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峰兄弟带你游漳州之二宜楼

峰兄

<p class="ql-block">  二宜楼,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落成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占地面积9300平方米,直径73.4米,是福建省内同类建筑中单体最大的双环圆形土楼。1996年11月20日,二宜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7月6日,二宜楼作为福建土楼的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二宜楼坐东南朝西北,圆楼直径73.4米,底层墙厚2.53米,通高16米,全楼分十二单元,共192开间,兼有内通廊式和单元式两种圆楼的优点。内环平房为透天厝,设厨房、餐厅。外环楼每单元各四间。底层为卧室、客厅;第二、三层为卧室、仓库,第四层为各单元祖堂;底层外墙设12个“之”字形传声洞,便于内外联系、传递信息。顶层的外侧将墙体减薄,设1米宽的隐通廊,以弥补单元式土楼防御时各自为阵的不足。通廊与各单元祖堂均开门相通,向外设观察、射击窗56个,枪眼23个。</p><p class="ql-block"> 二宜楼中心是公共场所的内院,场地上可晾晒衣服和农作物,院中有两口古井,分名为阴泉和阳泉,组成太极的阵型。</p> <p class="ql-block">  楼内共存壁画226幅,彩绘228幅,木雕349件,楹联163副,内容有花鸟、山水、人物等。二宜楼楼内还有西洋半裸女画像、西洋钟和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纽约时报》和《纽约晚报》。</p> <p class="ql-block">  据考证,二宜楼为蒋士熊(1678—1744年)所建。蒋士熊,仙都镇大地村后井自然村人,排行第五,择址蜈蚣山麓从后井迁出,居二宜楼,为第二后井人,故时人称“后井二”。蒋士熊少时家贫,外出谋生,雄心壮志,中年后衣锦还乡,积巨资建造大土楼。蒋士熊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选择二宜楼地址;雍正十三年(1735年)开始规划二宜楼;清乾隆九年(1744年),蒋士熊积劳成疾,工程未竞而辞世。其后代子孙接力续建,后于乾隆三十五年建成,安溪县进士刘瑞紫乃为之题写楼名二宜楼,寓意宜丁宜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4, 34, 34);"> 二宜楼构筑了古代战略防御体系与居住空间结合的典例之作,融历史学、地理学、建筑学、军事学、哲学、美学和民俗学为一体,整个建筑追求天地人和谐的统一,是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一大实践。</span></p> <p class="ql-block">  本编图片,摄影:庄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