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好“学生</p><p class="ql-block"> 培训结束后,通常是要写点心得体会之类的东西。这次还是我这个小外甥提灯笼,一来照旧,二来幻想着还能捡到点什么。</p><p class="ql-block">自进入教师这个行业,孩子见了你多是热情地叫你一声老师,旁人也是客气地老师长,老师短地唤着。久而久之,自己也迷糊了,觉得自己是个老师,也似乎是个老师了。</p><p class="ql-block">慢慢与学生,与学生的身份远了。直到今日,似乎更确切地意识到:要当“好”学生。</p><p class="ql-block"> 老师的身份自居久了,不管学生乐不乐意,总喜欢滔滔不绝地讲上一通,完了也如滔滔之水,去之无痕,学生受累,自己也受累。这似乎已经成了不少老师的通病,自然有我。正如我们在讲解一个知识点时,习惯性地以为学生一定会听懂自己所说,明白自己所意,而很少从学生角度去思考:自己讲的学生真得听懂了吗?能听懂吗?甚至要求学生去做的,自己不一定能行。如习作,我们只是交习作,要学生写作文。若我们自己跟学生一样去写,估计也是抓耳挠腮,写出来的东西还不如学生,甚至不知如何去写。</p><p class="ql-block"> 因此,当好学生,第一要务是如学生那般去做。教师只有如此行事、思考,或许才勉强称之为授业。</p><p class="ql-block"> 当然,当好学生,还得有不断拍岸的后浪精神,不断求索。虽然这是老掉牙的说辞,但却是极为透彻的。我们除了被有些事情压得喘不过气来,没有多余精力去求索外,有一点是不能逃避的:我们已经是那温水里的青蛙,除了呱呱叫几声外,眼里所见也就锅底哪点天空了。</p><p class="ql-block">当好学生,真得不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语工作2坊的第三次线下培训虽如长帆乘风而去,却在天际留下一道亮光,闪烁不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照舅小外甥—小语工作2坊:胡方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