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破骗局 安享幸福

邵韵桦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融知识进万家</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争做理性投资者</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争做金融好网民</h3> 一、保健品骗局<div> 诈骗分子打着免费赠送鸡蛋、水果、小家电甚至体检等幌子,专门租用场地向老年人宣传“保健产品”“养老项目”等,夸大产品功效,刻意隐瞒项目风险,诱惑老年人,从而实施诈骗</div> 风险提示:老年人注重养生养老,往往也被一些急慢性疾病困扰,在诈骗分子的精心包装下,往往很容易落入各种“迷信”圈套。 二、中将骗局<div> 诈骗分子总是以各种“年会”、“公司周年庆典”、“特殊会员”等方式。想法设法让老年人相信自己是中奖的“幸运儿”,或者以免费送礼,让老年人缴纳个人所得税等为由,欺骗老人转账到指定账户。</div> 风险提示:“好运”固然令人喜悦,但“中奖”之后更要冷静核实,多方求证,遇到可疑陌生来电要提高警惕。 三、温情骗局<div> 诈骗分子以空巢老人为目标,在老年人面前百依百顺,“关心照顾”老年人,通过“陪伴”获取信任,进而实施诈骗犯罪,骗取财物。</div> 风险提示:老年人要树立防范意识,遇事多找子女商量,不要轻信别人的话。更为重要的是,子女要多关心老人,不要给骗子打亲情牌的机会,让老年人精神世界充实起来,不再被骗子的甜言蜜语哄得心甘情愿地把钱掏出去。 四、“缴纳养老金”骗局<div> 诈骗分子假借认识人社局、社保局工作人员的名义,一次性收取未参保人员数万不等的金额,谎称可帮助未参保人员进行代办服务,一次性补缴社会养老保险费即可享受养老退休金,或者通过中介公司包装,诱骗老人将房子抵押换钱,投进所谓以房养老项目,宣称每月能拿数万元养老金。老人将房产处置权交给公司,最初每月能收到高额回报,但没过多久,公司失联、老板跑路,老人“钱房两空”。</div> 风险提示:建议老年人多关注一些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以及社会新闻。子女要多与家中的老年人交流、沟通,了解他们最近的生活状况。许多案例中,骗子通常会让老年人向家人隐瞒情况,如若发现老年人被骗,应立刻耐心劝导,及时止损,并立即报警。 五、冒充公检法骗局<div> 诈骗分子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工作人员,伪造“红头文件”,或声称其家人朋友遇到困难,利用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低,恐慌心理,称要执行逮捕,须缴纳保障金自证清白。<br></div> 风险提醒: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或者网络进行办案调查,不存在“安全账户”或“核查账户”,更不会通过电话、网络通知涉案人员核查资金、转账汇款等。若收到这类电话,一定要和家人多商量,有疑惑可咨询附近公安机关,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