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年夏天。刚到海口的儿子,小舅舅去机场接你,那时才10岁。人生苦短,小孩子转瞬就长大了! <h1>又说18岁礼物</h1><div><br></div>2000年的某天,钟点工来家搞清洁。我无意中拉开儿子的写字台抽屉。一个精致的小盒子跳入眼帘。第一眼没看出是什么东西。第二眼看见上面有些英文字母。第三眼吓我了一跳。连忙拿起来仔细辨认。旁边还有一小块儿示意图。我脑袋嗡一声。差点儿背过气。瞬间,仿佛失去了知觉……<div>接下来的几天,我气得发呆,不知所措,连续几个晚上不能入睡,我不知道怎么开口问儿子。更不知道发生这样的事,我该怎么教育儿子。并且还不能去给朋友说。外人知道了岂不是一件很丢人的事吗?别人会笑话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这就是单亲家庭教育孩子遭遇的苦恼。我痛苦极了! <br></div> 儿子,妈妈抚养你长到18岁容易吗?眼看就要高考了。时间如此珍贵,你怎么能这样糟践自己呢?难道你不想高考?你不要理想?不要前途吗?难道你甘愿平庸?甘心堕落吗?我气得发疯,几乎丧失了理智。我决定要暴打他一顿。然后让他如实招来!他平常都和哪些同学在一块儿交往?社会太复杂,海口太乱,万一交上坏朋友,岂不是断送儿子的一生?我必须快刀斩乱麻,拉他悬崖勒马,回头是岸。 高二以后,儿子住校,平时不回家,于是我开车闯进了校园,一口气冲到楼上的教室。同学们都在晚修,却不见儿子,我心里顿生疑团。我询问老师,老师回答:他今天拉肚子,肚子痛,坚持不了,已经回宿舍休息了。我还是不能相信,又询问老师:他最近上课和晚自习有没有缺席?老师回答:没有啊,他表现很好,很刻苦用功,比上学期进步多了。老师不解地望着我。我又问道:他有没有早恋?老师回答,没发现,不可能。我请一个同学去宿舍把儿子叫来。找来儿子后,只见他脸色苍白,双手捂住肚子,说是在外面大排档吃坏肚子了。<br> 儿子望着怒发冲冠的我。吃惊地问道:<div>妈妈,你怎么啦?</div><div>我冷冷地说:上车!回家再说。</div><div>儿子忐忑不安地坐上车,急切切地问道:家里发生什么事啦,被盗啦?我摇摇头。</div><div>儿子又怯生生地问道:姥姥……出什么事儿了?我还是摇摇头。车开得极快,差点儿撞上人。</div><div>儿子有力的喝道:妈妈,开慢点儿,慢点儿开,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你怎么这样莫名其妙?显然,儿子生气了。</div><div>儿子的一声呵斥,使我冷静了一点儿。难道我错怪他啦?那抽屉的物件儿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进家门后。念他肚子痛有病,我改变了扇他两个耳光的做法。于是我倒上两杯热水,一杯给他,一杯给我,我想让自己镇静一下情绪。儿子喝完一杯热水后,迷惑不解的望着我说:</div><div>妈,快说!这下该说了吧!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快说!明天考数学,我还要回学校做题呢!</div><div>我拉开了架势道:那么我今天问你的话,要求你必须老老实实讲来。撒一句慌,我就不认你这个儿子。</div><div>好的,你问。儿子虔诚地点点头。</div><div>你平常和哪些同学来往?他们的父母家庭都是干什么的?请你给我说清楚。</div><div>儿子认真的点兵点将的说了一串儿同学的名字。并介绍了他们各自的特点。的确个个都是好孩子!</div> 接着我又询问了他近期的学习、思想状况,的确没有任何破绽,儿子一脸的天真无邪。沉默片刻,我单刀直入地问道:<div>妈妈无意间打开了你的抽屉,发现了一个不该在你的抽屉出现的小盒子,请你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儿?</div><div>你发现了什么小盒子?……我知道,我知道了!是一个进口的避孕套吧?儿子笑道。</div><div>正是。你觉得这很轻松吗?这很好笑吗?我大声的呵斥。</div><div>这有什么不轻松,值得你这么大惊小怪,你的样子吓死我了……说完儿子哈哈大笑……</div> 我被儿子爽朗的笑声笑得不知所措,完全忘了我是来教育他的。原准备暴打他一顿的。儿子笑得弯下了腰,上气不接下气……<div>我喝道:严肃点儿,从实招来!</div><div>妈妈,我不知说你什么好,那东西是我班同学送我的18岁成人礼物。凡是今年满18岁的男孩儿,我班男生都送他一个这样的礼物。你若不信,去问班上同学好了。也可以问班主任,真是不懂幽默,小题大作。儿子嘲笑着对我说。</div><div>我被儿子说得顿时傻眼了,哭笑不得。真是我孤陋寡闻,小题大做了吗?一天闷在机关上班,三点一线的上班回家,自己快成上班机器人了。这样时尚的18岁成人礼物,却对一位母亲心灵震动这么大。而80后的孩子却表现出那么从容镇静,自然而然。我真的困惑了。这就是代沟啊,两代人的观念天壤之别!</div> 2001年,儿子考上了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建筑系,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 黄昏时光,我们娘儿俩在西秀海滩漫步留影。 大二回海口过春节,我们和海口的朋友——音乐家段亚坤一家、导演赵华一家吃年夜饭。 大三就给我带回了女朋友 再后来就在杭州成家立业,接来了母亲。 朋友们都说儿媳妇长得像我。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哈! 婆婆疼爱媳妇,媳妇孝敬婆婆,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人生苦短,如白驹过隙。儿子长大了,懂事了。懂得了生活的不易!他的微信头像下,写下一句话:生活太艰难,为了多掌握一门手艺,我正在练习左手使筷子。<div>无论多艰难,我们全家在一起,举全家之力,一起克服困难。</div> 2012年一条小龙横空出世,大孙子来到我们中间。 奶奶和外婆疼爱有加。外婆一直陪护小孙子长大。 2015年小天使妹妹唱着歌降到人间。 小妹妹能歌善舞,活泼可爱,她爸爸视如掌上明珠。 我是一只小猫咪,喵喵喵…… 哥哥学习努力,智慧小达人。拼图、编程、英语、画画…… 转眼儿子人到中年,妻子温柔贤惠,一双儿女聪明可爱。 经上说:吃劳碌饭的人有福了。上帝眷顾祝福你们! 周末来良渚文化村看看老妈,一家人放松心情…… 闲来陪伴儿子去良渚艺术中心——大屋顶图书馆读书。 媳妇带奶奶和孙子在良渚梦栖小镇游玩。 奶奶虔诚地祷告,亲爱的主在垂听,圣灵在我们中间运行。 <p class="ql-block">我的主祝福你们——“猪狗”成群,“牛羊”满圈……</p> 奶奶居住在良渚文化村这个人人梦想栖息的地方,青山绿水,含饴弄孙,安享晚年。享受上帝甜蜜的恩赐。我的产业兴旺发达!哈利路亚!阿门! 在这流奶与蜜的地方,孙儿孙女茁壮成长!上帝赐给你们上好的福份!阿门! 作者简介:<br><br>唐平, 笔名:冷雨 、海棠,女,五十年代生人。轮居海口、杭州两地。资深媒体人,自由撰稿人,知名作家。一个自由浪漫现实的综合体,一个独立散淡的善良人。七十年代上山下乡知青,当过农民、工人、列车员、护士。八十年代末,开始尝试写小说,陆续在陕西《延河》、汉中《衮雪》、海南《椰城》《海南日报》《海口晚报》《海南特区报》《香港大公报》《东方女性》《特区妇女报》《中国妇女报》《芜湖晚报》铁路《绿灯》《五彩石》等报刊杂志发表若干篇中、短篇小说、散文50万字。处女作短篇小说《多彩的泪》曾获铁路绿灯文学奖;九十年代初闯海南,先后供职于海南经济广播电台和海南广播电视总台,从事过记者、编辑、总编室、办公室、组织人事行政工作。著有长篇小说《太阳雨》、非虚构纪实文学《岁月中的风铃响起》。已在凤凰读书频道、原创频道连载发表;制作《美篇》近百余篇;公众号《海棠村趣》原创文500余篇。退休后有自由的思想,闲暇的时间,不想放弃年少时的梦想,拾笔开始我的创作生活。有心用这只笨拙的笔,默默耕耘,畅想我心,写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所观所感所悟,自由随性,真人真性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抒自然之情,一直写下去……“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人生格言:天行健,君子自疆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