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交流】中秋节,这些传统文化记得讲给宝宝听

xzydnz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又是一年的中秋节,你准备带着孩子做什么呢?除了我们熟知的赏月、吃月饼,关于中秋的起源和习俗这些传统文化了解多少呢?当孩子问为啥中秋的月亮会圆时,你怎么回答?在赏月和吃月饼的同时,把这些中秋故事与知识讲给孩子听吧!</span></p> <p class="ql-block">“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逢中秋时节,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p><p class="ql-block">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围绕“月”进行的,又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p> 为何中秋之月又圆又大 <p class="ql-block">每个月都有最圆的月亮,为何中秋之月看起来又大又圆呢?</p><p class="ql-block"> 从气象学原理来看——中秋节处于秋分前后,太阳光线直射赤道,白昼和夜晚时间几乎一样长,月亮恰好接受太阳直射,北方来的干冷空气流,迫使夏季一直回旋在上空的暖湿气流退去,云雾减少,能见度提高,月亮接收的阳光最多,显得格外明亮。</p> 中秋起源 <p class="ql-block">“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p> 中秋传说 <p class="ql-block">许多孩子肯定都听过嫦娥奔月的故事,这个中秋节,家长可以给孩子讲点中秋传说。</p> 嫦娥奔月 <p class="ql-block">相传,后羿射日后,从王母娘娘处得到一包成仙药,交给妻子嫦娥保管。不料这一幕被小人蓬蒙看见,趁后羿外出狩猎,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情急之下吞服仙药奔月。后羿归来后,只能仰望夜空,对着月中身影呼唤爱妻,并摆上香案、放上果品,遥祭嫦娥。就这样,中秋节这天祭拜月亮的习俗世代相传。</p> 吴刚伐桂 <p class="ql-block">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汉朝西河人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砍伐桂树。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几千年来,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李白有诗云,“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p> 玉兔捣药 <p class="ql-block">玉兔捣药,道教掌故之一,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p> 玄宗游月 <p class="ql-block">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p> 中秋习俗 <p class="ql-block">中华地大物博,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各地过中秋的方式不同,存在地域和习俗的差异,让孩子了解各地过中秋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关于中秋节吃月饼有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历史故事呢~</p><p class="ql-block">明代起,就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经是圆形,而且只是在中秋节吃,<b style="font-size: 20px;">是明代起民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要供品。</b></p><p class="ql-block">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p><p class="ql-block">军事刘伯温便想出一个计划,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别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p><p class="ql-block">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起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p><p class="ql-block">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地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p><p class="ql-block">此后,“月饼”制作越老越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p><p class="ql-block">02</p><p class="ql-block">虽然中秋节吃月饼在明代成了风俗,<b style="font-size: 20px;">但这一习俗最早的起源据传还是在唐代,</b>唐太宗在贞观四年时,征讨突厥得胜并生擒其头领,八月十五凯旋回京。</p><p class="ql-block">为庆贺胜利,京城长安通宵狂欢,当时有个经商的吐蕃人向唐太宗献饼祝捷。李世民接过华丽的礼盒,拿出胡饼笑指天上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明月)”,随之把胡饼分给群臣食之,这胡饼就是后来的月饼。</p><p class="ql-block">后来,随着不同时期人们口味的变化,月饼的形态、馅料也不断变化,可以说,现在的月饼一定是最漂亮、选择性最多的。</p><p class="ql-block">不过,现在我们吃月饼,除了享受美食本身外,更多的是一种仪式感,就像春节要吃饺子、端午节要吃粽子一样。</p> <p class="ql-block">民俗专家介绍说,中秋观潮的习俗由来已久,"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以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说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条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p><p class="ql-block">《武林旧事》中的一段文字则更具体地描述了潮水震撼天地的磅礴气势:“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p><p class="ql-block">千百年的时光过去了,只有涛声依旧。直至今日,钱塘观潮仍是浙江中秋节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和海外众多的炎黄子孙。</p> <p class="ql-block"><b>玩花灯</b></p><p class="ql-block">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p><p class="ql-block">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p><p class="ql-block">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 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p><p class="ql-block">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b>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b>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p><p class="ql-block">另外还有 <b>放天灯的</b>,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p><p class="ql-block">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b>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b></p><p class="ql-block">所谓 <b>柚子灯</b>,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p><p class="ql-block">广西有简单的 <b>户秋灯</b>,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p> <p class="ql-block"><b>玩兔儿爷</b></p><p class="ql-block">清代宫廷把月中的玉兔称作“太阴君”,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 <b>“玉兔儿爷”。</b></p><p class="ql-block">相传有一年,北京城里忽然起了瘟疫,几乎每家都有人得了,就治不好。嫦娥看到此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去为百姓们治病。</p><p class="ql-block">玉兔变成了一个少女,她挨家挨户地走,治好了很多人。</p><p class="ql-block">人们为了感谢玉兔,纷纷送东西给她;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别人借衣服穿,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有时候打扮得像个卖油的,有时候又像个算命的……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儿又是女人打扮。</p> <p class="ql-block">为了能给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骑上马、鹿或狮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内外。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后,玉兔就回到月宫中去了。</p><p class="ql-block">于是,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骑鹿的,有乘凤的,有披挂着铠甲的,也有身着各种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态,非常可爱。</p><p class="ql-block">每到农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还亲切地称她为“兔儿爷”、“兔奶奶”。</p> <p class="ql-block">桂花有“九里香”之誉,是我国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传统名贵花木。自古以来,人们把桂花及其果 为“天降灵实”,作为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因此人们称誉好的儿孙为“桂子兰孙”;把“进士及第 考上了状元,称之为“蟾宫折桂”;把月宫称为“桂宫”,以“桂魄”比喻月亮。</p><p class="ql-block">而且,我国劳动人民还 花和月亮为题材,创造了许许多多优美动听的神话故事,世代相传,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嫦娥奔月, 捧出桂花酒”的神话故事,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在中秋节赏桂花更是别有滋味,因为桂花寄托 们对甜蜜生活的追求和赞美。</p>

中秋

中秋节

玉兔

月饼

月亮

八月

观潮

习俗

月宫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