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暖一叫儿时的回忆

张荷珍

<p class="ql-block"> 有一种温暖---叫儿时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或许是老了,或许是有了闲暇的时间。最近儿时的一些趣事,儿时的一些伙伴,儿时的一些经历,虽然历经久远,却常常浮现在眼前,真实鲜活,就像是昨天发生的事情。五十年代的长春冰天雪地,白雪皑皑,异常寒冷。但儿时温暖温馨的回忆却都和长春有关,因为我在长春度过了一个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童年和少年。</p><p class="ql-block"> 1955年我跟随父母从上海来到长春时,还是一个不满3岁的孩童。1969年离开长春已经是16岁的青少年了。</p><p class="ql-block"> 儿时的一些趣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时的长春冬天很冷,冬天孩子们最好的运动就是堆雪人、打雪仗、玩冰耙子。那时每个家庭的孩子都很多,同龄的孩子也很多,一群孩子聚集在一起嘻嘻哈哈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堆个圣诞老人,堆个白雪公主雪团飞舞,嬉笑声不断,一个个小脸冻得通红。一直到响起家长的呼唤声,小伙伴才依依不舍的离开。</p><p class="ql-block">玩冰耙子当时也是孩子们的所爱,一块板子镶嵌两根铁丝,就可以在雪地里自由滑行,玩的冰耙子是父亲亲手用木板和铁丝做成的,每当雪天我和弟弟妹妹拉着冰耙子在雪地里相互追逐奔跑,居然还能在寒冷的冬天跑的微微出汗。那真是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的长春很冷,听老人吓唬孩子,不听话就让你冻掉鼻子,曾经淘气为了看看长春冬天到底有多冷,尝试用舌头舔舔铁栏杆,而瞬间被铁栏杆将舌头粘住而哇哇大哭。每每想到那段经历,就忍不住笑出眼泪,怎么会有这样的傻孩子呀。</p><p class="ql-block">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孩子们的最爱。记得五六十年代,67栋附近还都是大片荒芜的田地,所以大多数家都有一小块地,种上玉米红薯,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玉米红薯就成了家中饭桌上的食物,尤其是在三年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更是帮我们度过了难关。玉米的杆也不能浪费,玉米的杆嚼起来甜甜的,也成了孩子们口中的甘蔗。</p><p class="ql-block"> 一汽共青团花园很有名,说是花园其实更多的是树木。也是我们童年尽情玩耍的地方。那时生态环境很好,花园里树木郁郁葱葱一片翠绿,五颜六色的彩蝶蜻蜓飞舞,各种各样蛐蛐蚂蚱鸣叫,放学了总要到花园转一转,追追蜻蜓,抓抓蚂蚱。一派田园风光。花园里的一草一木,一凳一桌我们都很熟悉,考试前的每天清晨总会和同学相约到花园朗读背诵课文。质量部的张娟和我是小学同学,都是班干部,我们经常相约清晨到花园读书,一直到小学毕业。</p><p class="ql-block"> 儿时的小伙伴----大都是相同的背景,相同的经历。都是幼年跟随支援一汽建设的父母从五湖四海来到东北长春,我们都是汽车厂的孩子,在汽车厂大院渡过了少年时代。而后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长大,大家各奔东西,求学、下乡、工作、结婚、生子、退休、照顾第三代忙忙碌碌了一辈子。童年也随着时间的脚步埋在心里。一段美好的记忆,一段向往的童年,就这样渐行渐远……</p><p class="ql-block"> 在哪个年代每家都有3、4个孩子,随便在楼里喊上那么一声,就有伙伴响应,我们相约玩口袋,跳皮筋,跳格子,打纸片,弹溜溜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游戏,小伙伴们却玩的不亦乐乎。记得当时我们常常玩一种攻城的游戏,就是在地上划上两个方框,方框中间留有一个缺口,方框是对方的城堡。大家分成俩伙,一方全部从缺口中跑到对方的方框里就算攻城胜利。女孩子最爱跳皮筋,几个女孩子扯上一个皮筋,三、五人一起来回跳,边唱边跳,跳出各种花样。记得当时跳皮筋经常唱的顺口溜“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马兰开花二十一”“学习李向阳,坚决不投降,敌人来抓我,我就跳山墙”…….</p><p class="ql-block"> 男孩子最爱弹溜溜,当时可是风靡一时。手抓一把五颜六色的玻璃球,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路边,随时随地都可以玩起来。那时社会风气治安状况都比较好,家长可以放心的让孩子玩。一般都是在家长下班了,做好了饭菜,在家长的一再呼唤中才不情愿的回家。</p><p class="ql-block"> 在哪个年代没有奥数班、没有培优班,也没有课外辅导。有的只是课堂上的学习上课。我和美艳、丽华、虎莲、卫国、罗铮住在同一栋楼,同一个门,在同在一个班。每天清晨结伴上学,放学一起回家。每个家的大门都为我们打开,每个家都可以是我们学习玩耍的地方,那时候的学习很快乐,我们也很努力。每年的寒假暑假,老师把同学们分成几个学习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每天在小组长家中完成当天的假期作业,大家互相检查,互相监督。然后就可以结伴玩耍。</p><p class="ql-block"> 那时寒暑假小学生都要参加劳动锻炼,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每个小学生每年的寒暑假都有捡马粪的指标。(当时长春的马车很多)为了完成任务,天不亮就要起床,北方的清晨非常寒冷,冷清的马路上总能看见三三两两的学生追着马车跑,就是为了捡马粪。捡到的马粪送到学校换回一张证明。一个假期要捡多少马粪已经不记得了。但却清楚的记得班里的每一个同学都按时完成了任务。</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童年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电子产品、只有小喇叭开始广播了的美妙音乐。虽然物质不富裕,但精神是快乐的。至今回想起来也都是一些欢快高兴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儿时的小伙伴赵梅、赵岚、美艳、丽华、虎莲、卫国、罗铮、小田、小芬……我们都曾住在汽车厂家属楼67栋1门。物转星移,时间像白驹过隙,瞬间就是一年。美好的青年、忙碌的中年,还没有过够,就已经迈入了老年。即便如此在分别半个世纪之后再次见面,我们还是一眼就认出对方。这就是儿时的伙伴。</p><p class="ql-block"> 儿时的过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时候放寒假了盼望的就是过年,盼望有新衣服穿,盼望有红包拿,盼望有美味吃。总是觉得时间怎么这么慢呀。记忆中每年的大年初一,妈妈把新衣服放在床边,那是妈妈一针一线辛苦熬夜赶制出来的,每个孩子一件。一个小小的红包里面有多少钱已经不记得了。放鞭炮,贴对联,走东家,窜西家,穿新衣,吃糖果,大人们的拜年声,孩子们的嬉笑声,鞭炮的噼里啪啦声响成一片。都是浓浓的人情亲情。儿时过年的情景至今都记得清清楚楚。</p><p class="ql-block">我的儿童时代正好是三年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物资极度缺乏。买肉买油买粮都要票,平时也难得吃肉。仅有的几斤大米也给家中顶梁柱的爸爸带饭了。过年了妈妈做的红烧肉,大米饭,炸的江米条,包的饺子,让我们可劲吃,能不盼望过年吗。现在新衣服天天穿,大鱼大肉天天吃,也没有了过年的欲望了。</p><p class="ql-block"> 疫情期间,在家无事,回忆儿时的那些趣事也是一种乐趣。那时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微信,在哪个年代过的也挺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