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红楼梦》

冒盛

<p class="ql-block">  《红楼梦》作为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代表性著作,一直是文学界和史学界的热点议题,红楼梦研究已然成为正式的学科。然而,《红楼梦》的作者到底是谁?却一直没有定论。自从国学大师胡适考证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所写之后,在长期范围内,曹雪芹撰写前八十回、高鹗续写后四十回,就几乎成为社会公认的结论。</p> <p class="ql-block">一、蔡元培的"索隐论"</p><p class="ql-block"> 蔡元培先生的《石头记索隐》里认为,《红楼梦》中的大多数人与事都有所影射。索隐派红学的研究者,以严谨治学态度,解密的姿态,苦心搜集文献史料,企图探寻《红楼梦》真事隐去的究竟,找到最终解开《红楼梦》之谜的钥匙。蔡元培先生多年悉心探究,于1915年11月,写出了四万余言的《石头记索隐》。贾宝玉,即传国玉玺之义也,乃影射康熙时的废太子胤礽.蔡元培先生的《石头记索隐》将发端于清徐时栋的“康熙朝政治状态说”齐集完备,汇于一说,比较细密而又全面系统地对《红楼梦》进行了索隐,可谓索隐派理论的典范之作。因而蔡元培被视为索隐派红学的集大成者。</p> <p class="ql-block">二、胡适的"新红学"</p><p class="ql-block"> 建立“新红学”研究的理论范式者乃胡适,他也被红学家们奉为不祧之祖。在新文化运动“再造文明”的大的文化背景下,胡适力行白话文学尤其是古典白话小说的考据研究,并用科学方法以证成之,具有援西入中的现代学术意义。他的古典白话小说研究持续四五十年之久,用力甚深,范围甚广,成果甚大。在对《红楼梦》的研究中,他摧破传统的评点派与索隐派“旧红学”,而通过考据作者、版本等内容,建立“新红学”的理论模式。他的研究以1921年的《红楼梦考证》为早期代表,1928年的《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为成熟期代表,在学界产生很大影响,也成为《红楼梦》研究的指导范式。不过,胡适的学术成果虽对中国学术现代化的推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平心而论,他的红学研究仍未臻于至善之境界。</p> <p class="ql-block">三、毛泽东"论红学"</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对古典小说情有独钟,而其中最令他倾心的无疑就是《红楼梦》了。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如火如荼的国家建设时期,毛泽东总喜欢提到《红楼梦》,并用不同的视角来解读《红楼梦》。《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毛泽东对《红楼梦》的评价向来很高。1956年4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他谈中国和外国关系时提到:“我国过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不是帝国主义,历来受人欺负。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在毛泽东看来,把《红楼梦》当故事来读,是读小说的初浅层次;把《红楼梦》当历史来读,才能进入到读小说的较深层次。</p><p class="ql-block"> 如何把《红楼梦》当历史读,毛泽东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要了解《红楼梦》的历史背景,以及《红楼梦》中的思想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进步要求。第二,要把握好《红楼梦》的历史内涵,要把它看作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一个缩影。</p><p class="ql-block">《红楼梦》书中包罗万象,被称为“百科全书”,因为视角不同,所以每个人眼里都有一部 《红楼梦》。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1961年12月20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当刘少奇谈到自己已经看完《红楼梦》,说该书“讲到很细致的封建社会情况”时,毛泽东说道:“《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它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1964年8月,他在北戴河同哲学工作者谈话时还说道:“大家都不注意《红楼梦》的第四回,那是个总纲。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讲护官符,提到四大家族……讲历史不拿阶级斗争观点讲,就讲不通。”毛泽东提出了“第四回总纲说”,是理解整部小说的“一把根本的钥匙”,而那张“护官符”则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秩序和地位的牢固形式和法宝,反映了他们利用这一法宝对财富的剥夺和占有,对平民百姓的肆意欺压。而这一切,没有敏锐的阶级斗争眼光,是不容易发现和领会的。对于"明末四公子"尤其是冒辟疆的民族气节,颇为后人称道.毛泽东主席亦曾给予高度评价:“所谓明末四公子中,真正具有民族气节的要算冒辟疆。清兵入关后,他就隐居山林,不事清朝,全节而终。”</p> <p class="ql-block">四、''如皋红学"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  如皋红学的研究源起三十年前,冒氏家族里有一位冒廉泉先生提出,《红楼梦》里有很多故事与冒辟疆的经历相似,很多描写内容与如皋地方风貌相似。近三十年来,冒廉泉潜心研究,退休后从甘肃兰州回如皋定居,撰写完成了《悬案不悬—冒辟疆著作&lt;红楼梦&gt;七十三证》一书,于2016年6月由北京华夏出版社出版发行。当时因为地方研究只是少数人单打独斗的研究“冒著红楼”,具有分散性和局限性。2014年8月18日,在如皋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如皋红学研究会成立,如皋当地的许多年长的红学爱好者纷纷参加到研究会来,本着“冒著红楼”的研究主旨集聚奋斗。如皋红楼梦研究会,于2015年本着宣介和引导的目的,专门刊印冒廉泉先生撰写的《如皋的&lt;红楼梦&gt;七十证》内部传阅。七年来由红研会出版了总计约两百万字的书籍,包括《冒辟疆著作&lt;红楼梦&gt;汇考》、《冒辟疆著作&lt;红楼梦&gt;新探》等。迄今为止,冒辟疆一直是作为文学家被评价的,但根据我们的研究,冒辟疆实际上还是一位思想家、诗人、慈善家和大收藏家,因此,我们需要对冒辟疆的经历深入了解。近百年来,可以说《红楼梦》的许多研究是碎片化的,但黄伟民先生从《冒辟疆全集》、《冒氏宗谱》、《潜徽录》等中找到许多证据,是一种系统化的研究。此外,黄伟民先生的研究方法是集大成的,他全面系统地论证了《红楼梦》的作者是冒辟疆,曹雪芹是他的笔名.他以索隐为先导,他把索隐和考据考证两种研究方法结合起来,解释了冒辟疆的引语、暗语等常人难以读懂的写作手法,他引经据典,广泛考证形成了证据链闭环.近七年来他写了千万字的研究成果,十几本专著即将出版。尤其是原江苏省委副书记、文联主席顾浩先生,自从近年如皋红学推出后,他重点关注,严谨分析考证,以一个学者的角度加以分析归纳整理,并亲自执笔在"扬子晚报"、"江南日报“上发表文章,在红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把如皋红学推向国内外.近来我们成立了上海红楼梦研究院,主要是以如皋作为如皋红学的发祥地、研究基地.上海作为宣传推广如皋红学的文化高地,通过互联网新媒体把如皋红学推向海内外,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2014年8月以来,如皋红楼梦研究会在刘桂江会长亲自主持出版了内部刋物《如皋红学》12期,先后出版了《冒辟疆著作〈红楼梦〉汇考》一、二辑,《冒辟疆著〈红楼梦〉探源》等书,组织召开各种形式的"冒著红楼"研讨会、座谈会有20多次,来自国内外的红学专家及红学爱好者与会参加研讨.先后共编辑发表二百多万字的研究论文资料.</p> <p class="ql-block">五、红学研究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座谈会会上的讲话曾六次提到《红楼梦》和曹雪芹,可见对经典名著《红楼梦》的重视.顾浩书记认为,《红楼梦》研究是我们这代人的历史使命,不能再耽误了留给下一代.我们要肩负历史的重任,发扬文化自信,研究好红学,就是最好的讲好中国故事,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如皋红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冒辟疆不仅仅是明末清初的文化巨匠,更是一位充满着爱国思想家国情怀的一代爱国志士。这一切离不开他一生在如皋、南京、苏州等江南文化的金三角地区人文环境爱国文化思想传承的耳濡目染、渗透心灵。尤其是他一生在如皋"两府一园″人文熏陶,与去南京三十多年的六次科考人文生活经历中,与江南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南京夫子庙地区东林党复社爱国思想人群的心灵碰撞、交流互动,並形成了冒辟疆时代东林党复社和秦准八艳等不同形式、因人而异的爱国主义文化活动表现形态和文化环境氛围营造。並构成了他们传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政治思想与行为,並付诸行动。正是这些非同寻常的那个时代文化人与有识之士所具有的时代文化烙印,不由自主的通过《红楼梦》作者铭刻于心的笔底生花,最终成就了《红楼梦》传世经典名著的政治社会历史小说的非同寻常。这一点正印证了蔡元培和毛泽东对《红楼梦》传世经典名著点评的"《红楼梦》是一部政治社会历史小说"的文化内涵定性。冒辟疆一生在江南文化金三角地区爱国主义思想的文化传承经历,是他对"华夏文明百科全书活字典″社会人文生活精工百艺的深刻理解、心灵感悟,和国破家亡痛彻心灵的人生遭遇。以至于在冒辟疆心灵中沉淀累积至七十至八十多岁后的十多年内,呕心沥血的著《红楼梦》一书,表达了他力求通过这部"政治社会历史小说"博大精深的政治历史人文内涵,留给后人们了解那段历史的史实和他的政治情怀、人文追求、强国愿望。这一点从十几岁就告别南京,四十余岁就离开人世的北京曹芹溪而言,他与冒辟疆相比,是永远达不到冒辟疆对政治社会历史文化生活阅历积累、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尤其是对"华夏文明百科全书活字典"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游购娛、琴棋书画诗酒茶,以及精工百艺落笔生花,如临其境的深度、高度、厚度的理解和感悟。塑造一个全方位立体动态的《红楼梦》作者冒辟疆。我们必须要将其与冒辟疆时代江南文化金三角地区南京、苏州、如皋的时代背景,国家文化、区域文化、地方文化人文渊源结合起来。而正是这样非同寻常的文化构成与人文渊源,最终才成就了这样非同寻常的传世经典名著《红楼梦》。</p><p class="ql-block"> 二O二一年九月</p><p class="ql-block">冒宏远</p><p class="ql-block">上海东方国学发展中心</p><p class="ql-block">红楼梦研究院执行院长</p><p class="ql-block">上海冒氏家族文化研究会会长</p><p class="ql-block">如皋红楼梦研究会名誉会长</p><p class="ql-block">如皋红楼梦研究会上海研究中心主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