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大航海时代之旅(2):西班牙——巴塞罗那、安达卢西亚、萨拉戈萨 、瓦伦西亚、马德里哥伦…(2)

天竹(朱小平)

巴塞罗那 <h1><b>  巴塞罗那是西班牙的第二大城市,</b><b style="color: inherit;">1992年举办了第25届奥运会,这里曾经古罗马帝国的行省,还留存着一段古罗马的城墙。公元5世纪,巴塞罗那为迦太基公国都城。8世纪时,来自北非的摩尔人成为此地的统治者。直到12世纪,摩尔人把巴塞罗那营建成地中海地区最大的港口之一。15世纪包含加泰罗尼亚自治区及阿拉贡自治区的阿拉贡王国诞生了,首都是巴塞罗那。</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b><b>巴塞罗那,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意味着高迪、毕加索、达利、米罗、哥伦布、<span style="color: inherit;">圣家族教堂、</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巴特罗之家、米拉之家、古埃尔公园、</span></b><b style="color: inherit;">诺坎普球场、美食、美酒······这座城市自带着浪漫文艺的基因,让它成为了无数人梦想中一定要去看一看的地方。巴塞罗那是一座极有个性和魅力的城市,她也让人相信世上会有奇迹。这里是巴塞罗那,这里因高迪闻名于世,那些奇迹一样的建筑见证了这座城的历史。</b></h1> 哥伦布广场 <h1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  西班牙有很多哥伦布广场,马德里等都有,但<span style="color: inherit;">此广场是<span style="color: inherit;">在巴塞罗那兰布拉大街,</span></span>是具有很特别意义的</b><b style="color: inherit;">一个广场。</b></h1> <h1>  <b>广场上的哥伦布纪念碑高60米,是纪念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从美洲探险凯旋归来。巴塞罗那是第一个听到哥伦布正式宣布发现新大陆和描绘奇异新世界的地方。</b></h1> <h1>  <b>圆柱顶端的哥伦布全身立像由蒙杰伊克城堡前的大炮熔化后铸铁制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哥伦布塑像,呈现出哥伦布凝神远望、右臂指向前方海洋的姿态。这座巍峨的圆柱形纪念碑全部用赭红色大理石建成,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b></h1> <h1><b>  环绕柱体中部雕有五个凌空飞舞的女神,底座四周雕有八只巨大的黑狮,还有记载哥伦布航海事迹的碑文。</b></h1> <h1><b>当时资助哥伦布远征的国王费迪南德和王后的雕塑。</b></h1> <h1><b>哥伦布纪念碑的周围老建筑及风景</b><div><b>第一排:海关大楼及细部</b></div><div><b>第二排:海关大楼对面是黄色的港务大楼及雕像</b></div><div><b>第三排:临街的一座船舶博物馆及雕像</b></div><div><b>第四排:从纪念碑往海边走,是一座波浪型的木板桥,海边停靠着大大小小的船,碧海蓝天,是市民游玩休闲之地。广场还是巴塞罗那古老的兰布拉大街的尽头,纪念碑是兰布拉大街的终点,也是游览港口区的起点,象征着市中心和海港的相连,不时让人们回味着大航海时代的哥伦布……</b></div></h1> <h1><b style="color: inherit;">  油画:</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航海归来后的哥伦布(2)</b><br></h1><h1><b> 哥伦布到达美洲(3)</b></h1><h1><b> 哥伦布在首次穿越大西洋归来之后,伊莎贝拉给予哥伦布最高规格的接待,她和丈夫同时去接哥伦布,而且在接见哥伦布的时候,还赐给他一个坐凳,让哥伦布与他们并坐。同时授权哥伦布可以在自己的剑上,刻城堡和狮子的标记,这些都是皇家才拥有的权利(1)</b></h1><div><b> (以上照片均来自网络,因为我们并没有去,所以自己没有拍照)</b></div> 高迪建筑艺术之旅 <h1> <b>图1:高迪 </b></h1><h1><b> 图2:圣家族教堂的模型</b></h1><h1><b> 图3:高迪之墓——在圣家族教堂地下室</b></h1><h1><b> 一个建筑师的超现代艺术创意能如此影响一座城市建筑风格的莫过于安东尼·高迪了。这位出类拔萃的超人奇才把巴塞罗那装扮成世界城市建筑艺术的奇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的七座建筑作品以"安东尼·高迪的建筑作品"的名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b></h1><h1><b> 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之父安东尼奥•高迪,诞生于离巴塞罗那不远的加泰罗尼亚小城雷乌斯。他的一生便与巴塞罗那紧密相连。</b></h1><h1><b> 从米拉之家、巴特罗公寓,到奎尔公园,再到倾尽心血的圣家族教堂,巴塞罗那几乎所有最具盛名的建筑物都出自高迪之手。可以说,巴塞罗那就是高迪的露天博物馆,也因为高迪以及他的建筑而吸引了世界目光。</b></h1><h1> <b>19世纪的西班牙大部分地区还是农业社会,而巴塞罗那受工业革命影响,一个基础坚实的纺织工业异军突起,一批资产阶级挣到钱了,接着“文艺复兴运动”朝气蓬勃地开展起来。但首先出资建教堂的是一个叫伯卡贝亚的书商加出版商。伯卡贝亚是一位极虔诚的天主教徒,特别崇拜圣若瑟,就是耶稣的养父。在北京王府井的那座天主教堂——东堂,也是圣若瑟教堂。圣若瑟老人家品德高尚,对天主教做出无私奉献,到19世纪被教宗庇护九世封圣。伯卡贝亚曾经到意大利瞻仰过耶稣、圣母、圣若瑟住过的房子,感动之极,回来就决定建一座圣家族教堂。</b></h1><h1><b> 伯卡贝亚还是拥有50万名信众的圣若瑟信徒协会的创始人,他开展众筹,得到了资金。他请的第一位建筑师叫维亚,他说服伯卡贝亚建一座融合了哥特式与罗马式混合风格的教堂,1882年开工。一年后因为与东家和同事意见不和,维亚辞职了。</b></h1><h1><b> 有人向伯卡贝亚推荐了31岁的安东尼奥·高迪。1883年,只有5年工作经验的高迪接受了挑战,之后的43年,高迪集中了所有的精力,他知道自己可以超过其他建筑师,打造出一座完美的宗教殿堂。</b></h1><h1><b> 1926年6月10日,巴塞罗那举行有轨电车通车典礼,全城喜气洋洋。装饰着彩旗、鲜花的电车在欢快的乐曲声和雷鸣般的掌声中开动了……突然,电车把一位老人撞倒了!起初,没有人知道他就是高迪。他被送到医院后不久就断了气。像所有横尸街头的流浪汉一样,过几天就该送到公共坟场草草埋葬了。没想到有一位老太太竟然认出这个老头就是安东尼奥·高迪。高迪被安葬在圣家族大教堂的地下墓室。出殡那天,巴塞罗那全城的人都出来为他送葬、致哀!</b></h1><h1><br></h1><p><br></p> <h1><b>以下是高迪建筑作品</b></h1><p><br></p> <h1><b>精选网络下载的高迪简介</b></h1> 圣家族大教堂 <h1>  <b>迎面四个细高的钟楼,小于说大教堂建造12个钟楼是为耶稣的12个门徒,东面和西面的8个都差不多建好了,还有4个没建好。大教堂中心是为耶稣建造的巨型塔楼,野心勃勃的高迪计划耶稣塔高达172.5公尺,成为世界之最。耶稣塔周围是四座为四个福音书作者建造的塔楼和一座为圣母玛利亚建造的塔楼,这些塔楼都没完工。大教堂的工程在内战和二战时期几乎停顿,后来又开始 ,最近几年工程速度加快了。现在有三架大吊车在工作,100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经为不同年代建造起的大教堂的各部分染上深浅不同颜色。教堂下面是熙熙攘攘的游客,都仰望着教堂的立面。</b></h1> <h1>  <b>高迪把大教堂的三座立面按耶稣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分为:诞生,受难,荣耀。我们首先看到的这座立面是圣家族大教堂唯一一座完全由高迪设计,而且大师本人亲眼见到几近完工的的作品——诞生。<br>  诞生立面有三座门廊,中间是“博爱”,左边是“希望”,右边是“忠诚”。<br>  立面最上方的雕塑是耶稣为圣母戴上皇冠,<br></b><b> 诞生立面有三座门廊,中间是“博爱”,左边是“希望”,右边是“忠诚”。<br></b><b> 立面最上方的雕塑是耶稣为圣母戴上皇冠。</b></h1> <div><h1><b>下面有圣母与圣若瑟定亲仪式</b></h1></div> <h1><b>还有圣母领报和耶稣诞生</b></h1> <h1><b>天使吹奏号角,还有逃亡埃及等等。方寸之间都有故事,都有意义,都是宗教。</b></h1> <h1><b>  殿堂里密密的高耸的如擎天大树的立柱让游客愕然,穹顶上美妙的造型与自然光线带给游客天堂伊甸园的感觉,四周花窗放射出绚丽的色彩交织出令游客着迷的颜色。</b></h1> <h1><b>窗花</b></h1> <h1><b>  主祭坛是教堂的重点,很多教堂的主祭坛及其奢华,而高迪设计的主祭坛很简单,高出地面2米,从教堂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周围有12根高大石柱半圆形环绕,从穹顶吊下一张七角形华盖,像把大伞,伞下面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b></h1> <h1><b>诞生立面的入口进入殿堂,回头看到耶稣的养父圣若瑟的雕像站在上面,面容忧郁。</b></h1> <h1><b>对面出口是受难立面,大门内上方是圣母玛利亚温柔地俯瞰众生。</b></h1> <h1><b>以下视频是在网络精选下载并拼接而成的介绍</b></h1><p><br></p> <h1><b>这是将我们的领队几段讲解拼接而成的视频</b></h1> <h1><b>这是教堂内所翻拍的视频宣传片也有更加详细的细节</b></h1> <h1><b>在教堂内荣耀面的窗花下拍照留念</b></h1> <h1><b>  在圣家族大教堂诞生面留影。别了圣家族大教堂!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或许待它完工时再来一次吧!</b></h1> 古埃尔公园 <h1><p><b>  古埃尔公园</b></p><p><b> (因我们没去只能在网上下载图片一饱眼福)</b></p><p> <b> 古埃尔公园(也称奎尔公园)是一座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并由马赛克组成的公益园区。它位于巴塞罗那北部,占地20公顷,原来是巴塞罗那富商艾乌塞比奎尔伯爵计划建立并由高迪设计的一个社区旧址。建于1890–19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1922年由政府收购并对外开放。高迪是奎尔公园的设计师,从1906年到1926年,高迪在这里生活工作了20年。奎尔公园那些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美妙精细之处,让人惊叹不已,回味无穷。奎尔买下这处荒野处本想筹划建设高级住宅区,但当时没有人对这计划感兴趣,只造好了公共部分,却成为今日令人眩目的碎马赛克拼贴及入口的糖果屋闻名的公园。<br></b></p><p><b> 公园位于巴塞罗那地势较高的区域,高迪的艺术趣味和建筑风格在此得以发挥得淋漓尽致。</b></p><b> 公园入口处有两座立体喷泉,二者表面均采用马赛克瓷片拼成,色泽艳丽,造型生动。<br> 百柱大厅由86根石柱支撑,凹凸如云波水澜的天花顶,全部采用马赛克图案装饰。<br> 大厅上方是公园的中心广场,在这里可以俯瞰巴塞罗那市区全貌。(以上图片和资料匀来自网络)</b></h1> 巴特罗之家 <h1><div><b>高迪设计的童话之家,建筑史上的经典作</b></div><div><b>建筑特色<br> 巴特罗公寓与高迪设计的其他建筑不同,它的外墙全部是由蓝色和绿色的陶瓷装饰的,一种奇诡的颜色组合,远望去颇象印象派画家的调色盘,但色彩很和谐,萨尔瓦多·达利曾经将这面外墙比喻为“一片宁静的湖水”。<br></b></div><div><b> 巴特罗公寓本身就是一个故事。一位美丽的公主被龙困在城堡里,加泰罗尼亚的英雄圣乔治为了救出公主与龙展开了搏斗,用剑杀死了龙。龙的血变成了一朵鲜红的玫瑰花,圣乔治把它献给了公主。高迪的灵感来源于此,所以这座房子的每一个设计都有着特殊的含义。十字架形的烟囱代表着英雄,鳞片状拱起的屋顶是巨龙的脊背,房子的外立面用彩色瓷片镶贴,像是长满龙鳞的龙身,镶嵌彩饰的玻璃和构思独特的阳台则是面具……当然,也有人说那是骷髅,这样恰恰与屋内大厅人骨造型的支架相互呼应。不过,这样的设计一点也没有给人阴森的感觉,阳光照耀下色彩缤纷的拼贴玻璃叫人眼花缭乱……<br> 高迪把童话搬到了熙熙攘攘的巴塞罗那加西亚大街上。<br> 这座6层楼建筑物很怪异,它的露台设计像骷髅头,柱子像一根根骨头,屋顶则像满布鳞片的鱼背。<br>巴特罗公寓的入口和下面二层的墙面都故意模仿溶岩和溶洞,上面几层的阳台栏杆做成的假面舞会的面具模样,也似骷髅吧。<br></b></div><div><b> 巴特罗公寓的门、窗、屋顶、天台全是大波浪形的曲线,地面和天花的线条都是无比圆润,甚至房间内的灯具和一些家具也是高迪亲自设计的,以便与房间本身的风格相协调,使房间的布置更趋于高迪最初的设计。</b><br></div></h1><h1><b>(以上图片和资料匀来自网络)</b></h1> <h1><b>  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即便是买票参观也没有时间,所以里面的部分只能网游了,只好在熙熙攘攘的外景人群中拍了一张照片留念。</b></h1> <h1><b>远景也很难拍全,只好勉勉强强与远景合影。</b></h1> 米拉之家 <h1><b>  米拉之家又名“石头屋”,不规则的墙面和平台戴头盔的士兵造型的烟囱是它最著名的标志。现在米拉之家已经成为一个文化和艺术中心,有一层楼专门用作展览厅和视听室,一间套房再现当年现代主义家具陈设。阁楼和屋顶平台为“高迪的空间”展厅,展示了大师的精妙设计,最值得一看。1984年,米拉之家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br></b><b> 米拉之家(CASA MILà)建于1906年至1912年间,坐落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市区里的Eixample 扩建区、格拉西亚大道(Passeig de Gràcia)上。当时是富豪米拉先生(Pere Milà)因非常欣赏高第为巴特由先生设计的巴特由之家CASA BATLLó ,为了和富孀 Roser Segimon 结婚,而请高第设计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4年将包括米拉之家在内的几个高第设计的建筑列入世界遗产中。<br></b><b> 米拉之家是高第设计的最后一个私人住宅,占地1,323平方米,有33个阳台,150扇窗户,3个采光中庭(2个大中庭,1个小天井),6 层住宅,1层顶楼(阁楼),1个地下停车场,共有3个门面,两个正门入口,一个在格拉西亚大道(Passeig de Gracia)上,一个在普罗班萨街 (Proven a)上。米拉之家波浪形的外观,是由白色的石材砌出的外墙,扭曲回绕的铁条和铁板构成的阳台栏杆,和宽大的窗户组成的,可让人发挥想像力,有人觉得像非洲原住民在陡峭的悬崖所建造类似洞穴的住所,有人觉得像海浪,有人觉得像退潮后的沙滩,有人觉得像蜂窝的组织,有人觉得像熔岩构成的波浪,有人觉得像蛇窟,有人觉得像沙丘,有人觉得像寄生虫巢穴等等。米拉之家的内部,每一户都能双面采光,光线由采光中庭和外面街道进来,房间的形状也几乎全是圆型设计,天花板、窗户、走廊、很少又正方的矩形。米拉之家有一些宗教色彩,在它的外墙高处可以看到一个 M 字,代表圣母玛利雅 Maria,可以看到一朵玫瑰浮雕,代表圣母玛利雅(Virgen del Rosario / Our Lady of the Rosary),也代表米拉夫人的名子 Roser,可以看到一行浮雕的字“Ave - Gratia - M - Plena - Dominus - Tecum”,代表“上帝拯就你,玛利雅,你充满恩典,上帝与你同在”。<br></b><b>  米拉之家设计的特点是‘它本身建筑物的重量完全由柱子来承受,不论是内墙外墙都没有承受建筑本身的重量,建筑物本身没有主墙’,所以内部的住宅可以随意隔间改建,建筑物不会塌下来,而且,可以设计出更宽大的窗户,保证每个公寓的采光。当时米拉夫妇出钱建这房子,一楼是出租的店铺,二楼叫“主楼”(Piso Principal),是米拉夫妇住的,三、四、五、六楼是出租的住宅,因为高第设计的力学结构很特别,建筑物的重量完全由柱子来承受,所以出租的每一层楼的隔间布局都不一样,三楼隔出三户住家,四楼隔出四户住家,五楼隔出四户住家,六楼隔出三户住家,每户住家占地也不一样,最大600平方米,最小290平方米。顶楼是用来调节温度,晒衣服用的。屋顶阳台则类似高第的另一个作品桂尔公园(PARC GüELL)中似蛇般的长椅,有30个奇特的烟囱,2个通风口,与6个楼梯口,塔状的楼梯口形状最大,螺旋梯里面暗藏水塔。大多数参观过这栋建筑的人可能会认为米拉之家是壮丽且气势凌人的,也有人对波浪状的外墙觉得太古怪,但,无论如何,米拉之家现在是巴塞罗那市的地标之一。(以上图片和资料匀来自网络)</b></h1> <h1><b>  因时间关系没能进去参观,只能网游米拉之家内部,在外景留影,遗憾地结束了高迪建筑之旅……</b></h1> 奥林匹克港 <h1>  <b>奥林匹克港是1992年奥运村的中心,也是新兴的住宅区和水上运动区,巴塞罗那市立帆船运动学校就设在这里。</b></h1> <h1><b>  这个巨大的鲸鱼雕像坐落在奥林匹克港,这个港口也是当初为奥运会帆船项目二建立的。是一个美国人弗兰克.盖里设计的。新兴的住宅区和水上运动区,巴塞罗那市立帆船运动学校就设在这里,深蓝的海跟白色的帆船,暖暖的海风。坐在港口晒太阳是最幸福的享受了</b><br></h1> <h1><b>在金沙海滩上放飞心情</b></h1> 奥林匹克会址 <h1><p>  <b>巴塞罗那三面环山,第二十五届奥运会于1992年7月就在巴塞罗那的蒙特尤克山岗举行。奥林匹克主体育场原建于1929年,当年是为举办国际博览会而建的。本届奥运会经过翻修和扩建后,面貌焕然一新。<br>  翻新后的体育场保留了原来古朴典雅的外貌,内部设施焕然一新,气势恢宏。其体育场的主席台顶,是一个40米宽、130米长的大穹顶,是世界上最大的主席台顶盖之一,对面则是巨大的电子记分牌。奥运会的火炬台安装在奥林匹克体育场北侧入口处,这座大型火炬台造型奇特,其形状为地中海帆船船舵式样,高约 18米,重约11吨。<br>  巴塞罗那是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故乡,是素有“地中海明珠”之称的旅游胜地。历史上巴塞罗那曾申办过1924、1936和1940年的3届奥运会,但均未成功。因而,他们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决心在国际奥委会的支持下,举办一届历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会。本届奥运会的经费预算及总投资超过了莫斯科和汉城奥运会,达到了96亿美元。</b></p><div><b> 是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Vittorio Gregotti参与的团队负责场馆的现代化工程。</b></div><b> 正门入口两侧树立著希腊雕塑-骑马者的复制品,至于火炬台则安装在奥林匹克会北侧入口处,高约 18米,重约11吨,采用钛和不锈钢制作。<br> 在199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场馆容纳70000名观众,举办开幕、闭幕仪式及田径项目,见证了安东尼奥·雷波洛利用弓箭点燃奥运之火;埃塞俄比亚的黑人女运动员图鲁和来自南非的白人女运动员迈耶在女子10,000米项目最后一圈,手牵手共同跑向终点,象征非洲种族大团结等经典时刻。<br></b></h1><h1><b> 场馆于2001年更名为莫祖锡奥林匹克体育场,以纪念已故加泰罗尼亚自治政府主席莫祖锡,他于西班牙内战被纳粹德国政府捕获,1940年被佛朗哥政权处死。1997年起,场馆成为西班牙人足球俱乐部的主场,直到该球会的新场馆于2009年完成为止。</b></h1><h1> <b> 但是我们那天去了没开门,只隔着栏杆拍到中间两张照片。其它照片和资料均来自网络。</b></h1><div><b> </b></div> <h1> <b>因为没开门只能眺望了……</b></h1> 巴塞罗那西班牙广场 <h1><b>  西班牙广场(Placa d Espanya )是巴塞罗那的一个重要广场,占据着仅次于加泰罗尼亚广场(Placa de Catalunya )的重要地段。<br></b><b> 广场为1929年世界博览会修建,同期修建的还有巴塞罗那著名的魔力喷泉(La Font Màgica)。该喷泉被誉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的喷泉。晚上的喷泉秀场面极为震撼。<br></b><b> 广场上的地标性建筑还有一对砖红色方形柱状的威尼斯塔,挺拔地矗立于克里斯蒂娜王后大道两侧。再继续延伸,坐落在小山顶上的就是设有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Museu Nacional d'Art de Catalunya)的国家宫。<br></b><b> 除了喷泉外,西班牙广场附近还有巴塞罗那最知名的地标建筑威尼斯塔、巴塞罗那竞技场、米罗公园等旅游目的地。</b></h1> <h1><b>在广场上匆匆留影</b></h1> <h1><b>广场对面</b></h1> 街景 <h1><b>街头的人像雕塑</b></h1> <h1><b>市场</b><br></h1> <h1><b>市政厅</b><br></h1> <h1><br></h1> <h1><b>剧院正面</b></h1> <h1><b>歌剧院侧</b><b style="color: inherit;">面</b></h1> 吻墙 <h1><b>  吻墙,也叫爱墙,藏在了 巴塞罗那 的哥特区,用4800副全国征集来的照片做成照片瓷砖,拼贴组成了一面吻墙。来来往往的情侣、家人都会在这留下一张相片。这座为纪念1713年到1714年 巴塞罗那战役而建立的墙,以“自由的瞬间”为主题向市民征集照片,最终在2014年拼接而成。边上的铭牌上写下了非常浪漫的情话:“The sound of a kiss is not so loud as that of a cannon, but its echo lasts a great deal longer.”(接吻的声音比不上大炮轰响,然而它的余韵更为绵长)。</b></h1><h1><b> 1、瓷砖拼成的甜蜜的接吻,每一块瓷砖都是一 </b><b style="color: inherit;">副感人的照片,动人的故事</b></h1><h1><b> 2、建立爱墙的铭牌,最后两行就是以上两句名言</b></h1><p><br></p> <h1><b>巴塞罗那大教堂</b></h1><p><br></p> <h1><b>教堂对面餐厅</b></h1> <h1><b>这张涂鸦街上的画,是不是也有毕加索的风格呢?</b></h1> 四只猫咖啡馆 <h1>  <b>在巴塞罗那,有一家十分出名,以至于家喻户晓的咖啡馆,那就是“四只猫”咖啡馆(El Quatre Gats)。“四只猫”咖啡馆之所以这么有名,主要是归功于画家毕加索。毕加索早年总到这家咖啡馆来,还在这里举办过首次个展,甚至咖啡馆的第一份菜单也是由年轻的毕加索设计的。</b></h1> <h1></h1><h1> <b>古旧的马灯旁边挂着一块木质的黑板,上面贴着的,就是当年毕加索为店主设计的菜单。</b></h1><div><b>  </b></div> <h1><div>  <b>这家咖啡馆是由艺术家拉蒙·卡萨斯·卡尔沃和佩雷·罗梅乌在1897年开办的,由建筑师普伊赫·卡达法尔克于1895年设计,他将法国巴黎独有的咖啡馆风味带进巴塞罗那。<br></b></div><b> 馆内前面是酒吧,后面是餐厅。馆内就像进入一家小小的画廊, 这里几乎收藏了所有西班牙现代艺术家年轻时的作品,与当年无二的装饰,咖啡馆内大厅里至今仍然挂着毕加索当年个展时的复制品画作(图1)。店内墙上挂的猫画是咖啡店的标志。</b><div><b> 据说,巴塞罗那有一个贫困的老太太因为生活拮据,她拿出一些餐纸拍卖,结果经鉴定发现餐巾纸上面的涂鸦竟然是毕加索的真迹,原来老太太年轻时正是“四只猫”咖啡馆的服务员。</b></div><div><b> 在电影《午夜巴塞罗那》里,某“艺术家”邀请两个美国女孩维姬和克里斯汀娜一起出游的咖啡馆,说的就是这巴塞罗那“四只猫”咖啡馆。</b></div></h1> 安达卢西亚 马拉加毕加索故居 <h1><b>  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地中海阳光海岸,有一座历史名城马拉加,它不仅拥有西班牙第二大港口,是南欧前往北非的门户,更为出名的是,它是世界著名天才画家毕加索的故乡,拥有人口约55.8万。</b></h1><p><b> 在毕加索故居门前和大堂留影</b></p> <h1></h1><h1> <b>毕加索故居就在铜像(大图)身后的黄色民居中,一楼左边第一个门。如果低头走过,地面上的文字就是最醒目的提示了(图1)毕加索幼年照(图2)毕加索和他的妹妹(图3)毕加索故居只有两层,顺着楼梯而上,展示了大师幼年至老年不同时期的照片(图4)毕加索母亲的照片(图5)大师日常的工作室和部分作品真迹(图6)毕加索故居位于马拉加市的梅而塞广场,在梅塞尔广场修道院遗址上矗立着为自由而献身的《多里霍斯将军纪念碑》,</b><b style="color: inherit;">在这里可以追寻毕加索童年的足迹(图7)</b></h1><h1> <b> 照片来自网络</b></h1> <h1>  <b>毕加索故居来到罗马歌剧院。剧院的石头座位和前面舞台,无论坐那个角落都能听清楚声音。</b></h1> <h1><b>教堂</b></h1> 龙达 <h1><b>龙达特色</b></h1> <h1>  <b>龙达是一个建在山崖上的小镇,坐落于西班牙的南部的安达卢西亚大区马拉加省西北部腹地的一座小城,诞生于罗马帝国时代。三千多年前,一批旅人风尘仆仆地爬上这座七百五十公尺的峭壁,发现这里地势险要,河流丰沛,食物丰美,于是安营扎寨,造出了第一座房子......</b></h1><h1><b> 这白色的房子如同一颗白色的种子,随后,剧院、教堂、街道依次蔓延整个山坡,最终长为一座至今繁荣的小镇。小镇出名还在于它是西班牙斗牛的发源地,是斗牛士们的朝圣之地。</b></h1><h1><b> 大图:网络图片:航拍的龙达令人震撼</b></h1><h1><b> 图1:龙达大教堂</b></h1><h1><b> 图2;费利佩V 门, 从这里就进入了白色老城</b></h1><h1><b> 图3:悬崖上的白色小镇</b></h1><h1><b> 图4:新桥。海明威曾在《丧钟为谁而鸣》中描述过一个小城在西班牙内战时的故事,小城的悬崖两边开战,双方商定,战败方无论生死,都将被扔下悬崖。这故事描述的原型,据说就是眼前的大峡谷与这座努埃博桥。原来美丽的山景下还有金戈铁马的血腥撕杀。</b></h1><h1><b> 图5: 旧桥</b></h1><h1><b> 图6:建于1785年的斗牛场,可同时容纳5000人观看,上下两层,60多个拱门环绕整个斗牛场。最古老的斗牛发源地。</b></h1><h1><b> 图7: 海明威故居。</b></h1><h1><b> 海明威生于1899年,是美国小说家。1954年凭借《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海明威与龙达有着不解之缘,他多次光顾此地,先后有四本小说:《逝世在午后》</b><b style="color: inherit;">《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常升起》《危险的夏天》都以龙达为灵感缪斯。</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他自己就是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的骁勇战士。反对法西斯,追求真相,揭其罪恶。为此,流过血,负过伤,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于1937年奔赴欧洲前线,报道西班牙内战,揭露法西斯的丑恶面目。其间来到龙达,这个西班牙斗牛的发祥地,激发了他无限的灵感。他与著名的斗牛明星安东尼奥·奥德涅斯结为亲密的朋友。在古老的斗牛场里,他流连忘返,其灵魂深处的斗牛渴望得到充分的张扬。他的名篇《午后之死》(</b><b>也被翻译为《逝世在午后》)</b><b style="color: inherit;">,对“死亡芭蕾”的讴歌,系生当勇者,不畏死亡的礼赞。同时还在此篇中说“如果你想要去西班牙度蜜月或者跟人私奔的话;龙达是最合适的地方,整个城市目之所及都是浪漫的风景……”这对龙达的宣传功不可没。在《没有被斗败的人》和《危险的夏天》等篇什里,也都有缠缠绵绵的斗牛笔墨。</b></h1><h1><b> 龙达,对于海明威的创作思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倘若没有龙达之旅,也许就没有老海作品中与死神共舞的硬汉精神,也许就没有后来的《老人与海》,其实,他的主人公桑迪亚哥也是一位斗牛士,只不过那斗牛场是风诡浪谲的大海而已。</b></h1> <h1><b>在观景台上与悬崖上的白色小镇合影</b></h1> <h1><b>白色小镇的对面</b></h1> <h1><b>与西班牙美女牛仔合影</b></h1> <h1>  <b>西班牙小女孩胸前背着一个婴儿的模型娃娃,这么小就预演着妈妈的角色……</b></h1> <h1><b>海明威故居</b></h1> <h1><b>给海明威带来灵感的龙达故居内景</b></h1> 米哈斯小镇 <h1><b>  米哈斯小镇位于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省太阳海岸山区的一个小镇,离马拉加(Malaga)不远。米哈斯不仅面朝大海,四季花开,而且纯白的建筑与蓝天碧海组合出一种浪漫的氛围,米哈斯也被广大游客誉为“西班牙最美的纯白小镇”。</b></h1><h1><b> 图1:白墙、红瓦、青山、蓝天、白云、大海美不胜收</b></h1><h1><b> 图2: 米哈斯的市政礼堂是不是很别致,里面是露天的,座位沿山坡一层层向下,主席台在最底层。</b></h1><h1><b> 图3:小型斗牛场,在西班牙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斗牛场。 </b></h1><h1><b> 图4:米哈斯的民居大多建在陡峭的山坡上,每幢建筑都巧妙的利用了地势。</b></h1><h1><b> 图5:旅游业是米哈斯的经济支柱,旅店,餐馆,咖啡厅遍布小镇的每个角落,干净的街道,高低起伏的石板路还有鲜花妆点的房屋令人陶醉。</b></h1><h1><b> 图6:当地有名的佩尔圣母礼拜堂。这是在凿出的洞穴上修建的,外观非常古老。</b></h1><h1><b> 图7:又见弗朗明戈舞娘的冰箱贴。</b></h1> <h1><b>米哈斯标志</b></h1> <h1><b>依山傍海的白色小镇</b></h1> <h1><b>洞穴教堂虽很低调,但是有很多信徒, 大概心中只要足够虔诚,处处都是教堂。</b></h1><p><br></p> <h1><b>白色小镇向海的一面</b></h1>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 <h1><p>  <b>安达卢西亚大区的科尔多瓦市座落在瓜达尔基维尔河畔,河流在这里打了个急转弯,然后向南部塞维利亚奔去,最后流入大海。该城市有着罗马和摩尔人的光辉历史,曾一度是两个帝国在该地区的首府,是一度与巴格达和君士坦丁堡齐名的伊斯兰大都市。<br>  在黑暗的中世纪,当大多数欧洲国家处于野蛮和无知的状况时,科尔多瓦已经是思想文明的天堂,文化灿烂辉煌,哲学,科学和艺术发达,多种宗教并存发展,那时己经实现了现在人类社会追求的多元文化发展目标。<br>  图1:横跨瓜达尔基维尔河的罗马桥。最早建于古罗马时代,在摩尔时代,扩建为现在的规模。大桥以巨石建造,有16孔桥洞,桥面平直,桥身两侧还均勻分布着半圆形平台,可以供步行的游客凭栏观赏两岸美景。</b><b style="color: inherit;">过罗马桥来了该市最有名的当属始建于784年,保存完好的大清真寺。</b></p><p><b> 图2:罗马桥的那头是护门城门,过去担负着守护桥梁及城市的任务。现在则是博物馆。</b></p><p> <b>博物馆主要介绍九世纪至十二世纪当地穆斯林的生活和文化。</b></p><p> <b> 图3:当年穆斯林和犹太哲学家和思想家通过观察天象,己判断出地球是圆的。所以说哥伦布能发现新大陆,除了自身有勇气外,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不然出海岂不成了盲人骑瞎马。</b></p><div><b> 图4:当年穆斯林医学发达,已经能用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了。</b></div><div><b> 图5:当年穆斯林在当地兴修水利,从这微缩的模型复杂设计可看出当年穆斯林在农业灌溉方面的发达程度。</b><br></div><div><b> 照片和资料均来自网络</b></div></h1> <h1>  <b style="color: inherit;">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具有摩尔建筑和西班牙建筑的混合风格,是西班牙伊斯兰教最大清真寺之一,也是一个有着穆斯林风格的天主教堂,它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大清真寺建于8世纪对于西班牙的穆斯林来说,科尔多瓦是仅次于麦加和耶路撒冷的朝圣之地。原来,和塞维利亚大教堂有异曲同工之妙,大清真寺是公元786年前后, 白衣大食王国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欲使科尔多瓦成为与东方匹敌的伟大宗教中心,在罗马神庙和西哥特式修道院的遗址上修建了这个清真寺。</b></h1><h1><b> 后来经过拉赫曼二世和哈卡姆二世扩建,到1236年时, 该寺院的面积已比初建时扩大了2倍。<br> 13世纪西班牙圣·费尔南德三世时科尔多瓦大清真寺被改建成大教堂,一些新的防御性建筑也建起来,特别著名的有基督教国王城堡和卡拉奥拉高塔要塞。<br> 16世纪初,阿隆索·曼里克主教主持清真寺的改建工程。正殿中的石柱和拱门近三分之一被毁,从中建起了一座文艺复兴式的大教堂,包括主座堂、皇家小礼拜堂、唱诗班等几部分。<br> 大清真寺虽经多次扩建, 但建筑风格和特色并没有变,整个建筑为长方形,只是建筑面积越来越大,装饰越来越丰富。整个建筑为长方形, 长180米, 宽130米,可与耶路撒冷和麦加的大清真寺媲美。主要分桔树院、宣礼楼、礼拜正殿、圣墓等几部分。桔树院雉碟成墙,由长廊围成,内有一曼苏尔水池,是穆斯林在礼拜前履行净礼的地方。礼拜正殿建筑宏伟,装饰极为豪华, 由斑岩、碧玉和各种颜色的大理石石柱构筑而成。现在殿内尚存的850根石柱, 将正殿分成南北19行, 每行各有29个拱门的翼廊, 每个拱门又各有上下两层马蹄形的拱券。整座正殿玉柱林立、拱廊纵横。<br>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是穆斯林在西班牙遗留下来的最宏伟美丽的建筑之一。6世纪原本是天主教修道院,8世纪穆斯林在此建造了清真寺,13世纪清真寺被改建成教堂,16世纪建起一座哥特式基督大教堂。经历了修道院----清真寺----天主教堂的历史变迁,宗教艺术在此交汇、纠缠,科尔多瓦大清真寺成为一座伊斯兰教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并存的特殊建筑物,两种宗教文明再此交汇,以美丽的形式交相映。1984年科尔多瓦古城和大清真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br></b><b> 图1:罗马桥与清真寺全景</b></h1><h1><b> 图2:南立面以及高大的巴洛克风格的钟楼(原清真寺的宣礼塔)。橘树林映衬下的宣礼楼是一座尖塔状的建筑物,寺内的宣礼员可按时登楼呼唤信徒做礼拜。18世纪时,这座宣礼楼被天主教教徒们用一座巴洛克式的塔楼所替代。<br></b><b> 图3:圣拉斐尔凯旋柱,这是为庆祝费尔兰多三世赶走摩尔人收复科尓多瓦建造的,圣拉斐尔凯旋柱,修建于1765年至1781年期间,是法国艺术家米盖尔•维迪盖尔的杰作。顶端的雕像是天使圣拉斐尔。</b></h1><h1><b> 图4:庭院过廊,天主教堂改建时从原清真寺中拆下的木板,保留并悬挂在这里几百年,于是,这些当时的建材就变成了珍贵的史料。</b></h1><h1><b> 图5:大清真寺中850根石柱, 将正殿分成南北19行, 每行各有29个拱门的翼廊,每个拱门又各有上下两层马蹄形的拱券,这些廊柱组成似乎永无止境的石头森林。</b></h1><h1><b> 图6:大清真寺经过多次扩建,所以不同区域的天花板材质造型都不太一样。这里是白色平顶天花板。</b></h1><h1><b> 图7:主礼拜堂(Capilla Mayor),讲道台是用桃花心木、大理石、碧玉等镶嵌制成。</b></h1><h1><b> 图8:百花巷在</b><b style="color: inherit;">大清真寺南面一条街巷中的小弄堂,犹太人的居住区。</b></h1> <h1><b>停留在百花巷的瞬间</b></h1> <h1><b>宣礼楼</b></h1> <h1><b>大清真寺西大门天主教大教堂</b></h1> <h1><b>古老的城墙、凯旋门与圣拉斐尔凯旋柱</b></h1> <h1>  <b>凯旋门也称桥之门,在古罗马时代,桥门与罗马桥连接着城内和奥古斯塔大道,此后该门一直是科尔多瓦的一个主要城门。桥之门牌坊上的浮雕,据说是古罗马帝国的标志。<br></b></h1><h1><b> 飞翔在凯旋门前</b></h1> 萨拉戈萨皮拉尔广场 <h1>  <b>  萨拉戈萨它是西班牙阿拉贡自治大区的首府,也是古代阿拉贡王国的首都,这里是西班牙第五大城市。在2008年萨拉戈萨举办了以水资源的利用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br>  皮拉尔广场也被称为"城市客厅"",是西班牙萨拉戈萨的中心广场,名字源于广场上的皮拉尔圣母圣殿主教座堂,坐落于埃布罗河南部(图1)。</b></h1><h1><b> 皮拉尔圣母大教堂里至今还保存着公元40年圣母玛丽亚显灵的石柱,在西班牙语里将柱子叫做“皮拉尔”,皮拉尔圣母意为“柱子圣母”,相传耶稣十二使徒之一的圣雅各传教至萨拉戈萨,在公元40年1月2日见到圣母玛利亚在一根柱子上显灵,要他将基督教带给这个国家,据称这是她升天之前唯一的一次显灵(图左下1)的浮雕不知是否讲的这个故事。这里供奉着皮拉尔圣母,</b><b style="color: inherit;">若望保禄二世称之为“西班牙人民的母亲”,被誉为历史上第一座圣母堂。</b><b>皮拉尔圣母也成为哥伦布航海的守护神,被刻在马德里哥伦布广场哥伦布雕像南面的基座上。</b></h1><h1><b> 目前的教堂兴建于1681年到1872年,为巴洛克建筑风格,呈矩形,长130米,宽67米,教堂由一个中殿、两个走廊和两个用砖建成的小礼拜堂组成(图右1)。</b></h1><h1> <b>在西班牙内战时,三枚炸弹投在了教堂屋顶,却一枚都没有到,目前两枚炸弹现在就悬挂在大教堂的墙壁上,向世人述说着圣母的神奇故事(图中)。</b></h1><h1><b> 皮拉尔广场的延伸段是大喷泉广场,广场上由不规则几何图形砌成的大水池中,喷泉并没有开启,水池前有一个巨大的地球雕塑,水池后是一幅巨型的形似瀑布的雕塑,走近细看,瀑布上有一条裂口,细细的水流不断的流淌下来,原来这幅雕塑的寓意是“断裂的大地,倾斜的水流”,告诫人们要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图5)。</b></h1><h1><b> 广场上除了教堂外,还有拉隆哈交易所(Lonja)、市政厅、西班牙喷泉、萨拉戈萨耶稣救主主教座堂、画家弗朗西斯科·戈雅衣冠冢等,其中古交易所建于16世纪,为文艺复兴风格,非常具有特色。<br></b></h1> <h1><b>坐落于埃布罗河畔的教堂</b></h1> <h1><b>圣母皮拉尔</b><b style="color: inherit;">大教堂</b></h1> <h1><b>地球与教堂</b></h1><h1><b> 在西班牙随处可见地球模型,也许大航海时代称霸世界的雄姿永远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为他们放歌吧!</b></h1> <h1><b>在广场全景中</b><b style="color: inherit;">为他们扬起风帆吧!</b></h1> <h1><b>戈雅雕像</b></h1> <h1><p><b style="color: inherit;">驻足在广场上的萨拉戈萨现代艺术宫和市政厅前</b><br></p></h1> 瓦伦西亚 <h1><p><b>  瓦伦西亚位于西班牙东南部,东濒地中海,背靠平原,四季常青,气候宜人,是西班牙第三大城市和第二大海港,自古以来就是西班牙的第一大粮仓;是瓦伦西亚自治大区的首府,瓦伦西亚最初是一个由希腊人所建的小村落。公元前138年被罗马人占领后,更名为“瓦伦西亚”我们去了以下3个景点:</b></p><p><b> </b></p><p><b> 图1瓦伦西亚王国广又称场圣女广场,瓦伦西亚大教堂又称圣女教堂就在旁边,因此而得名。她</b><b style="color: inherit;">是瓦伦西亚老城区的地标之一,广场上有一座非常著名的喷泉雕像,会定期会举办盛大的向圣母献花的仪式。</b></p><p><b> 图右1瓦伦西亚大教堂建于 1262年,至1426年结束,整个工程历时一个半世纪。融合了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五种建筑风格,据说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用过的圣杯即保存在这里(图中)。</b></p></h1><h1><b> 图5:</b><b style="color: inherit;">西班牙瓦伦西亚的艺术科学城全景,</b><b>建筑群由两部分组成:左边圆形部分为索菲亚艺术宫</b><b style="color: inherit;">,右边为科学宫,</b><b style="color: inherit;">由当地名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设计,建筑在流经瓦伦西亚市的杜利亚河床里。杜利亚河因为曾经泛滥,早已被引导到城外,原来河流所在位置的河床,现在成为公园、运动场、音乐厅,是当地居民休闲运动的好去处。艺术科学城这项大工程,包括科学博物馆海洋世界、歌剧院、公园等。这个地区原本属于城市边缘,尚未完全开发,但是因为艺术科学城的兴建,带动当地经济、旅游、房地产等快速发展,成为瓦伦西亚市新的高级住宅区、重要观光景点。也证明了艺术、美感、创新的建筑,不但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水准、观光地位, 更能大幅提高城市的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繁荣。</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图左下为艺术科学城的入口——</b><b style="color: inherit;">舞动的仿生建筑</b></h1> <h1><b>塞拉诺塔</b><br><div><b> 塞拉诺塔始建于1392年,是瓦伦西亚古老的城门,它是瓦伦西亚城墙防御工事的一部分,现在城墙被拆了只留下了这个城门。通过此门到达景点。</b><br></div></h1> <h1><b>瓦伦西亚大教堂</b></h1> <h1><b>米格莱特钟楼</b> </h1><h1><b> 教堂旁边的八角塔是建于1381—1424年的米格莱特钟楼,<span style="color: inherit;">建塔目的是献给圣母玛利亚。</span>被誉为瓦伦西亚的象征。</b></h1> <h1><b>市政厅</b></h1> <h1><p>  <b>瓦伦西亚王国广场</b></p></h1><h1><b> 广场中央的喷泉叫做突利亚喷泉,八组祼女铜像象征通往突利亚河的八条水渠,中间的男性象征突利亚河的河神。</b></h1> <h1><b>那边也许还有更美的的风景</b></h1> 现代艺术科技馆 <b>夜色下的艺术科技馆</b> <h1><b>在舞动的仿生建筑前留影</b></h1> <h1><b>科学宫一角</b></h1> <h1><b>因震撼</b><b style="color: inherit;">场馆的美丽而舞动!</b></h1> <h1><b>远处水中的雕塑可能是艺术家和科学家</b></h1> <h1><b>科学宫内展示了电影哈利波特中使用的汽车</b></h1> <h1><b>美丽壮观的艺术宫</b></h1> <h1>  <b>瓦伦西亚将新与旧、古老与先锋、海洋与陆地完美混搭。在这座公元138年建立的古城里,既有15世纪哥特风格的拱顶与浮雕,也有令人惊叹的21世纪建筑杰作。太赞了!别了瓦伦西亚,我们又将回到马德里从那里回国了!</b></h1> 马德里哥伦布广场 <h1><b>  在西班牙每一个城市都有哥伦布广场,都流传着伊莎贝拉女王对哥伦布航海慷慨解囊支持的故事,<span style="color: inherit;">到处都张扬着对</span>伊莎贝拉女王和<span style="color: inherit;">哥伦布的骄傲之情……</span></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首都的哥伦布广场地处马德里市中心,原名为圣雅各广场,1893年为纪念航海家哥伦布改为现名,广场上最重要的建筑是1886年建成的哥伦布纪念碑,</b><b style="color: inherit;">为雕塑家梅利达的作品,哥伦布的白色雕像站立在高17米的圆柱顶部,面向西方,那是他发现的美洲新大陆的方向,右手握着当时捐助他航海的卡斯蒂利亚王国的旗帜,旗下是地球仪。</b></h1><h1><b> 基座四面的浮雕分别表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过程。</b><b style="color: inherit;">碑下面的街上并列着两座巨大的船形喷水池,每个喷水池都喷出三组粗大的水柱,犹如哥伦布率领的三条帆船乘风破浪向大西洋彼岸挺进。</b></h1> <h1><b>  哥伦布纪念碑柱子下方的基座四面有与哥伦布航海相关的浮雕。本图展示女王伊萨贝拉为筹集哥伦布航海费用卖掉自己的首饰;浮其余三块雕分别表现了哥伦布向教士佩雷斯介绍自己的航海计划(四处求援无助的哥伦布就是由他引荐给女王伊萨贝拉的);哥伦布首航的旗舰“圣玛利亚”号帆船,地球仪上刻着“哥伦布将新大陆献给科斯蒂利亚-莱昂王国”(也就是由女王伊萨贝拉和国王费迪南德双王所创立的王国</b><b style="color: inherit;">);圣母像(是</b><b>萨拉戈萨皮拉尔大教堂供奉的</b><b style="color: inherit;">圣母皮拉尔像)</b><b style="color: inherit;"> ———航海的守护神。底座下方刻着首航美洲的三艘船名:平塔号、圣玛利亚号和尼尼亚号、首航随行的88名水手的名字和首航时间1885年。</b></h1> <h1>  <div><b style="color: inherit;">  广场的一面是四座巨型混凝土雕塑,看上去有点像大型臼齿,它们也是为了纪念哥伦布而建,上面的碑文描述了美洲的发现。这里是每年10月12日马德里大阅兵的终点,有个巨大国旗,国王就在这敬礼,国旗后面就是超级巨大的地理大发现纪念碑。这是整个西班牙最大的国旗,听说还是吉尼斯纪录保持者。</b><br></div></h1> <h1><b style="color: inherit;">  我想西班牙这家以万国旗布置的餐厅,或许也在表现着大航海时代的气质 ……我们的领队说在欧洲旅行主要是看“宫保鸡丁”“宫”就是宫殿、“保”就是城堡,“鸡”就是基督教堂,“丁”就是市政厅广场;一般来说教堂就在市政厅这边,代表信仰,确实我们每到一地,都是看这些元素,这些元素都</b><b>凝聚</b><b style="color: inherit;">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艺术和信仰。</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在旅行中印象最深的是葡萄牙里斯本的罗卡角、</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西班牙瓦伦西亚的艺术科学宫、马德里皇宫、高迪圣家族大教堂、塞维利亚大教堂中四王抬哥伦布棺椁、伊莎贝拉女王结婚登基的塞哥维亚大教堂、陈列了许多与伊莎贝拉登基等有关艺术作品的阿尔卡萨尔城堡即白雪公主城堡、市政厅广场上的两个哥伦布广场;其实两个哥伦布广场我们都没有去,都只是在网上云游了一番,但印象同样深刻,等等……这些大航海时代留下的遗迹,无不深深地影响着这个国家。 </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通过半个月的旅行和3个多月的收集、梳理、核实资料和写作,尽自己所知的、尽可能多的介绍,争取以飨读者,二集共有1万多字、200张照片(其中拼图算一张)和10段视频,今天终于完成。特此感谢网友提供的资料、照片和视频(大量拼图和介绍性的图片和视频均来自网络,有的在文中提及,没提到的在此一并致谢)以及美篇提供的平台! </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回望大航海时代和审视当今时代,更觉得不虚此行,特别是在当下全球抗疫的形势下,更加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意义所在!</b></h1><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全集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