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之二)—— 我的祖母

谢一平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大清早从睡梦中醒来,秋风一阵一阵的从窗外吹进来,让人感觉到有一丝凉意。打开手机翻翻日历,哎呀,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除了在外求学那几年,我都是在老家新田过中秋节,今年看来要在长沙过了。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对于我来说有点特殊,除了感受举杯邀月、阖家团圆的浓浓氛围,还有一个深深的思念在心头盘桓,因为这一天是我最敬爱的祖母的生日。</p><p class="ql-block"> 祖母享九十七岁高寿,百年人生,历尽坎坷,尝遍百味,殊为不易。老人家健在的时候,中秋节这天,全家老少围坐在一起,既快快乐乐过团圆佳节,又忙着给老人家祝寿,真的是其乐融融,这样过节我经历了四十多年。祖母2003年过世后,剩下的就只有思念了,这一天在家里过完节,我一定不会忘了祭奠一下她老人家,时间过得飞快,寒来暑往,又十八年了!不知亲爱的祖母在那边过得可好?</p><p class="ql-block"> 祖母的祖上是永州祁阳人。祖母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一生历四朝,跨两个世纪,她自幼随父母从祁阳移迁新田县城,她的父亲,也就是我的曾外祖父出身铜匠,一辈子靠打造和经营铜器谋生,由于诚信经营,勤俭持家,到中年时积累了一些财富,还在新田县城置办了铺面,小日子过得还算滋润。祖母从小生活在殷实之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直到出嫁以后,还少不了娘家的帮衬和接济。</p><p class="ql-block"> 待字闺中时,祖母没有正式的名字,因为是中秋节那天出生的,就叫中秋,直到出嫁后,到婆家这边才给她起了正式的名字叫翠清。因为曾外祖父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人,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即便家里经济条件许可,也没送祖母上过一天学堂甚至私塾,所以她一辈子目不识丁,后来我的姑姑和叔叔到外地打拼,逢年过节总要给家里写封信,祖母都是找人念给她听,直到我读书识字后,把这些信念给她听就成了我的专利,说来也怪,自我接手这个活以后,她就再没找过其他人给她念信,她说我念得好听,她听得懂,也许她就相信她最疼爱的孙儿吧。</p><p class="ql-block"> 后来祖母出嫁到县城北门谢家,一生养育了五个儿女,其中一个女儿两岁时被娘家的养女抱着从后背摔出夭折,四个儿女养大成人,他们依次是我的姑姑、伯父、父亲和叔父。祖父生在县城北门的一个书香之家,自幼从事雕刻手艺,本来凭手艺吃饭,亦可勉强维持一家的生计,但无奈祖父外出漂泊多年不着家,在外面重新组建了家庭,导致祖母年纪轻轻就守了寡,那时上要照顾年迈的婆婆,下要拉扯四个未成年的孩子,生活的重担全都落到她柔弱的肩膀上,心里的苦楚不知向谁诉说。当时全家的日子过得非常的艰难,一年到头紧巴巴的,仅靠祖母出去给人家舂米和做点手工活勉强维持家计,好在当时还有祖母娘家时不时接济一下。小时候听祖母讲,每到年关了,都是到娘家去拿几块走油肉回来,勉强过个年。后来曾外祖父家道中落,给不了多少接济,仅凭祖母的双手养家已经维持不下去,那时候只有十二岁仅读完初小的伯父毅然中断学业,到广西桂林跟堂叔学雕刻手艺,伯父悟性很高,仅几年功夫便出师自立门户,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父亲的学业也因家贫断断续续,小小年纪就去帮祖母做一点手工活赚钱养家。就这样全家过了十多年的苦日子,这十多年是祖母一生中最苦最累的时候,可以说是身心俱疲。一直到解放,随着伯父和父亲相继参加工作,家境才慢慢有所好转。到叔父就幸运多了,他在两个哥哥的资助下,到郴州完成高中学业后,考上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后来成长为铁道部所属大型国企的高级工程师。</p><p class="ql-block"> 祖母一生非常勤劳,年轻的时候要为家计奔波操劳,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到了中年,虽然不用再出去做苦力赚钱养家,但随着四个堂哥姐和我们两兄妹的出世,六个孙辈让她忙得没有一天可以歇息一下,从50年代初一直忙到80年代初,前后三十余年,这时的她已经接近八十岁,叔父的两个儿子在四川长大,祖母年纪渐渐老了,也就没有精力和体力跟过去带了。我是一岁左右送到祖母手上带的,那时候,父母都在农村学校教书,在家的时间很少,所以小时候都是祖母带着我们睡觉,后来妹妹早就分床睡了,可我好像总长不大似的,还粘着祖母直到十二三岁。十一岁之前都是祖母给我洗澡,洗衣服,那时候可没有洗衣机,都要把衣服挑到离家很远的东门河里去洗。小时候胆小,睡觉时总要祖母在床边陪着我,等我睡着了,她才去做一些家务活。她每天二十四小时的事都排得满满的,好像总停不下来,只有到了晚上,或者等我们都睡了,或者爬在她腿上睡着了,她才可以跟街坊邻居们聊聊天放松放松。她做事做得细致入微,甚至有点慢条斯理,所以街坊邻居们都亲切地叫她“摸摸婶婶”,这其实是对她的一个赞扬,就是说她做家务活做得好,搞得干净。她的针线活做得非常好,一直到90多岁的时候还在做,而且不用戴老花镜,尤其是她纳的鞋底和鞋垫,简直堪称一绝,针头又细又密,很美观,直到现在,虽然用不着了,但我还留有祖母给我们纳的多双鞋垫,有时候拿出来看一看,怀念之情油然而生。祖母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深,尤其重男轻女,伯父的几个子女以大哥(他是长孙)为中心,我们兄妹以我为中心,祖母从小就护着我们,把我们当做手心里的宝贝。</p><p class="ql-block"> 祖母很好客,待客人如亲人,街坊邻居有口皆碑。他老人家随我们搬过两次家,住过三个地方,几乎所有的邻居无论老少,无不把她当做可亲可敬的嫂子、伯母、婶婶、奶奶。在县城老街住得最久,从她嫁过来算起五十多年,在这里她为公公婆婆送了终,也先后迎来了她的五个儿女和八个孙儿女。记得从刘家开始到老农业局,临近的街坊有好几十户,我家刚好居中,又是铺面房,每天过上过下的人很多,只要她看到了,都要叫他们进屋来坐一坐,喝杯热茶,大家也愿意进来跟她聊聊天,家长里短,报报喜,诉诉苦,因此祖母每年都要买很多茶叶用来待客,而且还是买当时新田最好最贵的巴基淡茶叶。偶尔有农村的亲戚到了街上来,尽管没有什么好吃的招待,也总要留他们吃了中饭再走。后来为了我学习方便一点,1978年我们搬家到一中家属房,她又成了几十户教师和家属大家的“谢奶奶”,虽然没文化,但她知道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对老师她多了几分崇敬和尊重,我家门口总摆着几张凳,哪个老师下课了从门口过,祖母总要叫他坐坐休息一下,给他们端上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茶。1991年我们又搬到东门自己建的房子住,这一年,我女儿都两岁了。在这里邻居少了,加上祖母年纪越来越大,出去走动也少了,但无论谁来看望她,或者父母和我们的朋友来家里玩,她都非常的热情。</p><p class="ql-block"> 祖母经常教导我们要多做好事善事,她常说,好人一定会有好报。她自己就是这么做的,可以说她做了一辈子好事,数也数不过来!记得上世纪60年代末的一天晚上,她正在堂屋收拾东西,突然听到外面街上有人哎哟哎哟喊个不停,她赶紧出去,一看是一个孕妇突然要生孩子了,简单问了一下情况后,她从家里搬了两张靠椅凳,叫几个女邻居围成一个圈,又叫来一个接过生的邻居帮忙,没过多久,孕妇顺利生产,家属也得到消息匆匆赶了过来,问了情况后,连忙向祖母致谢,祖母说先不忙谢,赶快送母子俩到医院去,后来,那夫妻俩还背着小孩到我家当面向祖母道谢,我记得很多年以后,这段佳话都还在老街的邻居中传播。在我小的时候,到了雨季,由于下水道太窄,老街街面上常常涨洪水,那时街上都是石板路,下水道上面也是铺的石板。有一次涨洪水,下水道上面的一块石板断了,行人趟水过的时候跌倒不少,大家都站在家门口看笑话,祖母看到了,赶紧从家里找了一张长凳放在断石板上,长凳露出水面,行人看到后绕道而行,再没有跌倒人,看笑话的人都不好意思退到自己屋里去了。事后,祖母严肃的对我说,以后遇到这样的事不要笑话别人,人家跌倒受了伤怎么办,我们一定要做好事,这件事对我的教育很深,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很清晰。祖母很喜欢置办日常生活用品和工具,她说,用的东西置办全了,既方便了自己,又方便了别人。别人来我家借东西,她总是有求必应,有时候别人不记得归还,或许也不排除有些小人故意不归还,事后祖母总是说,算了算了,东西丢失了又买就是,不要计较。现在看来,祖母看重的不是钱财,而是人心。</p><p class="ql-block"> 祖母自己没有文化,一辈子吃了没文化的亏,因此她特别希望自己的子孙学好文化知识,她经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我们,要刻苦读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怕狠心,树怕剥皮”是她挂在嘴边跟我常讲的两句话,意思就是叫我读书不要怕吃苦,要知道,我上学的时候,那可是读书无用论盛行的时候,祖母的思想真的是超前。细细想来,我那时候成绩总在班上名列前茅,这与祖母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很幸运,高中毕业时我赶上了恢复高考,在没文化的祖母的陪伴下,我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在政府机关当了一名公务员。祖母带过的我们堂兄弟姐妹六个,在她的教育下,都读出书来,成了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能有今天,真该好好的感谢亲爱的祖母啊!</p><p class="ql-block"> 祖母为什么能够活到将近百岁,我总结了两条,第一,对待生活她乐观豁达,再大的困难和挫折压不垮她,每天都是乐呵呵的。年轻时候吃的苦够多的了,她凭借坚韧的毅力,硬生生的挺了过来,文革时期,伯父挨整,家被抄的如水洗一般,一家人因家庭成分不好处处遭压制,并且看不到出头之日,所有这些经过她的周旋都一一化解,最终迎来了春天,带着全家过上了幸福生活。第二,她有很多在现在看来叫养生的好习惯,她自己可能浑然不觉。她有早睡早起的习惯,晚上她不晓得看电视,吃了晚饭休息一下,然后洗漱完毕,9:00左右上床睡觉,早上5:00左右起床,洗漱完喝一杯茶,然后开始做家务活。她一生都喜欢喝茶,并且都是喝热茶、浓茶,她喊人家喝茶,人家喊她喝茶,她乐此不疲。从我记事时起,她走路从来都不是大步流星,总是慢悠悠的,因此一辈子从没跌过跤,但不幸的是,一辈子走路小心翼翼的她,到最后还是因为不小心摔了一跤要了自己的命。</p><p class="ql-block"> 因为所处的时代不同,祖母的前半生是辛苦的,不幸的,但令我们欣慰的是,她的后半生是幸运的,幸福的,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春风,随着几个儿女日子过得越来越好,随着孙儿女们相继成家立业,事业越来越顺,她老人家在暮年也过上了一段幸福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写到这里,眼眶不禁有些湿润。祖母的一生平平凡凡,没有惊天动地,没有气壮山河,但在我看来亦不失为一种伟大!祖母的教导使我终身受益,祖母的恩情令我没齿难忘!祖母恩深似海,孙儿无以为报,唯有好好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才是对祖母最好的纪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写于 2021年9月17日</p><p class="ql-block"> 辛丑中秋节前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