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重庆游览中,随意用手机搜索得知这两年的南岸弹子石老街以“老街·新趣”打造理念,变成一个很值得去观光旅游的国家4A级风景区。为此安排好间前往旅行观光。</p> <p class="ql-block"> 弹子石老街位于重庆市南岸区泰昌路68号,起于19世纪初,弹子石是长江南岸有名的水码头,与黄葛渡、海棠溪、龙门浩、玄坛庙齐名,有南岸“五渡口”之称。弹子石是街名亦是地名,它是重庆开埠最早的地区。随着历史的变迁,原有的弹子石老街已经消失,2018年5月结合川东民居风格和开埠建筑风格复建弹子石老街,传承历史、开启新篇。</p> <p class="ql-block"> 弹子石是重庆开埠最早的地区之一,这里有本地最早的水码头。开埠之后,美、英、法等国的大使馆曾云集于此。南滨路一线,曾有法国水师兵营、王家沱日租界,更有洋行多达27家。当时的弹子石,是远近闻名的繁华之地。</p><p class="ql-block"> 一条老街,一段老山城往事,一路走去,仿佛聆听故事一般。</p><p class="ql-block"> 在今年的“发现重庆之美”线上点赞中,南滨路弹子石老街“最美街巷”的点赞量冲上前三,市民用指尖助推老街上榜“最美”。</p><p class="ql-block"> 弹子石老街是重庆人熟知的百年老街,了解重庆,弹子石老街非去不可:这里藏着山城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 如今,新修缮后的弹子石老街与现代建筑互相融合,以巴渝风情建筑风貌,生动复原了重庆开埠文化,仿佛是新时代与旧时代的文化交织。</p><p class="ql-block"> 老街以青云桥为界分为“上埠”和“下江”。这里的景致可以用八个字概括:一街两埠四院十景。</p><p class="ql-block"> “四院”即王家大院、孙家大院、夏家大院、青羊公馆。要说名气大,当数建于19世纪20年代的王家大院,被誉为重庆江南名宅、“西部水路门户第一家”,是重庆开埠史的地域标志。</p><p class="ql-block"> “十景”即海关石、映月池、青云桥、花朝门、余音阁、利川号、涂山窑、爱情墙、一德堂、百岁坊。</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的两江汇观景台,又誉为“重庆之眼”、“重庆最美天台”。因此,说是十景,却绝不只有十景。</p><p class="ql-block"> 山城的城建之美,在其高低起伏的坡地形态。身处弹子石老街,你可“正看江,背看城”。</p><p class="ql-block"> 正面远眺,是长江与嘉陵江交汇独一无二的风景;背向近观,目光沿80米高差梯步蜿蜒而上,市肆商号星罗棋布,重庆标志性“爬坡上坎”风貌尽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整条老街层层向上蔓延,高差近80米。同时,老街设计有多个退台,街道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往里退,极具重庆老街特色。</p><p class="ql-block"> 传统中国“味儿”随处可寻,整条老街除了展示开埠文化,也融合宗教、民俗等。重点以本土文化为依托,还引入艺术电影院、岁月民宿、复古照相馆、花坊等极富文艺气息的业态。</p> <p class="ql-block"> 在市区乘坐环线地铁,即有弹子石站名的车站。在4号出口处可欣赏到当地人十分有特色的墙壁画,并直接进入大型商业城,同时可观赏到壮观的公路与城轨交通组合式的朝天门长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 弹子石老街以“老街·新趣”为打造理念,游客可在原址复建的老街里欣赏到筑台、悬挑、吊脚、梭箱等川渝传统建筑营造手法,品味山城古建之美。漫步老街,正面可眺望长江与嘉陵江交汇,背向近观,目光沿80米高差梯步蜿蜒而上,市肆商号星罗棋布,品味“正看江,背看城”的独特风貌。</p> <p class="ql-block"> “一街两埠四院十景”构成了弹子石老街的核心景观。“一街”,即弹子石老街;“两埠”,即下江和上埠。“四院”指王家大院、孙家花园、夏家大院、青阳公馆;老街往上,则是海关石、映月池、青云桥、花朝门、余音阁、利川号、涂山窑、爱情墙、一德堂、百岁坊等“十景”。</p> <p class="ql-block"> 弹子石老街这个景点,目前重庆很多年轻人根本都不知道。弹子石老街在125年前就已存在,是重庆开埠文化遗址之一。弹子石谦泰巷是一个古老的街巷,连接着弹子石正街和王家沱。</p><p class="ql-block"> 弹子石老街这条街上,有一栋景点房子叫王家大院,建于19世纪20年代的王家大院,位于长江上游重庆南岸弹子石辖区的谦泰巷42号,是重庆公布的52个消失历史记忆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被前来游玩的游客誉为重庆江南名宅、又被人称为“西部水路门户第一家”。重庆弹子石老街王家大院的建筑风格很美,具有很强的川渝风格,很有时代感和历史感。</p><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是重庆开埠史上,最为重要的地域标志。事实上,王家大院和重庆的“盐”的历史密切相关,这里的主人,就是早年在重庆以盐发家的中国近代首批批民族资本家。</p><p class="ql-block"> 早年,弹子石老街王家大院的主人是一位姓王的著名盐商。据弹子石当地人说,王姓商人不是重庆本地人。王姓盐商的先祖王信文,随当年湖广填四川大潮迁来重庆。</p> <p class="ql-block"> 同当时许多平民发迹者一样,王信文最早也是先从买卖粮食、豆类入手起家。王信文自家建有一座粮仓。粮仓中随时都储存有上千斤的胡豆。</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淫雨成灾年岁歉收,王信文粮仓中的胡豆保管不好,已经生虫发霉变质,迫不得已之下,王信文只好把这些霉变的粮食,当作牲口的粮食。殊不知,这迫不得已的举动,竟断治了一场可怕的瘟疫,故人们称王信文为“王神仙”。</p> <p class="ql-block"> 由于弹子石一带在重庆的地理位置比较优越,老街一带的往来人流众多,王信文积累了一笔财富之后,便放弃了粮食生意,开始了盐商创业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意越来越好。深谙经营之道的王信文,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生意越做越大,把川盐外销到乌江一带苗区和长江中下游城市。</p> <p class="ql-block"> 随着食盐生意的扩大,王家的家资渐厚,王信文一面在王家沱大兴土木兴建王家大院,一面捐资向朝廷买得“奉政大夫”一职,官封五品。从此这个布衣出身的商贾便取得功名,王家正式成为重庆望族。</p><p class="ql-block"> 后来王信文的二儿子王慎之子承父业创办“万茂正”盐号,经王慎之一生经营,“外线”顺长江而下,过夔门、出三峡,抵达上海滩;</p> <p class="ql-block"> “内线”溯乌江而上,经龚滩、转思南,到贵州苗岭山区,沿线各点都有庄客。“万茂正”盐号享誉川东,并逐渐发扬光大成东盐业霸主。</p><p class="ql-block"> 王家经过祖孙几代人的努力发家积淀之后,承继了祖辈产业的王为德,为昭示立业的显赫、庇佑自己王氏下代的安居太平,将王家大院修缮一新。</p><p class="ql-block"> 修缮一新的王家大院 分为上院和下院共11道门,大门进去有三重,彰显着森严、豪贵的气派。院内左右两边均为厢房。水井、前厅、堂屋构筑起古人“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雄浑厚重的大门,面向长江直通王家沱的码头。王家祖辈经营的“万茂正”盐号就开在这里。在王家大院这些大大小小房屋中,除了居住着王家的子孙外,还有数位管家、账房先生、保姆和厨子。</p> <p class="ql-block"> 岁月交替时过境迁,如今王家大院这样的古老豪宅院,已经慢慢地开始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这座被誉为重庆“江南名宅”、“西部水路门户首家”的历史名宅带着一段家族荣耀传奇印刻在时间长廊里,供世人回味追忆。</p> <p class="ql-block"> 夏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 青云桥</p> <p class="ql-block"> 东巴纸坊</p> <p class="ql-block"> 长嘉汇</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的两江汇观景台,又誉为“重庆之眼”、“重庆最美天台”。因此,说是十景,却绝不只有十景。</p> <p class="ql-block"> 长嘉汇商业广场</p> <p class="ql-block"> 南滨路上的重庆市规划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