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随笔:月圆回家

学无止境

<p class="ql-block">  农历八月十四,早起后就奔小镇市场了。小镇保留了传统习俗"逢大集",即"逢双",每月双日,如初六,街上商品齐全,行人车辆川流不息。若单日,出摊以及来赶集的人较少些。六点钟的集市已是人声鼎沸,过节的气氛特别浓。我径直奔向吴屠夫的肉摊。他家的肉摊生意兴旺。当地人尤其是出嫁的女儿喜欢在八月十四日这天买猪前腿(俗称裤腿)赠送长辈。我也是来买猪裤腿的。</p><p class="ql-block"> 在吴屠夫的肉摊前,清一色的娘子军。今日猪腿因节日价格上涨(15元每斤而猪肉只11元每斤),我身旁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也买了一猪腿,她说她买猪腿是送给她的老妈,老人嫌猪腿肉每斤比其他猪部位肉价每斤贵4元,我看了看老人说,"您这么大年纪还有妈可叫,真是太幸福了!日子天天过,但节日不是天天有,一年也就那么几个节日,平时买什么都行,节日就图老人开心吧。"老人听了,停止了抱怨,连声说,"对,说得对",然后开心地笑了起来,提起猪腿高兴地走了。</p><p class="ql-block"> 上午家中有事没去父亲家。吃过午饭,我和孩子带上猪前腿以及礼品去看我的父亲。父亲家住公路旁,快到时,我就看见父亲坐在大门口的一个小板凳上。他头发花白,秋收的劳作让他显得更加黑瘦,他不停地向我们所在的这个方向张望。这个场景让我的鼻头发酸,我意识到我来得有点晚了,让父亲一个人在大门外等这么久。母亲不在了,弟弟为了生计常年在外。今日的父亲,更显苍老孤单,我意识到下一次过节一定要早些回来。回想上午的事也不是什么火烧眉毛的大事,完全可以迟办,缓办,不应该让他在大门口等太久。</p><p class="ql-block"> 父亲搬小凳子坐在大门口这一幕,让我想起前日小同事黄山小金描述他小时侯过中秋节的场景。他说他的奶奶在中秋节早饭后就开始搬个小凳子到大门口等她的女儿们回来,等来了她的大女儿,奶奶便会笑足颜开。她迎进大女儿不一会儿,她又会坐在小板凳上等她的二女儿,直到等来她的三女儿,她才会将小板凳搬进屋去。小金说他小时侯也盼过中秋节,他的姑姑们会带来月饼和很多好吃的,但奶奶盼的是她的女儿们回来,与她的儿女们见见面,说说话就足够了。</p><p class="ql-block"> 是啊,老人一辈子不容易,不求儿女有多大回报,逢年过节时,只盼着一家人能围坐在一起,团团圆圆,开开心心。为人子女,我们在正奔赴回家团圆的路上。也许未来的我们,在中秋节这天也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搬小凳子坐在大门外翘首企盼。生活当下,我们尽量常回家看看,别让爱您的人久坐大门外,企盼成空。爱与亲情应常见面,不应成常挂念,常思念。</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中秋佳节,人间月圆,愿人亦团圆,千里共婵娟!</p> <p class="ql-block">图片选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