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昨日午后结束了水墨构成课的学习,这也是我挂职二年后回学院后的首次授课,课程一共上了三周,因为疫情防控,其实实践性教学只有二周十个半天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对于学院和个人来讲,这都是门新课程,学院也只开了二个学期,而我则是首次为学生授课,大致作业情况看,学生的创造力还是很棒,从刚开始的不知所措到最后自由活泼的创作状态,则可见较为活跃的思维更能启发人的想像力,这也是新课对我教学的一些启发。</p><p class="ql-block"> 自1987年中央美院国画系卢沉先生首倡水墨构成课开始,他有意识打破了传统的定向思维,启发学生加强了创造意识和个人对平面构成的能力,通过形、点线面的自由组合;训练美院学生发挥自我、研究形式法则;这种培养极有利于个性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尔后众多美术学院也陆续开始了这门课的教程学习。</p><p class="ql-block"> 短短二周的水墨构成实践教学课激发了学生的诸多可能,在遵循主观感受的原则下看到了他们创作的活跃和变化,也看到了他们的诸多不足:重造形、轻笔墨;构成意识强、书法趣味少;分割美多、韵律美少;他们在增强了几何形的有序编排感、增加了理性分析能力下而失掉了诸多中国画重韵味、重意味、重诗意的优秀传统特性。而这种水墨构成带来的问题也凸现于当下国展作品的诸多劣质显现,从这一点看,单纯的水墨构成训练也有它自身的片面性和不足。</p><p class="ql-block"> 融合中西文化,丰富艺术语言是当代艺术发展的大方向。现代教育把水墨构成课已作为一门最重要的中国画基础课之一,它的优势在于打破了单一定向的模拟自然的造型意识,主观上自觉放弃直观模仿,而主动研究形式法则,重视艺术直觉,遵循主观感受的原则;但它的缺失则需要加强和保持中国笔墨的书法趣味,保持中国文脉的诗意化精神,二者的融汇贯通也许是水墨构成课的一种方向和必要前提吧!</p><p class="ql-block"> 以下为课上即兴抓拍的学生照片和他们的部分作业,做为实验性水墨作品,诸多是瞬间的发挥,状态是自由自在的,虽然不成熟,但已有探索精神在,看上去则比往日更多了几分性情和真实。</p><p class="ql-block"> 是为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璞堂于潍水舍下</p><p class="ql-block"> 时在辛丑八月十二日</p><p class="ql-block"> (2021.9.18)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