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斋

惊鸿一瞥 浮生若梦

<h3>中国文化是传承的文化,具有悠久的重文、重史的特征。历朝历代不仅重视编史修志,而且重视以才取士,主要指人的诗书的文才。通过读书成为贤达,进入品级,科举及第,步入国家和地方的行政机关,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h3></br><h3>读书的风气绵绵不绝,便是书斋产生的深厚基础。久而久之,书斋便从居宅中分离出来,形成了清静的环境,具备相关的用品,独立的功能和格局。</h3></br><h3> <h3>早在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大兴私人讲学之风,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这应该是书斋的雏形。</h3></br><h3>汉代的司马迁身受奇耻大辱,满怀孤愤,在家中读书、整理资料,写出了鸿篇巨制的《史记》。实际上司马迁的“工作室”,就是这独特的“书斋”,可以说是中国书斋正式形成的标志。至此,又可以说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h3></br><h3> <h3>唐代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多元化的时期。尤其是盛唐,文化艺术繁荣而发达,学术氛围也比较宽松,可以说是书斋发展成熟的时期。成都的杜甫“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书斋。</h3></br><h3>两宋时期,经济持续发展,大兴文化事业。文人墨客在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成就繁盛,文人忙于读书做学问。加之“程朱”理学的创立及影响。因此,这是书斋平稳发展的时期。</h3></br><h3> <h3>书斋发展到明代,正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强盛发达的时期。小说的诞生、话本的兴盛、书法与绘画的发展,与之相伴书斋也大为发展,其地位和格局不断完善,最终定型。这一时期,文人的书斋印更加盛行。</h3></br><h3>元代,王冕首使花乳石,篆刻的文人印,使篆刻艺术在原始秦汉玺印的基础上脱胎而生。使印章的内涵从重实用性到艺术性的深刻变革。文人自己刻制的书斋印和书斋结合在一起,开启了印章的载体和广阔前景。正可谓:印小天地宽,方寸知千秋,大大丰富了书斋的内涵,成为书斋发展必不可少的标志。</h3></br><h3> <h3>书斋发展到明代,正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强盛发达的时期。小说的诞生、话本的兴盛、书法与绘画的发展,与之相伴书斋也大为发展,其地位和格局不断完善,最终定型。这一时期,文人的书斋印更加盛行。</h3></br><h3>清代,文人学士虽受“文字狱”的恐怖影响,转向研究考据的文人多了,但文学、书画艺术还是得到发展。并完成从书房到文房的进化,使文人书斋的发展得到充实与提高。与此同时,书斋印在清代继续盛行,并一直延续到现代。</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