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下來就會玩了

蔡於良

<p class="ql-block">蔡於良:每一种美好都为我而来</p><p class="ql-block">张毅靜 文</p><p class="ql-block">面对蔡於良的时候,你很可能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对这个世界你还有多少好奇心、探索欲、求知欲呢?”</p><p class="ql-block">蔡於良是画家,版画、国画他样样做出了成绩;他是收藏家,被称为“黎族龙被收藏第一人”,他收藏的纪念章、印章、书画、黑胶唱片、香材、瓷器、木器、漆器、陶器、金银器、烟壶、贝壳、钱币、景泰蓝……盛满了几大间屋子;他是著作等身的作家,出版作品有《黎族织贝珍品·龙被艺术》《黎族织贝珍品·衣裳艺术图腾百图集》《海的梦话·千年一遇》《海南省非物文化遗产丛书·花瑰艺术》;他还是走遍世界几十个国家的行者;是听黑胶唱片的古典音乐发烧友是又会做又会吃又会玩的趣人……</p><p class="ql-block">他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啊?</p><p class="ql-block">哲学家和教育学家John Dewey在《我们是如何思考的》中写道:“好奇心可能是影响个人成就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它将智力、坚持和对新事物的渴望这三者合而为一。好奇心的最终极阶段是变成一股能强化个人与世界联系的力量,这种力量能持续为我们的个人经历增加趣味性、挑战性和兴奋感。”</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1952年,蔡於良出生于海南澄迈县,父亲是给解放海南的四野军人做饭的伙夫,成天与解放军在一起,这就让这个农家孩子自小多了些“向外看”的可能。上小学四年级时,他有幸得到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时在澄迈县电影院任职的宋飞等老师启蒙,高一时,调回广州的宋老师亲手又把这个弟子交到了冼励强老师手中继续学画。1974年,蔡於良考上广东省工艺美术学校国画班,1977年毕业时因成绩优异,他被分配到海南省椰雕厂,随即调入海南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海南民间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研究工作至1984年。</p><p class="ql-block">这七八年间,整个中国在巨变,蔡於良这个年轻人的视界也在发生着巨变。</p><p class="ql-block">最早影响到他人生走向的一个大事件是黎族龙被。</p> <p class="ql-block">龍袍</p> <p class="ql-block">黎錦.龍被</p> <p class="ql-block">1980年,广州美术学院的金景山教授到海南五指山地区搜集研究中国黎族传统染、织、刺绣工艺,蔡於良陪同前往。从那时起,他与黎族龙被一见钟情。</p><p class="ql-block">蔡於良天生就是那种对新事物、未知领域有强烈好奇心和高度自我挑战意识的人。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对龙被简直到了痴迷状态,为得到一件龙被,他不辞辛苦、不惜重金去购买。越看越懂,越买越多,心得自然积累下来。很自然的,他的目光由龙被拓展为“万物”,他也不再是那个曾经只想单纯画画的自己。收藏的过程是对自然历史、艺术历史、人文历史和科普历史认知的历程。同时,走南闯北、与众生讨价还价,磨炼着个人的交际能力,也考验着一个收藏家进行资产保值和投资的眼光手段……</p><p class="ql-block">1984年,蔡於良调任海南行政区文联,同年开办了广告公司。次年他又被调到海南出版社,在这个单位一干二十多年,担任出版社副编审到退休。工作期间他曾担任海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中国画山水研究会会长、海口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p><p class="ql-block">收藏的爱好一直伴随,他从中体会到的酸甜苦辣难以记述,但总归还是其乐无穷的。除了在增值之金钱,观赏之美感之外,身为文化人的他,深深体会到历史文化、艺术内涵被发现、被解读、被感悟,并作用于自己艺术创作中的微妙玄远,多出意表……</p><p class="ql-block">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说:“人的一生应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是趋利,追求物质上的温饱;第二重是趋名,追求精神上的愉悦和寄托;第三重是安放灵魂,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p><p class="ql-block">蔡於良都体验到了。</p><p class="ql-block">艺术之道,从基本功的学习,到实际创作的磨炼,然后再到大道至简的超脱境界,这是真正的艺术家必须经历的一条必由之路。但从技术到艺术,并非所有人都能达到,因为除了技巧和知识之外,决定而一个人成就的最终要靠境界。</p> <p class="ql-block">雕塑</p> <p class="ql-block">唐:陶俑.仕女</p> <p class="ql-block">宋代:木雕.自在佛</p> <p class="ql-block">宋:金佛</p> <p class="ql-block">陶瓷</p> <p class="ql-block">蔡於良的艺术起步早,在海南艺术圈里成名早。</p><p class="ql-block">1990年,三十八岁的他创作的版画《海南风情》入选由中国美协、中国版画学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这个业绩放在当年来看,可谓惊人。</p><p class="ql-block">这四幅黑白木刻,刻画的内容并不独特,就是海南繁茂丰富的热带植物,掩映在山林泉流深处的黎村苗寨而已。画家的目的是赞颂这真实存在的世外桃源,因此,他以无限的耐心刻画出陶渊明笔下的情致:“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p><p class="ql-block">黑白木版画的装饰语言的表达,其实也就是作者怎样运用各种黑白图形符号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来表达自己的创作语意。 刀法代表画家的主张。这组作品依靠线条来对画面进行分割,并以复杂的直线和曲线作为画面物象形体之间的界限,横线、竖线、斜线错纵交织,让层叠式构图更显出缜密细腻的刀法耐品耐看。</p><p class="ql-block">版画家都知道,木刻上的黑白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这幅黑白木刻的成败。黑白处理犹如中国画的用墨,刀法犹如中国画的用笔。中国画要求既有好的笔法,又有好的墨色。在黑白木刻上,则既要求有完美的刀法,又要求有巧妙的黑白灰处理。蔡於良娴熟地运用三角、平口、圆刀,表现长短、轻重、疏密,同时彰显了他作为版画家在写实主义对线的限制条件下,通过对灰色线领域的探索,让画面丰富中多了变化,平实中添了灵秀。</p><p class="ql-block">1991年,蔡於良又有了新的喜讯。他的《椰香情》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纪念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六十年——中国版画新作展。那些年他真是令同行赞叹啊!从1990年到1994年,他竟然有七件作品入选国内多个美展!这般成绩,对任何一个画家来说都可谓出彩了!</p><p class="ql-block">世间举凡天赋充沛之人,大都是“每见必学,每学必会,每会必精,但精而后生厌”,蔡於良虽不至于对版画生厌,他却也将精力随后转到了对国画的探索中来。</p> <p class="ql-block">徽章</p> <p class="ql-block">这与他的师承密切相关。</p><p class="ql-block">蔡於良的启蒙老师是广东美术学院毕业生宋飞等、冼励强——宋、冼俩位老师一直关注着这个小弟子,后来还曾带着他去广州办画展。七十年代蔡於良在广州读书时专业就是国画,关山月、黎雄才、陈新华等岭南画派大家都对他有过教导。1994年,时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林镛开办了中国画研究班,蔡於良进入其中,潜心学习两年。林镛先生对蔡於良非常用心,他鼓励这个业已取得成绩的弟子走自己的路,鼓励他继续去描绘最为熟悉的海南山水。但林镛指点他一定要设法吸收西洋画的色彩,来丰富中国画创作语言。</p><p class="ql-block">有了这个思路不难,但如何准确完美地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上,那是一生的功课。</p><p class="ql-block">2005年,入选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六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的国画《扬帆》,是蔡於良在那段时期的一个突破性作品。构图上仍具有版画的鲜明特点,但色彩上自出机杼。</p><p class="ql-block">165cmX50cm的竖长构图,在空间处理上,近取其实,远取其质,表现超时空概念的山水,追求一种恒定的山水的内美。远景以棕红灰黄小青绿画出虚淡云雾下的山崖田畴屋宇;中景以沉着线条浓墨重彩绘出巉岩古松,近景是三艘扬起白帆的轻灵小船。S形的蓝色海水萦绕在其中,令画面平静中含动态。</p><p class="ql-block">从用墨的角度看,这幅作品,积墨破墨并用,有笔墨处墨色浓重沉着有力造型稳定;无笔墨处虚淡中有留白。从用笔的角度分析,大实为主,辅之以虚。画家突破了传统牢笼,表现巉岩古松的笔触或整齐罗列,或肆意凌乱叠加,这不仅是笔墨自身的艺术表现,也是对自然山水的印象记述。笔峰刚中带柔,柔中见刚,纵横潇洒,虚实得当。从布白的角度分析,画家将中国画常见的空白改为轻盈的灰蓝色海水,既与画面和谐又给沉暗的山崖带来亮光与清新,造成自然顺畅的感觉。而任何一幅中国画最为讲究的是意境,古来“境界说”最终着落在“高、古、静、深”四个字之上,所谓高,凌云之气也;所谓古,苍松峻岭之浑穆也;所谓静,平淡凑泊也;所谓深,曲径通幽也。这幅作品都有着落,且能将内心对具体物象印象进一步加工,使其强化、夸张、变形,形成一种自我的山水样式。</p><p class="ql-block">尤为值得一说的是,画家表现出来的油画色彩关系和中国画具体笔墨形成的那种特别的明暗关系和色彩韵律。</p><p class="ql-block">然而这种精妙感觉并非时时刻刻都能来到艺术家的腕底。自这幅作品之后,又是十多年过去了,蔡於良又绘画了多少新作?永远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的他还有反复改画旧作的习惯,对那些旧作又下了多少回手?连他自己也数不清。</p><p class="ql-block">不懈怠地画。一有时间就画,有时一画就十多个小时。这就是蔡於良的日常状态。</p> <p class="ql-block">椰雕</p> <p class="ql-block">他仍然在不断出行,不断与天下人交往,因他非常警惕会成为井底之蛙。他说:“你在井底怎么会画画?你要到大千世界去走、去看、去想、去悟,你才可能有自己的美学、自己的主张!”</p><p class="ql-block">蔡於良追求人往高处走,他说人要有三高:眼高、手高、步子也要迈得高。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江河湖海平畴高原,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探索欲、求知欲的蔡於良都想要去探看,万般美好也都将与他相逢……</p><p class="ql-block">他走在路上,心里有梵高的叮咛在反复回响:“一人绝不可以让自己心灵里的火熄灭掉,而要让它始终不断的燃烧。”</p> <p class="ql-block">音響設備與黑膠唱片</p> <p class="ql-block">黃花梨與酸技家具</p> <p class="ql-block">蔡於良追求人往高处走,他说人要有三高:眼高、手高、步子也要迈得高。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江河湖海平畴高原,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探索欲、求知欲的蔡於良都想要去探看,万般美好也都将与他相逢……</p><p class="ql-block">他走在路上,心里有梵高的叮咛在反复回响:“一人绝不可以让自己心灵里的火熄灭掉,而要让它始终不断的燃烧。”</p> <p class="ql-block">著作</p> <p class="ql-block">正在三审之中</p> <p class="ql-block">自己創作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還要繼續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