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是画,月缺是诗

高彦玮

<p class="ql-block">  八月十五,时届三秋之中,故谓中秋。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为玩月最佳时令,人们多爱此时玩月,自唐以下渐演为节令,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传说远古时,天上有十个太阳,给人间带来旱灾。后羿射下9个太阳,挽救了苍生,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后羿舍不得吃,交于妻子嫦娥保管。后羿的一个门徒——逢蒙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嫦娥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去。</p> <p class="ql-block">  当日正值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圆,因不舍后羿,嫦娥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长居于此。后羿心痛不已,于每年八月十五摆下宴席和嫦娥喜欢的月饼对着月亮与嫦娥团聚。</p> <p class="ql-block">  月饼的由来也有一个故事。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p> <p class="ql-block">  中秋佳节,最主要的习俗是赏月和吃月饼。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p> <p class="ql-block">  中秋节来历一般有三种说法:</p><p class="ql-block"> 1.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p><p class="ql-block"> 先秦西汉的儒家经典《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的意思,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经开始祭月、拜月了,发展到后来,贵族官吏、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渐传到民间。</p> <p class="ql-block">  2.源于农业生产</p><p class="ql-block"> 中国自古是农耕民族,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尤其到了八月中秋,正是各种农作物、果蔬陆续成熟的时候,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即秋天的中间这天作为节日,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  3.月饼说</p><p class="ql-block"> 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从而衍生出中秋节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嫦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唐代·李商隐</p><p class="ql-block">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p><p class="ql-block">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阳关曲·中秋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宋代·苏轼</p><p class="ql-block">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p><p class="ql-block">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p> <p class="ql-block">  月亮是诗人们宣泄情感的代名词,是生命的某种折射。八月的夜,有点寒,凄凄的月色透过纱窗,无力地落到床前,淡淡的一片白,又给那些身处异乡的人儿带来了一个不眠之夜。</p> <p class="ql-block">  中秋的月下,明知无人与之同乐,只好由自我的思绪在夜色里游荡。好在白天闲来时,习惯于捡拾树荫底下那一片片破碎的阳光,放在口袋里,留到晚上寂寥时,用来温暖有些落寞的心。</p> <p class="ql-block">  读着李白的《静夜思》,品着余光中的乡愁,不经意间,又到了中秋,又见月儿圆。人生弹指一挥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永恒的是天上的月,变幻的总是那月下的芸芸众生。真是岁岁年年月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p> <p class="ql-block">  又到中秋,又见圆月。中秋是一个浪漫、温馨、祝福、思念和团圆的日子。世上最远,莫过于心。世上最大者,莫过于心。愿天下所有芸芸众生,都能团团圆圆、快快乐乐!</p> <p class="ql-block">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p> <p class="ql-block">  月儿孤悬千年,它曾与李白对饮,和苏轼同醉。世人赏月,月亦阅尽人间千年的变幻。在者恒在,逝者不往,月圆是画,月缺是诗。兴废去留之间,了却多少故事,月圆月缺之际,让我们与古人共赏这轮明月。</p> <p class="ql-block">  月亮的盈亏,使人想起亲人的离散,所以苏轼有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感伤,而朗朗的圆月又让亲人们感到“天涯共此时”的慰藉,于是便有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完美期盼。</p> <p class="ql-block">  中秋节,一个完美的节日,一个圆满的节日,今年的中秋节更是意义非凡。今天下午15时10分,“快递小哥”天舟三号在我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满载出发,并且成功入轨。感受着祖国的日益强大,骄傲着作为华夏儿女的骄傲,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加辉煌。</p> <p class="ql-block">  每个人的中秋节,大多都是赏月、品月饼,与亲友团聚。而今年,我们五年级4班的同学们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利用橡皮泥和超轻黏土制作了感恩“月饼”,或许这个独特而温馨的中秋,会让他们过的非常快乐,非常充实,非常有意义。</p> <p class="ql-block">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真诚的希望我的祝福能够跨越千山万水,送到我的每一个学生身边。因为,我召唤你们成为了我的学生,你们追随我,我成了你们的老师。毕竟,在已经走过和还没有动身的路上,我都希望你们平安、快乐,过得比我好!</p> <p class="ql-block">  中秋节在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文化内涵已发展成表达美满、和谐、富饶和安康的美好愿望,也成为团结、团圆、庆丰收的象征,但团圆和感恩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思想内涵。</p> <p class="ql-block">  中秋里说感恩真是一个绝妙的创意,人们说感恩之水从心田流淌,人们说中秋之节源于真情洋溢。其实,感恩是发自内心的感动,而它的确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  感谢父母,对我百般叮嘱,为我牵肠挂肚;</p><p class="ql-block"> 感谢老师,把我悉心栽培,为我呕心沥血;</p><p class="ql-block"> 感谢朋友,对我情深义重,为我掏心付出;</p><p class="ql-block"> 感谢知己,懂我内心酸楚,做我情绪出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深情中秋,感恩曾经帮助我的人,我的亲人,我的师长,我的朋友!是你们的存在,给了我不一样的春夏秋冬,给了我格外精彩的人间四季!</p><p class="ql-block"> 浓情中秋,祝福所有陪伴我的人:佳节愉快,生活美满;幸福每天,好运连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