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地方不一定你知道

教书匠

<p class="ql-block">  但凡大假,人滿为患……。常为走哪里玩纠结。朋友说:有一个地方不一定你知道,成都新津县兴义的斑竹园,是:“背枕羊马(河),湿地连绵,修竹成林,阡陌纵横,农舍稻香,古楠白鹭……”的田园美景,好一个成都的后花园。这个斑竹园在十多年前我去考查过,是那个我所见的斑竹园吗?好奇心让我直奔新冿,亲眼所见的现在的斑竹园与我过去去过的斑竹园大相径庭。之所以对这个斑竹园印象深,就是在这个斑竹林的旁边,我们差点在那是建起了我们的新校园。</p> <p class="ql-block">  话还要从十几年前说起:那个时候各个高校都在扩招买地建新校区。我们也商量想卖掉市中心校区的地,在近郊建一个新校园。看了三圣乡、收马山、金马河的几块地,又在新冿县委、县府的陪同下来斑竹林看地……。我们一眼就相中了斑竹园对面的1200亩地,由于种种原因却失之交臂。完全没有想到这些年来,曾经荒芜的斑竹园现在已是今非昔比!</p> <p class="ql-block"> 我们当初见到的斑竹林基本处于原始状态,它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在羊马河水平静的流淌中,已伫立百余年。当时我们还曾盘算着新校园旁有了这样的一块宝地,当运动员们在激烈高强度对抗训练之余,若能置身于此林中,一切喧嚣都会飘散而去,正是运动员们心理疲惫时恢复的好在处。</p> <h3>  当地人都说水是新津的“血脉”,兴义的斑竹林就是新津的“绿肺”,而竞技体育又是最需要优质的氧气,若能在这依河而立、傍水而生的斑竹林旁边建立一个新校区,对提高运动成绩肯定也有积极的意义!而那一次的错过,至今我们还是在高楼大厦和雾霾的包围中“呼儿嘿哟”的熬着。<br></h3> <p> 承蒙新津县政府的厚爱,曾经是把斑竹林这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们面前,我们没有珍惜,等我们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们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们会对斑竹林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p> <h3> 斑竹林(又叫扑宝园),这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园林,有记载在1780年植造,即清代乾隆年间。占地650余亩,为川西平原腹心地带仅有的森林公园,距我们老校区走高速50公里,不走高速仅38公里,在“成新蒲快速通道”旁。<br></h3> <h3> 斑竹,又称湘妃竹。它古老的神话故事我们已无从考证。在景区大门处,一块长约5米的石碑,详细记录了兴义斑竹林的前世今生。</h3> <h3> 相传清代乾隆末年,一位姓李的举人在此植造了136亩斑竹。后被来自花桥乡的杨中保将竹林买下,又将竹林面积扩充。随后数次洪灾的袭击,到1949年斑竹林仅存40多亩。1949年后,地方政府由于管理加强,竹林面积又逐渐扩大,才使得现在的斑竹林日益茂盛。</h3> <h3> 当然,无论我们去还是不去,斑竹林都在那里,不慎、不急。金马河、羊马河、石魚河穿林而过,集积出两处湖泊……。充沛的水域资源不仅仅是赋予了斑竹林十足的灵气,更是“膏流千古,泽被天府”!</h3> <p class="ql-block"> 现在这里生活的很多人,他们的一天就是从斑竹林开始的:早上准时出门,在清晨的斑竹林中静待阳光而苏醒,才开始一天的生计……。</p> <p class="ql-block"> 若是仲夏,当地人也特别喜欢在傍晚走进斑竹林,微风风轻悠悠地吹拂着竹林,你就会感觉凉凉爽爽而“纳凉高树下,直坐落花中”,不管外面太阳再火辣,林子里面真的就是清凉无比。而且,竹叶在风中微微地颤动着,真像在喃喃细语。</p> <h3> 林子里除了有竹、有树,嬉水更是孩子喜欢的游戏。带着孩子,走过摇摇晃晃的吊桥……,</h3> <p class="ql-block"> 来到吊桥叠溪,吊桥桥身用榆木或槐木制成,朱红色的桥面和桥栏,桥头上有铁环,环中贯有铁索,辅以麻绳……。</p> <p class="ql-block">  在桥上,弥望风景幽然,又闻水深潺潺,恍若清虚仙境。在桥下,微风拂水,清波叠涌。把双脚泡在冰凉的水中,欣赏着孩子们这种与自然亲近,回归心灵的旅程。</p> <h3> 如果说斑竹林和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画作,那蜿蜒流淌的羊马河,就是这幅画作的灵魂所在。</h3> <h3>  走过斑竹林,经过多座以枕木制作的小桥后,映入眼帘的便是斑竹林景区中最核心的楠木林区。</h3> <h3> 这里的楠木大多有20米高,它们伸展出茂密的枝丫,遮蔽住天空,形成一个天然的遮阳屏障。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斑竹林的楠木且大多树龄都超过了120岁,是国家二级保护林木。</h3><h3> 每天早上和傍晚,阳光从树叶的缝隙中倾泻下来,住在兴义的街坊们都会牵着儿孙来此“吸氧洗肺”。</h3> <h3> 遮天蔽日的苍翠楠木林,也为大批鸟类诸如鹭鸶、黄鹤、白鹤、斑鸠、大雁等在此筑巢繁殖提供了条件。每日,成百上千鸟儿或去养马河捕食,或栖息于树梢,婉转啼鸣,姿态万千。</h3> <h3> 园区内还有一个仿建的“农耕文化馆”,巴蜀地区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巴蜀几千年漫长的农耕文化时期,巴蜀人民曾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具有巴蜀特点的农业文明。</h3> <h3> 这个农耕文化馆很简陋,仪有一些当地农人的劳动和生活用具。也许你了解三星堆文明,熟悉金沙文明。但是,如果我们穿越三星堆和金沙,你了解比它们更遥远的古蜀瞿上城文明吗?史实表明,在4000年以前,古蜀始祖蚕丛定都双流牧马山九倒拐瞿上之后,教民农桑,古蜀农耕文明由此发轫,“天府之国”由此发端!</h3><h3> 斑竹林离双流牧马山九倒拐仅有15公里!可以说,这里也是古蜀农耕的发祥地。</h3> <p class="ql-block"> 看着模拟的庄稼地、老牛和吹着牧笛的小牧童,展示的巴蜀农耕文化的一角。巴蜀的农耕文化不仅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还催生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p> <p class="ql-block"> 整个园区的房子也都是仿古,但是以传统营造之法保留中国建筑精髓:全木构、青砖灰瓦、影壁、青砖瓦街道……无一不透出川西古镇灵秀的韵致,让你想到了历史,翻出了记忆,留得了乡愁。</p> <h3> 这些茅屋周围,还精彩的生长着好多花花草草,相辅成景,恍惚间以为自己进入了世外桃源,让人不忍离去,继续穿行在林中你会觉得自己就是生活在这大自然的一份子。</h3> <h3> 当然,这些仿古建筑也是有怀古情怀的小青年们拍照的道具。</h3> <h3> 还有文艺青年喜欢的小巷。“曲经通幽处,禅房花木深”……。</h3> <h3>  与斑竹林联在一起的还有一个318房车营地,当然现代生活的一幕。营地中用花卉做卡通造形倒是十分有趣……。</h3> <p class="ql-block"> 斑竹林园林景区外刻有唐朝陈陶的诗《竹十一首》,中国古今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陈陶恐怕大家不熟,而离斑竹林60公里的眉山(宋)苏轼,大家都认得了,他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名句已是耳熟能详。</p> <h3> 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子形态特征总结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精神象征。</h3> <h3> 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