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佛国拉卜楞寺

梦幻空间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的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有四大教派,即创建于西元8世纪晚期的宁玛派(俗称“红教”)、公元11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萨迦派(俗称“花教”),创建于11世纪的噶举派(俗称“白教”)和格鲁派(俗称“黄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格鲁派教有六大知名寺院,即:位于西藏达孜县的噶丹寺,位于<span style="font-size: 18px;">西藏拉萨的哲蚌寺和色拉寺,位于西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位于青海省湟中县的塔尔寺,以及今天要分享的位于甘肃省夏河县的拉卜楞寺。</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0.5公里处,简称扎西奇寺。是第一世嘉木样协贝多吉大师(本名阿旺宋哲)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元1709年,第一世嘉木样协贝多吉(一切知妙音含笑金刚)大师应青海蒙古和硕特部前首旗黄河南亲王察罕丹津的邀请,从西藏返回祖籍建寺弘法。大师于当年夏天带弟子来到扎西滩,看见这里山川灵秀、瑞云缭绕,是个建寺的理想所在。即开始在这里建修拉卜楞寺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历代嘉木样大师和各大活佛的不断扩建和完善,使它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占地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学院、16处佛殿、18处昂欠(大活佛宫邸)、僧舍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房屋不下万间。<span style="font-size: 18px;">鼎盛时期有僧侣3600余人。</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不仅成为佛家神圣的宗教禅林,而且是传播知识的综合性学府,也是整个安多地区藏民族的文化艺术中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拉卜楞寺自建寺以来,一直都是一个佛学研究所,是培养藏传佛教高僧的学府,被认为是世界上藏学体系最完整的藏传佛教寺院。因此也誉为“世界藏学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其实要远大于此数),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1982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寺庙现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样活佛时期所建的佛殿,是位于大经堂旁的下续部学院的佛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宗教体制的组成以闻思、医药、时轮、吉金刚、上续部及下续部六大学院为主,在全蒙藏地区的寺院中建制最为健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的建筑为藏式和古代宫殿式混合结构,规模异常宏大。它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依山而立,楼台重叠,古朴典雅,雕镂精美。大型佛殿顶部,均有铜质鎏金法轮、阴阳兽、宝瓶、胜幢、雄狮等。部分殿堂的屋顶有鎏铜瓦和绿色琉璃瓦。整个建筑庄严巍峨、宏伟壮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磅礴,具有藏民族独特风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在山上,一眼就能看到这些远近、高低不同的大小金顶,这个金碧辉煌的宏大建筑群,曾被西方学者称为“金色迷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透出一种“大气”,尤其是寿禧寺、寿安寺、释迦牟尼佛殿及藏经楼等,或者鎏金瓦歇山式楼,或为碧琉璃瓦大屋顶,上面装饰有鎏金宝瓶,祥麟法轮,显得金光灿烂,色彩斑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拉卜楞寺前的南角,耸立着一座独立宝塔,这就是享誉海内外的“贡唐宝塔”。宝塔占地2144.16平方米,呈菩提式,共5层,高31.33米,由塔刹、塔瓶、塔座三部分组成。塔刹是光彩夺目的日、月、星辰、塔瓶是精铜浮雕鎏金八大菩萨,不仅气势壮观,内部更是构造精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塔内正中是二层相互贯通的四座佛殿,佛殿正面是华贵的塔中之塔,三世贡唐仓灵塔和一、二、四、五世贡唐仓木雕镀金像,左右两侧是度母殿和普明佛殿,背面是藏经殿,收藏有2万卷佛经。宝塔的第三层是千佛殿,收藏有1032尊铜佛,第四层宝塔中,供奉着2米高的阿弥陀佛。塔座和塔瓶内壁还绘有鲜明生动的百余幅壁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贡唐宝塔初建成于1805年,由拉卜楞寺著名学者三世贡唐仓•贡曲丹贝仲美大师着手创建,原名“现见解脱大金塔”,因塔内供有从尼泊尔迎请来的无量光佛像(阿弥陀佛)而享有盛名。1806年,清嘉庆皇帝御赐“佛光普照”匾额一块。后经四、五世贡唐仓大师耗费巨资,数次修缮,在建筑艺术与宗教意义上达到了完美神圣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寺所有梵宇,均以当地的石、木、土、茴麻为建筑材料,绝少使用金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整体建筑下宽上窄,近似梯形,外石内木,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各庙宇依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级,分别涂以红、黄、白等土质颜料,阳台房檐挂有彩布帐帘,大中型建筑物顶部及墙壁四面置布铜质鎏金的法轮、阴阳兽、宝瓶、幡幢、金顶、雄狮。部分殿堂还融合和吸收汉人建筑成就,增盖宫殿式屋顶,上覆鎏金铜瓦或绿色琉璃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游人至此,首先会听到诵经之声不绝于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一望无际的拉卜楞寺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是闻思学院大经堂。这是一座木石结构的藏式建筑。为全寺的中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闻思学院是六个学院的中心,又称大经堂,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十余亩,为藏式和古宫殿式的混合结构,顶上有鎏金铜瓦、铜山羊和法轮、幡幢、宝瓶等装饰物。它以显宗为主,着重研习印度佛学家所著的五部大论(《释量论》、《般若论》、《中观论》、《具舍论》、《戒律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经堂(闻思学院)是“磋钦措兑”会议的场所,为全寺之中枢。一世嘉木样初建时,只有80根柱子,1772年二世嘉木样扩建为140根柱子,可容纳3000僧人诵经。1946年,五世嘉木样又建了前殿院,至此,大经堂成为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10余亩的全寺最宏伟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闻思学院大经堂之外,这里还有其他经堂5座,佛殿48座。这些气宇轩昂的佛殿自成格局,是专供礼佛用的建筑,规模大得惊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寿禧寺,该寺高6层,顶为宫殿式方亭,四角飞檐,上覆鎏金铜瓦、狮、龙、宝瓶、如意、法轮物象,殿前悬铜佛徽,是拉卜楞寺最大的鎏金屋面,故又称“大金瓦寺”。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嘉木祥府邸。这些僧舍场为土木结构的平顶房组成的小院,粉垩如雪,朴素淡雅,整齐地排列于寺前平地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百多年来,拉卜楞寺在时轮教法的研修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时轮法统传承高僧,对于继承弘扬时轮教法做出了突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医学院(藏语称”曼巴扎仓“),位于大经堂东南,系二世嘉木样大师于清乾隆四十九年,即1784年仿照西藏拉萨药王山寺医药学院修建的。整个建筑前殿低、后殿高,正殿高度恰好位于二者之间,由平稳趋向昂扬,阶梯动感强。正殿东西五间,南北六间。殿内供奉药王佛、药师佛和拉科仓的舍利塔,殿前香廊内绘有人体脉络图18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哇仓文殊佛殿创建于1814年,巍然耸立于拉卜楞寺正南,面临大夏河,背倚拉卜楞寺大经堂。佛殿高四层,占地面积780平方米。殿内设有三米宽的走廊,两面墙壁绘有佛本生故事,主殿在内,可谓殿中有殿。殿顶正脊装置鎏金宝瓶(金顶)、胜幢、法轮、双鹿听经及桃形鎏金梵文铜镜,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光彩夺目。内外墙面书写着鎏金梵文和满绘佛教壁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殿内主供高12米的铜质流金普照文殊菩萨像,主供像两侧是高3米余的铜质鎏金释迦牟尼佛像和弥勒佛像。殿内东西北三面供奉着身高均为1尺7寸的千尊铜质鎏金释迦牟尼佛像。每尊佛像栩栩如生,慈祥可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绚丽多彩的宗教文化中,拉卜楞寺的雕塑造型艺术独具特色。尤其佛像艺术品千姿百态,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佛世界”。据不完全统计,拉卜楞寺内就有多达万余尊的佛像,高者10余米,小的仅几厘米。有重达数吨的铜佛,也有轻不足两的木雕佛,有价值连城的纯金佛,也有数以千计的泥佛。就其种类来分,有金质、银质、紫铜、鎏金、象牙、檀木、泥塑等,不少佛像都用珍珠、翡翠、玛瑙、金刚石等珍宝镶嵌。藏族能工巧匠凭借他们高超的技艺,把这些生命的佛、神,塑造成了一个个仿佛具有生命、富有感情和艺术个性的佳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金瓦寺的勒佛(藏族称“强巴”)与内地的“大肚弥勒”在造型上截然不同。这尊佛像高740厘米,宽351厘米,为金刚盘坐式座像,佛像身上装饰有蓝宝石、金刚石、琥珀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说该佛腹内装释迦牟尼、宗喀巴、松赞干布等的舍利及灵物。因此,这尊佛在拉卜楞寺很有名,建造二百年来,藏民对它异常敬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以丰富的藏书、经卷令人赞叹。现存经卷8万余部,可分为:哲学、密宗、医药、声明、历史、传记、工巧、天文、文法、修辞等10余类。这些藏书对研究藏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天文、地理、宗教等,提供了珍贵的史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众多的藏书中,有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著作的原作,有历世嘉木样大师和高僧编撰的经文,有西藏达赖、班禅和各大活佛的论著,还有由印度梵文翻译编订的《甘珠尔》、《丹珠尔》(即大藏经)等。尤其珍贵的是印度圣贤华尔旦达哇智华亲手用金汁书写的《贝叶论》;一世嘉木样大师用金汁书写的《贤劫经》;宗喀巴大师编著的《菩提道次第广论》、用银汁书写的《松赞干布传记》,以及用金汁、银汁、珊瑚、松耳石、珍珠、砗磲六种粉汁书写的《金刚经》等许多从藏文初创和西藏佛教前弘时期流传下来的稀世珍本。这批藏经不仅是国宝,也为全世界各国佛教界所瞩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内珍藏的民族文物和佛教艺术品共计1万余件。各殿堂内高8米以上铜制鎏金或檀香木雕的大佛就有十六尊。各种质地多样的中小型佛、菩萨、佛塔、法器等不胜枚举。寺内还珍藏有历代嘉木样大师的衣物和其它生活用品,又有帝王册封和赠赐的金敕、印鉴、封诰、大幅匾额、千佛树、珍珠塔、玉如意、陨石、海马牙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是一座古代文化艺术宝库,尤其是各个佛殿装饰的绚丽多彩的酥油花,唐卡画和堆绣,堪称藏艺三绝,在海内外颇有影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酥油花最早起源于西藏,传说唐朝文成公主与藏王松赞干布成婚时,从长安带去了一尊释迦牟尼佛像也供奉在寺内。这尊佛像原来没有冠冕,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给佛像献上莲花形护法冠和披肩,还供了酥油花和酥油灯。从此,酥油花就流传下来,成为藏族塑造成各种人物、花卉、山水、建筑、飞禽走兽及佛经故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的酥油花集雕塑艺术之大成,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风格,而且规模宏大,内容也丰富多彩。有花红叶绿的百花异草,有千姿百态的珍禽异兽,有景色壮丽的山水图画,有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有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还有许多取材于历史和神话传说的故事等,艺僧们凭自己高超技艺和丰富的想象,使制作的“作品”色彩鲜丽,棱角分明,比例匀称,形象逼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卡画是藏传佛教绘画中的另一种工艺品,为藏民族所独有。唐卡是用彩缎装裱的卷轴画,形制多为坚条长幅,大小无定制。其篇幅悬殊很大,有的高达数层楼,有的仅有几寸,但一般以四五尺者居多。一件唐卡的绘制要经过构思、涂底色、勾黑线、分染及调整等多道复杂的程序才能完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的堆绣艺术亦是一绝,用各种色彩的绸缎剪成所需各种形状,如佛像、人物、鸟兽、山水、花草、虫鱼等,绣在布幔上,底部垫以羊毛等物,有着强烈的立体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的绘画包括壁画和唐卡画,壁画内容包括佛本生、佛经故事、佛像、历史人物、医学图解等,色泽鲜艳,充满生活气息。唐卡画即卷轴画,绘在布幄上,十分精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还保存着清朝光绪皇帝给第四世嘉木样的封文、民国政府给第五世嘉木样·萨木察活佛的封文、国民党政府褒扬第五世嘉木样令、清道光赐给第三世嘉木样的印鉴、民国政府颁给第五世嘉木样的印鉴等,另有金、银、铜、象牙、石、木等大小印鉴21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的转经长廊,环绕寺院三面,全长3.5公里,共有一千七百多个转经桶,是世界最长的转经长廊,要转完所有的转经筒,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天来拉卜楞寺参观和朝圣的游客和信徒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藏民对佛的崇敬和虔诚让人肃然起敬。随处可见磕长头的朝圣者,他们破衣烂衫,灰头土脸,再穷苦都不放弃五体投地磕头拜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教学生上下课,在我们游客眼里也是一道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虽然不是虔诚的藏佛教信徒,但当我们来到寺院,走进一个个庄严肃穆的经堂佛殿里,潜移默化的被寺院的氛围所感染,那颗原本有些浮躁的心,不知不觉地也安静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的魅力,不仅在于它那金碧辉煌的经堂佛殿,气势非凡的佛龛佛像,五颜六色的彩幡唐卡,<span style="font-size: 18px;">香烟缭绕的煨桑香炉,</span>鳞次栉比的崇楼广宇,更在于它那悠远的历史和深入人心的宗教精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是古老的,更是不朽的,它那永不衰竭的魅力,建筑之美、艺术之美、信仰之美将永存于每一位信徒与游客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