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归来的美篇

清婉

<p class="ql-block">(一)美丽。</p><p class="ql-block">我不想用漂亮这个词,因为林黛玉不仅仅是漂亮,她是美丽。美丽在词语解释里是“使人看到感到一切美好的东西,即在形式、比例、布局、风度、颜色或声音上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使各种感官极为愉悦,对自己来说是视觉的享受”,《红楼梦》里美女如云,从小姐到丫头,个个千娇百媚,但我独独认为林黛玉最美丽。</p><p class="ql-block">说话当然需要证据,证据一就是她有着“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的眉眼特征,意思就是“还是小姑娘模样的林黛玉有着一对飘在空中挂在空中的两弯柳叶,有着一双含着露水的水灵灵的眼睛”,对她的外貌描写仅这么两句就够了,可是,一个如春天般清新自然,如人间四月天般多姿的,如初夏般翠绿的轻盈灵动的豆蔻少女就这样浮现在人们的眼前,所以贾宝玉第一眼看见林黛玉就好像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就是一见钟情。</p><p class="ql-block">情人眼里出西施,此证据不够有力,我当然有证据二,在《红楼梦》第二十五回里,赵姨娘通过马道婆把王熙凤和宝玉都给魇了,王熙凤就跟疯了一样,拿着刀冲进院子,见什么就杀什么,宝玉也变得接近死亡状态,这样就惊动了所有的亲友,自然,薛家的人也来了,薛蟠呆霸王也来了,他来是为了保护三个人,薛姨妈,别被挤倒了,薛宝钗,别被人瞧见了,香菱,别被人占了便宜,没想到一个转身,“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早就酥倒在那里了”。</p><p class="ql-block">薛蟠是什么人,就是一大俗人,就是那“绣房里钻出个大马猴”的呆霸王,他的审美观念也是非常俗的,可是,他一见到林黛玉就觉得她美死了,就酥在那儿了,说的有点过分吧,但从侧面我们可以看出,林黛玉的美是雅俗共赏的,她不仅在知她、爱她的贾宝玉眼里是最美的,同样在薛蟠这样的俗人眼里也是觉得好的,不然,阅人无数的薛蟠何必在一片混战中仅仅瞥了一眼就魂都去了三分。</p><p class="ql-block">也许这样的证据你还是觉得力度不够,还觉得林黛玉的长相不是最美的,那么,我只好拿出第三点证据了。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父母的相貌、脾气、品行、爱好、气质等等都会或多或少地遗传给自己的孩子,比如,你的父母会唱歌,也许你就天生会唱歌,你的父母爱运动,也许你就天生运动细胞充足,所以,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祖上三代都是皇帝封的贵族头衔,那么林黛玉天生就有着高贵气质,这一点和奥黛丽赫本特别相似,这一点《红楼梦》里的任何一位女性都没有这样的气质,林如海自己是前科的探花,可见在科举考试中的名次很高,学问自然不在话下,加上官至巡盐御史,家境颇厚,因此,林黛玉与生俱来就有着贵族和书卷味融合的独特气质,这一点更是无人能及。</p><p class="ql-block">大观园里的姑娘们个顶个的漂亮,爱读书会读书的没几个,能和林黛玉有的一比的也就是薛宝钗,从书里我们知道,薛宝钗的文学造诣相当的高,应该是从小饱读诗书的,不过,我看的比较仔细,自从来到大观园以后,林黛玉常常是手不离书的,可是,薛宝钗好像没有,大家总说,“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练手生”,那么,三天不阅读是不是眼生呢,“腹有诗书气自华”,相貌和气质相依相生,谁说美丽没有包含内在的气质魅力呢!</p><p class="ql-block">好像有些强词夺理吧,没关系,《红楼梦》里我就是喜欢林黛玉,借着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为一辈子爱读书的林黛玉赞一个!至于我喜欢林黛玉的多个理由,今天就先说到这里,明天继续!</p> <p class="ql-block">(二)善良。</p><p class="ql-block">在封建家族里,尊卑,主仆,等级观念是根深蒂固的,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什么传奇,在大观园里等级观念也是一样。</p><p class="ql-block">平儿是王熙凤从娘家带来的陪房丫头,应该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如姐妹,贴心贴意,但毕竟是主仆关系,常常“小蹄子小蹄子”地被王熙凤喊着,所以在第四十四回里“凤姐泼醋”,明明是贾琏的错,却迁怒到平儿这里,平儿就平白无故地被最亲近的王熙凤“回身把平儿先打了两下,说着又把平儿打了几下,又赶上来打着平儿”,白白受了许多的气。</p><p class="ql-block">宝玉屋里是有许多丫头的,这些丫头都是按照等级依次排下来的,比如,袭人是大丫头,而晴雯就是二丫头,在第七十七回里,晴雯被赶出了大观园,宝玉自然是心疼不已,发出感慨,“她这一去,就是一盆才抽出嫩箭的兰花送到了猪窝里一般,不知能不能见上一面了。”,袭人自然笑话他,他又感慨,“今年春天就有了兆头,阶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竟无故死了半边,果然是应在她身上了。”,没想到,袭人不痛快了,她说,“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心思。她纵好,也越不过我的次序,便是这海棠,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到她。”,这就是等级,次序,那么可想而知,善良也就因人而异了。</p><p class="ql-block">这些都是小事,说说也就罢了,但到了第七十四回抄捡大观园时,平时乐乐呵呵的情形全都不见了,比如,年龄最小的惜春,怜惜之心全无,当凤姐一行人在她的大丫头入画的箱中寻的一些不该有的物品时,入画吓得跪下哭诉真情,而惜春只是一味地说着,“二嫂子,你要打她,好歹带出去打她,我听不惯的。嫂子别饶她,嫂子若饶她,我也不依。快带了她去,或打或杀或卖,我一概不管。”,小姑娘说话行事如此“心冷口冷心狠意狠”姑且可以原谅,那么薛宝钗,一贯的知书达理,她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等级观念呢?她应该是面慈心善的吧!</p><p class="ql-block">《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是个很有意思的章节,“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换句话说就是“香菱学诗”,香菱的命运是很悲苦的,曾是甄士隐甄老爷的宝贝女儿,却在一日看花灯时被拐子给拐走了,而后又被拐子连卖两家,其中一家就是薛蟠这个呆霸王,以至成了这个俗不可耐的霸王的小妾,小妾的地位很低的,说话办事还不如大丫头,而且书中有云“香菱希望薛蟠快点把那位夏家小姐娶过了门,这样,她就可以十分殷勤小心服侍”,也就是说,香菱的人生工作就是伺候人,伺候好了人,然后换取在家庭中的一席之地,那么,学诗,这是一件多么不合时宜不合身份的事情啊!</p><p class="ql-block">我想,学诗,应该是香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吧,这是她心底最隐秘也是最快乐的一件事,所以,她第一个找的老师很自然就是薛宝钗,“好姑娘,你趁着这个功夫,教我作诗罢。”,这个功夫指的是,薛蟠惹事,被柳湘莲所打,一时赌气出远门游山玩水去了,薛宝钗就把香菱带进了大观园清静几日,所以,宝钗一口就拒绝了,“我说你是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且缓一缓。”</p><p class="ql-block">香菱学诗的念头一旦兴起,就根本压不下来,她见着黛玉时就笑着说,“好歹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面对这样一个孤苦伶仃的弱女子,面对这样一个人人指手画脚议论的人物,面对这样一个在大观园匆匆过客的毫无文化根基的香菱,黛玉没有拒绝,反而一口承应下来,“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p><p class="ql-block">我总以为黛玉是小姑娘一时热情,三分钟热度,随便指点一下罢了,而且大家一致认为黛玉多愁善感,体弱多病 ,孤傲尖刻,但在这里我分明看见的是一位学识渊博,热情大方,具有诗人气质的好姑娘好老师。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不像宝钗那样的囿于礼节规矩而推辞,宝钗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黛玉反而乐为人师,当仁不让,主动,率真,自信,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首先她鼓励香菱树立信心,“学诗什么难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有了自信心,香菱自然上了劲,从而有信心有兴趣地往下学。倒是宝钗说过一句,“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p><p class="ql-block">然后看看黛玉怎么个教法的: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第二,要学就学第一流的诗,王维的五言律诗,杜甫的七言律诗,然后是李白的七言绝句,然后反复诵读,读到心里有着一两百首,那么,诗歌的感知能力就慢慢增强了。第三,就是大胆创新,敢于想象,命题之后就指定了韵部,看起来实在是严格,但十四韵的自由空间很大,香菱应该能够承受下来。</p><p class="ql-block">香菱一共写了三首诗,前两首黛玉都不满意,“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太少,被它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自然难为她了,只是还是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黛玉一直就是这样严而不苛,引而不发,她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所以香菱才能很快悟入门径,获得第三首诗的成功问世。</p><p class="ql-block">黛玉就是这样一个有诗性,有灵性,有悟性,有耐性,有创造性,有生机和活力的姑娘,她比宝钗更容易相处,更具有同情心,所以,大观园里,只有潇湘馆里是最平和的,她和服侍她的丫头紫娟是真的情同姐妹,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谈心事,紫娟可以轻轻地拿走黛玉手中的笔,然后给她披上衣服,说着,“姑娘,夜深了,歇息了吧!”满心满眼都是心疼啊!</p> <p class="ql-block">2015年写了《我喜欢林黛玉的N个理由》的一和二,没想到一耽搁,就耽搁了这么多年,今日捡起话题,继续N个理由的三,也算是把一件事情总要做得持续下去吧,也不枉费自己对《红楼梦》的极度喜爱!</p><p class="ql-block">我喜欢林黛玉的第一个理由是“美丽”,第二个理由是“善良”,第三个理由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三)明媚。</p><p class="ql-block">不管是电视剧还是电影,大家过多地宣传了黛玉的爱哭,她的眼泪从早到晚,她的哀愁从春到冬,于是,这样的印象就一传十,十传百,加上有“黛玉入府”“黛玉葬花”“黛玉焚稿”等等经典片段,黛玉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印象不好,于是,就忘记了黛玉的明媚动人,洒脱活泼,机智幽默!</p><p class="ql-block">是的,你没看错,就是明媚!</p><p class="ql-block">湘云是个很有意思的丫头,她本该叫宝玉是“二哥哥”,可是,她就是要叫“爱哥哥”,所有的人都笑而不语,黛玉却学湘云咬舌,笑她“二哥哥”和“爱哥哥”都不分,于是,湘云就和黛玉打闹一片,这不是十几岁的女孩子常有的行为吗?只是,很多看书的人都觉得黛玉是吃醋,这真的是多虑了!</p><p class="ql-block">宝玉、袭人和晴雯闹别扭,黛玉来了,抿着嘴一笑,说了一句,“大节下的,难道是为争粽子争吃恼了不成?”一下子,大家都不好意思起来,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是啊,十几岁的孩子们在一起玩闹,哪能就不闹个别扭,可是又能有多大的事情呢?黛玉幽默地给了大家一个台阶下,多么聪明又如春天般明媚的小姑娘啊!</p><p class="ql-block">贾母让惜春画园子,宝钗洋洋洒洒开列出一堆绘画工具,又是排笔,又是水箱,黛玉悄悄跟探春咬耳朵,“宝姐姐糊涂了?怎么把嫁妆单子都写上了?”这生动的画面让我仿佛回到了自己十几岁时候的样子,咬着耳朵,嘟着嘴巴,瞟着眼睛,偷偷地笑着。春天一般的小姑娘就是这样,说话毫无遮拦,有些挖苦又有些毫无恶意的取笑,只不过,很多人就觉得黛玉说话很刻薄,很小家子气,那也是他们早就忘记自己曾有过的无拘无束打打闹闹的青春岁月了!</p><p class="ql-block">大家总是记得抢白送宫花的周瑞家的那一段,“别人挑剩下的也不给我”,于是,大家不去指责荣国府的媳妇婆子们的一对势力眼,以及那小算盘打得啪啪响的丑陋行为,而是一味地指责黛玉的说话尖酸刻薄,一味指责黛玉没有宝钗的心胸大度,这真的有些无奈了,且不说宝钗不会受到这等的偏见,单单是小小年纪的黛玉有些任性,说话比较心直口快,也不是不可理解,甚至我觉得这样说话很可爱呢,春天里的小鸟不就是这样无拘无束的吗?</p><p class="ql-block">刚进荣国府,她步步留心,不合自家习惯的也都一一改过来;见赵姨娘能含笑让座;佳惠去潇湘馆,刚好黛玉在给小丫头分钱,随手抓一把给佳惠;宝钗让老婆子送来燕窝,她嘘寒问暖,还赏了五百钱。可是,总是有人说黛玉不好相处,紫娟却从没有说过,在潇湘馆里和黛玉一起居住的日子,紫娟已经不是个贴身大丫头,而是黛玉的另一个知己,她明白黛玉的懂事聪明,也理解黛玉的忍让和包容,更懂得黛玉的不懂世故,而不是不懂人情世故。</p><p class="ql-block">会开玩笑会说笑话会制造气氛的,还有一位高手王熙凤,只是王熙凤擅长插科打诨,反应敏捷,口才一流,堪称高级段子手,不过,宝钗却说,凤丫头不识字,讲的笑话有三俗嫌疑,而颦儿讲的笑话,有文化有格调,说出来的幽默,既带给别人快乐,也让智慧闪光。</p><p class="ql-block">也有人总是记着黛玉敲怡红院的门,晴雯心情不好正在院里发牢骚,也没听出黛玉的声音,懒得开门,恰好宝钗的笑声又从里面传来,她很郁闷,自然心里有了别扭,未免生宝玉的气,但她也仅仅是生宝玉的气,而且,当宝玉把误会澄清后,她知道宝玉并非故意为之,便道,“今儿得罪了我的事小,倘若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是大了。”说着抿着嘴笑。宝玉听了,“又是咬牙,又是笑”。颦儿颦儿,怎不让人爱煞。</p><p class="ql-block">因为林妹妹的脾气只在宝玉这儿,她几乎不会对除宝玉之外的任何人发脾气,林妹妹的明媚和可爱,宝玉最懂,只要爱过的人都知道,恋爱中的误会是常态,宝黛也是小吵不断,求和不断,但黛玉的特点是从不记仇,误会一经澄清,她就雨过天晴,破涕为笑,这样的明媚和可爱,宝玉怎么会不知道呢,别人生气了,宝玉是从不求和的,只有林妹妹闹脾气了,宝玉就慌不跌地赶来讨好,这是他们俩才有的情趣和快乐啊,这也是只有恋爱中的男男女女才有的正常情态啊!</p><p class="ql-block">黛玉的世界简单明了,终归是年纪轻,十几岁的孩子,能有多大的城府,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永远只想做自己,心直口快,一路真诚到底,即便是湘云说她长得像戏子,她也不记仇,当天还拿了宝玉写的偈子回去跟湘云同看,以及最后两人还在中秋夜对对联,一句“寒塘渡鹤影”,一句“冷月葬花魂”,让彼此的心走得更近。</p><p class="ql-block">我常常想,如果黛玉也能活到四十多岁,经过所有的岁月磨练,她会变成怎样?是不是就变成了大家都喜爱的那个样子?不生气,不计较,不敏感,不说话,不离群,不流泪,不葬花,不焚稿,不读禁书,不喜爱竹子,等等,那么,是不是也该去吃一个“冷香丸”,那么,这样的生活对黛玉来说该多混沌啊!</p><p class="ql-block">“明媚”,鲜明可爱,明亮美好!心盛明媚,处处是最美的时光,因为最美,所以珍惜,因为珍惜,所以葬花,因为葬花,所以流泪!我喜欢明媚的阳光,我喜欢明媚的春天,我喜欢明媚的小姑娘,我喜欢明媚的林黛玉!</p><p class="ql-block">(20200330星期一中午11:35ipad手记)</p> <p class="ql-block">(四)知己。</p><p class="ql-block">最近很幸运地参加了一个读书协会,和很多爱好《红楼梦》的朋友们一起再读这本书,许多绵延的思绪不禁又勾起,对林黛玉的喜爱又一次跃然纸上,那么这一次喜欢她什么呢?</p><p class="ql-block">前几周的课堂教学是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和学生们津津乐道的是“知音知己”这个话题,陶弘景欣赏到“山川之美”“奇山异水”,品味到“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也就是说,“谢中书好友,这样的美景,我能欣赏的到,你也能感悟的到,天下美景,只有像谢灵运那样的高雅人士才能品味的到,而我们俩就是这样的高雅人士啊!”</p><p class="ql-block">同样的苏轼也是如此,被贬谪自是烦恼,夜不能寐,看见如水的月光“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犹如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境界,一如自己胸无尘埃的襟怀,而这样的情怀,只有身边的张怀民可以交流和沟通,“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只是知音甚少,因此就有了些壮志未酬的苦闷。</p><p class="ql-block">林黛玉也是一个一辈子都在寻求知音知己的人,而她自己也是宝玉认定一辈子的知音知己。</p><p class="ql-block">且不说“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这一回,也不说“黛玉葬花宝玉落泪”那一幕,更不说“海棠诗社”那些作诗的小画面,只是书中其中有一个章节就很有意思,知宝玉者黛玉也。</p><p class="ql-block">妙玉,她是一个已经出家的尼姑,与大观园的小姐丫鬟不同,她是受清规戒律约束的。她心里暗自喜欢宝玉,大家都知道,却没有人讽刺她,也没有揭穿她。</p><p class="ql-block">宝玉他们赏雪作诗的时候,说要摘一枝红梅,拢翠庵红梅开得最好。那谁去摘呢?大家就说让宝玉去。黛玉说,就让他一个人去,不要让人跟着,“跟着反而不好了。”</p><p class="ql-block">当时看到这一章节时,有些纳闷,说这话的人是黛玉啊,她跟宝玉好,人人都知道,她就喜欢和宝玉发小脾气,结果是她说,“有人跟着反而不好”,这不是恰恰给了妙玉和宝玉一个难得的独处机会吗?</p><p class="ql-block">因为她把宝玉似为知己,因为她也懂得妙玉那颗同样青春孤傲的感情。那么,那一天宝玉举着梅花回来,插在瓶子里,那枝梅花的姿态很美。</p><p class="ql-block">黛玉确实总是反复地生气,反复地试探,反复地要求,反复地追究,她一直对着宝玉反复地只是一句话“你懂不懂得我的心,你是不是我的知己”,而她从来没有说过一句“你要发誓娶我”,而宝玉也是反反复复地说着,“就算我死了也是值得的”,他也是在寻求一个知音,一个真正懂得他的人。</p><p class="ql-block">因为知音难求,《红楼梦》里就用了很多围绕在宝玉身边的女性暗示着宝玉黛玉的那份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不是吗?人活在世界上,最漫长最永恒和无法排遣的一种忧郁,不就是孤寂,孤单寂寞,没有人理解吗?“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p><p class="ql-block">总说晴雯有着几分相似黛玉,那不仅仅是外在的相貌,而是一种骨子里的人格。</p><p class="ql-block">其中有一幕“撕扇子”,晴雯跌了一把扇子,宝玉骂她,她就说,“你别沾我”,生气了,她生气的意思是,“我对你的好和情分,在你看来,还不如一把扇子”,这一幕和黛玉的“铰香囊”很相似吧,“我和你好,才把香囊送给你,你却给了不想干的别人,白白糟蹋了我对你的好”,于是宝玉立马就顿悟了,赶紧把扇子拿来,对晴雯说,你爱撕就撕,只要你高兴!言下之意就是,“人,才是最重要的”,那么,晴雯就觉得她与宝玉之间是知音之情,既然你理解我,我就为你半夜补裘,为你拼命,这就有了后一幕的“补孔雀裘”,同样,黛玉也有了这份知遇之情,她也在时时提醒宝玉,我们俩的这张关系和境界,是任何人都无法进入的。</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不可绕过的人物,那就是香菱。黛玉和香菱都是姑苏人,两人的父亲都是清白读书人,不过黛玉的父亲是探花,书香之家,管盐的官吏,黛玉的家底更殷实一些,地位更高一些。但两人的灵魂确实相通的。</p><p class="ql-block">“根并荷花一茎香”,指的不仅仅是香菱,也是黛玉,宝玉寿宴中,黛玉掣的花签是芙蓉,水芙蓉就是荷花。</p><p class="ql-block">香菱在大观园的那段时间,没有像别的丫鬟那样学做针线活,或是东家长西家短的说闲话,而是学作诗。她本是薛蟠的小妾,和宝钗的关系更近一些,但宝钗硬生生地拒绝了她,而黛玉,来到大观园寄人篱下的黛玉,并不嫌弃她,却耐心地教着香菱作诗,还夸她有悟性。这也许就是一种冥冥之中的知遇之情,“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大概就是如此,而这样的处境,别人不懂,薛蟠不懂,宝钗不懂,宝玉却懂,黛玉何其有幸,有一人懂,而且是最希望能懂的那个人懂了,眼泪乃至生命,又何足挂惜!</p><p class="ql-block">追求知音之情,就这样贯穿宝玉黛玉的相遇之年,随着黛玉的烟消云散,宝玉也就落得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而这样的追求知音的感情饥渴,也同样弥漫在我们的人生之中,我们看黛玉宝玉,看《红楼梦》,看许多的名著电影故事,也是想去理解和获得理解的一个过程,这也就是我喜欢林黛玉的第四个理由吧!</p><p class="ql-block">(20201005星期一下午手机随想随记,纯属个人喜好,不可深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