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贵的照片

胡杨风骨-石径

<p class="ql-block">这应该是一条旧闻。</p><p class="ql-block">近日朋友相聚,旧话重提,我查询有关资料,众说纷纭,各表其述。从技术型和艺术性来看,这篇文章相对客观,现分享给大家,以飨大尔。</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在佳士得拍卖行以4,338,500美元的天价成交,成为世界上最贵的照片。</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好在哪?</p><p class="ql-block">相信国内绝大部分摄影爱好者,在网上看到这张名为《莱茵河》的照片时,都会发出同样的疑问。</p><p class="ql-block">的确,这张照片没有迷人的光影,视角平凡、构图平淡,地平线在中间把画面一分为二,阴沉的天空、静静的河水、成几何状平行排列的河岸草地,使得整个画面显得四平八稳、缺乏所谓的“张力”和视角冲击力,看起来有些呆板。难怪有影友评论说:稍有点摄影知识的人都会说这是张随拍作品,这算风光片还是新闻片?</p><p class="ql-block">不过,也有人认为:这张照片,完全颠覆了国内的风光摄影套路 。</p><p class="ql-block">一张这样的照片,竟然卖出了430多万美元,不免让人们对国外的图片市场行情感到惊讶,不免让中国的摄影人感到羡慕,也不免让人会想:买这张照片的人难道是傻冒?</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的作者名叫Andreas Gursky</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究竟好在哪?恐怕没大有人敢说自己能说清楚,也不排除有价格炒作的因素。不过,不谈照片谈出身,根据我所掌握的资料,可以先说说照片的作者。</p><p class="ql-block">AndreasGursky这个名字,在国际摄影界大名鼎鼎。近年来,在我们国内摄影学术界,此人亦不算太陌生。其名字的中文译法有好几种,安德里亚·古斯基、安德利亚斯·古尔斯基等等,不一而足。下面就简称其为古斯基。</p><p class="ql-block">古斯基,德国人,曾在德国著名的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求学,受教于贝歇夫妇。而贝歇夫妇,正是在国际摄影界著名的杜塞尔多夫学派的开山鼻祖。</p><p class="ql-block">熟悉摄影史的朋友应该知道德国摄影家奥古斯特·桑德。桑德所拍摄的“德国人系列”照片,以其严谨、冷静、客观的拍摄手法和对德国各阶层人士的历史性刻画,业已载入现代摄影史史册。而由贝歇夫妇所创立的杜塞尔多夫学派,正是继承了奥古斯特·桑德的摄影美学传统并自成一家,在当代摄影界产生了极大影响。上面我们提到的天价照片的作者古斯基,就是贝歇夫妇的几个得意门生之一。其人作为杜塞尔多夫学派的代表人物,作品卖的贵,这是一个原因。</p><p class="ql-block">因为曾经对杜塞尔多夫学派产生过浓厚兴趣,我收藏了几位德国当代摄影家的影集,其中的一本就是古斯基在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个人影展时的作品合集。在影集的第177页,我找到了标注为《莱茵河2》的这张照片。这张卖出天价的照片,拍摄于1999年,展览时的尺寸为203.8×307.5CM。</p><p class="ql-block">能进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个人影展,对参展者本身的国际声誉和身价是极大的提升,盖因此馆摄影策展部门对参展者的遴选异常严格,跟“荷赛”一等奖一样,“纽馆参展”几乎成为“行业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古斯基的作品能卖出天价,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提携也密不可分。所谓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就是这个意思。实际上,在杜塞尔多夫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中,古斯基是摄影作品卖得最贵的一位。我想,如果哪位中国摄影师也能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中办一次展览,这辈子恐怕是不愁吃不愁喝了。</p><p class="ql-block">谈完古斯基的出身,再谈谈对他的作品及其创作理念的认识。</p><p class="ql-block">古斯基的摄影创作深受其老师贝歇教授的影响,讲究技术并且有自己的风格,在作品冷静纪实的外表之下,融入了他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思考。古斯基在前期拍摄中采用了大画幅的技术相机,为拍一张照片,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在后期制作中,他往往把多张图片经过数字拼贴,使得拼贴后的图片像素量很大,耐得住放大,加之其拍摄取景开阔恢弘,印放出的作品细节清晰逼真,展出时的视觉效果极好。遗憾的是,我们只能从印刷品和网络上看他的作品,大量的细节和让人震撼的现场感却无法欣赏和感知。我想,古斯基的作品卖的好,也是作品技术审美、技术品质层面和观看方式的问题,这与他使用的相机及其一系列后期处理和扩放输出技术有密切的关系。</p><p class="ql-block">从印刷品上看古斯基的作品,虽然细节损失很多(网上看细节损失更多),观看效果大打折扣,但还是能够感受到其作品独特的魅力。他拍摄的证券交易所、大型超市、运动场、大型音乐会、城市建筑等景观,截取的场景宏大,曝光精准。虽然其记录风格冷静客观到了无动于衷的地步,但若仔细观看,还是可以感知他对人与物质生活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态度。在他的一些作品中,人是被异化的,而且是被物所异化的,消费主义的泛滥被冰冷的镜头所定格。而他的一些见物不见人的作品,也许平常的太过深奥,客观表达太过冷静、主观意识太过内敛,反到让人对其主题不知所措。其实,越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作品越是卖的最好,也正是现、当代艺术品市场的一个特征,卖出天价的《莱茵河》大概就属于这一类吧。</p><p class="ql-block">古斯基的作品能卖出让人不可想象的价格,应该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作品的版权和数量是严格控制的。一张名家的摄影作品,流向市场的时候能在法律保障和技术保障层面做到唯一或极其稀少,其价格就会抬升。不过,古斯基的这张《莱茵河》是一张还是多张在市场流通,我们还无从知晓,但卖家和买家之间,会在合同上提及限量这一点。</p><p class="ql-block">最后,还是该就这张天价的《莱茵河》本身再补充点个人感受。打开影集再看几眼这张照片,感觉真是平淡到了极点,但它的确卖出了天价!无论是从表达上看还是从作品的命运上看,跟它有一比的是美国籍贯的日本摄影家杉本博司的《海》系列作品。至言无饰,大味必淡,也许,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就是这张照片或这类照片的价值?莱茵河被“时间”定格在了这一瞬,如此平实、平视的视角,仿佛可以想象到“我”就站在这里,平静地看着没有人的河岸,没有船的流水,眼前的一切,能引发乡愁还是哲思?大自然是否本该如此?德国是一个以严谨闻名、盛产哲学家的国度,是否德国的摄影家也在他们这样形而上的作品中注入了艰深的哲学思考呢。古斯基真有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好作品,但这张,抛去其它因素不说,它好在哪我真看不懂!照片的网络观看和经过高品质制作后的展出观看相比,其感觉也绝不相同。不过,国内的摄影理念和对影像艺术品价值的判断差异很大,艺术品市场运作技巧也有差别,这却是不争的事实。借用这张照片的故事再说一句:中国摄影在当代国际主流摄影界和艺术品市场的整体地位不高,也是客观事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