上来往的船只。草屋靠墙有两条木板,架在土坯上,可供候船人坐着休息,这是一个乡间渡口。</p><p class="ql-block"> 这个简陋的渡口位于原丹阳县新桥公社,而江对面则是扬中县的八桥古镇,隔着长江的一条夹江,那时人们过江往返全靠一艘木制的机帆渡船,有风时可扯篷作帆,无风时则开机驱动。侯船的人听到渡船“突、突”声靠岸时,便从草屋里走出来,不慌不忙地走到江边,再踩着晃悠悠的跳板登上船。那时两岸的庄稼人走亲访友、卖猪买苗或者赶集购物,几百年来全靠渡船给人们带来便利。</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们在新桥公社插队时很喜欢到高高的江堤上漫步,去观赏“蒌蒿满地芦芽短”的春江,聆听“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秋声,感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那种豪情。</p> <p class="ql-block"> 有一年夏季的一天,天气十分炎热,我们几个插队的同学一块坐渡船到江对面的扬中县八桥古镇游玩。那天上午,渡船上只有十几个人,我们就坐在船头欣赏江景,十几分钟后渡船靠岸,我们踩过江滩土路走向不远的八桥镇。下午我们离开古镇准备依旧坐渡船返回,不一会儿,看渡船正好驶向码头,我们便向渡船走去,这时一个同学忽然说:“我们不坐船了,一块游泳过江吧,怎么样?”其他两个同学也不假思索地说“好!”我有些犹豫,说:“不知江中的水流情况怎样,会不会有危险?”</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那个年代,号召年轻人“到大风大浪里去经风雨见世面”,南京、武汉等许多城市在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的带动下,多次组织全市性的横渡长江活动,在当时是极为轰动的。那时我们也像大多青年学生一样学会了游泳,但到江河里去游泳一直是我们的向往。见大家都同意游泳过江,我也就没什么说的了,身在异乡,“同是天涯沦落人”,大家在一块游也有个照应。</p> <p class="ql-block"> 决心已下,我们便将脱下的衣物等全部放到渡船上,对船老大说:“我们几个游到对岸,麻烦你将我们的衣服放在对岸候船草屋里就行了,渡船费我们照给。”坐在渡船上的农民似乎被我们的举动吓愣了,相互窃窃私语:“太危险了!”“不能游啊!”“这些知识青年胆子太大了!”等等。船老大是个中年汉子,也对我们说:“你们不能冒险游啊,江中心的水流很急的,还有漩涡,以前还发现有江猪(豚)拱船呢!”</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们年轻气盛,自持水性好,不听大家的劝阻,便沿江滩向逆流的上方跑去。这样一方面是使全身肌肉活动开来,下水后不致抽筋,另外尽可能地从上游处下水横渡,是为避免因江水的冲击而偏离对岸的渡口。</p><p class="ql-block"> 在离渡船码头约五、六百米的上方,我们踏过芦苇荒滩下水,一瞬间混浊的江水将我们包围了。大家非常兴奋,开始奋力向江心游去,在接近江心时发现天空中云层翻滚聚积,夏日雷阵雨的症候愈加明显,此时江风猎猎,江流迅疾,游起来已很感吃力,我们开始感到困难和危险的逼近。可这时除了继续向前游去,已别无选择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几个人保持着距离,吃力地挥动手臂向前游着,忽然听到后侧面传来喊叫声,大家扭头一看,发现渡船正跟着我们,船老大站在船头焦急地大声喊道:“要变天了,有危险,你们不能游了,快上船吧!”原来,自我们下水后不久,渡船便启锚了,船老大对我们几人游泳过江十分不安,怕发生意外,在征得一船农民的同意下,掉转船头向我们驶来。</p><p class="ql-block"> 农民们淳朴的乡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我们边游边商量,决定放弃游泳,于是一个个抓住船老大伸过来的撑船用的长竹篙爬上船头。我们浑身湿漉漉地坐在船头,还惊魂未定,全船渡客善意地望着我们,并未因我们懵懂之举耽误了他们的时间而埋怨,他们那种包容和爱心,让我们非常感动。</p><p class="ql-block"> 渡船划破湍急的江流,顶着猎猎江风停靠到对岸时,尽管船老大一再推辞,我们还是坚持付了每人一毛钱的渡船费。但是那浓浓的乡情和生命的价值,又何止区区一毛钱能相提并论的呢?</p> <p class="ql-block"> 这段经历虽已事隔多年,但堤岸上简陋的候船草屋,风光如画的长江景色,淳朴可亲的船老大和那次“疯狂懵懂”的横渡之举仍刻在我的记忆之中,勾响我的生命之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