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家乡盐城搞新闻摄影很活跃。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我拥有摄影暗房及洗印放的设备。同时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上一个班就三、四个小时,与下一个班次又间隔一两天的时间。众多的业余爱好中我自然选择了摄影。</p><p class="ql-block"> 骨子里的耿直和对事物的思考力加上自认为还行的文笔,对“无冕之王”的记者工作饶有兴趣。于是常给当地的新闻部门发一些稿件,一来二去这个圈子已经很熟了。上至总编下至排字房的工人也知道了彼此。</p><p class="ql-block"> 见报的稿件多了,名气见涨。也确实满足了一下虚荣心,干劲也就更足了。甚至也被称为记者了。</p><p class="ql-block"> 一次盐城电视台新闻部主任传呼我让我去射阳宾馆拍一个会议,他们抽不出人手请我代劳一下。拍片不困难,我也有一台松下M-5摄录机。只是让我为难的是以何种名义出席,以前我反正跟在他们后面随他们说什么。这次不同了,我得独当一面。当在宾馆签到时我很是犹豫,主办方的盐城建行Z行长跟我耳语让我写上盐城电视台记者。天啦,公开行骗一次。当然我也理解z行长的用心,一个省级的会议请不来当地的主要的新闻单位对他也没面子。不过当晚宾馆里播放了我拍的电视片后,反响很是热烈。</p><p class="ql-block"> 《盐阜大众报》是一份老报了,报史悠久且人才辈出。跟他们久了也吸取学习了不少办报的要领及新闻采访的方向和技巧。我出稿的热度也更高了。坦率说,拍摄的新闻图片也好,艺术图片也好都是报纸版面的装饰物。远不及一篇文章的影响。可有一次我的照片影响大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盐阜报只是一个四开四版的小报,一版为重大新闻,二版三版为工农商学艺等轮流排版,四版为国际新闻稿件及广告。各版值班的主编排版后再到总编室寻找己编辑通过的图片。他们只看图片的大概文字说明和图片质量,一般不看作者是谁。然后抽走图片定稿后再送出版部汇总通过排印。</p><p class="ql-block"> 那天在报社有人说当天发行的报纸“出事”了,一、二、三版选的照片都是我拍的片子。(四版只发新华社通稿)各个版主被许素军副总编叫去喝茶了。哈哈,当然我是无辜的。</p><p class="ql-block"> 看到了吧,一张图片的稿费只有二元钱,但著作权人得到了尊重。而且那时的二元钱的性价比还是挺高的,一个月有十多块钱稿费小日子会滋润不少的哟。</p><p class="ql-block"> 不过那时的采访也有迈不过的坎,就是想去的部门我不能合法或便利的去采访。因为我们无法取得大报的记者证,而小报的特约记者证我又不屑。调去大报率开膀子干我又不想,因为对他们太熟了内中的“人物关系”我都害怕,我的单位工作舒服,福利又不低干嘛去趟这混水啊,所以那个念头嗄然而止。</p><p class="ql-block"> 而后来的环境变化和人对世界的认知也让我渐渐的脱离了这个圈子。留下的这张汇款单大概是当初有意而为之吧!</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