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门听课共研,风景这边独好 ——三年级听课周

....

<p class="ql-block">  有一种风,清新、自然;有一种课,常态、实效;有一种力量,团结、向上;有一种芬芳,淡雅,共美。古人云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在这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日子里让我们再次回味一周以来,三年级语数教师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语文组</p> <p class="ql-block">  “万绿丛中一点红”牛老师是我们三年级组唯一的男语文老师,在他所执教的《语文园地一》,既培养同学的合作能力,又给同学创设一定的情境,培养同学养成“倾听”的习惯、“表达”的习惯、“支持”与“扩充”的习惯、“求助”与“协助”的习惯、“建议”与“接纳”的习惯。同学良好合作行为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既需要教师从点滴抓起,更要求教师以身示范。</p> <p class="ql-block">  高丽老师在教学《赠刘景文》这首诗时,学生发言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的互动的机会比较多,注重了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的意境,讲解比较简洁,完整,学生也能够在学习中体会虽然荷尽菊残,然而那开败了的菊花枝还傲寒斗霜,那“橙黄橘绿”,更有另外一番风味的诗韵。</p> <p class="ql-block">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富有个性的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在学习《山行》这首古诗时,张瑞老师让学生通过“四读法”,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老师稍作点拔,让学生受到感染,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从而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总之,通过“四读”,学生基本读懂了古诗,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体会到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得扎实、高效。</p> <p class="ql-block">  史艳老师执教的《赠刘景文》,在学生读通古诗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对题目的理解,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学生认真地读古诗、思考,提出了几个不懂的地方,如"擎雨盖”"荷尽”“傲 霜枝”。因为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是建立在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所以老师在引导学生看图、回忆夏季荷 花盛开的样子,体会荷花此时的生机勃勃,对比秋季荷花开败的情景,理解“傲霜枝”在师生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理解了几个难懂的词,降低了诗句翻译过程的难 度,也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感的感悟。</p> <p class="ql-block">  在李美娟老师执教的《夜书所见》,教学中,注重把握诗的意境和情感。因此,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语言,引导其展开想象,让学生投身其中,想诗人所想,感诗人所感。</p> <p class="ql-block">  官莎老师的课《秋天的雨》以“读”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把抽象的、文学性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想象,让一幅幅秋天的图画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通过模仿句式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发挥想象,进行了说话的迁移训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数学组</p> <p class="ql-block">  郭老师,教学用《用估算解决问题》,通过不同形式的估算——把加数看成整十数,整百数,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估算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教学《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通过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回顾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为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做铺垫,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己试着计算,在和小组成员说计算方法。</p> <p class="ql-block"> 魏老师,教学《三位数加减两位数或三位数》的笔算,通过课前对旧知识的复习,利用迁移的思想让学生自己笔算,通过对比三位数加两位数和三位数加三位数总结出计算方法。</p> <p class="ql-block">  申老师,一位年轻的数学老师,熟练的驾驭课堂,引导学生在测量时,不到整厘米时应该用毫米做到单位,引出课题,从而使学生理解毫米产生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教师风采展示课 ,是每一位教师的大舞台,这是我校的一项常规工作,也是我校的一大亮点。通过本次活动,增强了凝聚力,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进一步提升我校语数课堂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学生

老师

三位数

古诗

教师

理解

笔算

体会

加减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