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其本义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指做事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多指保守、拘泥。但是对于其确切的出处,除了雷池故地的当地人,知晓的人就不多了。该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东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这句话后来演化成为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雷池故地望江风景照</b></p> <p class="ql-block"> 古时自湖北黄梅县界以东、安徽宿松隘口以下,地处楚头吴尾的皖西南沿江地带(今为长江北岸安徽省望江、宿松和湖北省黄梅三县所在地),水网密布,积而成池,相连或不相连的淡水湖泊星罗密布,统称为大雷水,此地即为古“雷池”。东晋时置大雷戍,为江防要地。望江县城东南十里处,有一乡镇名为“雷池”,可谓古地“雷池”最直白的记忆传承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雷池故地地图 </b></p> <p class="ql-block"> 水乡泽国的水域广阔、水质优良,水产自然也丰富,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大闸蟹了。每年中秋节前开始,螃蟹就成为热门的话题,因为螃蟹就是对应秋天这个时令的最佳美食。郁达夫的散文《西溪的晴雨里》写道:“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意思是秋风未起、时令未到,蟹还没有成熟。雌雄螃蟹的生长规律、性腺的发育周期稍分先后。母蟹一般在每年农历九月性腺发育为最佳状态,蒸熟后凝结成金黄色(俗称“蟹黄”),最佳食用时间是重阳节前后;公蟹一般在每年农历十月性腺发育最佳,蒸熟后凝结成白玉状,最佳食用的时间比母蟹延后一个月。而后,性腺逐渐萎缩和老化,口感越来越差,到元旦前后基本“无蟹可吃”了。当然,螃蟹的生长状况,和水位高低、气候温度也有关系,一般来说,夏季汛期水位高,入秋后水位降得慢,或夏、秋两季气温较低,导致螃蟹性腺成熟得相对较晚,且个体较小。反之,就是大闸蟹早出产、个体大、产量高的“大年”。</p> <p class="ql-block"> 画家朱屺瞻作品</p> <p class="ql-block"> 古人给蟹取了四个名字:“以其横行,则曰螃蟹;以其行声,则曰郭壳;以其外骨,则曰介士;以其内空,则曰无肠。”所以蟹便有了“横行介士”和“无肠公子”的称号。客家人是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期间为逃避战乱从中原迁徙到南方的,至今保留着晋唐古音和习惯,一些老者仍称螃蟹为“空呱”,类似“郭壳”,以螃蟹行走的声音命名;或叫“老爪”(客家话“爪”发音接近zao),以其有两只大钳子的形态特征命名。</p> <p class="ql-block"> 白石老人作品</p> <p class="ql-block"> 提到螃蟹,古往今来诸多名流雅士、文人墨客啖蟹、品蟹、咏蟹、画蟹,成为秋天里一道奇特的景象,留下了不胜枚举的轶闻趣事和诗词佳句,为人们食蟹平添几分韵味。唐朝李白的“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宋朝苏东坡的“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陆游的“醉死糟丘终不悔,看来端的是无肠”,明代徐渭的“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清代文学大家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过着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肯定经常大块朵颐地享用大闸蟹的,他借《红楼梦》中的三位主角咏蟹:贾宝玉写道“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仿佛飘溢着浓浓的蟹香;林黛玉写道“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道出对螃蟹的念念不忘和迫不及待;薛宝钗写道“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传授了祛腥御寒的食用经验。这些古代“吃货”们通过传世之作,把螃蟹的美味一览无遗地推荐给了现代“吃货”们。</p> <p class="ql-block">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话道出黄山集五岳之美于一山的江湖地位。而“蟹后无菜”这简单质朴的四个字,却恰如其分地阐释了吃过螃蟹之后,其它美味佳肴都相形见绌、索然无味的境界。清蒸大闸蟹是江南地区一道传统的地方名菜,一般用来招待尊贵的客人,约定俗成地在最后几道上菜,就是因为蟹味太鲜美、太勾魂夺魄了。</p> <p class="ql-block">(声明:原创作品。图片来自网络,本文无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实属无意,请告知后及撤销使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