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轻慢的雨声从心头徐徐滴过,跌落进故乡记忆里的漩涡,却不甘心被埋葬,竭力挣脱,跳跃中激起一片思乡的火花,又被定格在某种情景中,久久不能散去,烧灼了清冷的夜,心也跟着热了起来,辗转反侧,再难入睡,味旦晨兴,酒劲未消,索性趁着晓色,晨光熹微中饶有兴趣的登顶黄山。 昨夜的一场觞酌醉美了几日来欢畅心情,早上醒来,情绪又跌入至暗,奈何明天便是中秋节,一时的苟且又怎能了却思乡之苦,眼前浮现出玉盘下朗朗风清的家院,月光皎洁,如泄水银,忙碌一天的家人得以聚在一起。中秋节算是大节,除了月饼,还有比平时好很多的美食上桌。未曾领略故乡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的萧瑟苍凉之景,此刻却想起家乡的石小庙,也是这种山,也是这秋天的模样,只是此时黄山上的秋雨更凉,有些凄凄的味道,浇灭了登山时点起的一丝热情,才到环山路,便止步不前了。 家乡的石小庙在一片丘陵地中突兀的显现在人们面前,不到一平方公里样子,孤独执拗,黑松覆盖,幽静深遂,秋天的风弥漫在周围,夹杂着稻谷田野的清香,嗅起来沁人心扉,被历代文人骚客歌咏过无数次的天空,覆盖在翻滚的稻浪上,一半湛蓝,一半金黄,让你停不下来地感受丰收喜悦,憧憬着这物华秋实的希望。<br><br> 石小庙是田间、农舍中一座孤岛,不与南边远处大别山比阔,独自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庄稼和农户,受到人们的崇敬,漫山遍野的黑松林历经百年得以保存便是最好的证明。每年三月三庙会吸引着周边商贾集聚,一定时间使这座山成了周围十里八乡交换物质的场所,体现其重要。一阵秋风吹过,翻滚的麦浪频频向在秋天白云点缀下的石小庙招手,增添了人们向往之情。<br><br> 这个季节,这种天气去登石小庙便有了雨后初晴的微凉清爽,也会有黄昏送晚的思绪万千,踩在那坚实的山路上,听着耳边风吹过松针的沙沙声,享受独处中的孤寂惬意,平凡的山能给你真实、贴近的感觉,陡然而生一种认真生活细致体会的劲头。<br><br> 黄山是被楼宇包围着,被城市各种造景簇拥着,俯瞰全城,有种芸芸众生皆为我忙的自大,环山道上众多疾行的脚步,注定得不到平静与满足,自以为大千世界纷纷扰扰间寻到了一处安静心舒畅之地。<br><br> 早年的黄山看似不起眼,却占据小半座城,馆阁亭榭,一应俱全,山脚下卧有一条千年齐鲁古道,明清时期诸多诗人齐聚,念兹在兹,流连忘返,诗词合唱,其中不乏名人。清末人大文豪张实居感叹于此,题诗《黄山》,现镌刻在进山迎面璧上,另一首《黄山远眺》》嵌于西北山径小道入口处,想当年何等荣耀壮观,却清幽内敛。现在人们在诱惑多、时间少,物质丰厚条件下崇尚自然,急切地把黄山高高举起,才有了这浮夸的自傲。<br><br> 天空停歇了小雨,凉意并没有转淡,几乎是一夕之间换了冷暖,面对眼前清寒,思起家乡的秋,别有一番感受。心上有了秋,便有了愁,“愁因薄雾起,兴是清秋发”,才知一路跋涉过来却是一直在思乡的路上。<br> <br> 回来时发现道边落叶已呈金黄色,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秋雨中一片片跌落的树叶,来得那么突然,猝不及防,不禁让人潸然。<br><br> 黄山在我印象中一直是美好的,只是在这秋雨连绵的日子里触碰到家乡中秋带给我的难忘记忆,不仅是一座山,也许是一颗草、一杯浊酒、一撇惆怅的眼神此时都会勾起我的伤感 ,离开这个思绪,换个时间节点,对黄山便会又是另一样的感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