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胡笳》跌宕一生的蔡文姬

若晴格格

<p class="ql-block">  大胡笳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古琴曲,胡笳是少数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相传自汉代以来由西域传入中原,胡笳演奏带有浓郁的异域风情,搭配西北边际一望无际的沙漠黄沙,笳声往往显得孤寂哀婉,令听着生出一种别样的悲惨与凄凉。王维曾有诗云:悲笳嘹唳垂舞衣,宾欲散兮复相依。可见这笳声总能勾起听着的无尽愁绪。低沉的笳声娓娓道来,道出了一位女子坎坷曲折的动荡人生。</p> <p class="ql-block">  东汉末年,兵荒马乱,才女蔡文姬跟随父亲躲避战乱,不幸被匈奴所俘,从此她远离中原故土,在遥远的西域一待就是十余载。黄沙漫漫,大漠落日孤烟,悠悠的笳声,道不尽广袤无垠的荒漠,诉不尽斩不断的乡愁,蔡文姬才华横溢,心系家园,而当她终有机会,重回故乡的怀抱时,命运却再次对她开了个大玩笑,古文曲《大胡笳》就是根据蔡文姬的悲剧命运,又结合西域特有的胡笳演奏风格,作出了一曲富有名族特色的异域风格琴曲。</p> <p class="ql-block"> 这琴曲是对千里之外家园的思念,是对命运不公的素问,是千万胡汉儿女对战乱的悲叹,以及对和平与团员的期望,那么一面是日思夜想念念不忘的家乡,一面是尚未成年的骨肉至亲,蔡文姬将如何抉择,千百年来,琴曲《大胡笳》又是如何流传及演变的?和胡笳有关系的历史遗留下来的有三首曲子,分别是《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曲》蔡文姬的坎坷命运,令无数华夏儿女为之动容和唏嘘,而她所经历的这份生离死别,更是常人难以体会的痛楚。蔡文姬同样经历了家与国的抉择,一面是骨肉至亲,一面是故乡沃土,蔡文姬的心无比煎熬,在她所创作的《悲愤诗》中,详细地描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而这首血与泪谱写得动人诗篇也成为了了流传千古的重要历史史料。以这首诗为创作源泉的琴曲《大胡笳》用另外一种形式,展现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胡汉儿女对于故乡的思念,那么蔡文姬与孩子经历了怎样的生死离别,大胡笳又是如何体现蔡文姬纠结痛苦的心声呢?</p> <p class="ql-block">儿前抱我颈,问母遇何之。</p><p class="ql-block">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p><p class="ql-block">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p><p class="ql-block">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p><p class="ql-block"> 此番离去,相隔千里,来日无见,虽生却为死别。</p> <p class="ql-block">  十二年的日思夜想,蔡文姬终于重归故土,这片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如今近在眼前时却变得格外陌生。十二载的风风雨雨,如今早已物是人非,举目无亲,无依无靠,放眼望去,满目疮痍,但怀着对故乡的热枕,以及对国家的责任,蔡文姬必须振作,作为著名的大文豪蔡邕的女儿,她继承了父亲的才华,也继承了父亲的远大志向,她对父亲生平的资料进行两次整理,为后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史料。</p> <p class="ql-block">凡说人情物理者,千古相传。</p><p class="ql-block">凡涉荒唐怪异者,当日即朽。</p><p class="ql-block">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p><p class="ql-block"> 《大胡笳》让我们看到了蔡文姬悲寂与痛苦的一生,同时又让我感觉她对家乡故土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国家所需的担当,当之无愧的中华优秀儿女。</p> <p class="ql-block">  《大胡笳》琴谱始见于《神奇秘谱》,收录其在“下卷·霞外神品·黄钟调”中。全曲凡十八段,皆以刘商的诗句为题。分别为:《红颜随虏》、《万里重阴》、《空悲弱质》、《归梦去来》、《草从水宿》、《正南看北斗》、《竟夕无云》、《星河廖落》、《刺血写书》、《怨胡天》、《水冰草枯》、《远使问姓名》、《童稚牵衣》、《飘零隔生死》、《心意相尤》、《平沙四顾》、《白云起》、《田园半芜》。</p><p class="ql-block"> 贯穿全曲主题的是一个发自女性内心的、因饱含颠沛流离之苦而思念故园的悲戚。旋律中经常出现的变化音和半音进行,以及“声多韵少”等特点,均体现了唐代琴曲特有的时代风貌。</p> <p class="ql-block">  《神奇秘谱》中的《大胡笳》为黄钟调,降B宫徵调式,定弦为紧五慢一,以1、5弦为宫,定弦音列为1356123。全曲共18段,每段分别以唐代刘商的长诗《胡笳曲》中的部分内容作为小标题,分别为:《红颜随虏》、《万里重阴》、《空悲弱质》、《归梦去来》、《草坐水宿》、《正南看北斗》、《竟夕无云》、《星河廖落》、《刺血写书》、《怨胡天》、《水冻草枯》、《远使问姓名》、《童稚牵衣》、《飘零隔生死》、《心意相尤》、《平沙四顾》、《白云起》、《田园半芜》。</p><p class="ql-block">《大胡笳》中存在大量的各类锁、三声、起、掩等繁复的指法,其中包括对起、全扶、掐拂历三声等明清琴曲中少见的古指法。并且,曲中的双弹、撮、散二如一、圆搂等双音或组合指法在音程关系上,也与后世琴曲中常见的“以同音(包括纯8度隔音区叠置)为主,佐以少量5度”的常见模式不同,而是综合运用了2度、3度、4度、6度等各种音程。此外,此曲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指法特点(除陈长林打谱本):曲末的尾音收束在“勾”,而非绝大多数琴曲(包括《广陵散》、《小胡笳》、《碣石调·幽兰》等早期琴曲)的“撮”。</p><p class="ql-block">《神奇秘谱》本《大胡笳》近代以来并无直接传习,目前可见的版本均为现当代琴家的打谱成果,其中较流行的有陈长林、龚一、吴文光等版本。陈长林本节奏急促、吟猱颇多,从中可感受到“繁声促节”的音乐风貌,风格奇崛;龚一本婉转深沉、音韵畅达,于内敛、细腻而丰富的演绎之中,可见蔡女悲恸而绝望的心境,闻之令人肝肠寸断;吴文光本跌宕起伏、疾徐多变,以丰富的音乐形象贴切地描绘了文姬焦灼而复杂的情绪变化过程,动人心魄。</p>