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静谧的钱棑元珠古村(游记)

芳草

<p class="ql-block"><b>  我是个地地道道农村生长的农村人,有着一种浓厚的思乡情结,对生我养我的乡村是那样的眷恋,浓郁的乡愁在心中徜徉;而钱棑元珠村是1962年我在钱排中学读初中时,曾经学校组织师生到那里扛杉木回来建学校,所到过的最偏远山村,那里的清幽原生态的美景,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记。六十多年过去了,听说元珠村已经硬底化道路通达,但村貌已经面目全非,原来村容貌已不存在,却在内心依然留下太多的遗憾和不舍。</b></p><p class="ql-block"><b> 辛丑年仲秋,趁手足还利索,邀朋前往元珠古村一行以寻古踪迹。当我们在钱上京竹头开始爬坡后,所见钱排镇山高林密,山林里漫山遍野皆是郁郁葱葱的三华李树,高山上山杜鹃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元珠坳就在风电场附近,是到元珠村途中竭脚点,从山脚上去约四公里,一条建设风电项目时修的公路两旁灌木茂密,杜鹃树夹杂在灌木丛中,恍如一片耀眼的彩色森林。</b></p> <p class="ql-block"><b>  从高山往下望去,远方出现了规模庞大的城镇,朦朦胧胧恍惚之间,疑为海市蜃楼,那是信宜著名的南国佳果“银妃”产地钱棑镇。无穷无尽的一片碧海,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2017年初夏我来时,元珠坳的杜鹃花迟开的,可能与海拔高气温低有关。在石镬坳一带都可以观赏到美丽的杜鹃花,迟开的杜鹃花,给爱花之人多了一个赏花的机会。如今脚下那还未散去的晨雾浓浓稠稠的,仿佛织就成了一条条洁白圣洁的哈达,迎候着游人的到来。</b></p><p class="ql-block"><b> 这次一路上来我们看见,随着信宜付市建设的扩展,好多村庄变成了高楼。昔日那星罗棋布,分布在广袤大山上的村庄将消失殆尽,或变成了碧绿万倾的三华李。据说元珠村就是其中之一,或者是因此才增加我这次执意要亲临元珠村探索个究竟的迫切之心吧。</b></p><p class="ql-block"><b> 元珠村是钱排镇内最高远的一个边缘村庄,与大成镇毗邻,过去从村庄到镇上需翻山越岭3个多小时。据查访,元珠村有上下元珠之分,已经有两百多年历史,经历了二十多代人,主要以李姓为多,还有何姓氏人,前十多年还有三百多人,后迁居他乡,现在变成无人村了。</b></p><p class="ql-block"><b> 近几年,随着钱排高山风电场、石镬祈福庙等观光景区的建成,元珠村与公路的距离才得以拉近。但由于山高路远,该村一直未能全线贯通水泥路,剩下约6公里一段泥路两旁杂草丛生、洼坑不平的黄泥路;正因为如此村民也已陆续往山下搬迁,或迁往县城,深圳等城市落户,给留守的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去年以来,信宜市掀起了“四好农村路”建设热潮,该村村民在镇两委、村干部的动员下,元珠人一呼百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齐心合力支持“四好农村路”建设。据了解,去年元珠村道路扩建和硬底化铺设工程,原籍元珠村的信宜市杰出乡贤李先生个人还捐资几十万元。</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从石镬坳走了有六公里的路就到了下元珠村(因上元珠还没水泥硬底化路)。隔远相看都有三三两两的民居瓦屋,分布在这些山坡上。山坡上的绿色植被非常的好,像绿色地毯一样铺在原野之上、房屋周围,山脊上一条条山脉如长城一般,曾经护守着这方水土和这里的勤劳勇敢元珠人。</b></p><p class="ql-block"><b> 走近村子里,看到村子一切,我立刻傻眼了,虽说依旧是间间瓦屋小平房,但如果不知道的话,还会以为这村子已经荒掉了,清一色灰黄的小屋,总有着残壁断垣,崩塌下来的腐樑、门窗。没有成人和小孩子,更没有热闹的吆喝、聊天声,看不到缕缕炊烟升空,村子一片宁静,而且静的令人毛骨悚然可怕,唯有那屋子上所贴的鲜艳的对联告诉我们这里有些屋曾经前几年还有人居住。眼前的一切深深刺痛了我们一路前来时那颗热情而敏感的心!</b></p><p class="ql-block"><b> 又是一番艰难地寻找,坎坷之下终于来到了一家较完好的老屋,年过古稀的夫妻两人依门而呆坐,看似悠然自得,看到我们来开初也没有多大的反应,可能在大山里孤单住久了,麻木了神经,亦或耳眼都不太好使了。我们从破烂窗户往里看,坛坛罐罐烂的烂倒的倒,还偶尔听到里院老鼠吵闹的声音。后来我们主动与他(她)俩人搭讪,才从老人口中得知:“现在这村子里只有三四位留守老人住,平时放些牛,养几个鸡鸭,守候着村子里老屋,其余的全都走了。村子里的人早就搬下钱棑或迁往县城深圳海南广州等地谋生了。尽管每年淸明开车回来祭祖,也总是当天就离开的,极少在家里过夜,只有前两年有三二户人家在老家起有楼房,就会在元珠过年,大年初二三就都往城里走了”。听到这,我突然想迫切地要到全村转转,看看这个即将消逝荒芜的村子。</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元珠村本来就不很大,原来一直是一个生产队,仅是往北走了大约二百米就已经走到了头,往东西南也如此。到处都是遥遥欲坠的老泥砖瓦房,破碎的玻璃在残壁断垣间散落着。在村子尽头找到了原来的元珠小学(分校),三间平房,总共加起也不比我们现在的教室大多少,残破的围墙上还保留着当年的大红字:“一切从娃娃抓起。”和门前较开阔杂草丛生的运动场。 就在前七八年左右,我还在信宜社交平台看过有关元珠小学的报导说;这一间元珠分校及他们的故事,何xx老师是一个乡村代课教师,那时他不怕辛劳,为山区孩子着想,既当校长又当班主任和老师,每天轮流着教三个年级的学生,身有残疾还每星期返往攀爬十几公里的山路,到这里任教,月工资二三百元,却从1997年开始到2010年,十几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元珠分校教书。听说他已不在这里教书后,不久人也离世了。如今望着这几间残旧不堪的校舍,当年孩子们朗朗书声及上课的情景仿佛浮现在眼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元珠村曾经还是革命老区,近代抗战时曾是我们党进行地下游击活动的通讯联络站和主战场。这里的村民不仅过去用各种形式,尽己所能之力支持过革命,而且至今元珠人不管走到何地何处依然赓续红色血脉,保持着山里人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的贡献那份坚毅独特的执着情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顺着小路走着走着,拐到了一户早都搬走了的人家,到家的路一看就很久没人走了,到处长满过膝高的草,有几处还塌了,房门前堆积了很多土,人都很难过去,从生锈铁锁的门逢往里看,日常用品散落一地,坏的坏,烂的烂,乱七八糟,散发出一股怪味,不堪入目。院子旁边有用木槽引来的山上清泉还不停地流淌。顺手捧一口喝,凉凉的甘甜清爽。水能载木去,木也能载水来。这段村民用来接水的木水管也该有一定的历史和年岁了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老屋前的近一百五十年万寿果树枝繁叶茂,累累果实藏在绿叶之中,静静地与老人守护着这个古老而又是的红色革命老区的村庄。我双手拨开路边人高的芒草往村子下面村口走,直径过八九十公分的松杉树随处可见,也和山腰上一样十五米多高的大树直指云天,走入碧波荡漾的树林里,很难看到天空,偶尔初阳从叶子蓬间直射到地靣,如同撤下块块碎银,今人心旷神怡。再往下走,就看见既有百多年树龄,形似黄山迎客松的大松树了,旁边还有数十棵约20米高的水杉。站在松树底下,隐隐约约可听到溪水哗哗作响,不时升腾起一股股银白色水雾。再下去就应该该是响水潭瀑布了,因路小棘刺丛生,只好往回走了。</b></p> <p class="ql-block"><b>  瓦屋旁边还有些个养鸡鸭子的笼子,随行随拍了几张照片,我就顺着沟里往上走,拐过一道湾就看见上面有多间房子还有石磨,这曾经肯定住了不少人,于是我就加快了脚步,上来就看到了一个较大的山坡,这里一看就是平常人们集会的地方,,广场的中间有一块用灰浆压制的晒地,可能是共用的,或者这就是生产队的粮倉和晒谷场。</b></p><p class="ql-block"><b> 边行边想,脑海里浮想联翩。古往今来,曾有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脍炙人口、赞美乡村景色的诗篇。“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古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人用饱蘸激情的笔,写出了乡村人们男耕女织,勤劳而欢快的田园生活。在我幼小的记忆中,那次老师带我来这里扛木头,正值春天,漫步在乡间小路上,温柔的春风拂面,阳光灿烂,沐浴在春光里,空气中散发着着泥土的芬芳,村民们在田间劳作欢笑声,驶牛(犁田)小伙的吆喝声及鸡鸣鸭叫狗吠声,汇成一曲曲悠扬乐章在云开大山谷上空回荡……。感受着乡村独有的气韵,耳边风儿轻吟,鸟儿啾啾有声,池塘里鲤鱼闹波,河水在淙淙的流淌,山上松树在春风里翩翩起舞,摇曳婆娑,漫山遍野的鲜花,美得抢人眼。乡村景色,令人陶醉,陶醉在和煦的春风里,陶醉在温馨的花香里,陶醉在迷人的元珠村山野里。</b></p><p class="ql-block"><b> 可是眼前满目疮痍破烂景象,不敢相信这就是五十多年前我留在脑海印象的充满生机的元珠村,记忆中的一切全已荡然无存了。</b></p><p class="ql-block"><b> 是啊!从古到今,云开大山乡村是生养繁衍人类的地方,将给我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忆……六十多年后的今天,站在元珠村子荒废的田埂上,秋风呼啸着从耳边拂过。心想不知道还有多少像这样被遗忘的村子,人们为了追求更完美的生活,更丰富的见识和生活环境,走出村子去到城市打拼,村子固然是会被遗忘的。与城市生活相比,村子里的生活确实过于艰苦,有些令人难以接受,然而村子里也有很多大城市所没有的东西,比如那些城里所没有的风俗习惯,在这些的背后是几十年所沉淀的文化底蕴;若村子荒掉,那这些必然最终是消逝。到底是该走出村子,迎接高科技发达的大城市生活,还是留在村子,继承那几十年乃至上千年的风俗生活习惯?前者固然是好的,然而放弃后者所带来的损失也令人伤心。但我所想的终究是胡思乱想,所有人在面临选择时,几乎无一例外选择了前者。时代的前进和发展快得令人跟不上节拍,那些被称为跟不上时代脚步的东西总有一天会被遗忘、消逝、失落。</b></p> <p class="ql-block"><b>  一路欣赏,此时此地的生态自然风光好的无话可说,纵然如有一湖碧水,仍不失那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诗情画意了;即时即景的静谧和梦幻,更会增添了一种诗画无法呈现的故事感来…… 。站在荒野田埂上,侧耳倾听,呼啸的风声中,能听到这个即将消逝被遗忘的村庄的自白、情结和哭泣。在这四面环山的失落村庄漫步走着,失意地望着,耄耋之心觉得很沉很沉。真的,今天闲游海拔过千米的原始元珠村落,既有激动但难免也有些失落。昔日的曾经喧嚣的村庄,既顶不住时代的发展变迁,变成了眼前的废墟,每一处、每一痕、每一迹,都在大自然缓缓地埋没,不禁令人感慨:到底这是人类社会适应自然的进化还是退缩?</b></p><p class="ql-block"><b> 啊!几千年来人们繁衍生息的乡村,将被后人所淡忘,此时的我,徒增几多黯淡神伤,想着想着其实,这不是“杞人忧天”吗?</b></p><p class="ql-block"><b> 不可否认,传统的边远山区农村正在一步步的消失,但是也有不少的农村正在悄悄地向小型城镇转变着。不计其数象元珠这样的小村庄,为旧时代农业社会主义的产物,它养育了大半数中国人的农村,发挥了原有的的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过贡献。正在一步一步完成自己的蜕变,脱去落后贫穷的外衣,向着城镇化大步前进。终有一天化蛹成蝶,展翅高飞。象元珠这样的农村的消失,正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渐渐消失不见的农村,正是人类历史上一场辉煌的变革。</b></p> <p class="ql-block"><b>  留恋归留恋,不舍归不舍,城镇正在扩大,偏僻村庄也在消失。快到晌午,是时候告别了,一路驱车往回走,我们不时回头向元珠村挥手。这时的天空,蓝色的天穹正慢慢全部显露出来,我们是那么的不舍,总觉得这里的白云蓝天如此完美呈现;一路的青山绿水流光溢彩。这一天,风景虽好,但更好的是我们舒展的心情。而最大的收获的就是,与天籁般清幽的原始村落来一场梦幻的邂逅,体验了一份唯美的浪漫野游,留下一段粉红色的回忆。如若下一次相约,三五知己,再来跋山涉水,该是真正的快乐所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当下象元珠村这样的境况,是人类前进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不可非议的事实。显然,这就是时代的进步。但是,元珠这个有革命传统文化的山乡,依然留下以松杉木为主的千百亩原始森林、留下的溪流更清水更丰富,总之还留下完好的美丽原生态大自然。很适合人们因地制宜开发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或专项发展种养农业。而元珠村的后辈人永远不忘元珠是生活繁衍的根;在小康路上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高速前进的步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9月20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元珠清溪水蓝蓝。</p> <p class="ql-block">钱排小学元珠分校旧址。</p> <p class="ql-block">漫山遍野绽放的野花</p> <p class="ql-block">荒芜的田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七律~消失的故乡</span></p><p class="ql-block">残门锈锁久不开,灰砖小径覆干苔。</p><p class="ql-block">无名枯草侵满院,一股辛酸入喉来。</p><p class="ql-block">忽忆当年高堂在,也曾灶头烧锅台。</p><p class="ql-block">恍觉如今形影只,家中无人诉情怀。</p> <p class="ql-block">村子里多年无人居住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七律~幽静元珠养性地</b></p><p class="ql-block"><b>闻道元珠景色奇,邀友载笔觅新诗。</b></p><p class="ql-block"><b>山岚浓淡周遭散,云脚高低四野离。</b></p><p class="ql-block"><b>了悟禅机恒坦荡,涤除杂念觅安怡。</b></p><p class="ql-block"><b>繁荣既伴莺声去,置身幽静养性时。</b></p> <p class="ql-block">生锈铁锁尘封的老屋</p> <p class="ql-block">公路通达后村民回来亲建楼房。</p> <p class="ql-block">山坡上到处古树参天。</p> <p class="ql-block">村口近二百年的迎客松</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七言诗~元珠叹</b></p><p class="ql-block">怀旧寻跡爬高峰,元珠古村探遥踪,。</p><p class="ql-block">高山劲松奇倔骨,洄泉渊涧淡泊功。</p><p class="ql-block">无心踏境云停岫,有意探险鹤舞松。</p><p class="ql-block">一路前行千万景,旭日霞辉彩重重。</p> <p class="ql-block">村中百多年万寿果大树。</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五律:元珠即景</b></p><p class="ql-block">雾凇元珠地,坡高万亩青。</p><p class="ql-block">山翠野藤蔓,蹿红野花缨。</p><p class="ql-block">纱轻迷荒陌,露重浥烟塍。</p><p class="ql-block">清幽原生态,牛铃渐远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