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传奇故事(二)大老粗——老舅

风之诺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div>老舅是父亲的舅舅,祖母的弟弟。<br>老舅比祖母小着十多岁,祖母十六岁嫁给祖父时,老舅才五、六岁。又是家里唯一的儿子,在那个年代,一家人都是捧在手心里养着。在我儿时的记忆里,也很清楚地记着祖母和老舅深厚的姐弟情,两家人也相处得非常融洽,几乎没有一丁点儿隔阂。<br>穷人家的孩子,再怎么惯着,也有少不了的活计要去干。老舅也不是那种混账人,长到十五六岁时,在各种农活的锤炼下,长出了一副硬朗的身子骨。生逢乱世,人人自危。老舅在农闲时跟随村里的一位退伍老兵学了两下把式,平时跟人打架,三五个人倒也近不了身。岁数渐大,在老兵的日常启发下,逐渐有了想法。<br>当时的时局,已是抗战胜利之后一年许。国民党军队在1946年6月以22万人悍然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此后的一年内,人民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战争主要在解放区内进行。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在进攻有挫的情况下,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改行重点进攻。其他解放区的军民对收缩兵力、转入守势的国民党军队实施战略性的反攻。正在这一阶段,晋冀鲁豫野战军发动了豫北和晋南攻势,解放了豫北、晋南大片地区。作为革命老区的山西,共产党的队伍正蒸蒸日上,磅礴发展。老舅听到消息,偷偷从家里溜了出去,找见部队当了兵。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div>发动晋南攻势的是陈赓、谢富治率领的“陈谢兵团”。晋南攻势结束后,按照中原作战计划,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陈粟大军转战山东,陈谢兵连南渡黄河,由晋南挺进豫西,依托伏牛山实施“牵牛战”。<br>老舅跟随着部队纵横豫西,打了无数的仗,作战勇猛不要命,很快就从一个新兵蛋子锻炼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特别是枪法,指哪儿打哪儿,也许这就是有天赋。某一日无作战任务,训练间隙里,排长站在场地中间在喊一声:谁来跟我过两手?看看你们的搏战能力。老兵们都在排长手上吃过亏,不敢上。老舅仗着体格好练过几下功夫,上了场。果不其然,开始就让排长摔出去了两三次,实战经验差啊。小伙子不服气,爬起来再练。毕竟有基础,十来个回合下来,已能和排长斗个有来有回。<br>正好连长来视察,看到了这一幕。问道:这个小伙子不错啊,叫啥名字?<br>有战士回答:报告,他是小金。<br>排长听到连长的话,挥手叫停,向连长迎过去。连长没理排长,招手让老舅过来,问了问是哪儿的人,多大了,为什么参加部队等等,老舅一一作答。<br>连长又问:愿不愿意做我警卫员?<br>老舅还懵着,排长在旁边代答:当然愿意啊!小金快答应吧。<br>老舅点了点头。连长道:明天来我这儿报到。说完扭头走了。<br>排长望着连长的背影,对老舅说:你小子真有福气!其他战士都在道羡慕地祝福,老舅傻在了那里。<br>就这样,老舅当了连长的警卫员。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div>1948年5月,党中央指示重建中原军区,将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中原野战军。10月下旬,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一起进行了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4月20日,与第三野战军并肩发起渡江战役。11月,第二野战军有第一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各一部的协同下,以大迂回、大乌黑的行动,向川黔进军,举行了成都战役。1950年2月成立西南军区,5月第二野战军并入西南军区,取消兵连和野战军机构。<br>老舅跟着连长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皖南、西南战役,一路风里来雨里去,期间数次在危急时刻救了连长的命,自己虽然没受过什么大伤,但也小伤不断。到了四川,连长已经升为团长,老舅也升为警卫排长。刚解放的四川实行军管政,团长在一个县城里管了税务局,老舅也在税务局里当了个科长。<br>日子就这样平稳地过了几年时间。某日,税务局里出了件挪用公款的大事,检察机构来检查,发现都是老舅签的字。询问老舅,老舅也说不清楚。<br>团长出面了,对检察机构说:小金是个大老粗,就认识自己的名字,那还是我教的。他绝对不会有问题。<br>后来果然查出来,是老舅手下的一名员工,欺负老舅不训字,搞了鬼。<br>虽然事情过去了,但检察机构私下对团长说,这个科长还是需要有点儿文化的人才能干好啊。<br>团长考虑了几天,把老舅叫去对他说:你去广东工作吧,我给你联系好了,这是介绍信。<br>老舅其实已经听到了风声:说去就去吧,我听领导的的安排。<br>团长说:知道你从家里出来好多年了,一直没回去。你先回去探探亲,两个月后去广东报到。<br>老舅答应了,收拾好行装,跟大家告了别,踏上了回家的路。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div>一路上牛车、汽车、火车、不停地倒来倒去,老舅不识字,只能边问边走。终于到了山西境内,老舅在火车上归心似箭。离开家有十年了吧,也不知道年迈的父母身体怎么样了。对面坐着一个战士看他也穿军装,俩人聊了起来。<br>经历相似,也是当兵多年没回过家。后来那战士说道:自古忠孝难两全啊!现在仗打完了,抗美援朝也结束了,为国尽忠这么多年,也应该孝敬孝敬老父老母了。这不,我这次回家就不走了,计划在家娶上个媳妇,生上几个孩子,伺候伺候老人,安逸地过下半辈子。<br>老舅一听:对呀,我的父母岁数也不小了,地里的活也不一定能干得动了,我也别再跑那么远去工作,听说广东得走几千里路呢。革命工作干啥不是干啊,种地不也是革命工作嘛。<br>于是下定决心,回家扎根不走了。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div>于是老舅回了家,见到了父母,说当了几年兵,打完仗回来了。老舅的父母说回来了就好啊,真怕你没个音信就那么没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这时祖母已经出嫁多年,见了弟弟也非常开心,也不愿意让走。老舅怕被人说是逃兵,在村里从来不说自己当兵和工作的事儿。后来,慢慢地把个人证件和工作介绍信都不知道丢哪儿了,这个事儿也就更不提了,安心地在家孝敬父母,娶妻生子。<br>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地,党中央不断查找革命年代做出贡献的人或是堙没的老战士落实政策,老舅听说后就找到村里的支书详细讲了讲自己的事情,让看看能不能给落实落实。村支书给党中央写了一封信,说明了老舅的情况。两个月后,党中央回信:查无此人。并把信退回。<br>后来老舅才给我父亲说这事儿,我父亲是村里的文化人,看看信,写得可真不怎么样,错别字又多,很难让人看明白。问老舅工作时的详细地址,已过了近三十年,老舅也说不清了。后来父亲分析,应该是根据老舅口述的地名写错了,才会查无此人,否则怎么也会有所记录。后来又给党中央写了几封信,没有任何回响。<br>老舅倒也不放在心上,儿孙满堂地享受着天伦之乐。<br>老舅活了七十多岁,也没得过什么大病。进入新世纪之后某年冬天的清晨,在家人的围护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br>神态安祥,了无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