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 马

風無痕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灶 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看见一种动物,头部小而圆,肚子的一面呈黄色或橘黄色,前胸略膨拱,前翅短,前方有弧状趐脉,翅膀仅能覆盖体部的一半多点,后翘则已经退化。身长约15亳米,体宽约5毫米,但触须却非常长,足足有30毫米左右,样子象极了蟋蟀,你捉它的时候、或赶它走开的时候,它不会飞翔,只能飞快的纵身跳跃。不错,你见到的就是灶马,我们客家人叫它:灶鸡子,也有的地方叫灶马蟋。其实它的学名叫:灶螽(-zhong-)。相传它是坐在你家里的灶王爷的坐骑,你要好好的对待它,不然,在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宫述职时,灶马不驮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你家的情况,来年你一家子只能吃糠咽野菜咯。</p><p class="ql-block"> 灶王爷,据说,商朝就已经开始在中国民间就有供奉,也称灶神。最初说是位女神,但是民间说法有很多,到了清代后,有《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是位男神,亦称灶王爷。有的地方供奉东厨司命定福灶君的纸马,有对夫妇并坐,是为灶神和灶神夫人,也许是平衡一种说法吧。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们的饮食,赐予生活上的便利外,灶神的职责还有就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之职的官员,所以人间人们也称呼灶王爷。灶王爷左右随侍两神,一捧“善罐”,一捧“恶罐”,随时将一家人的行为记录在罐中,到了腊月的时候,就骑着灶马,上天上去向玉皇大帝汇报,所以,人们善待灶马,也是把它养的膘肥体壮,更好更快地驮灶王爷飞上南天门,走进灵霄宝殿。</p><p class="ql-block"> 灶马头部富有光泽,头顶深褐色,头后有六条直纹,是黄色的,包括它的嘴也是黄褐色的,后肢非常发达,一蹦一跳几尺远,它跳跃的姿势非常优美、轻盈,起跳和落地力道很轻微,甚至于不留痕迹,即使是在草木灰上,你不细心观察,也不容易看到它走过的足迹。有句成语形容它,非常贴切,那就是"蛛丝马迹",这里的“马迹”说的是灶马的足迹。灶王爷最喜欢它,它也总喜欢围在灶王爷周围不远的地方生活,它也不怎么怕人,主要还是人家都善待它。当人们一日三餐依然靠柴火来烧制的时候,用的灶台是用土砖砂浆砌筑而成的,典型的是前面放大锅,大锅是用来蒸饭炒菜用的,依次放小锅,而小锅一般用来烧水的,烧的热水可以作为一家人洗澡用,小锅有的时候也可以用来热饭菜。再就是连接烟囱的部位,烟囱一节一节连通,一直伸出屋顶,约半米或一米多高。烟囱吐出的袅袅炊烟,点缀着山村美丽的图画。大锅右前侧的锅台处,供奉着灶王爷,我们做了好吃的,一定有一锅铲先供灶王爷,或者是有三根清香奉献给它,而灶马则在灶台周围,或砖缝里,或柴火垛里。</p><p class="ql-block"> 小的时候,我最喜欢在灶门前放火,大人们就在案板和锅台之间忙活,切菜、炒菜、做饭,我边按照大人的指示添柴加火,或者抽柴减火,一边逗灶马玩耍,喂它一些饭粒,炒菜时掉出的菜叶子,它不挑食,有什么吃什么,是个杂食性昆虫,吃饱喝足了,一蹦哒,就跳到水缸边上的泥洼里喝水去了,灶马有的时候一只在脚边玩耍,有的时候会有三五只在锅台周边嬉戏。天气炎热的时候,灶马也会跑到田野外面去撒野,在那野草丛里、土块的缝隙里、洞穴的边边上。如果你家境丰盈,常年大鱼大肉,不愁吃穿,灶马也因食物丰富,养的肥头大耳,它可以常年不断地唱歌鸣叫,虽然它的鸣叫声单调,却细腻柔和而清脆,唧唧复唧唧的声音连绵不断,并且彼此起伏,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在用稻草铺垫的床上,闻着稻香,枕着夜色,习惯于听着它的鸣声入睡,既有非常好的催眠作用。</p><p class="ql-block"> 灶王爷是最亲民的神仙,所以灶马也和老百姓家,保持着非常亲密的关系,它们的存在,说明家境殷实,家庭和谐。俗话说得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