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乐趣记

骑乐无穷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2px;">编前话</b></p><p class="ql-block"> 这是上周9月12日星期日从大江口到低庄、祖师殿、水田庄,再到安化烟溪,又回到低庄的游历,前面写了一点,没有时间继续写,这两天放假,正好可以补写完整。忙碌为生存,忙碌无诗意。每次都为自己找借口,写诗作文是那些闲人做的事,我也列举了大量事实:屈原而流放而闲,作离骚赋九歌成就楚辞;陶渊明因辞官而闲,作桃花源记成就田园诗派;李白因不愿作陪皇帝而闲,畅游祖国山水,成就其浪漫主义顶峰;杜甫一生颠沛流离而闲,筑就其现实主义高地,凡有成就者无不因闲而成,李清照、苏轼、罗贯中、曹雪芹等等都如此,概莫能外。哈哈哈,其实我是在说笑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2px;">普度寺</b></p><p class="ql-block"> 今天没有什么事,想出去散散心,前不久看到诗协刘会长发了一组低庄枫林村普度寺的照片,就很想去看看。早晨7点一个人骑着摩托车从大江口出发,经县城,过低庄大约2个小时的路程就到了普度寺,普度寺规模宏大,气势恢宏,三面环山,一条水泥路从前面蜿蜒而上,厅前是环型的停车场,在停车场上有圆形水池,水池中间有个巨大的不锈钢圆球,闪闪发光,进门的左边有一条30多米的长廊,进门是天王殿,然后是大雄宝殿,最后是观音殿,两边是厢房,整个寺院庄严肃穆,非常威仪。据说普度寺是低庄枫林张先生所建,已经花了2000多万,真的很佩服。秋风轻拂,有一干客人在长廊乘凉聊天,我远远闻到燃烧的香纸飘来的寺庙味,靠近寺宇,梵音袅娜,经声润耳,静立片刻,已是隔世;我不敢久留,怕一停下来就不想走,皈依这份悠然之冥音,“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任凭你多大的快乐,无常总会到来;恨别人,痛苦自己,唯有放下。”看到这些文字,佛似乎已在心底静静地流淌,我怕皈依,因为我还要靠教书吃饭,做不到六根清净,但愿佛祖心中留。</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2px;">水田庄</b></p><p class="ql-block"> 从普度寺出来后,看看时间还早,又从低庄思溪村到祖师殿,这条路窄而且损坏严重,很不好走,颠簸得像弹钢琴。到了祖师殿路比平坦,然后从祖师殿再到水田庄,全是新修的柏油路,骑行在这样的路上,非常舒服,迎面凉风吹送,迎面绿树扑面,迎面景色撞眼,很是惬意,骑行的乐趣就在此。接着爬一个大上坡,然后再下一个大陡坡就到水田庄了,水田庄是非常山的一个乡,四周全是山,一条小溪从中间穿插而过,一块小小的盆地填满整个小山沟,这里的农民傍山临水而居,屋前的小盆地是一片开阔的农田,农田大大小小、弯弯曲曲、各形各样随意的摆在那里,稻谷的金黄色涂满整块小盆地,周围的翠绿与这片金黄在这里完美的融合,红瓦房点缀其间,和谐而又鲜艳。而时有轿车、摩托车的鸣啼伴随着慵懒的狗吠声,那狗似乎是为了应付自己的职责。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生于斯而依靠于斯,与这块小盆地相依为命,融合在这片绿水青山之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2px;">通溪桥村</b></p><p class="ql-block"> 从水田庄到安化烟溪,这是资江和沅江的分水岭,山高林密,路比较狭小,在溆浦的这段路很多地方都已经压烂了,尘土飞扬,而安化段路却非常不错,清洁干净,在这一段森林中穿行,非常宁静,宁静得只听到树叶掉落的声音;宁静得只听到阳光从树林的缝隙里穿过的窸窸窣窣的声响;宁静得只看见老木屋寂寞的在秋天里晒着太阳;宁静得只听见小溪在山谷间独自欢唱;宁静得只看一个老人静坐在门前,眼远望着屋前大山,似乎在听什么,又似乎想什么,是听树林与微风的对话?是听阳光与秋天的私语?还是听溪水与蝴蝶的情话?或许是在远方的亲人的唠叨吧!不知道,如果不是水泥路的提示,那一栋栋歪歪邪邪的木楼不就像这大山的鸟窝吗?这老人不就是守巢的鸟儿吗?慢慢地骑行,慢慢地观赏,慢慢地想着,时而停下来拍几张照片,或到溪涧掬一捧山泉擦擦脸,凉意爽爽;或吸一口气,喉咙间如含薄荷;或在光滑的岩石上坐坐,听溪风轻吟,这就是独行的妙处,想走就走,想停就停,自由自在,上班的规矩、准则都已离去,剩下的只有松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2px;">古青冈栋和古银杏</b></p><p class="ql-block"> 到了通溪桥村部,一棵500年青冈栎树,枝青叶茂,静立溪边,树边有一小庙,香烟袅袅,青冈栎的荫凉与烟味显得神秘,充分证明此树已得道成精,已被奉为神灵。沿溪而下,两边山涯陡峭,溪水穿涧而过,溪中乱石丛生,形态各异,千姿百态。一桥跨溪而建,小溪穿过此桥便豁然开朗,一大片田野突现在你眼前,阡陌交通,金色一片,秋天丰收之景尽收眼底。前行100米,一颗古老苍翠高大的银杏树耸立道路右边的寺院中,郁郁苍苍,树上挂满了果子(果子叫白果子,因此银杏又叫白果子树),一位老者在树下捡果子,我问捡这果子有什么用,他说能吃。仰望古银杏,我在想是银杏因寺而栽,还是寺庙因树而建?无法考证,站在树下,觉得自己很渺小,也觉得自己很卑微,苏轼都“渺苍海之一粟”,那我只剩下叹息,叹息自己从烟溪又回到低庄镇,绕行一个大圈,又回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