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中国,八月十五蒙山行

风神

<p class="ql-block">9月16号上午我们冒雨开始了两天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来到蒙山的云蒙景区</p> <p class="ql-block">金刚门</p><p class="ql-block">是一座佛教的主题广场,也是蒙山标志性建筑之一。由八大金刚托起四尊菩萨,气势雄伟壮观,雕刻细致精美,与蒙山秀丽的自然风光有机结合,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李时珍旧居</p><p class="ql-block">传说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曾经到蒙山采药,此处为李时珍采药时日居。</p> <p class="ql-block">望府山期包体</p><p class="ql-block">傲徕山期二长花岗岩中包裹了大块的望府山期闪长岩包体,包体颜色较花岗岩深,整体呈楔状。有伟晶岩脉穿插。据此,</p><p class="ql-block">可以判断三期岩体的先后侵入关系</p> <p class="ql-block">此段石阶登山道陡峭险峻,蜿蜒曲折,被称为小十八盘。</p> <p class="ql-block">镜面石</p><p class="ql-block">圆柱状二长花岗岩体被垂直节理(裂缝)切割,节理面平整光滑,形似圆镜,故称镜面石</p> <p class="ql-block">雨王庙</p><p class="ql-block">始建于金代,几度废兴,是蒙山主要道观之一。当地的百 十分尊崇雨王,每逢雨王生日以及重大节日,均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p> <p class="ql-block">翠云观里的三宝之一:千年何首乌</p> <p class="ql-block">翠云观仍保留着三宝之一:八百年古井,现在也常年有水。</p> <p class="ql-block">翠云观仍保留着三宝之一:树龄达三百年的江北第一杉。翠云观里的一草一木都透着仙风道骨,正殿墙壁上雷公电母的画像更是让人过目难忘</p> <p class="ql-block">聚仙台</p><p class="ql-block">巨大平整的岩石是25.2亿年前形成的二长花岗岩,可见中粒和粗粒花岗岩的明显界线。相传,这里是蒙山道士贺元、乔仝神仙聚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砚池</p><p class="ql-block">传说兵家孙膑曾在蒙山著述兵书,用这个冰臼做砚台,故名砚池。砚池是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蒙山第四纪冰川遗留的冰臼现象,证实这里曾发生过大规模古冰川运动。冰臼的发现为研究当地气候、环境变迁提供 价值和学术意义。</p> <p class="ql-block">云蒙景区最高处</p><p class="ql-block">栖凤山海拔964.9米,山顶地势平坦,森林茂密。据说这里是凤凰栖息的地方,故得名栖凤山。<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以夏朝的美女妹喜命名的。</span>有百丈崖、海鉴石、墨砚池、黑松林、狐仙、神仙会、天壶峰、观景台等多处景点。相传此处为蒙山道士贺元、乔仝神仙聚会的地方。苏轼《送乔仝寄贺君六首并叙》讲述了蒙山道士得道成仙的故事。相传此处为刘洪观天庭。刘洪(129—210),东汉泰山郡蒙阴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是珠算之父, 被尊为“算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东夷文化的中心。约4000年前的夏商朝,始祖伏羲后裔在此建立颛臾国,独辟拜山文化。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都曾登临蒙山。龟蒙景区拥有悠久的宗教文化,尤以道教养生为特色。万寿宫、玉皇殿、明光寺、白云岩,宏殿重阁,晨钟暮鼓,生生不息,这里已是人们的祈福之地、长寿之山。</p> <p class="ql-block">龟蒙顶是蒙山的最高峰,海拔1156米,为山东省第二高峰,犹如神龟俯卧于云端天际。龟蒙景区由27—25亿年前多期侵入的岩石构成,它们对于探索我国北方早期地壳形成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地学意义。鹰窝峰奇松横偃,壁立千仞;蒙山栈道,依万丈绝壁凌空蜿蜒;风化侵蚀作用形成的各类象形石以龟形最为神奇,栩栩如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