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长征路(75) 走出甘肃 • 转进陕北

刘卫

<h5><font color="#9b9b9b">▲ 红军足迹与自驾路线图(可点击放大)</font></h5> <h5>出行日期:11月5日(第41天)<br>自驾路线:兴隆山—耿湾乡—铁边城—张湾子<br>行车里程:约210公里<br></h5> ————————<div><br></div><h1> <b>耿湾乡 • 三百红军死亡之谜</b></h1> 从东老爷山掉头后,到耿湾乡住了一晚。这儿距宁夏地界40多公里,距陕北地界仅6公里,是甘肃省最边缘的地方之一。<div> 乡镇相对简陋。我们住的旅店,是靠山边的一圈平房,沿山脚有几个被废弃的大窑洞。门房与办公室合二为一,电脑上贴一张印有二维码的纸,写着“推荐使用微信支付”。</div> <h5>▲ 耿湾乡主街</h5> 晨起向人打听,传说中的300名红军死亡之地在何处?都说在北边的黑城岔,当时红军在那里驻扎;也有干部模样的人说,此事可能不靠谱。<div> 耿湾乡主街到黑城岔约4公里。</div> “300红军突然死亡之谜”,最早见于一位军旅作家发表的文章。该文称:中央红军越过六盘山主峰后,夜间在山下的耿湾镇发生了一起命案,驻扎在镇外宿营地的红军将士无声无息地突然死亡300多人!并说毛泽东得知消息后震怒,下令严查,但当时和后来多次调查均无果。<div> 50年后,两位军人利用科学手段终于揭开了谜底,死因是红军喝了当地含有剧毒氰化钾的水。</div> <h5>▲ 流经耿湾乡黑城岔的东川河</h5> 该文被广泛转载或引用,在网络上也传得沸沸扬扬,至今影响仍很大。当然也有质疑声。 由于事关重大,当地党委和政府组织专门的调查组,通过对“事发地”勘察、调查,翻阅红军文献和地方党史、方志等,认为此事子虚乌有。我们通过实地寻访,支持这一观点。综合理由是:<div> (1)六盘山在宁夏境内,而文章提到的事发地“耿湾镇”(应为乡)在甘肃环县,相距380多公里,红军走了八九天,所谓事发地根本不是六盘山下,属于张冠李戴。也说明作者并未到当地调查。<br> (2)耿湾乡境内虽然有苦水,但是千百年来,当地的人和牲畜从来没有因水致命,至今也生活如常。<br> (3)当时中央红军主力(陕甘支队)仅有7000余人;驻扎耿湾的是第1纵队(原红1军团),约3000人,突然牺牲300人是件很大的事。但是,老红军们的日记、回忆录里没有任何记载,当地老人也没听说过这事,耿湾境内根本找不到300红军烈士的遗骨。<br></div> <h5>▲ 耿湾乡黑城岔。红军长征时,毛泽东率陕甘支队第1纵队曾在此宿营。</h5> <h5>▲ 黑城岔桥旁见到的唯一民居。这一带的窑洞现已废弃,村民集中居住在附近的黑城岔村里。</h5> 根据当地人指点,我们来到黑城岔。这里又叫耿家湾(红军文献亦称巩家湾),位于耿湾乡以北,东川、缪河、高台沟三条河流在这一带交汇,形成四岔河湾。河水在黄土沟中,很浅。 <h5>▲ 耿湾乡黑城岔一带河流示意图。其中,黑城岔(属甘肃)为毛泽东及陕甘支队第1纵队的宿营地,桥儿沟(属陕西)是红军转进陕北的拐点。</h5> <h5>▲ 在黑城岔一带寻访红军遗迹</h5> 西汉直至隋唐,黑城岔曾为归德县址。红军长征时,这里是毛泽东率领陕甘支队第1纵队(原红1军团)进入陕北前的最后一个宿营地;三大主力会师后,罗炳辉指挥的红32军(原中央红军第9军团)曾在此驻防;西征红军解放环县后,在此设黑城岔区,后改为耿湾区,中共定环县委、县苏维埃政府一度流动于此。 时光流逝,岁月沧桑,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关。无论是千年前的归德城,还是80多年前的耿湾区,只留下废弃的窑洞和黄土残垣。红军遗址均无存,仅能凭借记忆文字,追想那峥嵘的岁月。 <h5>▲ 从公路上俯拍黑城岔小学,距村庄约1公里。</h5><div><br></div><h1> <b>转进陕北 • 从罗庞塬至铁边城</b></h1> 从河连湾开始,长征中的红军分成左右两路向东北方向前进,先后进入陕北的定边县。定边,因此被称为“红军入陕第一县”。 毛泽东率左路林彪的第1纵队,在黑城岔宿营后,往北走六七里,从桥儿沟转进陕北。又分两翼:主力沿着川中的缪河(红军电文中也称耿家河)北岸东进,经木瓜城、铁边城到吴起的张湾子村宿营。另一部从梁峁上走,沿罗庞塬、张崾先(崄)东进。我们走的就是这一路,现在叫贺刘张线,是建在梁峁上的县乡道,导航也只认这条路。<div> 彭德怀、叶剑英率领右路第2、第3 纵队,在东老爷山宿营后,经铁角城向吴起进发。</div><div> 行军途中,两路红军都曾遭遇到敌机轰炸。<br></div> <h5>▲ 位于张崾先的“红军长征无名烈士墓”,安葬着遭敌机轰炸牺牲的三位无名烈士。</h5> 这一带很多地名含塬(yuán)、峁(mǎo)、崄(xiǎn),是黄土高原特有的地貌,表示高坡或台地。在塬峁高地上的村庄,一般比较缺水。 途经罗庞塬。这里是陕甘支队途经地之一;三大主力会师后,红四方面军一部亦在此休整。由于延长石油集团罗庞塬采油队驻扎这里,因此街上饭馆很多。<div> 我们到这儿吃午饭。饭前想用自来水洗个手,饭店老板说:哪来的自来水!这里的水都是深井打出来的,50元1方(吨)。问洗澡怎么办?说一个月洗一次,到城里。</div> <h5>▲ 延长石油集团罗庞塬采油队驻地。</h5> <h5>▲ 三大主力会师后,1936年10月至12月,红四方面军一部在罗庞塬一带休整。</h5> 从罗庞塬起,行20多公里到张崾先,再行40公里到铁边城。这儿古时候称定边城,在明朝时一度改名为铁鞭城。长征中,红军左右两翼曾在这里交会。当时属定边县,1942年划入新成立的吴旗县(今吴起县)。 <h5>▲ 途经铁边城。长征中,红军左右两翼先后经过这里。</h5><div><br></div><h1> <b>张湾子 • 毛泽东长征旧居</b></h1> 铁边城往东约5公里,是隶属该镇的张湾子村(今为组)。这是中共中央和陕甘支队到达吴起镇前的最后一个宿营地。<div> 毛泽东住在村民张廷杰家窑洞,现保存为“张湾子毛泽东旧居”。当晚,张廷杰的婆姨侯孝俊特意做了剁荞面,加羊肉臊子、鸡蛋、葱花熬成的汤。据传毛泽东连吃三碗,赞不绝口,说是长征一年来吃得最好的一顿——主要是心情好。<div> 直到 1964 年张廷杰才知道,当时住在自家的就是毛主席。于是老房子就保护下来了。</div></div> 在张湾子村,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会议,对即将进入陕北苏区的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毛泽东在会上指出:就要进入苏区了。过去,敌人对我们是尾随追击,此后将改为“围剿”,我们要打破这一“围剿”。 <h5>▲ 张湾子村指示牌,毛主席旧居位于高台之上。</h5> <h5>▲ 张家大院内的中共中央驻地旧址。红军当时借用三间窑洞,自右至左(挂红牌处)分别是:毛泽东住室;机要室,也是政治局常委会议室;张闻天、博古、王稼祥住室。80多年过去了,房子已几经翻修,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h5> <h5>▲ 毛主席住室内景</h5> <h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简介(1935年10月18日,张湾子)</h5> 吴起这一带,过去是十里八里一户人家,张湾子还不到十户。现在变化很大,人口达到1300多人。村里有蔬菜大棚,建起了养羊场、养猪场和养鸡场,家家户户有电视,电脑也很普及,4G网络畅通。 毛泽东等在张湾子村住了一晚,第二天凌晨出发,前往吴起镇。<br> 我们冒雨跟进,一路向东。 <h5>▲ 在毛主席旧居前,俯瞰北洛河(头道川)及通往吴起的公路。</h5><div><br></div><div>————————<br><br><font color="#39b54a">《自驾长征路》已发部分篇目:</font><br></div>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spa4qp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74)三岔接头 • 红军穿越陇东</a></h5>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sirowci?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73)东进彭阳 • 跨过第一道长城</a></h5>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sej8qh4?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72)天高云淡 • 红军越过六盘山</a></h5>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s6y53zi?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70)榜罗到通渭 • 毛泽东朗诵长征诗</a></h5>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rzoah0x?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68)哈达铺:长征命运转折点</a></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